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星期四

今天誰還說《河殤》(曾志豪)

今天誰還說《河殤》(曾志豪)




讀書時候看《河殤》,那高吭入雲的嘹亮歌聲震撼心靈:「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哎」,那些尖銳的「解說詞」把你壓得透不過氣來,批判龍文化、長城文化、農業文明,批判為了不讓外國人漂流自己黃河而搶先漂流送命的愛國青年、批判五連霸卻輸不起一次的中國女排。
當年的中央電視台,居然批准播放。
如果說甚麼時代的中國最有自信,應該就是改革開放的窮中國。那時的中國,躬身自省,不怕批評。
今天的中國呢?我們不再說甚麼《河殤》了,我們不再反思民族有何缺失、文化有何局限,今天說得最多的是「自信」。
當民族「自信」,也就不會再學習西方了,不會像《河殤》那樣要求擁抱西方藍色海洋文明,因為那代表對自身中華文化的「不自信」。
今天中國「自信」,要批判美帝,誰還要擁抱海洋文明?憑甚麼中華文化便不能國富民強?
這一代的中國人都相信,不走西方的三權分立民主制度,但中國發展仍然好得很。
中國還真的創造了一個奇蹟:長短腳走路卻屢創佳績。政治改革侏儒,經濟發展像保特,如此「騎呢」跑姿卻沒有「X街」,反而愈跑愈遠連美國都要討好你。還說甚麼「河殤」?今天都講陸地一帶一路了。
不過我記住了《河殤》的「憂患」章節,因為提到了劉少奇,提到了國家主席不被憲法保障而冤死,提到了當法律不能保障普通公民,最終也就不能保護共和國主席。提到了如果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文化觀念不更新,誰保證悲劇不會再發生?
提到了「我們這代用雙肩把憂患重擔挑起來,那是為了讓我們後代永不憂患」。那個年代的中國知識份子,以「憂患」愛國,今天卻以打倒聖誕老人來愛國。這才是真正的「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