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外延的香港「六七暴動」
林保華
今年八月十三日,有幸出席財團法人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在台北主辦的「思沙龍」活動中「中國焦點」的有關香港議題。之所以說「有幸」,乃是觀賞了由香港導演羅恩惠拍攝的紀錄片《消失的檔案》,這部片子還沒有在香港放映,我們在台灣卻已先睹為快。
「六七暴動」紀錄片先睹為快
雖然這部片子還在「徵求意見」過程,但是我已經要為這位導演的責任感拍手叫好。第一,今年是文革五十週年,明年則是六七暴動五十週年,同樣受到文革禍害的香港,難道沒有一個對文革應該持有的立場嗎?第二,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轉移後,一直有一股要為六七暴動「平反」的逆流在暗中躁動,雖然中共早對文革,包括香港的六七暴動持否定觀點,然而隨著主要當事人的凋零,過去的檔案被逐漸消失而將被「平反」所取代。趕在這個關鍵時候為後人留下一個真實的歷史記錄,是時代的付託。
一九七六年我移居香港時,離開六七暴動不到十年,社會上還瀰漫反共氛圍,以及對參與暴動的「左仔」的蔑視,但是還沒有與之有關的「史書」。到二○○○年,媒體人出身的張家偉出版了《香港六七暴動內情》,是首部全面記述六七暴動經過的專著。隨著英國檔案的逐漸解封,二○○九年張家偉出版英文專著,並在二○一二年再出版《六七暴動 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
另外,也是媒體人出身的江關生在二○一二年出版的《中共在香港》上下兩冊跨世紀的浩瀚巨著,雖然六七暴動部分比重較小,也佔了八十五頁,從宏觀角度,對事件進行更全面深刻的分析。
我沒有研究六七暴動,只是作為在香港居住過二十一年的香港人,也想了解暴動的真相,尤其我初到香港時,曾經在北角新都城大廈住過幾年。北角是香港的左派特區,六七暴動的指揮部在新都城對面的僑冠大廈,新都城則有「戰地醫院」。這部記錄片濃縮了這段歷史,又增添一些資訊,將有關鏡頭更加感性的呈現在大家面前,這是香港本土歷史不容歪曲與抹殺的重要一部分。
暴力慘烈與文革難脫關係
六七暴動開始於一九六七年五月。左派放置的炸彈潮則開始於七月,到十二月結束。整個運動蔓延一年左右。死亡五十一人,受傷八百三十二人,拘捕四千四百九十八人,定罪二千零七十七人。此外,真炸彈一千五百二十五枚,假炸彈四千九百一十七枚,真爆炸二百五十三次。死亡人數中,警、軍、消防十二名,其他死亡三十九人中,被警方槍殺十七人,其他是被炸死、燒死等等,可見暴力的慘烈。而運動在北京的最大迴響是八月二十二日發生的紅衛兵對英國代辦處的打砸搶與火燒。
六七暴動是誰主導的?亦即誰該負主要責任?開始僅僅是新蒲崗人造花廠的工潮,因為政治黑手的插入而成為「反英抗暴」的政治運動。這個黑手僅僅是來自港澳工委,還是北京?
一般認為當時的新華社社長(港澳工委書記)梁威林要負主要責任,因為他怕被調回國內當走資派批鬥,所以把普通的工人抗爭事件加以擴大為「反英抗暴」的愛國運動,在與英國人發生嚴重衝突的情況下,北京自然不可能把他調回去向英國人示弱。目前西藏、新疆,乃至香港中聯辦負責人都是採用這種手法而得以在當地稱王稱霸。文革期間各級當權派,從劉少奇、鄧小平開始,也是拋出大量黑材料,讓紅衛兵去整那些「反動學術權威」與有歷史問題的人,保住自己不被揪鬥。
此外,一九六六年澳門的「一二‧三」事件,澳門奪權成功也為「反英抗暴」注入好大喜功的動力,希望以此「收復」香港,他們就是民族英雄了。
然而如果沒有中央的支持,暴動會這樣大規模嗎?尤其在發生火燒英國代辦處釀成國際事件以後。黨報的社論、評論就是代表中央的立場;港深邊界的武裝衝突,甚至越境擄人,難道沒有中央默許?
停止進軍香港卻難以落幕
《消失的檔案》紀錄片裡採訪到的獨家資料是上述兩位作者所沒有的,就是訪問早期擔任過香港《文匯報》社長、暴動期間在北京周恩來手下負責與香港聯絡的「群眾鬥爭組」吳荻舟的女兒吳輝,在她老爸遺下的日誌中記錄了當年六月底報告周恩來阻止一批武器(八千把大刀與海巡槍)運送給香港的暴動人士。那時騷亂剛起,還沒有出現炸彈潮,可是左派已有準備大殺一場的「深謀遠慮」。那絕非「官逼民反」,而是「武裝暴動」。
雖然還有許多報道說周恩來如何反對六七暴動,但是為何暴動大半年時間,死了幾十個人才鳴金收兵?難道僅僅是林彪或「四人幫」嗎?有資料顯示,炸彈潮初期周恩來七次勸說毛澤東放棄進軍香港的計劃,但是顯然毛澤東並不同意就此偃旗息鼓。
六七暴動最後落幕的原因,根據江關生的分析應該是與經濟問題有關。一九六八年上半年,中國商品在港澳的佔有率退居第二位,被日本超越,到一九八二年才再奪回第一的位置。當時香港佔有中國外匯收入的三分之一,外貿的嚴重萎縮,導致外匯收入嚴重下降。中共是唯物主義者,安能讓抗英鬥爭繼續下去?於是才得以恢復對香港的「長期利用」方針。
此外,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共召開九大,事先製造珍寶島事件與蘇聯發生武裝衝突,才可以團結對敵。這時中蘇矛盾成為主要矛盾,中英矛盾自然就消失,「反英抗暴」才在黨報上消音。
雖然暴動違背民意,英國人還是啟動改革,讓香港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經濟起飛,東方之珠更加閃亮。
隨著文革結束,北京不但否定文革,也否定六七暴動。然而因為六七暴動涉及英國「帝國主義」,不能讓英國人得意而「大滅自己的威風」,因此對外講法還是含蓄,只在內部講。例如左派人士說,主管港澳工作的廖承志曾經說:「一九六七年在香港發生的所謂『反英抗暴』鬥爭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做法,企圖迫使中央出兵收回香港,是與中央的方針不符合的,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九七前的港澳辦主任魯平也表示「反英抗暴」主要由新華社分社負責,文革後對他們「撥亂反正」,原有的主要負責人都調回去了。
政局左轉暴動辯論難免
然而畢竟沒有公開批判六七暴動,因此九七後相關人士蠢蠢欲動企圖「翻案」。英國人公開的檔案老老實實攤出當年他們鎮壓時也有一些不符合法治的過火做法。但是採訪六七暴動的參與人,當年參與鎮壓的「白皮豬」與「黃皮狗」自然噤聲,然而參與暴動的人士,除了幾個高層人士有反思以外,其他多紛紛表示他們是自發的愛國行為,是「官逼民反」。在中共的隊伍中,可以「自發」而不服從黨領導的行為嗎?例如燒死反共名嘴林彬,《大公報》承認是「地下突擊隊鋤奸」,但是至今沒有交出兇手。
而首任特首董建華給當年的「鬥委會」主任楊光頒發勳章,去年楊光病逝,追悼會上冠蓋雲集,特首梁振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親自弔唁為楊光評功擺好。因此,一些當年比較年輕的參與者,正在發動一場為六七暴動平反的運動。其中一位已經經商致富的左仔,甚至還鼓動這些人去英國申訴要求翻案。
隨著這部紀錄片的出爐,以及香港政局急劇左轉,到明年六七暴動五十週年之時,香港社會可能就此開展一場激辯。香港年輕人應該重溫這段歷史來決定自己的走向。
《動向》雜誌 2016年10-11月號
2016年10月31日星期一
2016年10月29日星期六
西營盤變身貓奴朝聖地 街坊認貓唔認人 (蘋果日報)
西營盤變身貓奴朝聖地 街坊認貓唔認人 (蘋果日報)
西營盤是典型老區,皇后大道西一帶的唐樓都是海味乾貨店,是老鼠的開餐勝地,店主為求自保,紛紛養貓滅鼠,造就每店一貓的佳景。店舖貓由最初捉老鼠的工具,慢慢成為店主的至愛,走在西營盤,各家店舖貓尤如皇帝出巡般穿梭大街,惹來貓奴聚集該區玩貓和拍攝,不少小貓更成為地主之王。
葉老闆開店16年,養貓已逾10年,店內的兩隻貓一肥一瘦,人稱肥仔和奀妹,是鎂光燈下的焦點,採訪期間,大量粉絲駐守店外、高舉相機。「西營盤多海味店,有九成舖頭都養貓,養嚟捉老鼠,肥仔捉完就會畀我睇,領功」,葉老闆提起小貓便一臉甜笑,當初視為最好的工具,已演變為最好的伴,「玩開有感情,人同動物都有感情,佢又得意」。
葉老闆笑言,肥仔才是店中大老闆,客人和街坊只認識肥仔,不認識老闆,「佢先係主人,日日服侍佢,唔使做,有得食;我哋忙時,佢哋巡街、坐喺出面,佢哋先係老闆」。店舖太子女說,一到農曆新年,肥仔會收到利是,「佢新年有利是逗,街坊畀佢買貓糧,我都未有利是,無計,佢太出名」。兩隻小貓是西營盤巨星,「日日都好多人圍著佢、影佢,有人結婚都返嚟抱著肥仔做伴郎」,小貓可愛又淘氣,兩隻貓跑去捉鄰居養的小鳥,又去偷人家的乾瑤柱食,可說是街坊間的開心果。
唐老闆經營海味店37年,一直以來都有養貓,當中阿旺已成為「店長」達12年,「佢叫阿旺,真係好旺我,旺丁旺財嘅旺;又捉老鼠,又招客入嚟,又同佢哋玩,咁咪旺到我囉」,她笑言養黑貓,因為殺氣大,毫不忌諱黑貓不祥的傳說。「呢度間間舖頭都有貓,同啲人玩,個個嚟幫佢影相,但又走去偷乾瑤柱食」。貓是性格巨星,阿旺被人鬧,離家出走7天,「當初只係捉老鼠,但養得耐有感情,一次返嚟唔見咗佢,我畀3000都要揾佢返嚟」,成功尋貓,可見西營盤的鄰里關係和睦。
記者 梁佩珊
西營盤是典型老區,皇后大道西一帶的唐樓都是海味乾貨店,是老鼠的開餐勝地,店主為求自保,紛紛養貓滅鼠,造就每店一貓的佳景。店舖貓由最初捉老鼠的工具,慢慢成為店主的至愛,走在西營盤,各家店舖貓尤如皇帝出巡般穿梭大街,惹來貓奴聚集該區玩貓和拍攝,不少小貓更成為地主之王。
葉老闆開店16年,養貓已逾10年,店內的兩隻貓一肥一瘦,人稱肥仔和奀妹,是鎂光燈下的焦點,採訪期間,大量粉絲駐守店外、高舉相機。「西營盤多海味店,有九成舖頭都養貓,養嚟捉老鼠,肥仔捉完就會畀我睇,領功」,葉老闆提起小貓便一臉甜笑,當初視為最好的工具,已演變為最好的伴,「玩開有感情,人同動物都有感情,佢又得意」。
葉老闆笑言,肥仔才是店中大老闆,客人和街坊只認識肥仔,不認識老闆,「佢先係主人,日日服侍佢,唔使做,有得食;我哋忙時,佢哋巡街、坐喺出面,佢哋先係老闆」。店舖太子女說,一到農曆新年,肥仔會收到利是,「佢新年有利是逗,街坊畀佢買貓糧,我都未有利是,無計,佢太出名」。兩隻小貓是西營盤巨星,「日日都好多人圍著佢、影佢,有人結婚都返嚟抱著肥仔做伴郎」,小貓可愛又淘氣,兩隻貓跑去捉鄰居養的小鳥,又去偷人家的乾瑤柱食,可說是街坊間的開心果。
唐老闆經營海味店37年,一直以來都有養貓,當中阿旺已成為「店長」達12年,「佢叫阿旺,真係好旺我,旺丁旺財嘅旺;又捉老鼠,又招客入嚟,又同佢哋玩,咁咪旺到我囉」,她笑言養黑貓,因為殺氣大,毫不忌諱黑貓不祥的傳說。「呢度間間舖頭都有貓,同啲人玩,個個嚟幫佢影相,但又走去偷乾瑤柱食」。貓是性格巨星,阿旺被人鬧,離家出走7天,「當初只係捉老鼠,但養得耐有感情,一次返嚟唔見咗佢,我畀3000都要揾佢返嚟」,成功尋貓,可見西營盤的鄰里關係和睦。
記者 梁佩珊
《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 影評:最值得睇 3D 的 Marvel 作品(轉載)
《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 影評:最值得睇 3D 的 Marvel 作品 (轉載)
近日奇異博士 (Doctor Strange) 終於在港上映,作為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al 首套魔法英雄作品,加上由男神 Benedict Cumberbatch 主演相信已吸引不少人入場欣賞,以下就為大家分享一下觀後感。
故事平直但無悶場 3D 特效大大為它加分
官方提供的故事前提,是講述世界知名的神經外科醫生 Stephen Strange,因嚴重車禍導致雙手無法再用手術刀,他試盡西方世界所有正常療法都無功而回後,最後決定前往遙遠的東方角度 (加德滿都) 嘗試另類療法,治療過程中他不但激發了自己的潛能,更發現自己處於對抗黑暗勢力的核心陣營,最終更決定接受超級英雄新身份為保衛地球而戰。
相信大家看到上述劇情簡介時,會覺得本片主角跟 Iron Man 中的 Tony Stark 十分相似,他們均是天才橫溢和自以為能主宰一切的男子,最終因一場意外令他們由原本的繁榮安穩生活,踏上保衛地球而戰的超級英雄之路。本片沒太多支線發展和驚喜度不足,幸好仍有足夠「笑位」和擁有超越以往作品的畫面特效,為它加回一定分數。
作為首部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al 的魔法英雄作品,相信不少觀眾均十分期待當中的魔法場面,本片不時出現類似電影潛行凶間 (Inception) 的空間扭曲和重組畫面,除加入大量幾何圖案外,角色更會快速地在建築物間飛來飛去,本片 3D 特效運用之妙絕對遠勝潛行凶間和其他 Marvel 超級英雄電影,建議看 3D 或 4D 版的你不要吃太飽進場,不然可能會邊看邊吐。
最終對戰和角色描寫可以再好點
作為 Doctor Strange 起源其實需要花大量時間描寫角色和當中的多重宇宙世界觀,較可惜是本片只有 115 分鐘,以當中的古一大師 (The Ancient One) 為例其實可多點介紹,現在卻有部份關鍵環節看得莫名其妙的感覺,如本片延長 15 至 20 分鐘相信可避免上述問題出現。除此以外本片雖有不少魔法對戰和打鬥場面,但最後大戰緊張度反而不及之前的戰鬥,而擊退方式更令人有啼笑皆非的感覺,如果不是有首尾呼應對白和行為,相信不少人不會明白導演只要想藉此顯示 Stephen Strange 有所改變。
評:畫面精彩但故事一般
故事上沒太多驚喜,幸好眾演員的表現和當中的 3D 畫面為它加回不少分數,如果為 Benedict Cumberbatch 入場的話只看 2D 版即可,不然早場或星期二的 3D 場會是更好的選擇,值得一提大家不要錯過故事完結後的 2 段片段。
P.S 編按 : 是數一數二好看的 Marvel 英雄片之作
同意同事對 3D 及特效大讚的看法,但雖然故事是比較平直沒有扭來扭去,但其實一點兒悶場都沒有。戲中所提及空間、時間、因果、永生、輪迴、平行世界、萬千世界其實有點佛學的元素,Dr. Strange 他們的角色其實有點像 Matrix 的人,打破了母體所定下的自然法則,操控不同的空間甚至是時間,不過還是不能超越因果輪迴。此片笑位不多但每一下都很夠力讓你大笑,而主角及 The Ancient One演得實在太好,特別是 Ancient One 那種禪味有型的有點搶過戲了。
可能我是坐尾二行中間,沒有半點頭暈問題,其實鏡頭的運用點到即止,開始有半點不適的感覺前已跳去第二個鏡頭了。
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五
支那與倭寇的恩怨:讀《日本史的誕生》 (劉細良)
支那與倭寇的恩怨:讀《日本史的誕生》 (劉細良)
最近因為議員宣誓用到「支那」二字,掀起一場所謂辱華風波,支那是日語漢字,日本稱呼中國的音譯,一般人認為「支那」源自梵語,西傳後影響拉丁文,兩者發音相近。日本不用漢字「中國」而用歐洲語言音譯「支那」,是近代化脫亞入歐,力圖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後因為中日戰爭關係,令支那二字添上了民族仇恨及歧視的色彩。至於中國又如何稱呼日本呢?在「日本」之外,稱之為「倭」,今天仍然有沿用明代的稱呼「倭寇」。那麼歷史上究竟倭、倭人與倭國,同日本及中國有甚麼關係,「日本」這個自我稱呼,又始於何時呢?
早期的日本歷史記載,有中國人的歷史書才找到「倭人」的記載,當中最詳細是公元三世紀陳壽《三國志》中的「魏志倭人傳」,書中記錄了當地風土習慣,黥面紋身,又有一個叫邪馬台國由女王統治。岡田認為「倭人傳」只是道聽塗說,陳壽按魏朝政治需要剪裁而成。倭人及倭國其實是自二世紀漢朝以來受中國王朝控制的部落酋長,作者首先問中國秦漢王朝是甚麼性質呢?這是一個以渡河點建立的城市為中心,沿着水路貿易路線建立向四方擴散的網絡,這商貿路線一路向東北伸延,進入遼東半島,韓國,再進入日本博多地區。倭國就是由漢王朝在眾多部落酋長中,委任一個做貿易代理人,其他部落要先經他批准才可與漢人通商。「支那」應該就是那時進入日本語言,支那其實不等如中國,中國是近代才有的政治概念,「支那」是指稱漢族,不包括滿、蒙、回、藏族。這個「支那」與「倭人」的關係,持續三百年,到西晉司馬氏政權,這個貿易代表由邪馬台國負責,因戰亂女王卑彌呼繞過東北地方官,直接派使節到洛陽。「倭」、「邪馬台」,就是「和」、「大和」(Yamato)。這個幾百年的貿易關係,令支那商人開始在韓、日本繁衍,於是有華僑在倭國出現,甚至作者認為日本建國者其實是華僑。
簡而言之,日本建國就是真真正正「城邦建國」的歷史過程。
支那與倭寇,其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岡田英弘認為七世紀前的日本史,是中國史的一部份,如果按日本憤青標準,這絕對是賣國辱日的行為。
最近因為議員宣誓用到「支那」二字,掀起一場所謂辱華風波,支那是日語漢字,日本稱呼中國的音譯,一般人認為「支那」源自梵語,西傳後影響拉丁文,兩者發音相近。日本不用漢字「中國」而用歐洲語言音譯「支那」,是近代化脫亞入歐,力圖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後因為中日戰爭關係,令支那二字添上了民族仇恨及歧視的色彩。至於中國又如何稱呼日本呢?在「日本」之外,稱之為「倭」,今天仍然有沿用明代的稱呼「倭寇」。那麼歷史上究竟倭、倭人與倭國,同日本及中國有甚麼關係,「日本」這個自我稱呼,又始於何時呢?
去支那化
日本人一直宣傳天皇萬世一系,日本民族文化特殊性,是純粹的大和民族,不受外來影響,這根源於七世紀兩本歷史著作《日本書紀》及《古事記》,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神話,這兩本作品正是要擺脫漢文化影響,建立本土獨立文化身份認同而作。日本滿蒙史專家岡田英弘《日本史的誕生》一書,正是要解構日本人如何通過歷史書寫,建立日本意識,同中國保持距離,走向獨立的過程。早期的日本歷史記載,有中國人的歷史書才找到「倭人」的記載,當中最詳細是公元三世紀陳壽《三國志》中的「魏志倭人傳」,書中記錄了當地風土習慣,黥面紋身,又有一個叫邪馬台國由女王統治。岡田認為「倭人傳」只是道聽塗說,陳壽按魏朝政治需要剪裁而成。倭人及倭國其實是自二世紀漢朝以來受中國王朝控制的部落酋長,作者首先問中國秦漢王朝是甚麼性質呢?這是一個以渡河點建立的城市為中心,沿着水路貿易路線建立向四方擴散的網絡,這商貿路線一路向東北伸延,進入遼東半島,韓國,再進入日本博多地區。倭國就是由漢王朝在眾多部落酋長中,委任一個做貿易代理人,其他部落要先經他批准才可與漢人通商。「支那」應該就是那時進入日本語言,支那其實不等如中國,中國是近代才有的政治概念,「支那」是指稱漢族,不包括滿、蒙、回、藏族。這個「支那」與「倭人」的關係,持續三百年,到西晉司馬氏政權,這個貿易代表由邪馬台國負責,因戰亂女王卑彌呼繞過東北地方官,直接派使節到洛陽。「倭」、「邪馬台」,就是「和」、「大和」(Yamato)。這個幾百年的貿易關係,令支那商人開始在韓、日本繁衍,於是有華僑在倭國出現,甚至作者認為日本建國者其實是華僑。
城邦建國
究竟甚麼原因促使倭人在七世紀要擺脫支那影響,急急找尋大和民族獨立身份呢?七世紀是大唐盛世,由鮮卑族建立的唐王朝,強國擴張進攻朝鮮,滅了百濟國,而百濟是倭國的友好,百濟所據朝鮮南部由敵對的新羅所佔,而強國唐軍又耀武揚威,倭國在全面危機下,部落決定走在一起,獨立建國,倭國變了日本、倭人變成大和民族、倭王變成天皇。自此倭人割斷支那紐帶,建立一種「大和」與「支那」對立意識,大家保持距離兼且去中國化,這種意識由七世直至十九世紀都沒有改變!簡而言之,日本建國就是真真正正「城邦建國」的歷史過程。
支那與倭寇,其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岡田英弘認為七世紀前的日本史,是中國史的一部份,如果按日本憤青標準,這絕對是賣國辱日的行為。
撰文:劉細良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
2016年10月25日星期二
世道人生:唔好激嬲共產黨?(李怡)
世道人生:唔好激嬲共產黨?(李怡)
抗戰期間,我生活在上海淪陷區。汪政權的統治儘管較有秩序,但日本侵略者的強權還是歷歷可見。我妻子戰時在香港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苦況,也見識過日軍的殘暴。愛國曾是我深植的感情。而且我敢說,比現在幾乎所有宣稱愛國者的感情都更真。
即使文革後期對中共的絕對權力從懷疑而批判,但對於中國,仍然抱着希望社會能夠進步的心情,對於大陸人民也懷抱善意與同情。在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情況下,自然不能接受「支那」這種對自己民族的侮辱性稱號。
然而,1949年後比歷代帝王更為絕對的專權統治,尤其是近三十年破壞自然生態、犧牲人民權利的權貴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使中華大地不再可愛,道德淪喪的國民也難使我們認同。
當150萬香港人收聽《蝗蟲天下》,他們會認為歌詞中的「支那一早醜遍東亞」的「支那」是說我們香港人嗎?當300萬人收看「核突支那Style」MV時,會認為是侮辱香港人、台灣人或海外華人嗎?儘管曾經深植民族主義感情,但我已不覺得支那是指向我,相信所有生活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華人也不再會覺得支那是對他們的侮辱。因為支那一詞,已有特定指向。
昨天我文章後有留言說,我講漏了兩名「小學雞」議員那句「Re...F××king Of支那」,其實我在上周文章中已談到。立法會宣誓當然是莊嚴的事,但在短短的立法會法定誓詞中,就出現三次「中華人民共和國」,連「支援愛國民主運動」的李卓人,在回應梁美芬說梁頌恆不尊重誓詞時也反問:誓詞是否值得尊重?他認為,梁頌恆的宣誓方式反映港人和中共矛盾,因為中方無兌現基本法對港人的雙普選承諾。其實不僅如此,網上普遍以「支那」作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稱,早已顯示對中共國及其國民質素的厭惡。我相信,除了「愛國主義」實際上是「愛主子主義」上身的家奴,香港人、台灣人、海外華人中極少人會認為他二人應該向全球華人道歉。
至於有人認為二人行為的後果會導致梁振英連任,或導致人大釋法,或破壞香港的三權分立,這邏輯如果成立的話,香港根本不應該有2003年的50萬人遊行,不應該有雨傘運動,不應該有立足於香港本土利益的抗爭,甚至不應該爭民主,因為這些抗議中共的行動,似乎都導致中共對港政策更強硬。唉!甚麼時候,香港人的自主意識又倒退到「唔好激嬲共產黨」的奴性思維?難道沒有這二人的抗爭行動,中共就不會讓梁振英連任、不會釋法、不會破壞香港的三權分立?
魯迅說:「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對這句話,我從來沒有今天感受得這麼深。如果香港人自覺或不自覺地繼續看着中共臉色、揣測中共反應去做人,不是反抗強權,而是怪罪年輕人「激嬲共產黨」的率性抗爭,在打擊年輕人銳氣之下,別說香港不會有前途,恐怕連抵禦沉淪都乏力了。
抗戰期間,我生活在上海淪陷區。汪政權的統治儘管較有秩序,但日本侵略者的強權還是歷歷可見。我妻子戰時在香港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苦況,也見識過日軍的殘暴。愛國曾是我深植的感情。而且我敢說,比現在幾乎所有宣稱愛國者的感情都更真。
即使文革後期對中共的絕對權力從懷疑而批判,但對於中國,仍然抱着希望社會能夠進步的心情,對於大陸人民也懷抱善意與同情。在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情況下,自然不能接受「支那」這種對自己民族的侮辱性稱號。
然而,1949年後比歷代帝王更為絕對的專權統治,尤其是近三十年破壞自然生態、犧牲人民權利的權貴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使中華大地不再可愛,道德淪喪的國民也難使我們認同。
當150萬香港人收聽《蝗蟲天下》,他們會認為歌詞中的「支那一早醜遍東亞」的「支那」是說我們香港人嗎?當300萬人收看「核突支那Style」MV時,會認為是侮辱香港人、台灣人或海外華人嗎?儘管曾經深植民族主義感情,但我已不覺得支那是指向我,相信所有生活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華人也不再會覺得支那是對他們的侮辱。因為支那一詞,已有特定指向。
昨天我文章後有留言說,我講漏了兩名「小學雞」議員那句「Re...F××king Of支那」,其實我在上周文章中已談到。立法會宣誓當然是莊嚴的事,但在短短的立法會法定誓詞中,就出現三次「中華人民共和國」,連「支援愛國民主運動」的李卓人,在回應梁美芬說梁頌恆不尊重誓詞時也反問:誓詞是否值得尊重?他認為,梁頌恆的宣誓方式反映港人和中共矛盾,因為中方無兌現基本法對港人的雙普選承諾。其實不僅如此,網上普遍以「支那」作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稱,早已顯示對中共國及其國民質素的厭惡。我相信,除了「愛國主義」實際上是「愛主子主義」上身的家奴,香港人、台灣人、海外華人中極少人會認為他二人應該向全球華人道歉。
至於有人認為二人行為的後果會導致梁振英連任,或導致人大釋法,或破壞香港的三權分立,這邏輯如果成立的話,香港根本不應該有2003年的50萬人遊行,不應該有雨傘運動,不應該有立足於香港本土利益的抗爭,甚至不應該爭民主,因為這些抗議中共的行動,似乎都導致中共對港政策更強硬。唉!甚麼時候,香港人的自主意識又倒退到「唔好激嬲共產黨」的奴性思維?難道沒有這二人的抗爭行動,中共就不會讓梁振英連任、不會釋法、不會破壞香港的三權分立?
魯迅說:「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對這句話,我從來沒有今天感受得這麼深。如果香港人自覺或不自覺地繼續看着中共臉色、揣測中共反應去做人,不是反抗強權,而是怪罪年輕人「激嬲共產黨」的率性抗爭,在打擊年輕人銳氣之下,別說香港不會有前途,恐怕連抵禦沉淪都乏力了。
2016年10月20日星期四
誓詞照妖鏡 愛國還是愛政權(時事評論員 林忌)
誓詞照妖鏡 愛國還是愛政權(時事評論員 林忌)
青政小小誓詞風波,演變為香港憲政危機,由行政機關向司法機關申請覆核,要求推翻立法機關的決定,更由特首親自申請,「開創」香港歷史的先河,成件事情最荒誕的,就是特首竟然質疑立法會主席容許二人再次宣誓的決定,更離譜地曲解青政的二人拒絕宣誓,幸而被「守得住」的法院拒絕。
10月12日當日,不是青政的兩位議員拒絕再宣誓,而是監誓的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竟以二人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橫幅,拒絕監誓;至於有關議員把China讀成支那,則是事後書面解釋才寫出,令人質疑,並有濫用權力之嫌!而陳維安的監誓絕不認真,沒有發現黃定光竟在誓詞說漏了香港,前後不一的態度,嚴重破壞立法會秘書長政治中立的角色。
長期反對拉布或流會的保皇黨,如今竟為了兩位議員的誓詞,反過來發動流會,阻止兩位議員再宣誓,說明青政擊痛了中共要害,令中共喪失理智判斷基礎,才令港共代表自打嘴巴;共產黨不斷把問題拉扯到「辱華」,甚至拉去甚麼「全球華人」,完全經不起證據的考驗──當日青政二人侮辱的 People's Refxxking of Chi-na,是在罵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中國,更不是中國人,難道罵蘇聯等如侮辱俄羅斯,然後又等如侮辱全球俄羅斯人?「中共國」幾時代表了「全球華人」?
自1732年的日本儒家林春勝、林信篤所撰寫的《華夷變態》指出「中國」早隨滿清入關而滅亡:「大抵元氏雖入帝中國,天下猶未剃髮,今則四海之內,皆是胡服,中華文物蕩然無餘……韃虜橫行中原,是華變於夷之態也」,自始日本認為「華變了夷」,而以小中華自居,而視滿清為夷狄,以音譯為支那,而不認為這是「中華」或「中國」;孫中山創立的興中會,成員必須對天宣誓:「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即吸收了日本的《華夷變態》的想法,認為滿清根本不是中國。
日本的觀點是保留了中華文化的日本才是「中國」,而那個民不聊生遍地貪污與貧窮的,只能稱之為「支那」;「中共國」若被稱為「支那」,就是否定「中共國」僭稱中國的合理性,和大陸那些開明的知識分子,稱呼「中共國」為「黃俄」或者「西朝鮮」,本質相同;而14間香港大專學生會聯署:「三權分立,毀於北狄」,其北狄稱呼,就和「華夷變態」的夷狄看法一致。
八十年代的立法局,其誓詞已改為簡單的「本人必定維護香港法律,並且必定以立法局議員身份,衷誠而確實為香港市民效力,此誓。」;香港市民應該質問,為何97前的議會要宣誓為香港市民效力,如今卻不需要?是香港市民大,還是甚麼「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大?
林忌
時事評論員
青政小小誓詞風波,演變為香港憲政危機,由行政機關向司法機關申請覆核,要求推翻立法機關的決定,更由特首親自申請,「開創」香港歷史的先河,成件事情最荒誕的,就是特首竟然質疑立法會主席容許二人再次宣誓的決定,更離譜地曲解青政的二人拒絕宣誓,幸而被「守得住」的法院拒絕。
10月12日當日,不是青政的兩位議員拒絕再宣誓,而是監誓的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竟以二人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橫幅,拒絕監誓;至於有關議員把China讀成支那,則是事後書面解釋才寫出,令人質疑,並有濫用權力之嫌!而陳維安的監誓絕不認真,沒有發現黃定光竟在誓詞說漏了香港,前後不一的態度,嚴重破壞立法會秘書長政治中立的角色。
長期反對拉布或流會的保皇黨,如今竟為了兩位議員的誓詞,反過來發動流會,阻止兩位議員再宣誓,說明青政擊痛了中共要害,令中共喪失理智判斷基礎,才令港共代表自打嘴巴;共產黨不斷把問題拉扯到「辱華」,甚至拉去甚麼「全球華人」,完全經不起證據的考驗──當日青政二人侮辱的 People's Refxxking of Chi-na,是在罵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中國,更不是中國人,難道罵蘇聯等如侮辱俄羅斯,然後又等如侮辱全球俄羅斯人?「中共國」幾時代表了「全球華人」?
自1732年的日本儒家林春勝、林信篤所撰寫的《華夷變態》指出「中國」早隨滿清入關而滅亡:「大抵元氏雖入帝中國,天下猶未剃髮,今則四海之內,皆是胡服,中華文物蕩然無餘……韃虜橫行中原,是華變於夷之態也」,自始日本認為「華變了夷」,而以小中華自居,而視滿清為夷狄,以音譯為支那,而不認為這是「中華」或「中國」;孫中山創立的興中會,成員必須對天宣誓:「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即吸收了日本的《華夷變態》的想法,認為滿清根本不是中國。
日本的觀點是保留了中華文化的日本才是「中國」,而那個民不聊生遍地貪污與貧窮的,只能稱之為「支那」;「中共國」若被稱為「支那」,就是否定「中共國」僭稱中國的合理性,和大陸那些開明的知識分子,稱呼「中共國」為「黃俄」或者「西朝鮮」,本質相同;而14間香港大專學生會聯署:「三權分立,毀於北狄」,其北狄稱呼,就和「華夷變態」的夷狄看法一致。
立會秘書長否定全港選民
另一方面,議員在宣誓時作出抗議並非香港獨有,英國下議院長期都面對要求改變政體的共和派,以至愛爾蘭獨立及統一運動的當選人的抗議舉動;例如著名的工黨Dennis Skinner,每次宣誓都加料:「我會效忠英女皇,如果她支付自己的入息稅」,而反對北愛留在英國的新芬黨,勝選議員也因拒絕宣誓效忠英女皇而不能出席議會,也不獲議員薪酬,但仍可申領議員助理等開支,名義上仍是議員。反觀香港理應「政治中立」的立法會秘書長,竟拒絕監誓,藉此想否定全港選民,用民主選舉投票選出的議員,這種手法絕不能接受!八十年代的立法局,其誓詞已改為簡單的「本人必定維護香港法律,並且必定以立法局議員身份,衷誠而確實為香港市民效力,此誓。」;香港市民應該質問,為何97前的議會要宣誓為香港市民效力,如今卻不需要?是香港市民大,還是甚麼「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大?
林忌
時事評論員
「非支那」的身份認同(李怡)
「非支那」的身份認同(李怡)
我年輕的時代,不存在做中國人還是做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華人自認是小英國人的也極少。中國那時貧窮落後,香港較富裕文明,但很少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那時的認同問題,多是指在政治上對中共的認同還是對台灣中華民國的認同。香港有很多報紙,絕大部份都在報頭標示中華民國某年某月某日,倘若不採用民國紀年,而採用公元紀年,就表示那是少數認同中共政權的左派報紙。
認同中共還是中華民國,是政治認同,而不是民族身份認同。那時候,對支那一詞,海內外華人並不敏感,不會認為這帶有辱華成份。
辛亥革命後的1914年,孫中山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密函中自稱支那、對支政策、支那革命黨、支那國民等等,共計34次。
1921年,郁達夫小說《沉淪》主角自稱是支那人。1925年詩人聞一多在其新詩《我是中國人》中自稱「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
1926年,國民黨元老、南社詩人柳亞子到廣州出席國民黨二大,認識了時任國民黨中宣部代部長的毛澤東。其後毛澤東在湖南發起農民運動,柳亞子1929年有詩贊曰﹕「神烈峰頭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兩列寧是稱頌孫中山和毛澤東,說支那同時代出現這兩個革命領袖。
亞洲東南部半島,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撾三國,是IndoChina Peninsula,舊譯為印度支那半島,簡稱印支半島,從來沒有譯作「印度中國半島」。現雖改稱中南半島,但大陸地圖和百度百科仍然有印度支那這個舊稱。
支那一詞淵源流長,原無貶義。只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日本外務省開始稱呼中華民國為「支那」,於是「支那」就被視為對中國的貶抑,其實是對中國政府而非對中國人的貶抑。戰後經蔣介石抗議,日本政府宣佈不再於正式場合使用這個名詞。
近年港中矛盾頻生,支那遂成為了香港人特別年輕一代賤視中共國人的代稱。2011年香港有人改編了一首叫《蝗蟲天下》的歌曲,其中一句歌詞為「支那一早醜遍東亞」。此曲在YouTube的點擊近150萬。2012年香港網民將PSY的《江南Style》重新填詞,創作了「核突支那Style」MV,嘲諷大陸人隨處便溺,點擊更近3百萬。贊同這稱號的怎會是少數?香港、台灣和海外華人,大都明白所講的支那是指中國大陸與大陸人,沒有人認為是對大陸以外的華人的侮辱。今天支那一詞不是辱華,而是辱「中」,「中」是指在中共不文明統治下所造成的對中國的污名化。也因此,支那一詞就大大刺激中共國及其國人脆弱的神經。
支那一詞近年在香港各網頁廣泛使用,絕對與年輕一代「非支那化」的身份認同有關。今天年輕人講香港人身份認同,不是拒絕華族血緣的身份認同,而是「非支那」的身份認同。孰令致之?太清楚了。
我年輕的時代,不存在做中國人還是做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華人自認是小英國人的也極少。中國那時貧窮落後,香港較富裕文明,但很少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那時的認同問題,多是指在政治上對中共的認同還是對台灣中華民國的認同。香港有很多報紙,絕大部份都在報頭標示中華民國某年某月某日,倘若不採用民國紀年,而採用公元紀年,就表示那是少數認同中共政權的左派報紙。
認同中共還是中華民國,是政治認同,而不是民族身份認同。那時候,對支那一詞,海內外華人並不敏感,不會認為這帶有辱華成份。
辛亥革命後的1914年,孫中山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密函中自稱支那、對支政策、支那革命黨、支那國民等等,共計34次。
1921年,郁達夫小說《沉淪》主角自稱是支那人。1925年詩人聞一多在其新詩《我是中國人》中自稱「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
1926年,國民黨元老、南社詩人柳亞子到廣州出席國民黨二大,認識了時任國民黨中宣部代部長的毛澤東。其後毛澤東在湖南發起農民運動,柳亞子1929年有詩贊曰﹕「神烈峰頭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兩列寧是稱頌孫中山和毛澤東,說支那同時代出現這兩個革命領袖。
亞洲東南部半島,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撾三國,是IndoChina Peninsula,舊譯為印度支那半島,簡稱印支半島,從來沒有譯作「印度中國半島」。現雖改稱中南半島,但大陸地圖和百度百科仍然有印度支那這個舊稱。
支那一詞淵源流長,原無貶義。只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日本外務省開始稱呼中華民國為「支那」,於是「支那」就被視為對中國的貶抑,其實是對中國政府而非對中國人的貶抑。戰後經蔣介石抗議,日本政府宣佈不再於正式場合使用這個名詞。
近年港中矛盾頻生,支那遂成為了香港人特別年輕一代賤視中共國人的代稱。2011年香港有人改編了一首叫《蝗蟲天下》的歌曲,其中一句歌詞為「支那一早醜遍東亞」。此曲在YouTube的點擊近150萬。2012年香港網民將PSY的《江南Style》重新填詞,創作了「核突支那Style」MV,嘲諷大陸人隨處便溺,點擊更近3百萬。贊同這稱號的怎會是少數?香港、台灣和海外華人,大都明白所講的支那是指中國大陸與大陸人,沒有人認為是對大陸以外的華人的侮辱。今天支那一詞不是辱華,而是辱「中」,「中」是指在中共不文明統治下所造成的對中國的污名化。也因此,支那一詞就大大刺激中共國及其國人脆弱的神經。
支那一詞近年在香港各網頁廣泛使用,絕對與年輕一代「非支那化」的身份認同有關。今天年輕人講香港人身份認同,不是拒絕華族血緣的身份認同,而是「非支那」的身份認同。孰令致之?太清楚了。
2016年10月19日星期三
偽善愛國者的辱華論(韓連山)
偽善愛國者的辱華論(韓連山)
立法會新丁、青年新政梁頌恆在立法會宣誓時把中國讀成「支那」,游蕙禎誓詞內出現疑似英文粗口,惹來建制派多路狙擊:綽號「元秋」的蔣麗芸牽頭、三十六位保皇派議員聯署要求二人再宣誓前須道歉;西環「契仔」謝偉俊發起「寧可流會,不容辱華」行動;也有議員揚言提出譴責議案圖褫奪二人議員資格。
兩位年輕新晉拒絕道歉,卻稱為保議席,不排除妥協。且看今天立法會開會的情況便知結果。筆者完全明白梁、游的舉措,亦體諒在今天特區這個混帳局面必須作某種妥協。但願他們有智慧地處理事件,留在議會才能繼續抗爭。
筆者不齒的是保皇建制派的偽善和泛道德立場。特區走到今天,所有為港爭取真普選的港人都知道:全民抗爭、全面不合作,才能有所突破。老泛民如梁耀忠等那套抗爭手法已經失效,再抱殘守缺只會繼續浪費四年的立法會歲月,辜負選民對他們的期望。
偽善的奴才議員一直打著「愛國愛港」的旗幟,盲撐中共以維護既得利益,全是一群無恥之徒。他媽的他們不知道中共作惡多端嗎?忘記了這個共產黨是殺害最多中國人的劊子手嗎?忘記了中國獄中受苦的良心政治犯嗎?梁頌恆稱中國為「支那」,本意就是不齒中共的殘暴和虛偽,帶有貶意。那又如何?他媽的這個殘暴政權不值得痛罵嗎?難道要讚頌一番?
奴才議員們稱這是「辱華」,轉移視線挑起民族仇恨,欲褫奪「激進」派的議席,當然是懼怕若留梁、游在議會,奴才們必無好日子過,趁早驅出議會便可較安逸度日,也削弱非建制派在議會的抗爭力量。「元秋」和「契仔」必是被狙擊對象,又怎會不咬牙切齒欲除之而後快?
這群保皇建制派在議會從來沒有為市民服務,所有民生議題都向權貴傾斜,為捍衛一己利益和保留立法會操控權,無所不用其極,這次還去信立法會非法選出的主席梁君彥,促取消梁頌恆及游蕙禎議員資格。為什麼說梁君彥是「非法選出」的?大家有留意上周三的立法會會議出現的反常不合理情況,便知道這個會議已失效,無論是非建制議員和眾多市民都正在質疑這個會議的合法性,並對梁君彥參選立法會主席的過程出現的甩漏極度不滿,不認同他獲選的結果,並要求重啟選主席過程。
對於游蕙禎誓詞內出現疑似英文粗口一事,「泛道德」之輩又重蹈當年「林慧思事件」覆轍。上次是該罵的青關會和警隊不罵,去罵一個打抱不平的老師,焦點錯放在那WTF三個粗口字上;這一回該罵的是中國殘暴政權不罵,去罵一個義憤填膺的年輕議員,焦點又錯放在那個粗口字上。
他媽的「支那」共產黨!他媽的保皇建制奴才!該罵的為何不罵?筆者必須引用魯迅的「國罵」這三個字「他媽的」,才可表達心中憤怒。一群偽善的「愛國者」:土共加上職業議員再加抽水學者,都是 Samuel Johnson名句 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所指的流氓,借「愛國」向中共表忠,以「辱華論」抹黑年輕議員,其實是真正丟中國人臉的一群可恥復可悲的中共奴才!
2016年10月16日星期日
泰國的現代化(陶傑)
泰國的現代化(陶傑)
泰皇一生慈和,因為幼時出生美國麻省,受美國教育,後又留學瑞士,懂法德兩國語言。西方文明教育令一個亞洲國君品格善良,明白人權和寬容。
當然,在瑞士和西方受教育,因遺傳基因關係,也會變成暴君,將異議的臣民處以炮決之類。有的西方文明也無法開化,如赤柬的波爾布特、喬森潘,巴黎大學受教育,還是博士,但因為祖上生來是下等的種,法國人的優雅學不到,只學到法國革命恐怖時代的斷頭台。
中國明朝的朱姓皇朝也是。太祖朱元璋乞丐出身,生性殘暴自卑,是一個猜疑成疾的精神病患。以後的子孫做皇帝,也昏庸惡虐,全部是劣種。
蒲眉王的高祖國王,叫做蒙吉,十九世紀登基,胸襟開放,看到暹羅灣的港口帆來檣往,喜歡了地理學。他發現原來地球是圓的,不是佛教認知之「天圓地方」,於是引介西學,從英國請來一個叫做安娜的女教師來曼谷皇宮,教他的子女學英文。
蒙吉還請來美國工業家,教他印刷術。在美國協助下,暹羅買了印刷機,十九世紀中就有了第一份報紙。暹羅皇宮的侍臣本來都赤裸上身,因為歷代國王怕他們身藏利器行刺。西方的傳教士告訴國王:這樣赤身露體,不成體統,於是蒙吉就下令他們穿上衣。
傳教士想令暹羅國王改信基督教,這一點被拒絕,蒙吉定佛教為國教,直到今日。泰國菜不用手來抓,也不用筷子,而用刀义,東西合璧,正是那時候傳下來的。
蒙吉當朝,還做了一件大好事:看破了,將數以百計的後宮妃嬪遣送回鄉,叫她們另覓丈夫婚嫁。他還立法禁止買賣婚姻,對婦女權益,一百五十年前即有此進步思想,也很了不起。
泰國的國運比較好,就是這個意思。雖然清國不斷要求暹羅淪為其藩屬,但蒙吉拒不向清國派使節,認為清國積弱,不必俯首稱臣,應該向西方學習。這一點見識,堪比日本明治天皇。
但是泰王還是跟滿清一樣不肯開放市場,與西方貿易。英國政府派出香港總督寶靈去談貿易條約,廢除皇室壟斷,迫其降低關稅。從此英國的工業機器如打麥機,運進泰國,提高了暹羅米的產量,曼谷開鑿運河、建馬路,進入了現代。
所以,當蒲眉王高壽駕崩,奧巴馬唁電稱:你是美國的朋友。
泰皇一生慈和,因為幼時出生美國麻省,受美國教育,後又留學瑞士,懂法德兩國語言。西方文明教育令一個亞洲國君品格善良,明白人權和寬容。
當然,在瑞士和西方受教育,因遺傳基因關係,也會變成暴君,將異議的臣民處以炮決之類。有的西方文明也無法開化,如赤柬的波爾布特、喬森潘,巴黎大學受教育,還是博士,但因為祖上生來是下等的種,法國人的優雅學不到,只學到法國革命恐怖時代的斷頭台。
中國明朝的朱姓皇朝也是。太祖朱元璋乞丐出身,生性殘暴自卑,是一個猜疑成疾的精神病患。以後的子孫做皇帝,也昏庸惡虐,全部是劣種。
蒲眉王的高祖國王,叫做蒙吉,十九世紀登基,胸襟開放,看到暹羅灣的港口帆來檣往,喜歡了地理學。他發現原來地球是圓的,不是佛教認知之「天圓地方」,於是引介西學,從英國請來一個叫做安娜的女教師來曼谷皇宮,教他的子女學英文。
蒙吉還請來美國工業家,教他印刷術。在美國協助下,暹羅買了印刷機,十九世紀中就有了第一份報紙。暹羅皇宮的侍臣本來都赤裸上身,因為歷代國王怕他們身藏利器行刺。西方的傳教士告訴國王:這樣赤身露體,不成體統,於是蒙吉就下令他們穿上衣。
傳教士想令暹羅國王改信基督教,這一點被拒絕,蒙吉定佛教為國教,直到今日。泰國菜不用手來抓,也不用筷子,而用刀义,東西合璧,正是那時候傳下來的。
蒙吉當朝,還做了一件大好事:看破了,將數以百計的後宮妃嬪遣送回鄉,叫她們另覓丈夫婚嫁。他還立法禁止買賣婚姻,對婦女權益,一百五十年前即有此進步思想,也很了不起。
泰國的國運比較好,就是這個意思。雖然清國不斷要求暹羅淪為其藩屬,但蒙吉拒不向清國派使節,認為清國積弱,不必俯首稱臣,應該向西方學習。這一點見識,堪比日本明治天皇。
但是泰王還是跟滿清一樣不肯開放市場,與西方貿易。英國政府派出香港總督寶靈去談貿易條約,廢除皇室壟斷,迫其降低關稅。從此英國的工業機器如打麥機,運進泰國,提高了暹羅米的產量,曼谷開鑿運河、建馬路,進入了現代。
所以,當蒲眉王高壽駕崩,奧巴馬唁電稱:你是美國的朋友。
當京都排名下跌(李純恩)
當京都排名下跌(李純恩)
日本京都在「世界最佳旅遊城市」排名榜上做了兩年冠軍,今年一跌五級,變成排名第六。據說排名跌是因為京都服務業不像以前那麼客氣,對外國遊客也不如以往那麼友善。
對於排名下跌,愛面子的日本人據說不以為然,京都市民還覺得欣慰,理由可想而知。一座優雅的古城變成了旅遊勝地,到處人潮洶湧,本來平靜的生活被搞亂了,日子難免過得浮躁。這個世界不是人人都要追求繁榮的,當生活規律被搞亂,煩囂衝進了原本平靜的心湖,那是很令人吃不消的。
生活原本有許多部份組成,錢財只是其中之一。錢雖然很重要,但生活中還是有太多的東西比金錢更寶貴,比如心靈的安寧,耳根的清淨,當這些被一樣叫作「繁榮」的東西衝散之後,有智慧的人就會權衡利害,「繁榮」不是不好,但過度了就不好。盲目追求繁榮,是盲目追求GDP的民族的事情。看透了這一點,少點遊客,還我平靜安逸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好呢?
想得通這一點,要面子如日本人,也就為京都旅遊排名下跌而覺得欣慰了。他們繼續做着讓交通人為堵塞(把四條車道變為兩條),到處禁止拍照等妨礙遊客的事情,原因只有一個:煩了。目的只有一個:還我清靜。
像台灣那樣因為大陸客驟減馬上就有兩萬個旅遊從業員上街示威遊行的事情,是不會在日本發生的。台灣雖然處處都有點日本的影子,但根子上的東西,從來就沒學到過手。
日本京都在「世界最佳旅遊城市」排名榜上做了兩年冠軍,今年一跌五級,變成排名第六。據說排名跌是因為京都服務業不像以前那麼客氣,對外國遊客也不如以往那麼友善。
對於排名下跌,愛面子的日本人據說不以為然,京都市民還覺得欣慰,理由可想而知。一座優雅的古城變成了旅遊勝地,到處人潮洶湧,本來平靜的生活被搞亂了,日子難免過得浮躁。這個世界不是人人都要追求繁榮的,當生活規律被搞亂,煩囂衝進了原本平靜的心湖,那是很令人吃不消的。
生活原本有許多部份組成,錢財只是其中之一。錢雖然很重要,但生活中還是有太多的東西比金錢更寶貴,比如心靈的安寧,耳根的清淨,當這些被一樣叫作「繁榮」的東西衝散之後,有智慧的人就會權衡利害,「繁榮」不是不好,但過度了就不好。盲目追求繁榮,是盲目追求GDP的民族的事情。看透了這一點,少點遊客,還我平靜安逸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好呢?
想得通這一點,要面子如日本人,也就為京都旅遊排名下跌而覺得欣慰了。他們繼續做着讓交通人為堵塞(把四條車道變為兩條),到處禁止拍照等妨礙遊客的事情,原因只有一個:煩了。目的只有一個:還我清靜。
像台灣那樣因為大陸客驟減馬上就有兩萬個旅遊從業員上街示威遊行的事情,是不會在日本發生的。台灣雖然處處都有點日本的影子,但根子上的東西,從來就沒學到過手。
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
梁耀忠拒絕做主席、孔令瑜批評青政REFUCKINGCHINA、泰王駕崩
梁耀忠拒絕做主席、孔令瑜批評青政REFUCKINGCHINA、泰王駕崩
九十年代中,東南亞經濟發展急速,當時有一套亞洲價值觀,這套東西的目的就是要抗衡西方現代的民主自由,在蘇聯解體後,直捲全球的自由主義和民主化,東南亞國家企圖用亞洲價值觀抗拒,結果一場九七金融風暴這套東西掃入垃圾場。
繼承這套東西的,原來是差不多的中國價值觀,企圖用中國的繁榮去拒絕普世民主價值,目的當然是保護共黨政權。這套所謂中國價值強調中國人、中華民族、中國文化,強迫他人成為中國人,也強調人的重要性,拒絕制度上的制裁和監察,以結果為本,拒絕真相。
泰王是泰國歷史上威望很高的君主,用了人治的方法處理泰國的政治社會問題,結果是泰國的軍事政治社會沒有得到制度上的解決,泰王一旦駕崩,君龍無首,可以預期泰國將會有一場巨大的改變,泰王是好皇帝,但沒有用在改進制度之上,用舊有的人治去解決國家問題。
中華民族、中國人與美國人、大和民族本質上是不同的,例如美國人,雖然用了很血腥的方式去建立美國,但在二十世紀的後半期,基本上與印弟安人和黑人解決了之前的仇怨,也在很早的時期結束了迫害。
但中國人和中華民族,成立結構完全是強迫,滿漢蒙回等等到後來的五十六個民族都沒有經過確認而被迫加入了中華民族,隨後更出現大量的迫害,不承認自己的中國人和中華民族身份都受到了嚴重生命威脅。有人卻在維護這套血腥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觀念,使用歧視排外法西斯的觀念指責他人歧視,令人嘆為觀止。
香港人由歐入亞,由一個英國議會進入東方議會,資歷最長的議員居然不懂得議事規則,而被行政秘書處欺騙,耐人尋味。香港人由相信制度和治律,到因人而異的人治法則,都只是十多年時間,新的中國價值觀卻與現代文明完全不同,結果產生了大量的貪污腐化的事件。
中國新文化建基於人治欺騙和造假之上,這種所謂文明駐定失敗,所謂中國人和中華民族卻有很多人堅持和相信,很難怪人歧視這個國家和民族了,一個以虛假為榮的國度到底可以維持多久呢!
2016年10月10日星期一
【重陽食鵝】汕頭直擊 潮州滷水獅頭鵝越老越正(蘋果日報)
【重陽食鵝】汕頭直擊 潮州滷水獅頭鵝越老越正(蘋果日報)
滷老鵝片,潮州當地一般以一年大的獅頭鵝做滷水鵝,帶嚼頭,肉質較粗糙。每斤¥55(a)
滷老鵝片,潮州當地一般以一年大的獅頭鵝做滷水鵝,帶嚼頭,肉質較粗糙。每斤¥55(a)
重陽後是吃鵝的季節,燒鵝會用黑髦鵝,而潮州滷水鵝則要用獅頭鵝為正宗,它因頭似獅子而得名,最大可達二十斤,被譽為「世界鵝王」。可惜,香港沒有鵝場,只有冰鮮貨。為了看看這些鵝有幾巴閉,我們由潮州人坤哥帶路,花四個半小時來到以獅頭鵝聞名的潮州汕頭市,看看潮州滷水鵝正宗食法。
汕頭距離香港約286公里,我們早上9時半從深圳出發,全程走高速公路,到達外砂鎮已是下午2時,坐得腰骨赤赤痛。到步決定先去醫肚。
坤哥朋友、潮州汕頭人,從事飲食買手多年的孔顧潔帶我們到一間小店,名字叫「洪記老鵝店」,有點似大排牌檔格局。「當地有過千間專賣滷水鵝的舖頭,這間舖頭雖然只做了十幾年,但是工夫和滷水傳授下來已有百年歷史。我們潮州人如果有甚麼節日或者喜慶事,鄉里都會買整隻獅頭鵝來拜神,是我們的傳統。」店用一年多的新鮮獅頭鵝,做法和香港有別,不像我們吃慣的軟腍、多肉汁,相反卻是帶嚼頭,肉質較粗糙,技巧是風乾。滷水汁仍用柴火熬煮,不會太猛火,半夜便要開始把鵝滷熟,然後掛在切檔風乾大半天,表面較深色。「潮州飲食文化和香港截然不同,特別喜歡風乾,做出來類似半牛肉乾風味,吃落去有鹹香味。」坤哥說。切片後不會淋汁便直接上碟,吃起來較乾身,滷水汁藥材味較重。
外砂鎮水土適合飼養獅頭鵝,多年來已是獅頭鵝的盛產地,當地有過百間鵝場。我們經過顛簸的小路,來到一個中型鵝場。鵝場有15畝地,飼養了幾千隻鵝,兼營屠宰及加工場。幼鵝靠農民養大兩至三個月大,即鵝苗,便運來鵝棚飼養,一直到一年便賣給餐廳。鵝的高度差不多到我腿上,一場主人蔡創亮的家族一直養鵝,他說:「養鵝要花點工夫,不能太凍、不能太熱,冬天我們會有暖氣調節,臨屠宰前便要趕到較小型鵝場,方便抽驗品質。」鵝大部份供應往當地食肆,「我們一般屠宰一年大的鵝,這種口感有咬勁,越老的鵝便越值錢,養三四年則更好,這些多是用來配種用,做老鵝頸最好食。」他說,一年批發價每隻為300元人民幣,三至四年老鵝批發價則可賣到800元人民幣,單是鵝頸,食肆便賣到過千元。
潮州人喜歡食老鵝,香港滷水鵝則一般用120至140日大的鵝苗。「香港人喜歡食腍滑,肉質帶汁,國內人則喜歡帶煙韌有咬口。」他將鵝用滷水浸
(a)洪記老鵝店
外砂鎮蓮發大道中段
(b)潮味居
尖沙嘴柯士甸路18B號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梁志永
坤哥朋友、潮州汕頭人,從事飲食買手多年的孔顧潔帶我們到一間小店,名字叫「洪記老鵝店」,有點似大排牌檔格局。「當地有過千間專賣滷水鵝的舖頭,這間舖頭雖然只做了十幾年,但是工夫和滷水傳授下來已有百年歷史。我們潮州人如果有甚麼節日或者喜慶事,鄉里都會買整隻獅頭鵝來拜神,是我們的傳統。」店用一年多的新鮮獅頭鵝,做法和香港有別,不像我們吃慣的軟腍、多肉汁,相反卻是帶嚼頭,肉質較粗糙,技巧是風乾。滷水汁仍用柴火熬煮,不會太猛火,半夜便要開始把鵝滷熟,然後掛在切檔風乾大半天,表面較深色。「潮州飲食文化和香港截然不同,特別喜歡風乾,做出來類似半牛肉乾風味,吃落去有鹹香味。」坤哥說。切片後不會淋汁便直接上碟,吃起來較乾身,滷水汁藥材味較重。
外砂鎮水土適合飼養獅頭鵝,多年來已是獅頭鵝的盛產地,當地有過百間鵝場。我們經過顛簸的小路,來到一個中型鵝場。鵝場有15畝地,飼養了幾千隻鵝,兼營屠宰及加工場。幼鵝靠農民養大兩至三個月大,即鵝苗,便運來鵝棚飼養,一直到一年便賣給餐廳。鵝的高度差不多到我腿上,一場主人蔡創亮的家族一直養鵝,他說:「養鵝要花點工夫,不能太凍、不能太熱,冬天我們會有暖氣調節,臨屠宰前便要趕到較小型鵝場,方便抽驗品質。」鵝大部份供應往當地食肆,「我們一般屠宰一年大的鵝,這種口感有咬勁,越老的鵝便越值錢,養三四年則更好,這些多是用來配種用,做老鵝頸最好食。」他說,一年批發價每隻為300元人民幣,三至四年老鵝批發價則可賣到800元人民幣,單是鵝頸,食肆便賣到過千元。
潮州人喜歡食老鵝,香港滷水鵝則一般用120至140日大的鵝苗。「香港人喜歡食腍滑,肉質帶汁,國內人則喜歡帶煙韌有咬口。」他將鵝用滷水浸
(a)洪記老鵝店
外砂鎮蓮發大道中段
(b)潮味居
尖沙嘴柯士甸路18B號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梁志永
從事飲食買手多年的孔顧潔是汕頭人,他說當地人有節日或喜慶事,鄉里都會買整隻獅頭鵝來拜神,是傳統習俗。 | 獅頭鵝因頭似獅子而得名,最大可達二十斤,被譽為「世界鵝王」。 | 獅頭鵝以一半草一半穀物餵飼。 |
外砂鎮水土適合飼養獅頭鵝,多年來已是獅頭鵝的盛產地。 | 滷水鵝片,香港滷水鵝則一般用120至140日大的鵝苗,吃起來不像潮州當地食法般乾嚡,仍有肉汁。例牌$148(b) |
四大滷水鵝片比拼 潮州人:老字號始終最好
深鬱而蘊斂的滷水膽,越陳越醇香,是潮州人世代相傳的傳統味道,而鵝則是在重陽節後最當造,滷水鵝是傳統潮州美食。今次我們進行一個滷水鵝片比拼,找來潮屬社團總會代表做評判,分別是主席陳幼南、婦女委員會主席潘陳愛菁及常務副主席張成雄。他們都是潮洲人,每星期至少食一次滷水鵝,食得多自然精。為了公平,事前他們不知道四碟的滷水鵝片屬於那間餐廳,今次比試有兩間老字號及兩間後起之秀。老字號代表是68年歷史、曾獲「米芝蓮」推介的陳勤記、60年歷史、明星飯堂的尚興,後起之秀則有開業12年、曾獲「米芝蓮」一星食肆的阿鴻小吃及開業7年、獲獎無數的潮味居,究竟那個會勝出?睇片啦!
(a)陳勤記,$198
(b)阿鴻小吃,$198
(c)潮味居,$148
(d)尚興,$128
記者:何嘉茵
攝影:王國輝
(b)阿鴻小吃,$198
(c)潮味居,$148
(d)尚興,$128
記者:何嘉茵
攝影:王國輝
【重陽食鵝】潮人唔食肉獨愛五年老鵝頸 一條$920
「獅頭鵝最好食是條頸,好貴的。我在內地買每條要六七百蚊人民幣,你可以啜頸內的骨髓,肉一絲絲咬出來,送酒最好。」飲食文化人梁家權說。食家葉澍堃、唯靈,都曾大讚鵝頸煙韌兼充滿骨膠原。在內地需求大,一條老鵝頸索價近千元。
「潮州人愛吃鵝腸鵝頭鵝頸鵝翼,是很重要部份,亦是最好賣,但是我們較少吃鵝胸肉,不是太喜歡食。」潮汕人、從事飲食買手多年孔顧潔說。他說鵝頸越老越值錢亦越有「嚼頭」,因鵝頸活動量頻密,骨髓更是精華所在。我們到汕頭外砂鎮滷鵝舖頭,大排檔格局,兩歲大的鵝頸已經要索價450元人民幣,鵝片則賣每斤55元人民幣,差不多是8倍價錢,三至四年的老鵝頸更是供不應求,沒有供應。去年在維園舉辦的香港潮州節,汕頭名店「汕特日日香鵝肉飯店」的連頸老鵝頭賣920元,是三四年大的老鵝頸,限量供應。索價近千元只因,「老鵝頸最少要養到三四年或者五年,養隻鵝要三四年或者五年,收益效益自然低,賣得貴先平衡到利錢。」祖籍潮州普寧、潮味居老闆宋炎坤說。
香港大部份是鵝苗而非老鵝,加上需求細,頸部並不值錢。坤哥提供去骨服務,很考工夫。不過中醫說鵝頸不宜多吃,「一般來說動物的頭部頸部尾部,腺體比較多,毒素積聚比較多。」在香港則以鵝片及鵝背最貴,亦最好賣。最搶手是不見天即是髀罅位,肉質最嫩滑油脂最多,而鵝背肉少但滑,吃來滿口鵝香。
(a)洪記老鵝店
外砂鎮蓮發大道中段
(b)潮味居
尖沙嘴柯士甸路18B號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梁志永
香港大部份是鵝苗而非老鵝,加上需求細,頸部並不值錢。坤哥提供去骨服務,很考工夫。不過中醫說鵝頸不宜多吃,「一般來說動物的頭部頸部尾部,腺體比較多,毒素積聚比較多。」在香港則以鵝片及鵝背最貴,亦最好賣。最搶手是不見天即是髀罅位,肉質最嫩滑油脂最多,而鵝背肉少但滑,吃來滿口鵝香。
(a)洪記老鵝店
外砂鎮蓮發大道中段
(b)潮味居
尖沙嘴柯士甸路18B號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梁志永
2016年10月8日星期六
致宣道會區聯會及一切信奉政教分離之宗派的公開信(黃瑋彤)
致宣道會區聯會及一切信奉政教分離之宗派的公開信(黃瑋彤)
宣道會區聯會,並所有信奉「政教分離」的基督教宗派:
這信寫於爭取2017年特首選舉委員會的選委提名(下稱「選委」)時,得知區聯會發出了指引,指出宣道會立場為「政教分離」,故不會以堂會名義提名候選人。這信我不是特地針對宣道會區聯會而寫,亦不是我特地針對「選委」而寫,一切只是一路走來的事累積而成,「政教分離」此四字我知道並不止是宣道會發出的指引,亦是多個宗派或多間教會提倡的,這信我是跟眾間教會並香港的基督徒說的,但亦煩請區聯會回應。
「行公義,好憐憫」近年無論是基督徒抑或非基督徒都廣泛引用,這句亦是我深深認同,關於基督教的信念,是我作為信主十年,從小成長於基督教學校的一個關於基督教真理比較粗略的概括。
近年香港民不聊生,你不能否認的是,這都是因為梁振英所惹下的禍,亦都是一眾保皇黨護航下的「功勞」。關於政治,對你的「政教分離」來說,是制度、系統,但對人民來說,政治關乎的是生活,微小如我們喝的水,吃的米,呼吸的空氣,全都是政治,因為全都是政策使然,你敢說不是嗎?
我明白要提倡「政教分離」是要為了避免倦入政治風波,亦為了避免教會撕裂,以下我會一一說出為何不應亦不能「政教分離」。
沒有中立這回事
提倡「政教分離」,亦可理解為政治中立,但實際上沒有所謂中立這回事。
這世界沒有中立這回事,「中立」只是一種立場,不去幫助被壓迫者。這世界只有壓迫者和被壓迫者,所謂「中立」,就是默許暴力。學袁天佑牧師在《香港01》的專訪中引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Elie Wiesel的名句:「中立從來只有助於壓迫者而非受害者,沉默永遠只會助長施虐者而非被虐者。」
2014年9月28日,假若你的座堂位於金鐘一帶,問自己,你會開放會堂讓市民入去避難嗎?
不會的話,那你要反省一下你是怎樣的一個基督徒。
聽過德國牧師馬丁‧尼穆勒(Martin Niemoller)的著名懺悔文嗎?就是「起初他們追殺共產黨人,我不是共產黨,我不說話;接着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最後,他們奔向我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這一篇,現在你們就是在做這樣的事。
基督教不是教我們愛鄰舍嗎?狀況不就像納粹德軍屠殺猶太人嗎?為甚麼你們常提著猶太人被逼害的事,彷彿那是你自己的事,但卻不知道自己也在逼害「猶太人」呢?
會的話,那現在是甚麼狀況,難道事情就有分別了嗎?
只有開門救人或閉門當沒事發生兩個選擇,從來沒有「中立」,中立就是默許暴力,對所見的當作不見。不要嘗試以「政教分離」這藉口美化自己所作的事,不要天真的以為沒有參一腳進去,就覺得自己沒份流別人的血,趁著還有機會改變的時候,別讓自己背負流人血之罪。
行公義好憐憫,還有愛你的鄰舍
基督教教導人要「行公義,好憐憫」,亦要「愛鄰舍」,即愛你身邊的人,不分信徒或非信徒。
關於公義和憐憫,我心中有千萬個不解,為甚麼會有基督徒甚或教會領袖支持建制。建制在很多國家中從來也不是一個正義與否的問題,但問題在於香港的建制。在外國的所謂建制是另一回事,在香港作為基督徒從來也應該只有非建制這個選擇,而在非建制的光譜中當然有不同的討論空間,但一定,沒可能是支持建制。香港的建制是一種暴力,是與真理相違背的,他們追求的國度,是中共統治的國度,是有銅鑼灣書店事件、特首涉貪、鉛水問題,及至近日的橫洲發展等等眾多不公之事亦是理所當然的國度。
太多事件沒能一一提及,但光是以上四件事都足以告訴你香港的建制是何等的邪惡,亦是與聖經真理相違背。說服我如何在鉛水事件中處於中立,我身邊的鄰舍出事了,然後還要說一句「我中立,所以我不方便表態」嗎?面對「銅鑼灣書店事件」,因為面對權力和制度,所以不敢為那受害的五人和他們的家人發聲嗎?面對「特首涉貪」事件,如何在保持中立之中還能跟信徒解釋何為公義,連查一個人有罪沒有的權力都失去之時,何為公義?這是你們一眾教會領袖追求的國度嗎?眼見身邊市民飽受苦難,含冤受屈之時,仍能說得出一句,「我中立」嗎?
在香港,建制不建制,早已經超越了政治取向的問題,不是互相尊重那一種層面的事,因為香港建制這一種取態,早已淪落成人性的討論,現在我們說的是有一群人不停蠶食別人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真的是一種值得互相尊重的取態嗎?
做應該做的事,不是做可以做的事
對基督徒來說,聖經教導我們甚麼事應該做,甚麼事不應該做,而不是做可以做的事,我想這一句說話你們大概不會反對吧。甚麼叫應該做,而不是可以做,容我舉一例。
在北韓、伊斯蘭教國家傳福音是犯法的,難道就不做了嗎?那是不可以做,而又是應該做的。一直,在基督教的真理上,都是教導信徒「做應該做的事,不是做可以做的事」。聖經讓我們「靈巧像蛇」不是叫我們苟且偷生,而是在做正確的事時要有技巧去做,不是讓你遇見困難就放棄做正確的事,基督徒不是為追求穩定而活,而是為追求真理而活。
我所接受的基督教教育,是教我做一個言行合一,貫徹始終的人,相信的事,就做出來說出來,為甚麼到了教會層面就停住了?因為教會變成一個系統了嗎?因為怕政權打壓嗎?何時我們基督教要為了追求穩定而放棄真理?
有牧師提過「政教分離」是因為新約的門徒也沒有牽涉自己入政治之中,即使是面對羅馬的管治。我要說的是,為甚麼耶穌被釘十架?為甚麼保羅以及眾門徒被拉下監,被處死?因為他們犯了法,犯了羅馬帝國的法,但他們做應該做的事。
回應人的需要
到了這裏,你會說,對,因為他們是在傳福音,而不是涉足政治。
但我們從何時起可以不作見證而傳福音?保持中立,是一個怎麼樣的見證?在別人受苦難之時而不出手或出口相助,是怎麼樣的見證?
政治與生活不可分割,亦即我所說「空氣、水和食物」都是政治,而這種不可分割的關係亦導致你們必須回應,因為信仰與生活也不能分割。
基督教是講述生活應用的宗教,讓我們在生活中活出基督,這一句話不應該陌生,因為教會講道常會聽到。我們在世,因此我們亦有「人」這一個身份,更令我們要去面對生活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回應人的需要,無論是自身抑或他人的。
眾多教會亦有差傳事工,會派遣宣教士到外國工場宣教,你作為宣教士的話,你要怎樣宣教?第一,一定是去關心別人的生活,不然誰會聽你講話。香港亦是一樣,難道你認為香港市民生活都很好嗎?就不需要關心嗎?一定不是。基督教講應用實踐,離地的話有誰會願意相信?
耶穌在世的任務是要宣講神的福音,但祂除此之外就沒做其他事了嗎?斷乎不然。祂驅鬼、醫病,亦有連非基督徒也會聽過,關於「五餅二魚」的故事。為甚麼耶穌要這樣做?當然是要讓人知道祂是神,但亦都是回應人的需要,因為基督教從來講的都是實際的生活,是我們切切實實在世上要過的生活,那試問一個講述實際的宗教,為甚麼會得出一個「中立」的結論呢?
不變的真理
基督教的真理是不變的,並沒有所謂香港基督教、中國基督教,抑或國際基督教之分,真理是貫徹的,我們信的神和美國人英國人信的神都是同一個神,亦是以前以色列時代的那一位神,從來都只有一個,教的道理不會隨時代而變化,或隨地點而改變,可能應用上會隨文化而有調整,但當中的真理是不變的,就是要「愛人如己」。不是叫你飲鉛水,但若果家中有鉛水的是你,你會閉口不言嗎?要「愛人如己」,視別人的需要為自己的需要,還說得出「中立」二字嗎?所以根本沒可能「政教分離」。
寫了一整封信,我不是不能理解為何教會要「中立」,因為教會內有人支持建制亦有非建制,或許怕的是內部撕裂,但亦正如我所說的,真理是不變的,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真理絕不會有地區性,亦是所謂沒有不同地區的基督教,為何講說真理時卻要在外面加諸限制?這是有違真道。從何時起,真理是可以妥協的呢?我們基督教界何時淪落到為了討悅群眾或政權而存在的呢?
教導信徒是你們一眾教會領袖的工作和使命,反而若果真的有信徒相信建制才是真理的話,是不是代表是時候要反省為甚麼會出現這一種狀況?是以前太避而不談導致有信徒覺得建制只是立場,而不是道德問題嗎?
寫這封信需要的勇氣要很大,因為香港有為數不少,外間俗稱宗教狂熱的基督徒,那是指不問因由,亦不會批判思考的基督徒,我是要冒住被指「影響宗教感情」的罪名寫這封信,我以真實名字署名這封信,我會被批判被攻擊,而我冒住斷六親的險去寫,是因為我相信自己正確,亦深信你們做錯了,所以我不怕面對社會和其他人的批評,但煩請想攻擊我的人,想清楚,哪一點我關於這個宗教有說錯的地方?
又有些人會覺得我在撕裂教會,但若果單單寫一封信就可以分裂一個宗教,作為基督教領袖,是不是亦應反省這問題,是不是過往只視問題而不見,一味圍爐取暖?抑或是光憑信徒供養就老早與世界脫離了,終日躲在教會裏面自我感覺良好?
我特此提宣道會的名字,是因為我作為 貴會的會友,期望 貴會能回應,若我只致函一眾信奉「政教分離」的宗派,我相信沒有人會理我,頂多大家在網上分享這封信幾日就不了了之,因此我說過我不是針對 貴會,因為我期望社會能看得見基督徒是甚麼樣式,亦讓其他宗派看得見,讓香港的基督教界反省作為基督徒我們有怎樣的一個負擔於肩上,我和你們於這一個世代,我們處於一個怎樣的世代,請想清楚,有一些事不能逃避亦只能面對。
請回應時代的需要,把握這個機會,若果從前行錯了,就趁現在改正。我或許只是少數夠膽寫信打破挑戰領袖這禁忌的人,但我敢說我寫的想法一定不是唯一一個,亦是為數不少基督徒的。
請當一個有擔當的宗派,以神的真理回應我,不是以人的道理。
信徒
黃瑋彤
二零一六年十月六日
立場新聞
【讀書好】當中華膠遇上共產黨(劉細良)
當中華膠遇上共產黨(劉細良)
特區政府推出新中史教程諮詢,重點加入香港史,相信目的是將香港史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政治宣傳主旋律扣緊在一起。記得在英治殖民地年代,沒有官方下旨要求,民間知識人反而千方百計在課堂內外去傳遞民族、文化復興的情懷。我第一次接觸錢穆、唐君毅是中四歷史課,老師送了一本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給我看,當時那會想到這個動作影響了自己半生對知識追求的旨趣。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普遍有家國情懷,所以才有八九年的激情及往後的失落。我們對現代中國的冀盼,結果頂多是變成個人的失望,其實這已經是最幸運。不信,看看內地不折不扣中華膠,整代知識人遇上中國共產黨之後的悲劇。
改造
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被視為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最受關注的人文學者之一,他研究中國知識人的心態史,以近廿年時間完成稱為「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首部曲《1948:天地玄黃》,寫四九年前知識人對未來中國的想像,二部曲《歲月滄桑》是寫毛澤東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以「改造」和「堅守」為主題,第三部曲是《我的精神自傳》,以自己為主角,反映後毛澤東時代知識人的命運及選擇,為了避開一切麻煩及得失別人,錢教授選擇自我剖白。一、三部曲先完成,2016年第二部曲《歲月滄桑》剛出版。
作者以50年代後的沈從文、廢名、梁漱溟、趙樹理、郭小川、王瑤、邵燕祥等知識人為個案,細讀他們的政治檢討書、歷史交代、書信、日記等材料,剖析他們的心態,這是民族主義掛帥的知識人心靈史,他們面對民族復興的號召,以一腔熱誠投身政治,希望改造中國,改造社會,最後,被改造的原來是他們自己。《歲月滄桑》刻劃中國知識分子遇上政治,由指點江山變成在做人底線上掙扎求存;力圖保存獨立的思想與人格。共產黨政治之惡,是完完全全摧毀了知識人的社會影響力,要他們臣服於政權下,按照政權設下的政治標準改造思想,改變心態。
作者以50年代後的沈從文、廢名、梁漱溟、趙樹理、郭小川、王瑤、邵燕祥等知識人為個案,細讀他們的政治檢討書、歷史交代、書信、日記等材料,剖析他們的心態,這是民族主義掛帥的知識人心靈史,他們面對民族復興的號召,以一腔熱誠投身政治,希望改造中國,改造社會,最後,被改造的原來是他們自己。《歲月滄桑》刻劃中國知識分子遇上政治,由指點江山變成在做人底線上掙扎求存;力圖保存獨立的思想與人格。共產黨政治之惡,是完完全全摧毀了知識人的社會影響力,要他們臣服於政權下,按照政權設下的政治標準改造思想,改變心態。
底線
為何知識人會甘心情願跟着黨指揮棒,戴上腳鐐起舞呢,因為他們是愛國主義者,一心追求國家的獨立、自由和富強。書中沈從文的變化就很有代表性。他對共產中國的來臨早有預見:他認為:「思考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信從與信仰的時代已經開始」,換句話說就是放下知識人最重要的獨立思考,跟着黨走。一九四九年後選擇留在大陸的,不同知識人選擇之間都有一種慣性,可以歸納成為一種集體命運。錢理群在內地南方都市報訪問中如是說:「在這一段歷史中,知識分子面對共同的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不可迴避的思想改造,它支配着每一個知識分子的命運。另一個方面,在思想改造的背景下,如何堅守知識分子的基本的本性、原則。」因此,貫穿這本書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思想改造的問題,一個是如何堅守知識分子本性的問題。
經歷了三十年的政治改造後,這代中國知識人倒退回「窮則獨善其身」防線,對政治有高度戒心,保持距離,像錢鍾書、楊絳夫婦便很有代表性,他們寧願將自己知識的時光凝固在一九四九年之前,保守這些精神資產,即使七九年之後,不再在學術上、社會影響力上作任何追求。
面對鋪天而來的民族主義,原來最重要的,是守住做人底線。
經歷了三十年的政治改造後,這代中國知識人倒退回「窮則獨善其身」防線,對政治有高度戒心,保持距離,像錢鍾書、楊絳夫婦便很有代表性,他們寧願將自己知識的時光凝固在一九四九年之前,保守這些精神資產,即使七九年之後,不再在學術上、社會影響力上作任何追求。
面對鋪天而來的民族主義,原來最重要的,是守住做人底線。
撰文:劉細良
編輯:劉曉丹
美術:楊永昌
編輯:劉曉丹
美術:楊永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