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和服,深藏許多學問。
多年前香港貿易發展局時裝部(聽說本城時裝事業江河日下,部門已被解散了一段日子)主管楊吳幗眉,某次大阪推廣活動跟我們說:日本人並不稱呼傳統服飾為和服,而是吳服,三國時代的吳國。
同行前輩彭杜巧奴(前蜚聲國際皮革製作及設計單位Leather Concept主人)移民澳洲多年,後定居蘇州,潛心研究緙絲,緣份來自吳服;久遠時代日本貴族身上衣裝物料來源自古吳國,即今天蘇州(蘇吳),時至今日,頂級吳服腰帶製作自蘇州生產之緙絲。
回應昨日本欄稿子《光復被輪姦的京都》,開設日文學校駐港日僑Kazu Nomura給我在面書寫了以下一段文字:
「和服」一詞,是比較新的日文詞。
雖然最近很少用,可是叫「吳服」才是傳統的,「吳」當然是《三國誌》的吳國。
當中也有例外,但一般而言,日本人比較接受外國人穿和服。我並不埋怨穿着和服遊玩京都作為紀念的遊客們,也理解像孫中山醫生般中國人憧憬和服,緬懷昔日。最近有了「觀光公害」一詞,但日方也有初衷與原因。京都軟實力超高,是因為經歷了多場戰役,當地人很善於在亂世中生存,為了吸引外地人,釀造了唯我獨尊的優雅和美感。但現實歸現實,他們算數很棒,唯不讓人家看到幕後,貧富懸殊很嚴重,是日本共產黨的大票源。我尊重京都的精緻,但比較喜歡大阪的直率,奈良的低調,還有香港的瀟灑。
題外談文化;穿正式和服(超貴)時,一定要看季節,而且和服的圖案一定要比現實季節稍微早,這應該反映京都人要面子,深秋穿紅葉圖案未免太遲了,自然的紅葉更美更燦爛只有令自己相比紅葉沒面子。小時候,我媽媽說:「京都人很容易敗家,為了面子必須準備很多和服,真辛苦!」
維基百科也有這樣的解釋:
是日本自幕府時代起對其本土衣裝的稱呼。現代日本和服可分為皇室服制和國民服制。國民服制是1941年文部省制定《國民禮法要項》中的國民禮服,德川家康時期正式稱為和服,又被稱為武家着物,包括平民男子禮服紋付羽織袴、帷子和女子長着等。
光復被輪姦的京都 - 鄧達智
入住酒店還是奉行一泊二食在傳統簡約房間內進行,無需似一般酒店、住客改在餐廳集體進食;不過……Book好的私人享用露天泡湯,竹籬後面四把聲;男家長、女家長、兩名男孩,我們房間對面的一家人吧,將房門鎖好,坐到老遠的露台邊上別廳也逃離不了男孩們來回競跑,高聲喊叫的吵鬧聲浪。
換了個一般情況非常安靜的私用湯,仍然避不開兩名男孩極其興奮的喊叫笑鬧;全程Singalish星洲英語對談,大人毫無勸阻動機,偶爾才出現英語為主,夾雜閩南話、閩南口音華語的對談,幾乎百分百肯定這是一家四口的新加坡家庭,與我印象中文明水平不低的新加坡人大相逕庭。
走在溫泉鄉的大街,一群群將和式浴袍穿得七零八落不成體統操北方捲脷口音普通話、閩南話、港式粵語、星馬華人口音一群接一群撲向共享大大小小泡湯浴池的遊客;心諗當地人肯定不好過,為賺遊客錢,忍氣吞聲,目睹將優秀文明掟屎射尿,這股怒氣一朝爆炸,未知升級成那種力量。
回到京都,當然更加不好過,目標並非清水寺、早已淪陷去不得,貪圖地處高地,望日落京都一流。殺出遊客重圍不容易,穿上傳統和服增加遊趣頂多只有10%是日人,其餘皆為兩岸四地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印度、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新加坡……亞太地區愈來愈多新發財,過去香港人出遊自我感覺良好結語:去到外國,人家分得出我們香港人與眾不同……今天,唔該慳番!
無論港人、台人、韓人、內地人……總之所有認定日本、尤其京都作為屋企、鄉下、祖國一眾人等,可有考慮過當地人的感受?日人可會反感、抗拒、甚至以行動拒絕這些所謂「同鄉」?不久之前進入日本,移民官員辦理入境手續的位置掛牌上書外國人的稱號還是教人看來頗不舒服的「Alien」。
Alien或許可解釋為異鄉人,自從電影譯名用了「異形」,大勢已定,被稱為「異形」,誰人心裏會好過?
日本表面看來生活素質仍然上乘,無奈經濟不振日人也需接受事實忍受大批遊客湧入,情況慘淡不下上水居民曾經容忍的程度,「洗劫」二字已經斯文,Simply「輪姦」!
和服達人 - 鄧達智
文明古國歷史長河,唯中國擁有時裝,隨時間朝代演進,不同時期穿着有異,打開中國人的服裝史,着實琳琅滿目;相對日本與印度,前者至明治維新,後者至英國人退出獨立以後才漸見西化影響而改變,大幸沒出現過文化大革命類同事件,將傳統的精髓三反五反,鬥個斬草除根。
難以想像,文革期間,甚至之前之後,至80年代中期以後隨改革開放漸次改變;超過二十年,近十億人口全部藍螞蟻,不分男女老幼全皆清一色無性別、也無性徵解放裝,唯一可享異色為學童紅色項巾,反映對毛澤東一片心。
時至科網時代,經歷千錘百鍊和服與Saree仍然堅挺立足,與現代生活並存,有麝自然香亦吸引萬千旅客;從中國人的文革單一服飾可窺探若要中國人發癲,大可以癲至集體撞邪的深重程度,一種不可理喻的民族DNA。何曾見過印度人跑出來抵制穿Saree,因為源自古希臘?也不見日本人將和服集體燒掉戒絕與古漢唐並吳國攀關係。除了和服/吳服,自明治維新,日本男學生從幼年至大學的青年(如今止於高中)全體一色,穿着源自俄羅斯民族服裝的高領前排結鈕,或四個或三個口袋的制服;有關北方四島與俄羅斯爭執,擇善固執,並未因日俄關係曾經緊張,而將穿了一個多世紀的校服摒棄。不單止,還影響了鄰國國父整理出一套中山裝,再而為共產黨企劃了黨服解放裝。
續昨天有關和服及吳服稱號的內涵,維基百科的簡單解讀如下:德川家康時期正式稱為和服,又被稱為武家着物,包括平民男子禮服紋付羽織袴、帷子和女子長着等。而皇室服制源自奈良時代中期以來日本本土彌生服飾受漢唐漢服、吳服影響的公家服制的考證,又被稱為公家着物。「着物」起初泛指衣服,隨着洋服進入日本,日本國學運動興起,本土傳統着物逐漸改稱「和服」Wafuku。「吳服」Gofuku原本指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絲綢織品所製作的服裝。
難以想像,文革期間,甚至之前之後,至80年代中期以後隨改革開放漸次改變;超過二十年,近十億人口全部藍螞蟻,不分男女老幼全皆清一色無性別、也無性徵解放裝,唯一可享異色為學童紅色項巾,反映對毛澤東一片心。
時至科網時代,經歷千錘百鍊和服與Saree仍然堅挺立足,與現代生活並存,有麝自然香亦吸引萬千旅客;從中國人的文革單一服飾可窺探若要中國人發癲,大可以癲至集體撞邪的深重程度,一種不可理喻的民族DNA。何曾見過印度人跑出來抵制穿Saree,因為源自古希臘?也不見日本人將和服集體燒掉戒絕與古漢唐並吳國攀關係。除了和服/吳服,自明治維新,日本男學生從幼年至大學的青年(如今止於高中)全體一色,穿着源自俄羅斯民族服裝的高領前排結鈕,或四個或三個口袋的制服;有關北方四島與俄羅斯爭執,擇善固執,並未因日俄關係曾經緊張,而將穿了一個多世紀的校服摒棄。不單止,還影響了鄰國國父整理出一套中山裝,再而為共產黨企劃了黨服解放裝。
續昨天有關和服及吳服稱號的內涵,維基百科的簡單解讀如下:德川家康時期正式稱為和服,又被稱為武家着物,包括平民男子禮服紋付羽織袴、帷子和女子長着等。而皇室服制源自奈良時代中期以來日本本土彌生服飾受漢唐漢服、吳服影響的公家服制的考證,又被稱為公家着物。「着物」起初泛指衣服,隨着洋服進入日本,日本國學運動興起,本土傳統着物逐漸改稱「和服」Wafuku。「吳服」Gofuku原本指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絲綢織品所製作的服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