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星期二

大埔碎屍案成為「香港故事」全球多國頭 陶傑

 


 20230228
大埔碎屍案成為「香港故事」全球多國頭條,效應宏大過「願榮光歸香港」之「國歌置頂」事件。連續數日在外國用手機一打上Hong Kong,大數據AI操作:英文第一頁彈出,即見掛牌殘酷兇殺案資訉,自動置頂於「香港旅遊協會」之上、維基百科「香港」之下,與「香港狄士尼」、「維多利亞港」等招牌地標並列,連寶蓮寺天壇巨佛亦不幸慘遭碎屍案訊息「騎住」,佛光不敵「前夫老爺家庭」之功力淵藪,可謂罪過。👇
而死者Abby Choi的生前美貌遺照,儼然成為The face of Hong Kong,而不是香港特首李家超或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的中國主席習近平。
前宗主英國大小傳媒,或出於對前殖民地淪落至此的憐憫,或對「BNO英國生活好淒涼」中港政治宣傳挑釁之含蓄回應,更為高度關注,promotion 最為落力,英語霸權加美帝Google 霸主,令Hello Hong Kong 之類的中港話語權無影無蹤。
危機管理方面,特區政府似乎應該還擊,火速用英文發表一篇「英國史上十大殘酷謀殺案」及「英國殖民史上非洲印度屠殺事件」,以免全球網民被英美霸權誤導。
雖然香港特區已下令將香港的電視廣播英語比例大幅減至電視國際台的一半時段,進一步與文明世界脫鈎;親中愛國意見領袖也呼籲學校減少英文授課,更好地面對祖國,可惜講好香港故事,你有你關門掩耳盜鈴,英語世界為你形象清零。
而前夫、前老爺、前大伯、骨場情婦這個奇幻倫理組合,為香港「後疫情時代」國際形象一舖清零的法力,不下於陳同佳和林鄭嗰個Team。
即使特府即刻頒佈三月一日免口𦋐令以對冲,令香港終可包尾追上「與病毒共赴黃泉」的全世界,一切似嫌太遲。
一切令人惋惜。冥冥中真有宿命。


20230227
過去三日,香港網絡之上,「前夫」、「前老爺」、「前大伯」等詞𢑥搜索率,全面超越「BNO」、「移民」、「47人案」、ChatGPT、Mirror等,亦帶動「陳同佳」一詞回熱。地不分貧富,人不分黃藍、親中戀殖、大中華或港獨、廢老或年輕人,全港十八區一致聲討,「前夫」憑一人之力神奇地縫合了港版國安法之下的香港大撕裂,不論是否有罪,「香港團結基金」應鳴謝「前夫」,特首李家超應頒授其一項大紫荊勳章。
亂世中抑鬱到了極至,與爆發的圍觀慾望相逢,卻可以是精神壓抑的某種釋放。大學若另開一系「網絡社會學」(Digital Sociology ) ,香港足為研究典範。
遇害經過出現兩個版本。一說在車上被襲擊「昏迷」,鄰居有目擊死者與家人一齊步入村居,深夜發生爭吵。如果是前者,偶發起殺機,並無事先策劃,那麼齊全的肢解刀鋸工具幾時購買的?疑團重重。
英國小說家區威爾曾經指出:一個帝國文明的衰落,必與本國的謀殺案的質素下降同步發生。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英國的謀殺案多為中產階級所為,只涉及下毒,構思精密,絕不血淋淋,而且兇手多教育程度高、智商高超,情節懸疑,引人追看。歐威爾認為連「傑克開膛手」(Jack the Ripper )這類命案,因為手段兇殘,令人作嘔,以英國的文明標準,可謂不入流。
「前夫合家碎屍案」是香港1841年開埠以來最魔幻而妖獸色彩(the most incredibly and fantastically grotesque murder ) 的謀殺案,與香港這個前殖民地與前國際大都會地位不相稱。一度謠言聲稱兇手已經以BNO身份潛逃英國,難怪英國報紙大驚,也爭相轉載。
然而許多網民將「前夫」與「佳哥」比較,認為至少後者智商高,而且伙同林鄭,這對香港男女畢竟改變了世界與現代史。一宗謀殺案有如此層次豐富的名堂,難怪西方大學的社科學院永遠有撥款,KOL如果有料到,也比許多教授學者「㩒撈」。
此案還掩蓋了「中港矛盾」的認知顛覆,善良無辜的一方是大陸人,但死者年紀輕輕,如此慷慨的金錢觀又從何以來?地產問題為根本,一層樓可以養起一家三代。一案的社會結構看點實在太多,在一個沒有傳媒和言論空間的新香港,多說無益,只能祈禱死者冤魂安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