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妖不是一場戲 - 馮睎乾
何君堯前博士遇襲,由於受傷過輕,主流民意認定是自導自演,有說是學陳水扁,旨在博同情呃選票,又有說是取消區議會選舉的陰謀。那究竟是為了騙取選票,抑或取消區選呢?真是媽我好亂。
近日受襲的區議會候選人不止何君堯,從中我窺見一有趣現象:只要遇襲者不屬自己支持的派系,大家總會說是「陰謀」,黃絲說何君堯被刺是自導自演,一如藍絲說岑子杰遇襲是做戲。相比起「五大訴求」,「做戲論」似乎才是團結黃藍的最大公因數。說到底,很多香港人仍在逃避現實,幻想香港還未進入腥風血雨大時代,所以一見明刀明槍的場面,就用「幻覺嚟嘅啫,嚇我唔到嘅」來麻醉自己,潛台詞就是:總之武力就係唔啱,凡有什麼「兇徒」,都肯定是對家抹黑我方,或另有企圖的陰謀。
當然,我不否認世上有抹黑和陰謀,但個別事件必須個別判斷,不能一概而談。抽刀襲擊何君堯的三十歲男子董栢輝,已被警方起訴意圖謀殺,罪名甚重,你以為真有人願意犧牲這麼大來做戲?其實只要轉換角度,就知道「自編自導」之說站不住腳。假設真是何君堯設局,刺客根本無需露面,只要做一場夜深人靜的埋伏戲,然後逃去無蹤,任務已經完成。
你可能說,咁做咪仲假?沒錯,是更假。但如果這是一場戲,它的目標不是要令大家相信是真,而是製造一個機會渲染示威者暴力,目標觀眾是腦殘藍和大陸人。香港人信不信,何君堯在乎嗎?這做法的文宣效果是一樣的,而成本(即安家費)則低得多。相反,董栢輝應該是真心豁出性命,才會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直線抽擊何君堯。
很多人又認為,何君堯兜心口被插,仍能龍精虎猛,幫手制服殺手,反應異常。香港人總有太多「理所當然」的偏見,歸根究底是看得太多無綫劇。無綫劇的角色,親人死了例必嚎啕大哭,中了刀就一定倒臥血泊,然後用五分鐘講遺言。但現實不是公式,人生也不是套路。你看年過六十的任達華,早前在大陸被人捅一刀,不是仍矯健躲閃嗎?難道任達華也是做戲?
現實中的殺手不是阿倫狄龍。楊過用彈指神通,擊殺蒙哥於千軍萬馬,也是武俠小說情節。傳奇如荊軻刺秦,實際上亦不是大眾想像那回事。一提荊軻,你大概只想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你也許還FF荊軻武功高強。有這種想法,代表你沒看懂司馬遷。
司馬遷在《史記》寫下荊軻的故事,三番四次提醒讀者:荊軻其實好廢。荊軻曾與蓋聶討論劍術,蓋聶覺得他說法有誤,怒目盯着他,荊軻害怕得不辭而別,一出門即乘車走了。後來荊軻和魯句踐博戲爭執,魯句踐發怒呵斥他,荊軻又是粒聲不響逃走。荊軻到燕國後,太史公又寫他天天和豬朋狗友喝酒唱歌。根據以上CV,燕太子丹居然找荊軻刺秦王,人事部肯定難辭其咎。
其實荊軻本人也很老實,太子丹把國家任務交給他時,他已推辭:「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但太子再三懇求,又尊荊軻為上卿,美女車騎美食任他享用,荊軻似乎經不起誘惑,便答允了。《史記》有個細節很耐人尋味:荊軻出發當日,遲遲不起行,原來是等待一個遠道而來的朋友——那人本來要跟荊軻一同刺秦。後來太子催促,荊軻才無奈出發。司馬遷沒說清友人是誰,但似乎暗示荊軻要倚仗他才能成功。難道戰國時代也像今天中國那樣,殺手也要聘請殺手?
《史記》留下很多線索,處處暗諷荊軻是個武功不濟的「劍棍」,所以他最後刺秦失敗,也就顯得順理成章。司馬遷記下魯句踐得悉荊軻失敗後的評語:「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後來陶淵明也用了魯句踐的話,批評荊軻的劍法差:「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今時今日,假如由荊軻上陣刺殺何君堯,我相信結果也是失敗的。荊軻和董栢輝的唯一分別是:燕人不會說秦始皇自導自演,找藉口來殲滅燕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