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日星期六

習近平引詩有何玄機?馮睎乾十三維度

 


習近平引詩有何玄機?

大陸人有句常言:「沒文化,真可怕。」其實沒文化不只可怕,更是可笑,甚至可悲。比如習近平來港發表「重要講話」,不過是照着稿子唸幾句「古語」和唐詩而已,但盧永雄之流的LOL及黨的喉舌媒體,卻拿來大做文章「引經據典」,卻不知道自己引的「經典」根本是假貨,反而暴露了演說者胸無點墨,可謂拍馬屁拍到馬蹄上。

昨天我已指出,習近平引的「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並非出自港媒聲稱的《荀子》。那麼它究竟出自何處,為什麼一大堆所謂記者作家都異口同聲引荀子呢?我今天手痕,花了五分鐘Google,發現「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是來自中国的內容農場網站,已出現多年,有些網站沒標明作者,有些則冠以「荀子·修身」,如以下一個由網名「海晏河清修文偃武」者所發的帖子,標題正是「荀子·修身」,全文云: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歲月帶傷,亦有光芒。
眼中有山河萬里,何懼幾分秋涼。(注1)

懂中文兼有常識的人一看,應該很易識穿以上這些沒水準、沒邏輯的話,是現代中国人手筆,而不可能出自活在公元前四至三世紀的荀子。但盧永雄那類人就是信了,還一本正經在專欄引述這些內容農場垃圾文字,作為習近平「講話」的注腳,你話笑死唔笑死?

學無根柢,亂拋書包,笑話必然接二連三,不會只有一個。昨天,習近平在新一屆政府就職典禮致詞,煞有介事引用孟郊詩「願將黃鶴翅,一借飛雲空」,那段話是這樣說的:

「『願將黃鶴翅,一借飛雲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推進『一国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這一歷史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堅信,有偉大祖国的堅定支持,有『一国兩制』方針的堅實保障,在實現我国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香港一定能夠創造更大輝煌,一定能夠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

你可想像,必然又有人衝出來解釋習近平引詩的「寓意」和「玄機」——你猜對了。例如《東方日報》有篇報道題為「習近平引孟郊詩作《上包祭酒》 寓港再攀高峰」(注2),《頭條日報》的標題是「習近平引孟郊《上包祭酒》 寓港創造更大輝煌」(注3),《文匯報》則稱習「引用詩句典故 寓意深遠」(注4),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以上各大標題,說得最正確的是《文匯報》,習主席引詩的確「寓意深遠」,只可惜箇中寓意,卻不是那些連內容農場文和《荀子》也分不清的應聲蟲所解釋的那樣。孟郊〈上包祭酒〉全詩如下:

嶽嶽冠蓋彥,英英文字雄。
瓊音獨聽時,塵韻固不同。
春雲生紙上,秋濤起胸中。
時吟五君詠,再舉七子風。
何幸松桂侶,見知勤苦功。
願將黃鶴翅,一借飛雲空。

這應該是孟郊上京赴考期間寫的,前八句是稱讚包祭酒的詩,堪比顏延之稱頌阮籍、嵇康等高士的〈五君詠〉,至於習近平引用的「願將黃鶴翅,一借飛雲空」兩句,則寄寓了孟郊對自己的期望。看到這裏,各位找到笑點或「玄機」沒有?

任何對中國文學史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孟郊最出名的就是一個字:窮!孟郊的詩其實寫得不錯,很能反映民間——尤其是自己——的疾苦。但由於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總不免於飢寒凍餒,加以考試又沒有運,一直考到四五十歲才中進士,所以詩歌不免有種窘促狹小的氣度,令人看得很不愉快。

孟郊和賈島的詩氣類相似,蘇東坡形容為「郊寒島瘦」,十分貼切。典型的孟郊詩是這樣的:「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愁人獨有夜燭見,一紙鄉書淚滴穿」、「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如果中國文學史要舉辦一個「邊個夠我慘」比賽,孟郊肯定名列前茅!

「願將黃鶴翅,一借飛雲空」,詩意跟香港完全無關,本身又不是什麼名句,意思也普通得不得了,像極了小學雞紀念冊上的正能量祝福語,根本就沒有引詩的需要。但更大問題是:這兩句詩的原作者一生失意,漂淪薄宦,從來就沒有「飛雲空」。古人都說孟郊命途坎坷,早預兆於他冷峭寒酸的詩作中,習近平引他的詩只會觸霉頭,試問又如何「祝福」香港呢?

換作百年前中華民國年代,相信絕大多數讀書人都會馬上看出問題,而負責撰寫演講稿的人,亦不會無知到在那種「喜慶」場合,引用出名窮愁可憐的孟郊。說習近平引詩「寓意深遠」,我信,上文所剖析的何止「深意」,簡直是天意。



1
https://bit.ly/3y9X35Z

2
https://bit.ly/3ycZPaB

3
https://bit.ly/3OTRm2Y

4
https://bit.ly/3OX23lf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