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產取代|跟鐵膠追蹤香港最後5輛美製柴油火車 欣賞東鐵百年隧道廢棄火車站
「在香港行駛近60年的柴油火車即將退役了!」 收到鐵路迷羅柏軒(Hinson)的短訊時, 記者疑惑,香港還有柴油火車嗎?為睹柴油火車最後一面,在它準備原定退役的前兩天,Hinson帶記者齊齊去「追車」。
現時,東鐵綫仍有五部柴油火車頭(或叫柴油機車)運作,分別為兩部G16型和三部 G26CU型。這些柴油機車以往用作牽引載客或貨物車卡,自從1982年火車電氣化後,柴油機車便慢慢退居幕後,用作牽引維修時使用的工程車。作為後備支援角色,柴油機車在電氣化火車壞車時便派上用場。一般而 言,柴油機車多數於晚間才出動,有時候,在平日下午 3 時半至4時左右,柴油機車會因應工程需要而從羅湖編組站旁的機車行車室出發,前往火炭何東樓車廠或軌道工場,造就了這些柴油機車「亮相」的機會。
約下午 2 時,Hinson從太和站前往拍攝景點期間,不斷忙着接聽電話,跟鐵路迷朋友們互相通風報信,「由於柴油機車的開車時間不準確,我們必須預早到達目的地等候列車經過。」在大埔鄉附近一道跨越路軌的天橋上,細雨下已有數人架起腳架等候。隨着時間臨近,鐵路迷越來越多,逾 30 人,人人胸口掛着單反相機。身處上水站的鐵路迷在柴油機車經過後旋即在通訊群組發放消息,現場人人立即舉機準備,記者在一旁也倍感緊張,不欲打擾。 此時,路軌旁的鐵路迷阿暉大步奔跑,橋上人人大喊: 「跑快啲呀!」3時40分,柴油機車緩緩駛來,十數秒間, 場面安靜,「咔嚓卡擦」聲此起彼落。 Hinson滿意地跟記者分享照片,記者則奇怪為何柴油機車沒有發出轟轟聲,「車長大概知道沿途有很多拍攝者而『放慢腳步』,最近開出的柴油機車都開得特別慢。」柴油機車發出的聲響以及發動時噴出的白煙,都令Hinson相當着迷,「每當它們駛過時,心中都有種興奮的感覺。」根據Hinson的鐵路迷群組統計,這天約有120人在東鐵沿線捕捉柴油火車的身影。
退役後由大陸「廢柴」取代
現役的柴油機車由美國製造,保留了九廣鐵路公司當時的顏色(藍及紅色),而退役後則會以中國製的新柴油機車取替,用上了現今港鐵公司工程車的黃色。雖然是中國製造,但內膽安裝了美國Caterpillar C32柴油發動機引擎,行駛時會相對寧靜。而且舊式機車只有單邊駕駛室,新車前後兩邊都有駕駛室,使用起來方便得多。不過一班鐵路迷給新車起了一個別名──「廢柴」。原因是其輸出的牽引功率只有 830 千瓦(kW),比美製舊車1,400 至 1,600 千瓦(kW)低。港鐵即將用15 輛新柴油機車來取代現有的五輛舊柴油機車。事實上,港鐵早於五年前購入這些新柴油機車,但因新車只配備了新訊號系統的配置,至今仍未能正式運作。 除了舊柴油機車將被淘汰,我們現今乘坐的東鐵綫列車原定於9月12日跟舊柴油機車同時換上新車,新車落地的前一天,港鐵公司宣佈因訊號系統未完善而將計劃延後。鐵路迷們虛驚一場,現在又可以暫時繼續追車了。
香港現存的柴油機車還有一輛「亞歷山大爵士號」, 現位於大埔鐵路博物館,是以前港督葛量洪爵士(Sir Alexander Grantham)的名字命名。《香港鐵路百年蛻 變》作者陳志華指出,火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無論是柴油火車還是蒸氣火車都會以當時的政要人物來命名,是英治時期的一大特色。機車的木門、木窗框、行李架都是舊時代的設計,「我也曾經搭過香港柴油火車, 最印象深刻的是豬的氣味,這大概便是時代感吧,相等於乘巴士時聞到油渣味一樣,是現代火車沒有的風味。」
Hinson帶記者尋找舊時代火車留下來的痕迹,九廣鐵路公司曾經興建過兩條火車支線,和合石支綫以及沙頭角支綫。在沙頭角公路上有一幢毫不顯眼的建築物,外形似公廁,卻正是沙頭角支綫上的一站,洪嶺火車站,現今雖被政府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物,但欠缺保育及打理早已雜草叢生。沙頭角支綫於1912年開通,由粉嶺站一直往沙頭角延伸。1924年沙頭角公路通車後客量大跌,遂在1928年停用了。
隧道也遭淘汰 改放天然氣輸送管
由大圍站前往九龍塘站時必經的筆架山隧道於1981年通車,其前身舊筆架山隧道早已荒廢,隱藏在九龍塘市區中。舊隧道於九廣鐵路1910年通車時開通,造價300萬港元,有指是當年亞洲最大規模的工程,亦是整條鐵路線建設中最困難的部份。據說當時有華人相信開鑿隧道會破壞風水,因此找來印度、意大利的工人前來,以炸藥和人手開墾方式進行工程。因風土病問題,最終令30位工人在工程進行期間喪命。後來隧道因建築結構不穩及單軌設計未能配合火車雙軌化計劃而於1981年停用,九廣鐵路公司更於1984年將隧道交予中華媒氣有限公司管理,現今的隧道口封上鐵欄,內有大型管道輸送天然氣。
東鐵上的另一條隧道大家都必定曾經經過,那是由大埔墟站往大圍站方向,位於大埔滘,小白鷺餐廳對出的5號隧道。同樣於1910年建成, 隧道口上方可見刻寫了通車年份。面對同一問題,在火車雙軌化年代,鐵路公司於5號隧道旁開鑿了5A號隧道,使5號隧道至今使用了足足110年之久。
舊時代的火車單軌行駛,一天18小時內只有24班列車,九廣鐵路於1973年展開了雙軌化工程,同時實行電氣化,載客的柴油火車便在1983年全面退役了。經歷過文革、六七暴動, 柴油火車以至這條鐵路都一直見證住香港的改變。陳志華指出,鐵路幫助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同時見證中港關係的轉變,「1976年文革結束時,中國社會很窮, 很多人經由柴油火車將物資運回內地,去支援及幫助內地人。」改革開放後,內地經濟漸起飛,當年大量乘客𢹂着大包小包湧上火車的畫面已不再。
「以前乘坐火車是一件大事,只有前往新界旅行或到內地探親才有機會,一年坐幾次。」陳志華憶述。時至現今,新界不再是旅遊之地,而是回家之路,新市鎮發展,改變了火車的用途和窗外的風景,卻改變不了人們心中的回憶。Hinson感慨,即使兩鐵早已合拼,很多人仍對東鐵改不了口,繼續以「火車」稱之,「一坐上火車便有陣鄉郊味,雖然它曾在九十年代翻新過,但仍舊保留了近郊型火車的橫列式的座位,就這樣打橫坐着,看着窗外的風景,總有種輕鬆寫意的感覺。 新式東鐵列車跟地鐵一樣是通勤型設計(服務上班族,較多企位,強調高載客量和快上快落),不再是我們心目中火車的模樣了。」
在時代的轉變下,柴油火車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而被逐漸忘卻在所難免,「我們在4G或5G的年代,也不會使用2G或3G的電話吧!」 陳志華笑說:「香港人追求快捷與效率,地鐵班次遲到5分鐘香港人也有微言,怎能接受柴油火車慢慢煞停靠站呢。」作為鐵路迷的Hinson,即使不捨但又無可奈何,「在鐵路公司眼中柴油機車只不過是一個資產,我們當『鐵膠』不如巴士迷或 的士迷般可以把列車的配件買回家珍藏,拍照作記錄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情。這些柴油機車每部都各有特色,但退役後它們何去何從呢?」
悶熱的季節中,記者跟Hinson走訪多個景點,在東鐵沿線跑來跑去。有時為等一輛柴油火車經過而呆站一個多小時,晚上他聯同鐵路迷朋友通宵達旦地在火車車廠旁的天橋上拍攝維修工程的畫面,閒時又爬上山,只為給柴油火車多拍下一個高抄角度,到底有多少熱情才會每天去做這種事情?能獲得一群人的熱愛,又是否柴油火車在時代巨輪下僅有的「價值」?
記者:黃曉楓
攝影:潘志恆、蕭志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