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9日星期日

去順德尋找…鳳城以外的金錢蟹盒

去順德尋找…鳳城以外的金錢蟹盒

蘋果日報

鳳城酒家是懷舊酒樓,至今仍保留龍鳳禮堂。鳳城酒家是懷舊酒樓,至今仍保留龍鳳禮堂。

金錢蟹盒是源自順德的古老粵菜,食家唯靈曾將它和大良野雞卷並稱為「鳳城雙絕」。據說由鳳城三傑之一的歐才所創,今年82歲的譚國景(景叔)是歐才的徒孫,隨着景叔退休,鳳城酒家太子分店亦將於12月31日結束營業,這手藝有機會失傳。


鳳城雙絕之一 鬆化香脆心機作

製作金錢蟹盒,簡單說是以兩片圓形豬膘即肥肉(金錢)夾着蟹肉等餡料(蟹盒),但實質工序繁複。現代人怕肥豬肉,在香港提供這個菜式的餐廳極少。
「我們是拿着古老方法去做,做順德菜,一定要懂得做金錢蟹盒。」景叔說。鳳城酒家是香港順德菜酒樓代表,由馮滿創立,首家在1954年銅鑼灣伊榮街開業,後在北角和太子先後開店,並傳至景叔和哥哥譚國俠,招牌菜除了金錢蟹盒,還有大良野雞卷、大良炒鮮奶等順德手工菜。鳳城過去沒有註冊商標,所以除了北角及太子分店,還有其他鳳城,但均屬新光集團旗下。今次景叔退休,結束太子分店,想吃到金錢蟹盒,仍可到北角店品嚐。

金錢蟹盒,蟹肉當然是主力,其他餡料包括鮮蝦、豬肉和冬菇。要用人手起出肥肉,這個技巧是最難的。「要片出來的肥豬肉通常叫肥肉頭,近背脊腩排上面,要用最厚的肥肉才能切出,一見到有筋就不要了。」景叔說。片豬肉後,包好餡料,便要落油炸,油溫、時間亦是最關鍵。「好多人覺得肥豬肉炸後好肥,但當你炸到香脆的時候,將肥豬肉的油逼出來,便會變得很鬆化。又不能用太猛油,炸起的金錢蟹盒會是奶白色,是很香脆的。」景叔製作的金錢蟹盒,雖然肥豬肉片切起來未必是最薄,但炸起來的確鬆化,難得是外皮無油膩感。

留家廚房咖喱做餡 「肥肉只是容器」

現在還有一些粵菜館提供這道菜式,但已轉用新式技巧,像肥豬肉片會用機切片,雖然更加方便快捷,切出來的肥豬肉片看起來很薄,但是吃起來的脆度卻差得遠。「說服客人是最重要的,中菜有時太拘泥於技巧,缺乏了新意,反而是倒退。」留家廚房劉健威解釋說。
劉健威做的金錢蟹盒和傳統有別,其中餡料有咖喱,是否為普遍人接受則見仁見智。「那兩片肥豬肉只是一個容器,你放甚麼在內都可以,我覺得可以嘗試更多東西,例如炮製麻辣、咖喱。我覺得中菜今日追求的已不是技巧,而是希望廚師能夠有新的方法去演繹舊菜。」

發源地順德大良 街頭小吃厚身無蟹

金錢蟹盒源自順德,我們到大良拜訪研究順德菜多年、退休老師廖錫祥,他出過不少有關順德菜文化及食譜的書籍。「有一本叫做《萬家粵菜》的書,記錄了各地粵菜有名的菜式,明確地說明金錢蟹盒是順德菜,是大良的一道菜。金錢蟹盒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分支,最上層是在酒樓食肆,用料精細,然後再發展至街頭小吃。我母親在1919年出世,她說以前大良街頭很流行這個小食,常有這些叫賣聲, 還模仿得維妙維肖。」廖老師說。雖然金錢蟹盒是順德傳統菜,但當在大良街頭訪問當地人是否認識這道菜,很多人都未曾聽聞。我們請當地食家推介當地做的金錢蟹盒,材料只有蝦和豬肉,反而缺少主角蟹肉,外皮亦炸得很厚身,有其形卻無其實。廖老師說:「在過去的時代,高精尖的東西比較難找,蟹屬貴價東西,自然不會用。而當中有政治原因,令一流廚師外流,將這裏傳統的菜式帶出去,在順德未必食到正宗做法。」
鳳城酒家
太子彌敦道749號歐亞銀行大廈1-2樓

留家廚房
灣仔軒尼詩道314-324號W Square 5樓

記者:何嘉茵
顧問:謝嫣薇
攝影:林正言、鄧鴻欣
鳳城以外的金錢蟹盒 澳門勝哥的骨子薄妝美女

勝哥做的金錢蟹盒,最貼近正宗版本。



歷史悠久的鳳城酒家太子分店年尾結業,令人惋惜之餘,亦不禁要問,那味讓人滿口香氣卻又有點邪惡的古老菜式──金錢蟹盒,還可以在哪裏吃到呢?


時間追溯至大約五、六年前,我第一次吃金錢蟹盒……正正是在澳門的勝哥私房菜。

那也是第一次拜會勝哥,知道他的名聲,對他菜式的了解倒是不多。記得金錢蟹盒端上來的時候,陣陣隱隱約約的香氣飄來,已讓人好生期待。用筷子夾起一片送入口,咬下的那一刻,心裏一怔:「咦,這雲吞皮怎會有如此特別的香氣?有豬油香耶。難道是勝哥自製的,在開麵糰搓皮的時候加入了豬油?」還沒來得及把問題問出口,席間已有人揭盅:「這兩片是豬油……」哇?不是吧!竟然能把豬油片得那麼薄那麼透而不穿不爛,還炸得那麼鬆脆,半點油膩感都沒有!讚嘆之餘,為自己對於這些老菜的孤陋寡聞汗顏不已。這是為甚麼後來我寫「消失中的味道」系列文章,就立誓一定要寫金錢蟹盒──因為不懂,更要虛心學習,把功課做好。

機器不如人 須避筋膜

金錢蟹盒,這菜名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金錢蟹盒和金錢雞一樣,「金錢」是一種象徵,反映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對好日子的嚮往。舊時代所用的錢就是銅板,所以在古老粵菜,符合銅板圓形形象的,都被取名為「金錢」,有所寓意。金錢蟹盒乃是源自順德的古老菜式,據說是由系出鳳城的上一代名廚歐才所創,從現代的眼光審視之,此菜融合了創意、手法、技術,是一道難得的好菜。

金錢蟹盒看起來不複雜,事實上是一道易做難精的菜式。首先要準備一大塊豬肥膘,用人手片豬皮,而且要片得夠薄又不穿,之後才用模具,裁成圓形的一片,當成餃子皮那樣來使用。有人或許會輕視這個部份,認為時代進步有了方便途徑,用刨火腿機來刨下豬皮不就行了?關於這一點,鳳城酒家的傳人之一景叔、勝哥都異口同聲,說要做好這一道菜,機器取代不了人手,不是為了無謂的原則,而是因為豬皮上有筋膜,是刨火腿的機器無法反應到的,但人手可以。「當我們人手片豬皮之際,感應到有筋膜的部份就會避開,那麼片下來用的豬皮,不會有筋膜。為甚麼避開筋膜會那麼重要呢?如果豬皮含筋膜,下鑊炸的時候就會收縮,那時蟹盒中間就會脹起好像一個乒乓球,賣相欠佳。」

沒有滿口華麗辭藻,但是做事的精細要求、美學眼光卻老實地實踐在他的菜式當中,因此更有說服力:勝哥的金錢蟹盒,每次都能做到「皮薄餡靚」!兩片薄薄的豬皮,裏頭夾着比例和份量恰好的蟹肉、冬筍、冬菇、瘦肉;豬皮片得薄又炸得通透,是以每一份蟹盒,都能看到其中一面貼上的芫荽葉、甘筍片隱隱透色,很是骨子。

「搶火」求精準 防止軟塌

說了易做難精,片豬皮是第一關;要炸得通透、乾淨、吃起來不油膩,是第二關。夾着餡料的兩片豬皮,先以蛋白漿封口,兩邊的外層拍一層薄薄的生粉,然後就可以下油鍋去炸了。請教過澳門永利宮的總廚譚國鋒師傅,他指出,蟹盒一下鍋炸的油溫大約是攝氏170度,也就是炸薯條的溫度,這溫度的作用,是能夠恰好將肥豬片夾住的餡料「箍緊」定形,不會炸得散掉。炸了約一分半鐘,得要把爐火開到最大,讓油溫升上200度,但只炸30秒。這個步驟在粵菜廚房叫做「搶火」,這樣一來,就可以把原本含在餡料裏的油份扯出去,吃起來就不會一口油,外層更有酥鬆的效果。譚師傅強調,「搶火」這步驟極其關鍵,因為當物件浸炸於170度、油溫將內餡炸熟的過程,難免會令裏頭產生某種「水蒸氣」的效果,帶有潮濕感,如果不經技術處理掉而直接上桌,就會因為過於濕潤而軟塌,影響口感和賣相。在最後轉大火把溫度提高,就能把裏頭不必要的油份統統拉走。每一個環節環環相扣都考功夫,最後一個「搶火」的步驟更甚,這就是所謂的技術含量。譚師傅說,「搶火」掌握得精準與否,講求經驗也講求敏銳度。

從這樣的知識分享中培養了鑑賞能力,後來吃過不同地方做的金錢蟹盒以作比較:勝哥每一方面確實達到最高水平──上粉夠細緻、炸得通透,是以賣相乾淨利落,很美觀;吃起來香脆鬆化零油膩感,留在嘴裏的全是香氣。有的地方做的金錢蟹盒,上粉上得粗糙,所以炸出來的效果,面層一坑一洞,朋友形容為「好像上了濃妝的醜女」,呵呵。所以說,這一道菜,要做到怎樣的層次,全看你怎麼要求、懂不懂得要求。

吃過勝哥的金錢蟹盒沒有十次也有八次了,每一次都水準保持一致,從未失手。有一次帶了法菜教父Alain Ducasse和他的團隊去勝哥私房菜吃飯,上這一道菜時,為了讓他吃明白,我們形容它做「Pork fat Ravioli」(豬油意大利雲吞),他馬上心領神會。對於豬皮的鬆化、內餡半滴油也不滲出所需的油溫技巧,內行人懂得看門道,他尤其讚賞,更一口氣吃了兩個!
勝哥私房菜
澳門沙梨頭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朗悅居

撰文:謝嫣薇

話別鳳城


譚國景多年來不以老闆自居,寧願與員工打成一片,他常說:人在高處,反而寂寞。


禮堂一對金龍鳳,冷眼看人間喜樂。
2019年12月31日,太子鳳城酒家將會結業。
乳豬生腸、炸子雞、桂魚卷、魚雲羹、玉簪田雞腿、百花釀蟹箝……內裏一道道帶順德風味的酒家菜式亦會成為歷史。
鳳城酒家,由順德名廚馮滿所創,譚氏兄弟傳承,北角太子花開兩朵,以鳳城真味,俘虜無數老饕。

何善衡鄧肇堅芳艷芬利孝和蔡瀾唯靈周潤發……都是常客。

如今,古雅字畫,腥紅地毯,連帶幾許風流往事,都如煙雲散。

能記下的,要一一記住。
來太子鳳城酒家吃的不光是珍饈百味,還有一點溫暖的親情味。老闆譚國景天天坐鎮,跟熟客握手問好。

樓面經理以真誠待人,噓寒問暖,不似外間流水作業式的酒樓。

食物老舊,早茶的炸粉果灌湯餃叉燒酥,午市的乳豬生腸,晚飯的蝦多士炒鮮奶炸子雞,全部都工夫紮實,抵食夾大件,質素和份量都對得起客人。

每談及此,今年已經八十有二的譚國景,總是謙虛表示,一切都是師傅馮滿教導有方。

他一直恭敬對待,一生人除了短暫抵日本工作,就只在鳳城打工,不離不棄,只因馮滿是他人生的一位良師。

鳳城酒家始創人馮滿,是順德名廚,未淪陷前,受老闆邀請來港,在跑馬地山光道一號經營山光飯店,出入者都是達官貴人。

1953年,山光飯店結業。翌年,馮滿和負責樓面的龍力橋在銅鑼灣伊榮街開設鳳城酒家。

譚國景的堂兄譚國俠一直跟隨馮滿,負責鳳城的點心製作,譚國景十多歲就隨他入行,拜馮滿為師。

當時譚國俠已是師傅,師兄弟就喚譚國景作師叔,這外號一直叫到今天。

起初入職,譚國景負責洗碗、劏雞,做盡廚房各樣工作。

他勤力,人家未上班他就回來;砧板要清潔一次,他必洗夠兩次。

古道熱腸 視師傅為榜樣

「所以我師傅從未鬧過我,一直好有心教我。」譚國景記憶中的馮滿,是文質彬彬的君子。「他一身唐裝,談吐斯文,不說粗口,做事有耐性。」馮滿打理的廚房同樣乾淨企理,一塵不染,所有運作都有規有矩。

譚國景在店內學盡粵菜精細的工夫,刀功細,炒功猛,食材活,味道鮮,但最重要是學做人。「師傅教我們做人要真誠,不能虛浮,不追逐名利,做生意要老實,才可長久。」言教不及身教,馮滿為人謙厚,做事認真,年輕的譚國景看在眼裏,師傅根本是一個榜樣。

當時達官貴人常邀請客人到家中設宴,洽談生意,馮滿會連同徒弟們做到會筵席,出入的都是上流人士的府第:何善衡、鄧肇堅、何添、芳艷芬,利孝和……譚國景如入大觀園,從中了解大戶人家做事作風。「一切要仔細企理,不能弄髒人家屋企,招呼要用心,不可做樣板戲。」至於酒席菜式,亦跟現在有點分別。多數先吃兩個熱葷如野雞卷炒鮮奶,之後上雞燉翅,即來炸子雞。吃過雞後,會有蒸紅斑、青衣,或是大鯿魚,還常有柚皮扒鴨,炒飯伊麵,最後以仙翁奶露或合桃露作結。現在鳳城有名的西米布甸則非傳統順德甜品,是馮滿在山光飯店內,跟外國廚師所學的西式甜品,只是馮滿加了蓮蓉,西菜中用,成為了今天一道懷舊甜食。

譚國景在鳳城一做12年,由於踏實勤力,一帆風順,升至二鑊,深受馮滿器重,成為得力助手,但命運卻帶領他,到日本發展。譚國景爸爸同樣是廚師出身,當時隻身到日本,望把粵菜文化帶到東洋,當地一家餐廳需要粵菜廚師,譚國景爸爸便希望帶兒子過去,馮滿聽後,覺得譚國景是時候往外一闖,雖然不捨,仍一口答應。

遠渡日本 發揚粵菜文化

譚國景由學師到成為師傅,一直在鳳城工作,從一而終,日本人深感他有匠人精神,時為66年,在香港一位粵菜師傅月薪六百,譚國景在日本月薪三千,一年更有兩次花紅,甚為吃香。那時日本人對中菜的認知,只有四川菜、上海菜、東北菜,到譚國景去到,才令他們了解粵菜精髓。在日本一做12年,平步青雲,成為總廚,事業如日方中。

「若果不是師傅急召我回港,我會繼續在日本工作。」1978年,馮滿有感自己年老,計劃讓下一代接手,就召喚愛徒譚國景回港。「我是老派人,師傅說一,我不說二。」馮滿認為徒弟是時候學做老闆,經營一家餐廳,便請四人包括兒子馮崇全、譚國俠、譚國景和管樓面的虞銳章一同於北角開設鳳城酒家,到84年,在太子再開分店。88年,銅鑼灣伊榮街樓宇拆卸,鳳城老店結業,馮滿退休,只剩太子北角兩店,譚國俠多在北角店,譚國景主理太子店。兩兄弟時刻謹遵馮滿教誨:對同門要真心,對客人要真誠,對食物要真味。
「師傅常說開酒家要貨真價實,不能為了錢,偷工減料。」譚國景保持順德菜粗料細作的精神,玉簪田雞腿、金錢蟹盒、炒鴿鬆、桂魚卷,一道道手工名菜深受客人歡迎,譚國景亦沒有自滿怠慢,一直用心研究菜式。

像魚雲羹,他有感河鮮味道不及從前,除了拆魚雲之外,還會煎香土鯪魚骨和鰂魚滾成湯,另將鯇魚腩剁成魚蓉加進去,始有如今魚雲羹的鮮味和口感。百花釀蟹箝堅持用新鮮蟹箝蒸熟去殼,在其上釀鮮打蝦膠蘸粉炸成,啖啖鮮香。還有炸子雞,外頭貪快預先炸好,鳳城出品的仍會新鮮生炸,以保皮脆肉嫩。

傾囊相授 教徒弟不留手

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譚國景沒有中廚師傅傳統惡習,凡事留一手,不肯教人,相反無論是記者訪問,或是對廚房徒弟,一樣是傾囊相授。「馮滿師傅當年也是這樣,只要你肯學,他甚麼都教你。」譚國景也不是一味當好人,對於員工有錯,他會直斥其非,望人變好。

現今的大廚葉國強說:「試過幾次八號風球,我們一班師兄弟躲在貨倉偷懶,師叔即刻鬧的。總之你勤力做事,他不會鬧,你偷懶,就冇運行。」另一位大廚史師傅,是經理敏姐的兒子,在鳳城學師,起初怕辛苦,離開鳳城踏入黑道,是譚國景親自上門找他回來廚房,扶他回正路。

「我上門找他,說你阿媽一日企十幾個鐘,企到膝頭痛先養大你,你忍心咁對佢?」譚國景從小到大見過不少人一夜間學壞,更明白行正路的珍貴。對此,無論敏姐和史師傅都心存感激,史師傅說:「我很尊敬師叔,他無論鬧我甚麼,我都不還口,一定會聽。」

甚至曾經有徒弟在外開店,後得飲食集團注資,以鳳城之名狂開分店,最後要對簿公堂,譚國景仍然不失厚道,沒說過徒弟的半句壞話。
如今,即使譚國俠、馮滿父子已經仙遊,譚國景仍不失寂寞,每天坐鎮酒家,更堅持清早上班跟每位員工說聲早晨,多年不變。

這種待人真誠,踏實幹活的作風,多多少少源自馮滿的教導,譚國景不經不覺受恩師影響,言行都有了模範,再由他開枝散葉,其精神植根於一間小小的酒家之內。
做菜重要?還是做人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答案。譚國景在每次訪問中,都會說欣賞馮滿敬業樂業。「他是窮家子出身,成為名廚,還能把酒家經營得有聲有色,那年頭是不容易的事,是了不起的成就。」說到自己,譚國景反而謙虛。「我沒甚麼成就,多年來,得到的是安定兩個字。」能夠安定地守着師傅教導,數十年來,走一條正直的路,克己守禮,在今日世界,同樣不易。譚國景是做到了。

12月31日之後,太子鳳城酒家現址或會清拆,甚至不留痕迹。或許有一天,路過舊地,可會想起,在彌敦道749號一二樓,曾經有一群人,承先啟後,不理世道崩壞,默默守護着一種漸被人遺忘的核心價值,為我們留下一個美好回憶。‧
鳳城酒家
地址:太子彌敦道749號歐亞銀行大廈1-2樓
電話:2381 526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9am-11pm

撰文:呂嘉俊
攝影:關永浩、周義安、鄧廣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