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日星期六

山上的美味──薩摩茶粿(蘋果日報)

山上的美味──薩摩茶粿(蘋果日報)

槍澤山莊環保包裝的「ちらし寿司弁当」。


【野人周記】

登山途中,你吃甚麼?早年剛開始參與本地爬山活動,看到前輩們都帶一隻糯米雞,方便(出發前飲早茶多點一隻帶走便是)又飽肚,但略嫌油膩也有點重。況且在中醫角度,多吃糯米對筋骨不好。現代人講求輕量化登山,尤其是需要長途跋涉、較多攀爬的行程,大部份山友都以重量和方便進食為首要考慮。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能量條和糖漿,選擇很多,但味道不太好,說不上享受。在台灣爬山的日子,多是參加行山團,早晚伙食安排豐富,不過行走途中的「行動糧」,還得自己準備。自己怕麻煩,都是麵包餅乾之類,沒甚麼新意。後來到日本爬山,也開始接觸日本岳人的山上飲食文化。
日本人的傳統「攜帶午餐」,當然是「弁当」(便當)。提供飲食的山屋,一般都可為登山客準備便當,傳統便當一般包含燒魚或肉類、佃煮(用醬油、糖、料理酒煮的小魚、海帶等海產)、蔬菜、漬物和飯團。不同山屋,配搭都有自己特色,可是很多時候都以塑膠盒盛載,個人很抗拒。塑膠盒是現代產物,從前沒有的時候,日本岳人又是如何帶便當上山的呢?留意一些山屋的「名物」,便可看到端倪。

第一次攀槍岳時,中午抵達山腰的槍澤山莊,午餐除了簡便湯麵,店家也在賣「糭子」。外形的確像大尺碼的鹼水糭,但日本當然沒有糭子,那是一隻用竹樹皮包裹的「ちらし寿司弁当」(散壽司,或用醋飯做的丼),長條形大飯團,內含筍、椎茸、松子、蝦乾、紅蘿蔔等配料,再鋪一層蛋絲,然後是招牌特色的薄切藕片。原來這是日本北阿爾卑斯山區(飛驒山脈)的山岳便當特色,穗高岳山莊也有自已的「榢篺㺨寿司弁当」,用朴葉包裹。槍岳頂上的槍岳山莊,因為水資源珍貴,便當也沒有那麼花巧,配菜只有簡單的豌豆。

山上方便攜帶的美味,當然不只壽司便當。我愛吃甜食,在鹿兒島屋久島登山時,又有一大發現,比鹹味的壽司便當更吸引。登宮之浦岳之前一天,在千尋瀑布的小商店祭五臟廟,小店內只售賣旅遊紀念品,不過也有出售當地特產:店主自己做的「かからん団子」。第一眼見到這些用葉子包裹着的墨綠色團子,即時反應就是:這不是香港的傳統鄉間食品「茶粿」嗎?這是屋久島傳統的艾草團子,可以說是日式草餅在鹿兒島中南部、種子島及屋久島等地的變種。主要材料是米粉和糖,加上菊科的艾草(Artemisia princeps)做香料,有的還會加豆餡。艾草洗淨揉爛後擠出汁液,加入米粉搓成墨綠色的粉團,以菝葜科的薩摩土茯苓(Smilax glabra)或金剛藤(Smilax china L.)的葉子包好,蒸熟便成為屋久島特產「かからん団子」。

屋久島特產 源於柏餅的艾草

鹿兒島古稱薩摩,團子賣相以至入口咬嚼時的煙韌程度、加上艾草的香味,與以雞屎籐做香料的港式「茶粿」有八、九分相似,於是我們戲稱做「薩摩茶粿」,其實是演化自日本傳統的「柏餅」。柏餅是白色的,用「柏の葉」(橡樹葉)包裹,中國戰國時代端午節掛香蒲艾草辟邪的習俗,在奈良時代傳到日本,日本人也開始在5月5日舉行避災驅病儀式,稱菖蒲節,食用橡樹葉包裹、混入草藥的團子,江戶時代演變成為男孩子慶祝的兒童節,西日本地方改用當地較普通的菝葜科植物葉子代替橡樹葉,慢慢演變成「かからん団子」。

能量高,又飽肚,也不昂貴。於是,第二天登山背囊中,多了三個美味的「かからん団子」。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