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

秋播菜心

秋播菜心

這種台灣的油菜,即是我們的菜心,容易栽培但味道認真麻麻,是中生品種。


之前曾經略略談過關於老農夫下種與移植的技術分別,把種子直播於田地中叫「下」,以前在鄉間經常會聽到「婆頭」(鄉下小童對老婆婆的稱呼)說:「阿順嫂,今年啲白菜下咗米未?」意思是指「是否已為這一茬的白菜播種了」,那個「米」字是種子的意思,而「下」是動作,即是直接在田播種,長出苗後再把多餘的苗間拔走,而間拔就會叫作「疏」。
如果改為:「阿順嫂,今年啲白菜種咗未?」就大不相同了,意思變成「是否已移植好這一茬白菜苗」,「種」在這裏的意思是把苗「移植」到田上,沒有苗在手,農夫是不能「種」的,在「種」之前就要「培」,即是培苗。「下」完種之後便要「疏」出空間生長,這兩個工作是一組的,那是直播技術;而「培」跟「種」這一組就是另一種種植方式,用於長時間的晚生品種,是移植技術。秋播都以「下」這個方式開始,因為天氣仍熱,就算有菜苗在手,移植到田地上也不能適應高溫,還是讓種子一開始在露地環境成長,更能適應。

雲薹三姐妹 地方品種多

「立秋」前後,天氣仍熱,但為了幫補盛夏收入減少的情況,很多農夫都會「博早水」,即天氣尚未穩定就會種新一季的農產,秋後最好便是種植小型的「十字花科」(Brassicaceae)「雲薹屬」(Brassica)的蔬菜,如「菜心」、「白菜」和「芥菜」。因為她們三姐妹都是很古老的亞洲蔬菜,經過千年培育,衍生了大量的地方品種,可以因應水土及氣候的差異,待農民揀選合適的品種栽培。她們都喜好較冷涼的天氣,只有小量品種能適應高溫,這些耐暑的品種就是「早水種」了(文字上應稱為「早生」種,英文是early type)。早生種都有以下的特性,除了耐熱之外,生長都比較迅速,多數是下種40-50天之後便可收成,所以菜心品種索性以生長日數命名,如早水(早花)品種就有「40日黃葉」及「四九菜心」(四月至九月為適播期)之類,如此類推,也有60日菜心及70日菜心(中花種,九月尾至十一月初下種),80日菜心及90日菜心(遲花種late type,十一月以後下種)。

九月吃黃葉仔 一月青骨上市

農夫如何安排種植菜心的茬(粵音:茶)非常重要,在中秋前要直播「下」40日的菜心品種,九月至十月便有收成,不能移植也不能遲種,怕會影響其生長,立即開花長不大。在中秋後便會「下」60日菜心,20天後可疏苗,有時會把疏出來的苗再定植至其他田地繼續栽培,即是可直播也可移植,在十一至十二月供應市場。約在十月底之後,終可培育粗壯的青骨80日菜心幼苗,跟早水的相反,遲花品種須在土中拔出來再移植才能好好生長,種植空間也要比早生的多數倍,每株最少要8-10吋(約20-25cm)的距離。若閣下有點年紀的話,以前六月至八月基本上沒有甚麼好菜心供應,到九月始有「黃葉仔」吃,細株但菜味濃,有點纖維,所以炒好後會加點水「焗」一下,吃的是焾甜菜味。如想吃大株菜心,要到一月時的80日青骨上市才吃到,上半部帶花的作「菜軟」,下部的莖則脆甜清爽作「翠塘」之用。而60日的菜心供應時間最長,味道大小也在二者之間。但近十多年來,黃葉仔已不大見於街市,特大的80日也少有。全年都見不大不小的菜心,品質不錯,特色欠奉,夏天由寧夏送來,冬天由湖南、廣西運到,全是農業研究所的高產抗病品種。廣東是菜心之鄉,但土地開發及生產主導的經濟模式,間接讓味道與飲食文化煙消雲散。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