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肉飯節」及其他(李碧華)
見香港有「台灣滷肉飯節」宣傳,八大人氣飯店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舉行。剛結束,在港仍可吃上,只是並不地道,欠了點台灣庶民風味。
台灣小吃榜首的滷肉飯,各店各攤或夜市必有的,平凡、便宜,但美味。隨處所見招牌菜單,某些會寫「魯肉飯」,我曾為此追問過。本來那「魯」字指山東,或是粗魯樸實之意,此小吃與山東無關,只取其音而已。那麼應寫成「滷肉飯」才是(正字是「鹵」)。
材料為五花肉丁(或肉碎),以醬油滷汁烹煮,乾葱頭、薑、蒜、八角、五香粉……等已提味,有的還加入香菇丁、笋丁,澆在白飯上口感豐富,還可伴以豬腳、滷蛋、台式香腸、蘿蔔乾──一小碗飯變化無窮,也是台灣人的鄉愁。
各地都可選出八大、十大、十五大,各有特色。我最初的印象是「鬍鬚張」,據說於路邊攤因忙做飯疏於整理鬍鬚而得名,還成了大生意的招牌。其他名店都口碑相傳。
本來我以為台灣小吃很多,曾有過「牛肉麵節」,還有臭豆腐、藥燉排骨、蚵仔煎、大腸麵線、虱目魚、烤香腸、葱抓餅、肉圓、小籠包、刈包、薑母鴨……都來一個「節」,日曆必排滿。
我最想有個「燒餅油條豆漿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