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5日星期六

蒙古金鷹節狩獵賽 人策馬 鷹飛天 人鷹合一(明報)

蒙古金鷹節狩獵賽 人策馬 鷹飛天 人鷹合一(明報)



【明報專訊】蒙古國的金鷹節,每年都會在西部的巴彥烏勒蓋省舉行,除了會上演重頭戲——哈薩克族人利用金鷹打獵的競賽,還有賽馬、射箭或拔河等傳統比賽或表演,節目精彩又多元化,吸引不少遊客每年專誠到訪參觀這場草原盛事。對攝影發燒友來說,遊蒙古國除了拍攝駱駝,一年一度的金鷹節也是不容錯過的攝影好節目。
巴彥烏勒蓋省(Bayan-Olgii)是蒙古國西部邊境的一個省份,毗鄰是中國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阿勒泰地區。該省人口佔九成以上是哈薩克族,哈薩克遊牧民族在蒙古西部的高山低谷間牧放牲畜,他們可說是世界上僅存的坐在馬背上用金鵰(大型鷹科猛禽泛稱為鵰)狩獵的民族。據說這種傳統狩獵始於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契丹人,馬可勃羅在他的書中也提到訓練素鷹捕捉野狼。
風沙大 備兩相機免換鏡
被喻為世界最大鷹獵人聚會的金鷹節,每年10月舉行,一般為期兩天,今年便在10月1和2日舉行,這段時間正好是蒙古國的打獵季節,哈薩克族男人紛紛盛裝出場,穿上由狼皮、狐狸做成的毛皮大衣,並帶着他們的「心頭好」上場。上百部越野車載來的各地遊客都準時在此等候,有些更是幾乎每年必到的常客,像老朋友一樣跟每個馴鷹人打招呼。相比之下,我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什麼都新鮮!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觀的人幾乎都是西方旅客,除了我們十個香港人,沒有見到其他亞洲人面孔。而為了拍攝這種大活動場面,我早有準備,拍攝時需「長槍短炮」一齊帶上,又因風沙大緣故,最好配置兩部相機(一配長鏡、一配廣角),盡量避免在現場換鏡。
金鵰自小馴養 如家庭成員
聽當地的哈薩克族人說,獵人穿得愈隆重往往愈受尊重。哈薩克男人當然威風八面,但他們的愛寵——金鵰才是真正的主角。屬於鷹科的金鵰,以捕食大型鳥類和獸類為主,是地球上最大、最兇悍的一種鷹,擁有黑褐色的羽毛和鋒利的爪子,且行動敏捷、速度驚人。哈薩克族的男孩一般到了13歲,身體強壯的都會被授予學習馴鷹術,是哈薩克族人的光榮與驕傲。哈薩克獵人習慣從金鵰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馴養,與牠們培養感情。 一般會找剛出生不久母鵰,慢慢讓牠們習慣接受來自人類的食物,大約每周進食一次大約一公斤的肉,同時開始訓練。
正式馴鷹的時候,會給牠們先戴上眼罩。練習的獵物,一般會拿小狐狸作誘餌,當脫掉眼罩的鷹發現獵物時,習性是馬上撲前覓食。這時獵人會及時救起狐狸,以預先準備好的鮮肉賞賜鷹,經過多次反覆訓練,才可完成馴化過程。其實馴鷹方法還複雜很多,獵人還要學會捉鷹、餵食、捕獵等。
一般來說,成功訓練一隻金鵰需要3至4年,但整個馴化過程由始至終都不會更換主人,只由同一個獵人負責,主人當然可以同時訓練不同的鵰,但主人不會隨意改變。獵人要把牠們看成是家人的一部分,一切都是為了金鵰和主人之間能得到雙方的信任,動物建基信任並一切受聽於主人,這是最重要的。不過,主人一般只能飼養牠們至5歲,根據遵守國家的野生動物保護政策,鵰年滿5歲進入孵卵繁殖期後,便要被放回大自然,繁衍生息。
比賽當天,人鵰聚集,聲勢浩大。獵人在阿爾泰山山頭放飛金鵰後,即則策馬追隨,獵人與金鵰一直通過呼喊通信,務求以最快速度找到獵物並飛回主人的手套上。比賽都是考驗牠們的速度、準確與敏捷。金鵰以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追趕獵物,看得人驚心動魄,金鷹比賽成為哈薩克族人一種力與藝術的表現。除了金鵰比試,金鷹節上還可以觀賞到賽馬、射箭和馬背上的山羊皮拔河比賽等傳統表演。城中心還會有遊行,鼓舞獵人與金鵰。這時,廣角鏡特別是超廣角在金鷹節大派用埸!可以拍出展翅的鷹和主人的誇張而具氣勢的特寫鏡頭。長鏡則有利於抓拍活動花絮及飛翔的鷹及抓狐狸、兔子的場面。
打破傳統 首位女族人放鷹狩獵
正如許多少數民族傳統被同化一樣,鷹狩獵這種已有千年傳統的打獵方式逐漸式微,馴鷹師如今大約只餘百餘人,慶幸的是這種以男性主導的活動,開始出現變化。今天,某些哈薩克族父親已打破傳統,接受向女兒傳授這種傳統的藝術和技巧。去年金鷹節上,不單有女孩參與這種傳統活動,最後勇奪殊榮的竟然是一位13歲的年輕女孩,成為族裏第一位放鷹狩獵的女性,看來這種本來傳男不傳女的獵鷹傳統還是有點希望。
■旅遊錦囊
金鷹節舉行日期:一般於每年10月首個周末
簽證:特區護照可免簽證留14天
交通:蒙古航空有從香港到達烏蘭巴托的航班,逢四、五、日出發。單程票價約港幣$2,350(未包稅)。到烏蘭巴托選擇內陸機飛到巴彥烏勒蓋約三個小時)。機場離巿區不遠。從酒店到舉辦金鷹節地點大約一個小時車程。查詢:www.miat.com
住宿:市區酒店條件較差,金鷹節期間每間標準房貴一倍(約100美元以上)。出發前也看過報道說,可以睡當地獵鷹族人帳篷
文、圖:黃松輝
編輯﹕屈曉彤
美術﹕SIUKI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