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日星期一

越陌度阡●香與臭的邊緣──芫荽

 越陌度阡●香與臭的邊緣──芫荽

寫芫荽可真的令我有點膽戰心驚,因為這應該是近年最具爭議的農作物,爭論點是芫荽孰香孰臭,雖然大家都是本着茶餘飯後、嬉笑一番的心態在社交媒體討論,但卻造就了芫荽的極高人氣,更弄出了諸如薯片、醬汁、蛋糕、雪糕等充滿創意風味的食品,單就是出文談論芫荽就應該可以「呃like」不少了。不過,順得哥情失嫂意,寫芫荽寫到人人喜歡可不易啊。

芫荽古名胡荽,現在更多人會以「茜」代「荽」,寫作芫茜。之前曾談過字首帶「胡」字的作物多是漢代由絲綢之路帶入中國地區的,而「番」字首的則多是明朝始由海上進來,芫荽就是由張騫帶回來的西域產物,在中國扎根兩千多年了。芫荽原產於地中海到中亞一帶,是一種深根而耐旱的植物,對土壤的要求不多,如果是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就最好,這也跟她們的地理出處脗合。

水份不足 老韌如柴味更濃

較早談論到芫荽種法的著作可追溯到南北朝的《齊民要述》,這裏也寫到芫荽易種,生長期短,除了隆冬之際,其他時間都可栽培,千年以來種植芫荽的方法都沒有多大變化。芫荽的種子呈淺灰黃色,約有一分直徑,圓滾滾的外表帶有縱紋,但也有成橄欖形的,多見於印度南亞一帶的品種。其實球形之內實質上包含兩顆種仁,農夫為了布種平均,不想「搭苗」、「孖苗」,便要輕輕搓揉裂開成半球,這也更好讓種子吸水發芽。但是千萬不要過份逼壓,因為如果內部的種仁損毀,就不能生長啦。職業的農夫多數會為種子催芽,把種子打濕置於十多二十度左右的環境兩三天,見白根初現即可撒種入田,並覆蓋兩分厚的混土,充份澆水。雖說芫荽耐旱,但水份不足養成的芫荽雖然香(臭)氣更濃,但卻老韌如柴,不堪食用。發苗後只需每周薄施肥水,四十日後即可收成,算是簡單易栽的農作物。

芫荽分為大葉和細葉兩種,雖然大葉種產量高又重秤,細葉種又細又輕,但以前農家必定推崇細葉品種,因為味道特香(臭),更受大眾歡迎,比較出名的是廣東的沙滘芫荽和北方的天津芫荽,可是近年已被意大利進口的大葉種取代,因為產量高之外,更能耐熱,在華南一帶栽培大有着數,不過味道較淡,所以很多老人家經常說現在的芫荽不及以前的香(臭)。芫荽不但以莖菜入饌,其種子更是中亞、南亞菜的必要香料,如果大家把種子放進口中咬破,便能嚐到一股甘苦味,更帶着淡淡薄荷氣息。

愛恨分明 驅害蟲吸引益蟲

芫荽跟胡蘿蔔、芹菜、茴香都是繖形花科的植物,本身帶有的強烈氣息,就是為了驅趕蟲子的侵害,但是當她們花開盛放之時,其花香及花粉又會引來不少益蟲到訪,瓢蟲蜜蜂都是芫荽的愛好者。曾見到有科學研究說到有一成多的人對芫荽味道極為抗拒,疑因擁有一種特殊基因致令他們如此抗拒芫荽味,這實為苦惱之源,而非因挑食之過。

芫荽的英文名字也有歧異,英國人、香港人用的多是Coriander,但墨西哥人、美國人就多用Cilantro,Cilantro源出西班牙語,西班牙人把芫荽帶到南美,墨西哥人便把芫荽跟自己的玉米、豆子和辣椒綜合成獨有菜式,成為美洲的其中一類飲食主流。芫荽好像天生就有兩面,中文名字有兩個寫法,英文名也有兩個;有愛芫荽的蟲子,也有不愛的;有熱愛芫荽的朋友,也有極表憎惡的人士。芫荽絕對是個性鮮明之士,愛我就愛,不愛我也沒有所謂,一到夏天便自顧自的開花結籽,散發芬芳(惡臭),惹來一群蟲子同好。

芫荽開花,引來不少益蟲。
芫荽開花,引來不少益蟲。
芫荽的種子呈球形,內含兩顆種仁。
認識植物網站圖片
芫荽的種子呈球形,內含兩顆種仁。 認識植物網站圖片

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