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星期日

耶穌消失的三天(馮睎乾)

耶穌消失的三天(馮睎乾)




耶穌死後三天復活,基督徒固然深信不疑,也有人質疑「復活」的意義,比如我有位精研猶太秘學的好友Zeke,曾根據拿戈瑪第古本《論復活》的說法,認為耶穌「復活」不在死後,而在登山變容,即修成「神駕術」之時。這理論較玄奧,他日有緣再說,今天我只淺談一個問題:耶穌釘死後,復活前,那三日三夜去了哪裏?
據四世紀神學家Rufinus的《使徒信經釋》(Commentarius in Symbolum Apostolorum),耶穌升天後,使徒準備分道揚鑣傳福音,為免將來七嘴八舌,導致信仰四分五裂,他們輪流講述自己將要宣揚的教理,求同去異,這就是《使徒信經》緣起。當然這不過是傳說。學界相信,《使徒信經》是在公元200年至750年間逐漸成形的,而在390年Rufinus記錄的一個拉丁文版本中,有一句說耶穌死後「descendit ad inferos」,正好回答了我今天的問題。答案其實不簡單——你的翻譯如何,耶穌那三天的日子也必如何。天主教文言文版對耶穌最殘忍,居然譯成「降地獄」,立即令人想起刀山火海;天主教白話版「下降陰府」、聖公會版「降至陰間」、英文《天主教教理》版「He descended to the dead」,場面便沒有「地獄」那麼驚心動魄,不過是《通幽記》那類中國舊小說所載的陰曹地府而已。
正如《食神》的史提芬周有言:「你就咁講神仙嘅化身咪得囉,你講乜嘢地獄嘅使者呀,地獄關我咩事呀?」不少基督徒甚或神學家,同樣很抗拒把救世主跟地獄相提並論。「耶穌落地獄」怎說得出口呢?但耶穌這三日怎樣過,是所有教徒都理應嚴肅思考的問題。《使徒信經》這句話並非憑空揑造,它主要的聖經根據見於《以弗所書》,謂耶穌「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其中「降在地下」(katebe eis ta katotera mere tes ges),英王欽定本按原文希臘文的字面譯為「descended into the lower parts of the earth」,根本沒有我們今天講的「地獄」意思。
要弄清楚耶穌落的是什麼「地獄」,你要先明白那年代的人怎樣用字。《使徒信經》的「inferos」,本字「inferi」,對應古希臘文「Hades」,希伯來文「Sheol」,一般用來統稱人類死後的世界,那兒只是一片死灰,並無熊熊烈火。聖經中較能表達今天「地獄」意象的詞,是「火湖」(he limen tou puros),見於《啟示錄》,明顯跟Hades是兩回事。表述死後福地則有兩個講法:一是「亞伯拉罕的懷裏」(ho kolpos Abraam),一是「樂園」(paradeisos),如耶穌跟其中一個同被釘死的犯人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綜合使徒所述和耶穌所言,耶穌死後似乎真的去了地下,但那兒並非恐怖的地獄,而是幸福的樂園——咦,既是樂園,死又何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