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有救嗎?(馮睎乾)
我看港產片長大,近年看了合拍片後,更覺得港產片大有可為。為什麼?不單香港人喜歡從前的港產片,很多大陸觀眾亦然,他們對舊港產片的情意結,有時甚至比港人更深。對他們來說,當年香港是個夢幻樂園,而港產片更是夢中之夢,這麼近那麼遠,看得見摸不着,好比初戀的女神,又如何能夠忘記呢?但你也許反駁:「佢哋唔係更加鍾意大陸爛片咩?」
近年大陸爛片賣座,不完全因為觀眾品味差。首先,世上有「篤數」這回事(香港幾十年前就有)。另外,大陸戲院越開越多,整體票房自然上升。但細心分析數字,你會發現總票房雖然升了,但不少拍得爛的電影,每間戲院的平均票房其實是下降。
言歸正傳,港產片的「港味」,不在緬懷什麼good old days,以「致敬」之名,抽過氣潮流的水。我所謂「港味」是指:劇情不一定合理,但電影必須充滿生命力,有點狂放不羈,或者說,它要體現一種市井的浪漫主義,像塵埃中開出的花。我立即想到的典型,是86至88年三部電影:《英雄本色》、《最後勝利》和《旺角卡門》。儘管《英雄本色》特別賣座,但三齣戲同樣符合我理想中的港產片。市井的浪漫主義,才是港產片的靈魂;若喪失這個靈魂,不管有沒有內地資金,在我都不是真正的港產片。
最近同霞姨飲下午茶,聊影圈八卦之餘,也一本正經談到港產片前景。霞姨有幾個建議,其一是辦電影學院,但不忘補充一句:「不過唔係香港電影電視學院嗰類。」我孤陋寡聞,沒聽過有這間學院。霞姨說:「呢間嘢1989年成立,九十年代賺到笑,好多大陸學生去讀㗎。早十年八載你去google,佢排位仲高過演藝學院!有網站仲話大部分畢業生,喺香港或『好萊塢』──唔係寫『荷里活』──拍電影電視,哈哈哈!」她在影圈廿幾年,從未遇過這學院的畢業生,真不夠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