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集中營首要價值觀——「勞動帶來自由」
https://www.facebook.com/epinoia2020/photos/a.219105806720928/319921353306039/
香港電台忽然在網站宣佈,旗下12個節目的社交平台專頁將於明日 (12月3日) 暫停,沒解釋原因。被消失的專頁包括《早辰.早晨》、《The Pulse》、《議事論事》及《鏗鏘集》等。看到這個消息,不禁有點感慨。
或許很多讀者不知道,過去幾年我一直為《早辰.早晨》寫稿,那是一個關於「潮語」的3分鐘環節,由最頻密的每周一次,到後來每月一次,直至今年7月底合約壽終正寢,我才功成身退。
香港變了,港台也跟着變,大家都回不去了。
儘管節目不復存在,但「潮語」稿我還是可以寫下去的。香港呢期咁興講「勤奮」,就跟大家介紹一句德國名言:「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
這句話一開始不是德國人講的,原創者是丹麥哲學家祁克果(Søren Kierkegaard) 。祈克果在1843年出版的《非此即彼》說:「人正是通過勞動而得到自由,通過勞動而成為大地的主宰,通過勞動而終於證明了自己凌駕自然。」
兩年後,在柏林當編輯的貝塔(Heinrich Beta)參考祈克果上述的話,於《金錢與精神》(Geld und Geist)首次把「勞動帶來自由」引進德語世界,寫道:「不是信仰帶來幸福⋯⋯而是勞動帶來幸福,因為勞動帶來自由(Nicht der Glaube macht selig⋯sondern die Arbeit macht selig, denn die Arbeit macht frei)。」
1873年,德國作家迪芬巴赫 (Lorenz Diefenbach) 發表了一篇「勞改」故事,講一個臭名昭著的賭徒兼騙子,透過日常勞動改過自新,故事的題目正是「Arbeit macht frei」。從此,這句本來人畜無害的勵志格言,便逐漸在德語文化土壤落地生根——直到落入納粹黨手中,就淪為委婉表述「強迫勞動」與「種族滅絕」、屢見於集中營入口的萬惡標語。
在集中營門前掛上「勞動帶來自由」,我們也許以為是嘲諷裏面的囚徒。其實不然。據學者考證,當年下令在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掛此標語的指揮官霍斯 (Rudolf Höß),就像今天的「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囿於狹隘膚淺的識見,某程度上是真心相信此話的。
然而集中營內的猶太人都不吃這一套。
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門口,這句「Arbeit macht frei」有一特別之處:上面的字母B是倒置的。 根據奧斯威辛倖存者憶述,這是Jan Liwacz的傑作。Jan Liwacz是一個被囚禁的鐵匠,被分配做集中營內的各種裝置工作,包括在門口裝這個邪惡的標語。當時他刻意倒置其中的B字,以一種隱秘的方式,以示抗議。很幸運,這位低調的抗議者沒有死於奧斯威辛,他二戰後逃到波蘭,到了1980年才逝世。
除了「勞動帶來自由」,納粹黨還有很多聽起來「三觀正」、「高大上」的口號。我看阿倫雷奈的紀錄片《夜與霧》,就看到集中營還有「Reinlichkeit ist Gesundheit(清潔即健康)」、「Eine Laus dein Tod(有一隻蝨子,你就死)」的口號。這種徹底的「清潔」精神,像不像某國的「清零」?
又如達豪(Dachau)集中營主樓屋頂上,繪有蓋世太保、黨衛軍頭子希姆萊 (Heinrich Himmler) 的名言:「有一條通往自由的路。它的里程碑是:服從、勤勞、坦白、秩序、清潔、清醒、真誠、犧牲精神和愛國(Es gibt einen Weg zur Freiheit. Seine Meilensteine heißen: Gehorsam, Fleiß, Ehrlichkeit, Ordnung, Sauberkeit, Nüchternheit, Wahrhaftigkeit, Opfersinn und Liebe zum Vaterland)!」
不由得想起香港「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提倡的首要價值觀: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和勤勞。跟SS頭子的「自由之路里程碑」一樣正氣,而且還比他多一項。當然,我無意暗示委員會可跟納粹黨相提並論,只想指出一點: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鋪滿「正氣」口號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