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真的看過〈少年中國說〉?
香港「教育局」為賀中共国慶,近日組織了四十一間本地中、小學的四百多名學生,拍攝一段叫《少年中國說》的音樂宣傳片(注1)。但見片中年輕學生,無論唱歌、跳舞、打鼓、吹簫,一律像王岐山送殯那樣,口不離罩,全無勃發的朝氣,而歌詞卻唱着「少年強則國強」、「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聲畫分離,實在非常諷刺。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在Facebook推介這段宣傳片,說:「《少年中國說》是梁啓超先生所寫的一篇文章,文中頌讚年青人的朝氣,為國家帶來進步;內地唱作人許嵩及填詞人二水節選了文中部分內容,創作了同名歌曲。」(注2)
我想鄭重指出一點,蔡若蓮用「文中頌讚年青人的朝氣,為國家帶來進步」來概括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內容,實屬誤人子弟。有理由相信蔡若蓮根本沒看過梁文,或即使看過,也是刻意扭曲文章主旨,完全迴避了梁啟超對「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的狠辣批評。
〈少年中國說〉全文近四千字(注3),關於「中國少年」的段落,僅出現於文末那五百字。梁啟超根本沒有假大空地「頌讚年青人的朝氣,為國家帶來進步」,而是提醒年青的國民,要推動中國進步,乃「中國少年之責任」。由始至終,梁啟超都沒說少年必然有「朝氣」,他實際是這樣寫的: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
這種文言淺白得很,但為免有人再次惡意曲解梁文,我現在清清楚楚翻譯一次:「假如全國的少年,果真是名副其實的少年,朝氣勃勃,那麼中國就是屬於未來的國家,進步不可限量;假如全國的少年,都活得像衰朽的老人,那麼中國就只是屬於過去的國家,離滅亡之日不遠。」
看懂了嗎?梁啟超是「提醒」中國少年有什麼責任,不是「頌讚」他們有朝氣。連「提醒」與「頌讚」也分不開,蔡若蓮的中文閱讀能力是否有問題?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在1900年發表的文章,題目中那「少年」主要不是指中國的少年,而是作形容詞用,解作「年青的」。我不知道蔡若蓮是否有意推薦這篇文給香港學生,若然,則請原汁原味教導學生,不要陰陰濕濕扭曲梁啟超的原意。
老實說,我認為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人,都應該重溫這篇〈少年中國說〉,只可惜微博微信從來不見有人瘋傳。梁啟超在文中有幾個觀點都鞭辟入裏,我隨便講兩點:
一是中國自古以來只有「國」之名,而無國家之實。梁說:
「夫古昔之中國者,雖有國之名,而未成國之形也。或為家族之國,或為酋長之國,或為諸侯封建之國,或為一王專制之國。雖種類不一,要之,其於國家之體質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
「且我中國疇昔,豈嘗有國家哉?不過有朝廷耳!我黃帝子孫,聚族而居,立於此地球之上者既數千年,而問其國之為何名,則無有也。夫所謂唐、虞、夏、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宋、元、明、清者,則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產也。國也者,人民之公產也。朝有朝之老少,國有國之老少。朝與國既異物,則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為國之老少明矣。」
即是說,中國向來雖有「國」名,但實際上只有「朝廷」,沒有現代意義的「國家」。為什麼這樣說呢?梁啟超認為,「國」是人民共同擁有的,「朝」則是一家的私產而已。梁對「國」有清晰定義:
「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於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國也,自百年以來也。完全成立者,壯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漸進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斷之曰:歐洲列邦在今日為壯年國,而我中國在今日為少年國。」
可見梁啟超所謂「少年國」,原來不是「頌讚」,只是形容中國尚未發展為一個有民主制度的國家而已。在梁的眼中,實行民主的共和國才是「壯年國」,歐洲列邦就是模範——梁從未講過什麼「中国特色民主」。
二是指出中國無法進步,落後於歐美諸國,是因為「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這群老人「非眼盲則耳聾,非手顫則足跛,否則半身不遂」,連「飲食步履視聽言語」也不能自理,卻叫他們管治國家,「是何異立無數木偶而使治天下也」,所以「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罵得真是痛快!
以上兩點,才是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全文旨趣所在。什麼「頌讚年青人的朝氣,為國家帶來進步」,根本是「擘大眼,講大話」。
我浪費了幾分鐘,聽了那首中共宣傳歌,一開場的歌詞是:
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你知道梁啟超原文寫什麼嗎?他寫: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少年連「獨立」的能力也沒有,何來自由?這首歌無疑唱出了中共的国運,但請各位記住,它跟梁啟超的原意一點關係也沒有。
香港「教育局」為賀中共国慶,近日組織了四十一間本地中、小學的四百多名學生,拍攝一段叫《少年中國說》的音樂宣傳片(注1)。但見片中年輕學生,無論唱歌、跳舞、打鼓、吹簫,一律像王岐山送殯那樣,口不離罩,全無勃發的朝氣,而歌詞卻唱着「少年強則國強」、「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聲畫分離,實在非常諷刺。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在Facebook推介這段宣傳片,說:「《少年中國說》是梁啓超先生所寫的一篇文章,文中頌讚年青人的朝氣,為國家帶來進步;內地唱作人許嵩及填詞人二水節選了文中部分內容,創作了同名歌曲。」(注2)
我想鄭重指出一點,蔡若蓮用「文中頌讚年青人的朝氣,為國家帶來進步」來概括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內容,實屬誤人子弟。有理由相信蔡若蓮根本沒看過梁文,或即使看過,也是刻意扭曲文章主旨,完全迴避了梁啟超對「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的狠辣批評。
〈少年中國說〉全文近四千字(注3),關於「中國少年」的段落,僅出現於文末那五百字。梁啟超根本沒有假大空地「頌讚年青人的朝氣,為國家帶來進步」,而是提醒年青的國民,要推動中國進步,乃「中國少年之責任」。由始至終,梁啟超都沒說少年必然有「朝氣」,他實際是這樣寫的: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
這種文言淺白得很,但為免有人再次惡意曲解梁文,我現在清清楚楚翻譯一次:「假如全國的少年,果真是名副其實的少年,朝氣勃勃,那麼中國就是屬於未來的國家,進步不可限量;假如全國的少年,都活得像衰朽的老人,那麼中國就只是屬於過去的國家,離滅亡之日不遠。」
看懂了嗎?梁啟超是「提醒」中國少年有什麼責任,不是「頌讚」他們有朝氣。連「提醒」與「頌讚」也分不開,蔡若蓮的中文閱讀能力是否有問題?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在1900年發表的文章,題目中那「少年」主要不是指中國的少年,而是作形容詞用,解作「年青的」。我不知道蔡若蓮是否有意推薦這篇文給香港學生,若然,則請原汁原味教導學生,不要陰陰濕濕扭曲梁啟超的原意。
老實說,我認為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人,都應該重溫這篇〈少年中國說〉,只可惜微博微信從來不見有人瘋傳。梁啟超在文中有幾個觀點都鞭辟入裏,我隨便講兩點:
一是中國自古以來只有「國」之名,而無國家之實。梁說:
「夫古昔之中國者,雖有國之名,而未成國之形也。或為家族之國,或為酋長之國,或為諸侯封建之國,或為一王專制之國。雖種類不一,要之,其於國家之體質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
「且我中國疇昔,豈嘗有國家哉?不過有朝廷耳!我黃帝子孫,聚族而居,立於此地球之上者既數千年,而問其國之為何名,則無有也。夫所謂唐、虞、夏、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宋、元、明、清者,則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產也。國也者,人民之公產也。朝有朝之老少,國有國之老少。朝與國既異物,則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為國之老少明矣。」
即是說,中國向來雖有「國」名,但實際上只有「朝廷」,沒有現代意義的「國家」。為什麼這樣說呢?梁啟超認為,「國」是人民共同擁有的,「朝」則是一家的私產而已。梁對「國」有清晰定義:
「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於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國也,自百年以來也。完全成立者,壯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漸進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斷之曰:歐洲列邦在今日為壯年國,而我中國在今日為少年國。」
可見梁啟超所謂「少年國」,原來不是「頌讚」,只是形容中國尚未發展為一個有民主制度的國家而已。在梁的眼中,實行民主的共和國才是「壯年國」,歐洲列邦就是模範——梁從未講過什麼「中国特色民主」。
二是指出中國無法進步,落後於歐美諸國,是因為「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這群老人「非眼盲則耳聾,非手顫則足跛,否則半身不遂」,連「飲食步履視聽言語」也不能自理,卻叫他們管治國家,「是何異立無數木偶而使治天下也」,所以「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罵得真是痛快!
以上兩點,才是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全文旨趣所在。什麼「頌讚年青人的朝氣,為國家帶來進步」,根本是「擘大眼,講大話」。
我浪費了幾分鐘,聽了那首中共宣傳歌,一開場的歌詞是:
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你知道梁啟超原文寫什麼嗎?他寫: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少年連「獨立」的能力也沒有,何來自由?這首歌無疑唱出了中共的国運,但請各位記住,它跟梁啟超的原意一點關係也沒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