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星期五

1949的感覺 - 林道群

1949的感覺 - 林道群

作者提供圖片
可能是因為這兩年來香港的變化實在太劇烈,我以前記得的標誌年份1997,1989,1966這種,漸漸的不斷向前進,到了1949了。和很多人一樣,對於1949我其實並沒有切身的體會。然而有時候看看四周,所見所聞都像新的那麼陌生,真有一種快要「被解放」的感覺。
整整二十年前,我印過一本書,書名是一連串的數目字:《1949 1989 1999》,可能因為明年又是一個9年,同事卡爾惦記着那本書,要我重印。他不知道的是,我在編另一部年份書名的新書《1949,北平故人》。作者是寫過《別了,毛澤東》的邵燕祥。邵先生八十多歲了,是經歷過1949,經歷過北平變成北京的人。
他說1949最強烈的感覺當然就是十月一日那天,以「彼可取而代」,成為歷史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十月一日「國慶節」取代了他從小牢記的「雙十節」。共產黨取代了國民黨。毛澤東取代了蔣介石。北京取代了南京。「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取代了「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五星紅旗取代了青天白日滿地紅。
邵先生的老友王學泰補充說,那種感覺可不是一般的改朝換代,不僅是政治變革的開端,不僅換了執政者……。他用了好幾個「不僅」,舉例子時他則舉了個活靈活現的唱紅歌的例子,當然那時候沒有「紅歌」這個詞,而是叫做「扭秧歌」。
其實當時的北平人並不接受「扭秧歌」,但後來都扭了起來,這有點像我們香港人,目下並不接受大媽唱的紅歌。但我們知道,唱不唱紅歌,和扭不扭秧歌一樣,將是人們愛不愛國、革命不革命的試金石。
當然邵先生1949的感覺,比「扭秧歌」更有文化意義。他說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那一天,南京政府派專機,從南苑軍用機場起飛,接走大學者胡適、陳寅恪他們之前,北大左派學生已開始張貼郭沫若寫的《斥反動文藝》大字報圍剿沈從文。只是連邵先生至今也不知道,這凌厲的圍剿之役,是中共地下黨發動的,抑或只是學生的自發行為?邵先生當時也沒想到的是,很快,連最不習慣扭秧歌的沈從文,也寫了《給胡適之先生的一封公開信》,統戰胡適,而與陳寅恪齊名的史學家陳垣,更寫《給胡適之一封公開信》,慷慨激昂地告訴胡適,「你應該正視現實,你應該轉向人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