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鯇魚生拼在七色甜酸菜絲並酥炸薄脆置於大盤子內,一輪喜慶恭喜語,人人將筷子插入菜絲魚生堆,手勢帶點玩樂意味夾起推高,是為撈起;「撈」當然指撈世界/做生意,原籍新加坡一代諧星宗師、醜生王梁醒波名曲《光棍姻緣》:擔番口大雪茄,充生晒認經理,撈世界要醒目⋯⋯
童年「撈」之認知,由此而來。
撈起從南洋,細究新加坡傳過來,究竟卻源自唐山南番順尤其魚米之鄉順德;稍為經歷、了解順德人弄魚、吃魚之精(淡水河魚、塘魚,鯇魚、鯪魚等等),當對順德人鍾情生劏鯇魚起肉片,加入精製調味料並配菜不陌生。
點解新加坡?
順德女梳起唔嫁,留大粗辮,白衫黑褲風景橫掃四、五、六十年代香港街頭,甚至解放前上海之外,還有出口到蕉風椰雨國度提供一流家務服務;肯定南洋及近年香港賀年必食,過去應用鯇魚生到今天三文魚生的「撈起」,皆由好幾代「阿嘅」出口傳內銷。
司徒衛鏞在《節日的味道》特別介紹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之賀年食品風趣生動,添讀者知識;司徒伯母的精湛手勢配合無比母愛,衛鏞感受至深、至愛,文字卻不減對別國別族的描述與推崇,日本尤甚。
〈日本過年食御節料理〉章節,乃日本文化尤其食之趣味鍾情的信眾必讀,司徒這樣開始描述「⋯⋯日本正月新年(從過去追隨中國人農曆新年,轉為跟隨西方的西曆一月一日)是所有傳統節日中,『儀式感』至濃厚的地方,與傳統中國年種種繁文縟節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現代人愈來愈簡化,年輕一代(港人)相信已失去感覺,寧願出外旅遊,甚麼禮儀傳統早隨手掉去。反而在日本,頗堅守所有傳統禮節,這是價值觀不同,我常跟人說很喜歡京都,其中一重要原因,是當今世上至原始仍保留着唐代文化的地方,唐風到處可見,明明是寶,你當是草,不去珍惜保存,還有甚麼好說⋯⋯」
接着以數千字數,細緻訴說日本人過年的禮儀與食品,讀着讀着,心神如已置身日本,感受禮失求諸野之樂趣重認重溫。
電郵:chiuou@gmail.c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