2019年4月28日星期日

寫給十年後再看復仇者的自己(陳嘉銘)

寫給十年後再看復仇者的自己(陳嘉銘)

Captain的遺憾,從《美國隊長》次集已說是征戰延綿,卻錯過與愛人的最後一舞,更要看着她老去。


老友,你有沒有記起那年看《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不少觀眾哭崩了鼻?而電影在港首映當日,法庭也剛為重要案件判刑;未知在戲院為英雄流淚的人,是為電影虛幻,抑或為現實審判。

十年後,你或忽發奇想,是一直慣用的電影分析,無論劇本情理抑或學究理論,竟覺不值一提,遑論那曾是自鳴得意為電影找尋互涉文本的蛛絲馬迹。你人老了,只想到原來Tony Stark的犧牲,是為人生遺憾補白;而電影另外兩大支柱——Captain America和Thor,也同為面對昔日瘡疤而挨着。

我縱然明白,劇情為何要讓Tony從量子領域返回七十年代,而與生父對話所謂何事,但卻未必感同身受。十年後你或看懂,那是寄語面對新生代的惶惑與未知,其實可迎刃而解;至於他與生父相擁就如地久天長,也為他愧疚於「蜘蛛俠之死」加強復仇動機——他本可袖手旁觀,與妻女過上「第二人生」,但正是想及面對年輕一代的遺憾,而再捨身走在前頭。

Captain的遺憾,從《美國隊長》次集已說是征戰延綿,卻錯過與愛人的最後一舞,更要看着她老去;至於Thor則返回聖域界,與未亡生母對話,救贖那刻沉淪的自己。我或未明為何戲才開場不久,Thor會二話不說將奸角魁隆斬首,但十年後,你或會更體會,那不純粹是復仇使然,而是在大刀闊斧背後,隱藏着一次又一次面對枉死的恐懼。

都是人生關口遺憾,Tony為的是新生代的未來,Captain卻是未能圓寂於過去,Thor則故作借醉於當下;像希獵神話或莎翁悲劇,三線人物而殊途同歸,說是荷李活復仇公式尚不為過,但皆為愛與和平,抵上了人生的過去、當下,甚至未來。

我們都曾為三部曲電影、三個主角的故事說了很多很多,比如由《星球大戰》的正傳前傳後傳,以至再年長一點看的《22世紀殺人網絡》,然後到主打女性人物的《飢餓遊戲》或《吸血新世紀》……我們慣用批判,連同《哈利波特》等等拍不完的奇觀都罵上一場;但十年後,你或才會知道原來那是在娛樂公式裏,為遺憾人生補白:鐵甲奇俠或絕地武士都會送命,卻洗滌人心,因為那都是把生命扣連公義的感動。不過我以前在戲院只會為天火或劍光感到目眩,你人老了,才理解科幻承載人生,也不為過吧。

娛樂有情,人生有夢,也就雙雙為現世不滿,畫出窗口;三部曲或告一段落,而不少人物雖已圓寂,卻不能讓觀眾落落大方;此刻我未明為何感慨良多,而十年後的你縱然看懂,但如果仍未釋懷而感覺電影與現實總有落差,那就不能怪電影太多虛幻,卻是現實太多遺憾矣。
撰文:陳嘉銘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