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歷史要看全貌,不要只看一個角度就怒髮衝冠而歇斯底里。
例如日清戰爭,清國戰敗,派宰相李鴻章去馬關與日本名相伊藤博文談和,同意割讓朝鮮和台灣。談判期間,不但伊藤咄咄逼人,李鴻章還被日本愛國青年迎面槍擊,一臉是血,日本政府急救,第一次用德國入口的X光機替李鴻章驗傷。
李鴻章善用苦肉計,在醫院出來,面纏繃帶重返談判桌,讓外國記者拍照。結果得到同情分,伊藤博文為表體恤,將索償的三億両銀,減至二億。
三年之後,康有為發動戊戌維新,光緒皇帝在邀請德國王弟亨利訪問北京之後,又邀請伊藤博文來紫禁城,虛心地向伊藤請教明治維新成功之道。
雙方檔案記錄對話。光緒說:「我國與貴國同在一洲,至親至近。現在我國亦要變法,貴爵可將變法次序詳細告知總理衙門王大臣。」
清室記錄的伊藤博文答:「敬領大皇帝諭旨,如承王大臣下問,凡有益於貴國之事,外臣盡其所知,傾心相告。」伊藤隨員的記錄更詳,且有場景描寫:「(此時皇帝與慶親王耳語移時)皇帝:貴國與我國同洲,相距較近。我中國近日正當維新之時,貴爵曾手創大業,必知其中利弊,請為朕詳晰言之,並望與總署王大臣會晤時,將改革次序、方法告之。伊藤答:敬遵諭旨。他日如承王大臣下問,當竭其所知以告。」意思就是:日本願意幫助你,希望你這套不是外交姿態,請你委任一名事務大臣,我回國後建立渠道,我告訴你實質的方法。
這段交往,讓今日的香港學生讀了,就會覺得奇怪:伊藤博文明明是有侵華辱清、割地拿錢的帝國主義首領,為何光緒皇帝如此低三下四請人家做變法的老師?
光緒確有計劃請伊藤博文做顧問。伊藤博文也計劃退休之後去清國。清室的紀錄並不完全,因為光緒當然還說了很多稱讚恭維伊藤博文的話。記錄的文書臣官覺得,太沒有面子。只是此會之後第二天,政變發生,西太后和光緒正式翻臉,光緒完全被奪權。梁啟超逃亡日本領事館。伊藤博文親自下令保護營救,轉移日本避難。
歷史的另一面記錄,光緒是不是一位胸襟恢宏的英主?還是此事令人面紅?還是今日看來,這一面事實你要故作不知,而且學會絕不臉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