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深圳水庫洩洪,只十五分鐘預報通知 陶傑

 



不斷收到瘋傳這種片斷,據說因深港一體化,北水南傾洩,深圳水庫洩洪,只十五分鐘預報通知。
殖民地時代,香港的排洪渠務有兩大歷史進展。第一次是1880年由倫敦派來的皇家工程師查廸克(Obert Chadwick ) 來香港視察三次,研究香港地細雨市政建設的關係,親手制訂「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將污水與雨水分開處理。此政至一百年後,深圳建立經濟特區而全盤模仿。
1962年颱風溫黛引起水災,殖民地政府治理新界多條河流錦田河、梧桐河、山貝河、深圳河排水系統,增建堤堰,防止氾濫的雨水湧入低窪地區的村莊,並開闢萬宜淡水湖蓄水,與城門水塘並為新界兩大人工湖。
殖民地時代將渠務署水務署分開,因應新界衛星市鎮建設,配合道路網絡、交通、地下結構,制定一套複合的「雨水排放綜合計劃」,簡稱DMP。英國人留下的方法,特區土著當局沿用至今。
渠務建設是要隨着城市的擴建綜合更新的,而且十八區各有市政特徵,全港又要有綜合佈局。若當家作主土著當局將大量時間耗費在批判「殖民主義」的民族情緒發洩或嚴防外國勢力之上,一旦與與外國勢力無關的上帝雨水迸洩,即刻倒瀉籮蟹、手忙腳亂。
例如麥理浩時代,深圳在鄧小平政策之下較為注重建設,大陸與香港就新界深圳河一帶雨水排洪如何中港配合,有較為積極的磋商。到了習近平東升西港新時代,厲害了我的國傾向將香港小特區邊緣化,撇在一邊,加上大陸幹部躺平,懶政怠政,深圳排洪,十六分鐘通知,遂出現荷里活災難片勝過後期特技製作的迫真場面。
特區政府還要搞什麼北區大都會。大陸的河北水災,排洪死保雄安區;香港特區水浸,已出現中國特色,不知幾時會「死保禮賓府」、「死保政總」、「死保北角」、「不惜一切代價死保西環」之另類壯烈?
至於黃大仙廟水浸,百年曠古未見,或可以用玄學解釋:「黃」為大凶之色,容易令人神聯想起「黒暴」,黑色暴雨,就梗係優先埋聚黃大仙啦。以後改名做「藍大仙」,包你黃大仙天下太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