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星期四

港孩扮小漁民 講香港仔故事(蘋果日報)

港孩扮小漁民 講香港仔故事(蘋果日報)

一眾大小演員將會在香港仔郊野公園的10個導賞點作話劇導賞,講香港仔的故事。
【文化籽:港情講趣】
講歷史不是大人專利,小朋友都得㗎。一班六至廿四歲的年輕人將會在11月中舉行的行山籌款活動以話劇導賞,呢個扮小漁民,嗰個又做紙廠員工,重現香港仔水塘和郊野公園的小故事。
在香港仔郊野公園舉行的籌款生態遊「華懋行2.0」以歷史文化和環保作主題,由專門策劃香港徒步旅行的文化機構「活現香港」(Walk in Hong Kong)編排適合一家大小的行程,全程設置10個導賞點。「活現香港」代表王美玲(Meiling)說:「香港仔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仔未必個個都知,例如水塘本身屬私人擁有;以前水上人聚居這一帶,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習俗都鮮為人知。」
今次的路線由香港仔水塘入口起步,直至灣仔峽公園為終點,全程約3.4公里,是香港最早開拓的郊野公園之一,1977年已被政府劃定為郊野公園。採訪當日,參與導賞的多名小演員都說以前有去過,六歲的曾朗分享,「之前來行山和吃東西。」今次朗仔和九歲姐姐曾穎輪流飾演「大成紙廠」的員工,將會在香港仔水塘主壩附近作角色扮演。水塘原先是「大成紙廠」的私人水塘,十九世紀末曾因旱災,義務為香港仔和鴨脷洲一帶居民每日穩定供應六萬加侖食水。朗仔在話劇中問:「甚麼是加侖?」語氣疑惑,綵排時更不時念錯作「甚麼是嘉頓」,姐姐在旁笑說是麵包牌子,兩姊弟笑呵呵後再來過。曾穎說她本來也不知道這水塘故事,看了劇本才知道當時政府很看重水塘,又為水塘加建設施,現在要介紹水塘故事給行山人士,「好難!」Meiling也說寫劇本時未知小演員的年齡,內容和用字要多番調節,「要小朋友記對白是最大挑戰,試過把兩句完整對白改成簡單片語,但都很想小朋友知道原來我們的城市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再把故事延續下去。」

角色扮演 認識漁民水上文化

另一邊廂,九歲的梁柏霖在「匯友亭」飾演小漁民,和戲中的漁民爸爸分享水上文化故事,他問:「爸爸,我們過兩天是不是去『大舊艇』?」他口中的「大舊艇」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歌堂躉」(或稱「歌堂船」),是水上人結婚和擺大壽的地方,有人在船上唱歌表演,後來慢慢發展成我們現在認識的海鮮舫。漁民爸爸這天介紹到「歌堂躉」喝喜酒有分別五時及六時多開席的頭圍和尾圍,「最大的『歌堂船』更可擺到15圍,有錢人認為分兩圍擺30圍酒席,這樣才夠架勢。」Meiling說活動又希望培養小朋友自小便有環保意識,本港每年自然蒸發的水量是3,000萬立方米,事實上,本世紀末本港氣溫將會上升攝氏一至六度,「全球暖化的極端天氣下,香港仔水塘將會在2057年消失。」
華懋行2.0
日期:11月19日
路線:香港仔水塘入口至灣仔峽公園
受惠機構:全數款項捐贈予世界綠色組織推行的「校園用電審計研究」計劃
善款:每位參加者$1或以上
截止報名日期:11月6日
活動詳情:https://www.chinachemecowalk.com/

記者:列淑華
攝影:劉永發
(部份圖片由「香港舊照片」及受訪者提供)
編輯:翟純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