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

霎眼半生

霎眼半生

小店用最古老的方法煲粥,甚有風味。

「常善粥者心」,古時每當旱澇鬧饑荒,好些貴族富戶便大開方便之門,熬上一大鍋暖暖綿粥,並派發予窮困饑民,相信,捧上心頭的這碗熱粥必是天上人間的美味。舉世知名的一行禪師曾經以米喻情,「粒粒皆辛苦」的米粒從何而來,追源溯本,回歸到祖輩的默默耕耘與大自然的浩瀚無邊,米粒的背後,有無數生命付出了汗水與心血,最終都離不開溫情。
沒有情,旱地不會變成沃土;沒有情,禾田飄不出稻香;沒有情,米粒煮不成佳餚。華人以農立國,以米為主食,即使在當代社會,亦有一種「稻花香裏說豐年」的情懷,於一九四六年創立的富記粥品,至今已有逾七十載歷史,老字號歷盡滄海桑田,四十年代由現任老闆何漢東的叔公開設,從車仔檔做起,至後來在上海街入舖,朗豪坊開店至現時的花園街地舖。

一幅偌大的木板橫匾額自創始人成立以來一直存在,並排絳紅色四個大字「富記粥品」,更重要的是躲藏在店名之上的兩個小字「老號」,隱隱然透露些許鋒芒。店主何漢東在九十年代正式接管店舖,夜以繼日在此熬出滋味無窮的熱粥,「叔公係創辦人,解放之後,人口增加先買舖,我喺一九六二年嚟香港定居,讀書唔成就惟有跟住叔公打工,直至到而家。由細細個返工到而家,都老啦。對店舖,對員工,對客人,梗係有感情,始終都對咗咁多年。」

始終如一

米,是一碗粥的靈魂,當然如沒有感情,這個靈魂冰冷死寂,富記出品的粥滾燙,燙得讓人心頭發熱。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如果米是劣質米,同樣使大廚難堪。富記十分重視食材質素,慎選澳洲珍珠米,其黏度、鬆軟度恰如其分,飯味亦香濃,店主形容:「呢種珍珠米係最優質,膠質好重,煮出嚟嘅粥自不然夠香夠靚。」古人亦曾有以珍珠比喻白米以凸顯其貴重,云「濕薪如桂米如珠」,不同的歷史時空,交錯了不一樣的故事脈絡,然而以「米珠薪桂」來比喻現時香城物價騰貴卻貼切不過。物再珍貴不及情重,幸好世間尚有重情之人,早在70年代,大廚已經一直為何生打點廚房,形同得力的左右手,已經有三四十年的合作關係。另外兩個樓面幫手也有逾十年。鐵漢亦有柔情一面,他真情流露:「幾十年相處唔容易,喺呢類小店,由細路做到變成老人,一定有感情,時間耐咗對佢哋都有感情。」
能夠吃得一碗美味好粥,備嘗艱辛的煮粥師傅居功厥偉。誰知,粥底軟綿的秘密在於長時間煲煮,並加入樹記腐竹,粥底特別綿香,不像坊間以麥皮取代,粥底容易化水,還加入大地魚、江瑤柱以作提香之效。何生直言:「煲粥時間漫長,師傅都係深夜先返嚟煲粥,至於辛唔辛苦?其實,所有飲食業都係咁樣,無辦法。」煮粥老師傅指着一支長長的竹桿,桿上有若干刻度,愈高的刻度表示愈多桶水,並解釋:「呢個係量度尺,用嚟校水煲粥,最多可以煲到七桶。今時今日大概煲三至四桶,等到水滾再落米,首先浸吓乾瑤柱,浸好之後再搓爛佢,之後就放入去粥裏面用嚟煲粥底。然後,好好清潔乾淨地寶魚,用個袋包裹好,吊住喺個煲側邊。鮮竹浸一浸之後要啤水,加落去煲粥裏面,可以令到粥底更加軟滑。需要好多時間去煲,要成幾個鐘頭。配好材料之後就要去洗米,再倒入優質皇冠油,通常喺呢個時候水就滾,時間啱啱好,再加入米和腐皮,一直攪唔好黐底,而家就要等粥底變得綿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攪吓佢,當粥底開始綿滑就會變得容易黐底,大概要一個鐘頭零四個字。」語畢,他便步出廚房,喝口濃茶。

賞心樂事

店主何生接着憶起前塵往事:「我家鄉喺番禺,以前喺大陸無啖好食,好窮。十幾歲決定隻身嚟香港搵食,投靠叔公。」反正追不上學業,便把心一橫輟學,向叔公拜師學藝,當時年過50的叔公,其子女未及繼承,便欣然答應收他為徒,從此改變一生。「喺香港梗係同大陸唔一樣,香港比大陸自由好多,好多嘢喺香港做得到,大陸邊有咁自由。叔公一創店就立心招呼平民,最原先純粹賣粥賣麵,之後就賣稍為貴價嘅燒鵝。人客平日嚟,食粥食麵,不過每逢喜慶、宴客,或偶然想闊綽一餐,一定食燒鵝。」富記內有眾多工作崗位,諸如煮粥、炒鑊等,他全都半途而廢,惟獨是燒鵝很用心地學習,原來,他本人鍾愛燒鵝,寓工作於娛樂,自然是一等一樂事。那時候,富記位處上海街,花園街現址為叔公住家,何生睡在如今舖內招牌下方位置,獲叔公、叔婆照顧,衣食溫飽,住行無憂,他最難忘的是人生第一隻燒鵝髀滋味,原來餐牌上可見端倪──秘製燒鵝,秘密在於芸芸菜式當中,只有何生懂得烹調這一道菜式,「燒鵝、叉燒,全部都係自家出品,甚至,招牌亦有標明秘製燒鵝。還有,頗受街坊歡迎的布拉腸粉,由早上七點後供應,即係用布去整腸粉。年輕時花好多時間去研究味道,唔同嘅食材拼埋一齊,會得出好唔同嘅味道,其實好千變萬化。」

一九六七年,深刻地烙印於何生的腦海中。那一年,沒有歌舞昇平,只有哀號怨聲,一場因社會矛盾、政治矛盾激化的暴動席捲全港,一批香港親共人士對港英政府,由最初的工人運動、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死傷枕藉。他坦言:「最難忘就係一九六七年,呢一年比較辛苦,嗰時四周圍都有土製炸彈,嗰陣時仲喺舊店,一下子就宣佈戒嚴,即使你煮好晒食物都無辦法開舖。」

樂天知命

一九九零年,何生正式接管「富記粥品」,當時其叔公已經撒手塵寰,人間的財富帶不走,只能分贈後人;人間的煩惱不纏身,亦留給了後人。接棒的何生深深明白叔公寄予厚望,經營多年不敢怠慢,着他給自己打一個分數,自我評分,他自認尚算中規中矩,感恩老主顧仍然賞面,「希望我能夠將富記做好。目前,我覺得可以接受,唔敢話做得好好,但係無丟架。因為仲有好多人記得富記,爸爸、媽媽或爺爺嗰一輩帶佢哋嚟幫襯,同埋,有一部份人已經移民都會特登返嚟,不過而家好多後生細仔都會嚟,佢哋大多數都有讚無彈,所以我認為已經算係一種成功。」
自言沒太大野心,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兩餐溫飽的何生,其雙親的家教異常嚴格,他從小便被教導為人要有「三本」,並以此作為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基石,「小時候已經被灌輸做人,第一要有本心,要留最好嘅食物畀客人享用,好多老主顧都知道主要係食品新鮮;第二係本事,煮一碗粥,燒一隻鵝,如果你唔識得煮,味道唔得,食材幾上等都好,但如果無本事都係無用,因為始終煮唔出好菜式;第三係本錢,有本事自然就會有人欣賞你,咁樣就可以有兩餐溫飽。」看着面前客似雲來的景象,他說,老前輩的話總有道理。

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見證過六七暴動,及後回歸風平浪靜,然後再度捲起千層浪,對於遲暮之年的何生而言,或許順流逆流剛巧圍成一個圓圈,彷彿一道連接開端與末端的夢幻河流,人在其上不如樂天知命,知命,便得以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他一輩子都在這行業打滾,對於生意到底沒有半點執着,「能夠經營幾耐就幾耐,做生意嚟講就無咩所謂,我已經好滿足,仲有生意可以做,可以出嚟舖面過吓日辰,心情都會開朗啲。」語音剛落,他又輕輕吐出一雲煙霧般的感慨:「人生轉眼過去,幾十年好容易就過去。」●
富記粥品
地址:旺角花園街104號
電話:2385 1230
營業時間:8am-11:30pm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