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推出新中史教程諮詢,重點加入香港史,相信目的是將香港史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政治宣傳主旋律扣緊在一起。記得在英治殖民地年代,沒有官方下旨要求,民間知識人反而千方百計在課堂內外去傳遞民族、文化復興的情懷。我第一次接觸錢穆、唐君毅是中四歷史課,老師送了一本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給我看,當時那會想到這個動作影響了自己半生對知識追求的旨趣。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普遍有家國情懷,所以才有八九年的激情及往後的失落。我們對現代中國的冀盼,結果頂多是變成個人的失望,其實這已經是最幸運。不信,看看內地不折不扣中華膠,整代知識人遇上中國共產黨之後的悲劇。
改造
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被視為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最受關注的人文學者之一,他研究中國知識人的心態史,以近廿年時間完成稱為「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首部曲《1948:天地玄黃》,寫四九年前知識人對未來中國的想像,二部曲《歲月滄桑》是寫毛澤東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以「改造」和「堅守」為主題,第三部曲是《我的精神自傳》,以自己為主角,反映後毛澤東時代知識人的命運及選擇,為了避開一切麻煩及得失別人,錢教授選擇自我剖白。一、三部曲先完成,2016年第二部曲《歲月滄桑》剛出版。
作者以50年代後的沈從文、廢名、梁漱溟、趙樹理、郭小川、王瑤、邵燕祥等知識人為個案,細讀他們的政治檢討書、歷史交代、書信、日記等材料,剖析他們的心態,這是民族主義掛帥的知識人心靈史,他們面對民族復興的號召,以一腔熱誠投身政治,希望改造中國,改造社會,最後,被改造的原來是他們自己。《歲月滄桑》刻劃中國知識分子遇上政治,由指點江山變成在做人底線上掙扎求存;力圖保存獨立的思想與人格。共產黨政治之惡,是完完全全摧毀了知識人的社會影響力,要他們臣服於政權下,按照政權設下的政治標準改造思想,改變心態。
作者以50年代後的沈從文、廢名、梁漱溟、趙樹理、郭小川、王瑤、邵燕祥等知識人為個案,細讀他們的政治檢討書、歷史交代、書信、日記等材料,剖析他們的心態,這是民族主義掛帥的知識人心靈史,他們面對民族復興的號召,以一腔熱誠投身政治,希望改造中國,改造社會,最後,被改造的原來是他們自己。《歲月滄桑》刻劃中國知識分子遇上政治,由指點江山變成在做人底線上掙扎求存;力圖保存獨立的思想與人格。共產黨政治之惡,是完完全全摧毀了知識人的社會影響力,要他們臣服於政權下,按照政權設下的政治標準改造思想,改變心態。
底線
為何知識人會甘心情願跟着黨指揮棒,戴上腳鐐起舞呢,因為他們是愛國主義者,一心追求國家的獨立、自由和富強。書中沈從文的變化就很有代表性。他對共產中國的來臨早有預見:他認為:「思考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信從與信仰的時代已經開始」,換句話說就是放下知識人最重要的獨立思考,跟着黨走。一九四九年後選擇留在大陸的,不同知識人選擇之間都有一種慣性,可以歸納成為一種集體命運。錢理群在內地南方都市報訪問中如是說:「在這一段歷史中,知識分子面對共同的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不可迴避的思想改造,它支配着每一個知識分子的命運。另一個方面,在思想改造的背景下,如何堅守知識分子的基本的本性、原則。」因此,貫穿這本書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思想改造的問題,一個是如何堅守知識分子本性的問題。
經歷了三十年的政治改造後,這代中國知識人倒退回「窮則獨善其身」防線,對政治有高度戒心,保持距離,像錢鍾書、楊絳夫婦便很有代表性,他們寧願將自己知識的時光凝固在一九四九年之前,保守這些精神資產,即使七九年之後,不再在學術上、社會影響力上作任何追求。
面對鋪天而來的民族主義,原來最重要的,是守住做人底線。
經歷了三十年的政治改造後,這代中國知識人倒退回「窮則獨善其身」防線,對政治有高度戒心,保持距離,像錢鍾書、楊絳夫婦便很有代表性,他們寧願將自己知識的時光凝固在一九四九年之前,保守這些精神資產,即使七九年之後,不再在學術上、社會影響力上作任何追求。
面對鋪天而來的民族主義,原來最重要的,是守住做人底線。
撰文:劉細良
編輯:劉曉丹
美術:楊永昌
編輯:劉曉丹
美術:楊永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