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星期一

動物園保護動物的謊言,又為何永遠長講長有?


 

Roni Wong

20240817
香港海洋公園大熊貓盈盈,誕下一對胎兒,特首隨即呼籲香港市民送上祝福。
面對中央慷慨支持 + 國家級別國寶動物 + 普天同慶的好日子,不少議員、KOL和香港市民非常雀躍,視如己出,熱烈地在不同媒體平台送上祝福說話:「恭喜!」「 好感動!」「香港終於有自己嘅熊貓喇!」
乍聽之後,香港繼打造 「劍擊之都」後,政府似乎銳意打造熊貓經濟,而諷刺的是,整個經濟圈,卻建基於一個經營不善、長期蝕錢、幽禁動物的主題樂園,令我感到非常不安。
同時心內亦不禁反問:「這些玩了八十多年(註1)的熊貓交接戲碼,為何仍為大眾津津樂道?動物園保護動物的謊言,又為何永遠長講長有?」
伴著這些疑問,我希望透過拆解公園繁殖熊貓的謊言,嘗試從中找到較為合理的解釋。
1. 首先,我們要反過來:為何熊貓盈盈來港整整17年,一直不願誕下骨肉?
◾️自2010-11年開始,盈盈其實已被迫強制交配,一直以來,均告失敗。
◾️於是在4年後,盈盈被送返四川學習及訓練交配姿勢及「人工授精」。
◾️人工採精/授精過程:
公貓被麻醉後,透過一個類似玉米棒的東西插入牠的肛門,去電擊直腸,使牠不由自主地流出精液,過程痛苦 e.g. 日本 神戶王子動物園熊貓「興興」 在採精過程中,吸入嘔吐物,窒息死亡 。(註1)
母貓被麻醉後,軟管插入陰道,輸入精子令其懷孕(註1)
◾️園方在盈盈發情期的短短4日內,密更集地再為牠人工授精4次(輸入冷藏精液)(註2)
◾️有專家推測,動物在困養環境下/ 缺乏安全感,心身受壓下,不欲繁衍下一代。
◾️事實上,2015年盈盈曾經懷孕,在分娩前夕,胎兒被自身母體吸收,最終流產。(註4)
◾️至於野外的情況,繁殖季節時,母貓會散發熊強烈氣味,吸引附近的公貓熊前來。母貓更會待在樹叉看公貓打鬥,而最後勝出的公貓才能上樹與之交配(母貓偶有選擇落敗的雄性)。(註3)
◾️以上求偶,具競爭和互動性,故此野外熊貓的繁殖行為亦會相對活躍。(註3)
◾️母貓的幼嬰也會在附近觀看整個求偶過程,學習如何交配。(註3)
◾️不幸地,盈盈與她媽媽「茜茜」,同樣是人工繁殖下出世,自然缺乏交配經驗。(註7)
2.  熊貓在野外環境,冇食物,熊貓能不能夠生存?
能夠。
◾️森林砍伐、竹子開花、天災地震等互動因素,故然對熊貓的生存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然而,中國科學院潘文石教授指出,當「一種」竹子開花時(即食物來源減少),大熊貓亦很容易找到替代的食物資源,倒如其他種別的竹子。(註 5)
◾️研究更指,即使幾種竹子大面積開花枯死,大熊貓仍然可以取食到大量殘存的竹子以滿足對食物的需求。(註 5)
◾️e.g. 陝西秦嶺的大熊貓,每年對竹林的消耗量實際上都不超過其中一種竹林當年生長量的2%。(註 5)
◾️因此,他認為,無論在秦嶺或是臥龍地區,竹子開花、枯死都不是威脅大熊貓生存的主要原因。(註 5)
◾️𠄘上,大熊貓的年增長率高達3.5%,這比人類的增長率1%-2%還快。(註 5)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稱,野外大熊貓數量從40年前的1,114只增加到了1,864只,成效顯著一將大熊貓受威脅程度從“瀕危”降為“易危”。
◾️在此之前,大熊貓的數量減少,並不是因為它們的繁殖力弱,而是人為的環境破壞,造成大熊貓的棲息地越來越窄之故。(註 5)
3.  圈養環境下,繁殖熊貓,是真正的保育嗎?
不是。
◾️關於熊貓,目前有三種繁殖動物的方法:第一是自然交配;第二是人工受精;第三是 Cloning(基因複製)技術。(註5)
◾️中國科學院潘文石教授指出,(在非困養環境下)通過自然交配是最好的。(註5)
◾️教授的研究指出:動物園中人工餵養的大熊貓,雖然會發情,但不會交配;在雌性大熊貓中,有生育能力的也不多。通過十幾年的跟蹤觀察,他指出野生大熊貓比飼養個體的出生率高2.54倍。(註5)
◾️另一位專家呂植亦指出:大熊貓DNA遺傳多樣性比率為 46%,與人類48%的比率相差無幾,在200年內,只要人類不加干涉,有28只大熊貓就自然足夠地繁衍物種了。(註5)
◾️在動物園,護理人員會把半歲左右的小熊貓,從媽媽身邊帶走,想媽媽快點再生孩子,令小熊貓失去很多學習的機會。他補充,把熊貓關在動物園,熊貓就很難生存,也不會生孩子。(註 6)
◾️當一個物種到了自己都不能繁殖的程度,Cloning (基因複製)出來也沒多大意義。(註5)
◾️大熊貓是野生動物,自然而然會避開吵鬧和威脅,不會每天置身於玻璃展館展出,供數萬遊人打擾。(註3)
◾️野生熊貓更會靠嗅覺辨識彼此,這樣就可以避免與牠相遇,天性怕人。
◾️e.g. 在四川臥龍,即便是在保護區工作近 20 年的人員,多半也不曾看過牠們在自然環境中的模樣。(跟蹤大貓熊的主要方式之一,正是透過牠們「邊吃邊拉」 糞便上傳遞的的信息。)(註3)
結語:
熊貓沒有必要用牠的一生,成就/換取大家眼中所謂的「保育」責任和「教育」使命。
困養熊貓,以保育和教育為名,更加突顯人類的自大、自私和殘酷。
圈養機構或動物園繁殖瀕危物種,背後的思考不全然是為了保育,更可能只是為了技術突破。
熊貓外交,可以說是,與保育完全沒有關係,長途跋涉運送熊貓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更欠缺正當性。
大熊貓不需要人類,只是人類需要熊貓。
註(1):
誰看見黑與白 從京京移監到團團之死
註(2):
大熊貓樂樂六年繁殖「食白果」  園方擬送四川學交配
註 (3):
人怕出名,大貓熊又何嘗不是?──住在動物園的「林中隱士」,真的快樂嗎?
註 (4):
大熊貓盈盈流產 胎兒被母體吸收
註 (5):
克隆大熊猫,是耶?非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