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2日星期三

三百年手藝 多變隨風轉 廣彩守護者:絕處見山明

 三百年手藝 多變隨風轉 廣彩守護者:絕處見山明


小時候家住沙田,窗外對正道風山十字架,我卻一次也未上過此山;反而投身社會搬離新界,卻不時回來探山採風。上一次登山是去年探望百歲的徐淼長老,他雖已退休卻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繪瓷部最老的在世繪瓷師;這次登山,卻是採訪道風山最年輕的駐場藝術家魏德龍(藝名:林斷山明),他是肩負傳承和發展有300年歷史之廣東彩瓷的事工。

「廣彩不能一成不變,要在多變中隨風而轉。」不時大隱隱於道風山,九十後的林斷山明某次在明陣寫生時,頓悟於風中,幾浪漫。隱世於山巒之端,山明聽慣鳥聲而非車聲,他的朋友也跟鬧市青年不同,千姿百態的老樹、相對匆忙的松鼠,還有多個猴子家庭。那天我們見到雙燕在徽州式的庭院遨翔,像極了吳冠中筆下的江南。

「間歇在山上創作三年,最打動我的是大自然的顏色。」山明說。我是在中環飄雅活藝認識他,知道其從事廣彩瓷研究和創作已八年,兩年前得到湯泳詩博士的賞識,成為道風山駐場藝術家,整段經歷也帶點宗教式奇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廣彩不時以花卉入題,山明便創作《浪花》,用以比喻同代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廣彩不時以花卉入題,山明便創作《浪花》,用以比喻同代人。
道風山的廣彩主要是傳教用,中西合璧是其特色,像這前輩畫師作品,畫的是《聖經》故事「最後的晚餐」。
道風山的廣彩主要是傳教用,中西合璧是其特色,像這前輩畫師作品,畫的是《聖經》故事「最後的晚餐」。
他近年最具個人色彩作品《雲浪丸》。山明說:雲水之間變得太快,或許我們一時適應不到,不妨品一杯茶、定一定驚,然後再計劃未來。
他近年最具個人色彩作品《雲浪丸》。山明說:雲水之間變得太快,或許我們一時適應不到,不妨品一杯茶、定一定驚,然後再計劃未來。
山明認為中國人太理性,創作《濫情者》希望藉畫飲茶到以茶警世,希望現代人可以肆意的感性多情。
山明認為中國人太理性,創作《濫情者》希望藉畫飲茶到以茶警世,希望現代人可以肆意的感性多情。

畫匠繪聖經故事 中式彩瓷傳道

90年前(即1930年),挪威傳教士艾香德牧師(Karl Ludvig Reichelt)因為專向佛教徒傳道的異象(即啟示),在沙田創辦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並邀請丹麥建築師艾術華(Johannes Prip-Moller)設計中國式建築群,培養畫匠以廣彩畫《聖經》故事以平常食具傳教,中式彩瓷中畫上《聖經》故事,包括耶穌替門徒洗腳,中西合璧入屋,牧師1952年安息主懷也葬於道風山墳場。這些老畫師退休或離世後,道風山的手繪瓷畫產量亦慢慢減少。本身也是基督徒的山明,醉心廣彩,恰巧道風山正在找廣彩傳承人,彼此確認對方是the one,也視為上天的異象。

出身中產家庭的山明,自言他的藝術甚至人生啟蒙老師是已故漫畫家阿虫。當大人以遊戲機和糖果哄騙懵懂小孩時,阿虫跟他分析存在主義。中三那年,山明被廣彩瓷藝所震懾,2011年便膽粗粗跑到粵東磁廠跟譚志雄師傅學藝,從「車邊」學起,幾年堅持反覆練習。

「我在瓷廠悶焗的後樓梯,開一張摺枱慢慢一筆筆學繪,那時香港正吹起保育風潮,我見到前輩的瓷畫,除了覺得好靚,更開始問自己可以做乜?」時移世易,從前輝煌的廣彩行業已青黃不接,他明白是時候要革新。

去年社會運動期間,山明創作了《Unforgettable Rift》 ,以膠布貼在碎裂的瓷片上,提醒當權者要小心處理一些不能被治癒的社會裂痕。
去年社會運動期間,山明創作了《Unforgettable Rift》 ,以膠布貼在碎裂的瓷片上,提醒當權者要小心處理一些不能被治癒的社會裂痕。
在山上的日子,山明與猴子為伴,不少更已成為好友。
在山上的日子,山明與猴子為伴,不少更已成為好友。
道風山裏有不少前輩畫師創作的大幅瓷壁畫,是山明的偷師對象。
道風山裏有不少前輩畫師創作的大幅瓷壁畫,是山明的偷師對象。
山明中三暑假便貿然跑到粵東磁廠學師,轉眼過十年。圖為他與瓷廠老闆曹志雄(中)及師傅譚志雄合照。
山明中三暑假便貿然跑到粵東磁廠學師,轉眼過十年。圖為他與瓷廠老闆曹志雄(中)及師傅譚志雄合照。

世道瞬間轉變 飲杯茶定驚

結果,在理工大學就讀環境及室內設計期間,他開始探討廣彩的可能性,在習藝的同時,亦積極創作,承舊也立新,為廣彩當代化及本地化,例如把公屋圖則、維多利亞城、太平清醮等香港文化符號滲入其中。他也把處世價值呈現於白瓷,理大畢業作品「Dra-Mo-lain Formula」,便以飲烏龍茶為例子,創作了一個貫穿了飲茶、廣彩、陶瓷、交流的方程式;復創作《濫情者》冀藉畫茶葉以茶寓世,希望現代人生活可以多點感性;又例如山明的招牌系列《雲浪丸》,是他心感世道變得太快,提醒大家在迷茫、失措之時,品一杯茶、定一定驚,再計劃未來。

去年社會運動期間,山明更創作了當代作品《Unforgettable Rift》,以膠布貼在碎裂的瓷片上,呼籲當權者要小心處理一些不能被治癒的社會裂痕。未來,他希望把環境設計的技能應用於道風山,並會舉辦集繪瓷與靈修的活動。

林斷山明,出自蘇軾的《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意思是人處身在一片樹林之中,只要不斷向前走,山林斷絕處就會見到柳暗花明的山景。「將工藝回歸生活是一條漫長的路,也是逆時代,但只要堅持走,我相信就會有路。」山明侃侃闡釋其藝名背後的附加意義。

廣彩即廣州織金彩瓷的簡稱,是傳統的古彩技藝,而仿照西洋表現手法經彩繪、燒製成的瓷器,盛行於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約有300年歷史。當時為適應外銷的需要,將景德鎮所燒製的素瓷運到廣州後,根據外商的需要加以彩繪,以750度烘烤而成。因大量用於外銷,飾紋更多地模仿西方的藝術形式,而廣彩這門源自廣州的手藝,輾轉於香港發揚光大。鼎盛時期,香港曾有數十家大小彩瓷廠,像粵東磁廠全盛期便有百多位師傅,現只剩譚志雄師傅一位仍堅持全人手繪畫廣彩。

廣彩是工藝,也是一種歷史紀錄,要創新比仿古更難。山明寄望廣彩可以如他的藝名,「樹林斷絕處,山巒乍現」。

採訪、攝影:鄭天儀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