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7日星期三

Dior抄襲所謂的漢服馬面裙事件 富察

 





20220727
Dior抄襲所謂的漢服馬面裙事件,完全是中國窪地裡的自說自話、自我陶醉。而在巴黎的中國留學生們則似乎時髦了一些,至少他們三腳貓般學會了白人左派流行的「文化挪用」概念。
中國窪地裡的大多器物文化,其實都是外來的,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人類互相交換和交流本是常態,但中國文化總是覺得自己獨樹一幟,天生無二,結果把各種外來文化雜七雜八湊成傳統文化,這就有點好笑。
所謂的馬面裙也不例外,它是蒙古征服的產物。
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出中國土地後,下詔書要恢復漢制,在服裝上則是把唐代服裝作為典範。
當然他如果知道朱熹說過「宋人服裝承襲了鮮卑胡服,而世人不察,所以他很不滿意」這句話,他一定深有同感。因為不但一般百姓幾乎都蒙古化了,新興的朱家暴發戶「貴族」也無法完全擺脫蒙古人的影響。
簡單說,中國民族主義者倡言的漢服「馬面裙」,來源是蒙古的「曳撒」。
明代後期的宮廷宦官劉若愚就記載說:「曳撒,其制後襟不斷,而兩旁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往兩旁起。」
最初是宮廷穿著,明宣宗行樂圖裡面,他就穿著曳撒和臣子一起玩樂。後來士大夫也仿效,「邇年以來,士大夫宴會必衣曳撒。」到最後,連拍案驚奇話本裡的僕役都穿著曳撒了。
這種「曳撒」服特點就是下擺「密密打做細褶,不計其數」。在元代,則是連「腰間」都「密密打做細褶」。
任何研究服飾史的人都沒辦法忽視這種細褶衣擺,如何在元明政體更換後,繼續在中國社會裡流行三百年,並適應漢人社會需要而逐漸調整,例如衣袖逐漸變得寬大,左衽改為右衽,衣服上多了一些漢人喜歡的圖案,早期的裘皮材質或從波斯進口的剪絨製品(怯綿裡)逐漸變成絲綢或布。
但到了滿洲時代,可憐的中國人花了上百年才「漢化」掉的蒙古人的曳撒,又要面臨薙髮易服了。
民國時期則再次重演朱元璋的故事,於是出現了所謂的國服,即改良式旗袍。
如果把「馬面裙」說成是中國人的專利權,我其實沒什麼意見。畢竟它經過不斷改良,已經不是忽必烈時代的武士們出席宮庭宴會的「曳撒只孫」,也不是朱瞻基時代行樂時穿著的曳撒,在被滿洲服飾淹沒三百年後,到了民國時代,它已經「退化」為女性專利,變成女學生們穿著打褶的黑裙子在五四運動裡喊日本人滾出去的進步口號了。
可是你說Dior 抄襲或者文化挪用就太扯了。蒙古人都還沒跟你要知識產權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