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星期日

山中日月長

山中日月長




多少人路過觀塘海旁,會被九龍麵粉廠吸引,同時又會生起懷疑,到底這家麵粉廠仍在生產嗎?還是空餘軀殼,內裏甚麼都沒有?由於廠房大門長期立着「謝絕探訪」的牌子,閒人免進,更為這座東九龍的地標添上無限神秘感。直至近日,市面上出現不少由九龍麵粉廠出品的家用麵粉;從這小包裝的麵粉,我們知道這家廠房還在運作,在年年月月的風雨中,仍如老樹一樣,盤根在香港。

1966年。觀塘海濱。九龍麵粉廠開幕。廠房正門懸上花牌,門外泊滿名車,對出的海旁一艘躉船泊岸,不少途人圍觀,好不熱鬧。畢竟這座廠房外形獨特,一管管圓柱狀的建築外間少有,近10層高的主大樓更鶴立雞群,廠房一開幕已注定成為東九龍焦點。九龍麵粉廠的創辦人是泰國華僑林國長及其友人,早在1964年已計劃建廠,廠房設計和興建花了近兩年時間,從西德找來設計師、安裝整套MIAG麵粉製作機器、聘請技術員……「當時來打工,很好奇,始終這座建築物好特別,好宏偉,甚至開頭上班,還有點緊張。」現任廠長蕭楊義想起當年第一天上班,仍然印象深刻。那年他中學未畢業,等放榜,來九龍麵粉廠當暑假工,起初搬運小麥,之後轉為長工當技術員,再負責維修工作,一路晉升,一做50年,由20歲的小伙子,變成今天71歲的廠長。
將小麥不斷壓碾、篩選,最後幼細的就可調配成麵粉,粗糙的麥糠則成為飼料。
若果不生產麵粉的日子,工人們會忙於研究機器的運作和保養,好學是當麵粉廠技術員的必備條件。
廠房如一個博物館,內裏的時鐘同樣有幾十年歷史,且刻有九龍麵粉廠的寶號。
老樹盤根 植木於港
聽蕭廠長解釋,整座工廠的設計和結構,根本為生產麵粉而設,改不得也不能變。多年來,小麥遠洋運到香港,躉船就停在九龍麵粉廠對出海面,工廠藉着橋樑把風喉放入躉船內,把小麥吸進廠內,再經輸送帶運入圓柱狀的麥倉,麥倉共有10個,足可儲存一萬噸小麥。小麥需要儲存一段時間,特別是高筋麥,放久一點,成熟一點,做出來的麵粉會更優質。到需要做麵粉時,就從西邊的麥倉內卸下小麥,傳到東邊的廠房去磨製。先是把小麥清理乾淨,去除雜質,再加水潤麥。之後送到5樓,經過多部機器磨壓,由管道抽上7樓的平篩機,平篩機有多塊網篩,可把小麥粉粒分成各式粗幼度。接着再傳回5樓,再磨,重複動作,又再傳上平篩機去篩。篩出來,較細滑的小麥粉可配製成麵粉,粗糙的麥糠就會作飼料用。

身在廠內,遇上開機做麵粉時,會見到一支支管道由5樓穿到7樓,小麥粉在管內跳舞,傳上傳落,是非常獨特的生產線。50多年來,香港變天,但廠房內這套生產線一直沒變。唯一的變化是觀塘填海,躉船不能再泊岸,當年泊船的位置已成馬路,不過廠房仍然保留運輸橋樑,同樣用風喉吸入小麥,只是不用貨船改用貨車運麥。
疫情關係,市民對麵粉需求大,廠房推出了家用裝麵粉回應訴求,其中高筋、中筋麵粉在台灣生產,低筋麵粉是百分百香港製造。每包$25至$26。
路人經常看到的橋樑,其實是用來輸送小麥的,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們以前比較忙,廠房試過星期一至日24小時不停生產,工人需要分日夜兩班,每月出產2-3萬包麵粉。」蕭廠長說。六七十年代,九龍麵粉廠的出品外銷到東南亞,到七八十年代,即使很多東南亞國家有自己的麵粉廠,但技術始終未成熟,九龍麵粉廠無論在香港及東南亞的客戶仍然很多,銷量極好。

今日,大集團如鼎泰豐、萬麗海景酒店的中菜廳滿福樓,都用其出品製作麵條點心。位於深水埗的老字號八仙餅家,更一直鍾情九龍麵粉廠的產品,一用20多年。「他們的麵粉質素高又穩定,用來做蛋糕特別鬆軟有彈性,如果用差一點的麵粉,焗出來死死實實!有一些大陸貨,更下了很多化學添加劑,一陣怪味!」八仙餅家老闆張先生說,他做的多是街坊生意,騙不得人,所以一直堅持用九龍麵粉廠的出品,即使市面上大陸麵粉橫行,每包價錢起碼便宜100多元,但他還是覺得香港製造是信心保證。
門口的銅板記錄了廠房開幕的時間,以及廠內所用的機器。
六七十年代,觀塘還未填海,九龍麵粉廠對開已是海岸,可停泊載滿小麥的躉船。
負責人Eva今年新推小包裝麵粉,希望打入家用市場。
穩定二字 最為關鍵
能夠保持麵粉質素,蕭廠長說沒甚麼秘密,肯用美國小麥就是了。「美國小麥的最大優勢是穩定,而做麵粉,穩定兩個字至為重要。」蕭廠長說,廠房由開業到現在,一直沿用美國小麥,更會收購整個地區的小麥,以維持用量和質素。50年來,美國小麥的質素穩定,每十年才有一丁點轉變,只需要在生產工序上作出相應的改動,就可控制到麵粉的質素。相比之下,大陸小麥的質地年年有變,做出來的麵粉參差不一,即使價錢便宜多了,卻苦了用來做點心麵包麵條的師傅。

「始終我們多是商用客,麵粉質素穩定,對師傅來說尤其重要。如果質素次次不同,會影響他們的工序和出品,甚至店舖聲譽。」說來簡單,要多年來維持好出品談何容易,蕭廠長連同廠內幾名老員工,大部份都六七十歲了,要新一代接手,難過登天。

「麵粉廠員工很需要經驗,除了勤力,還要動腦筋,麵粉差了,你要思考整台機器到底哪個步驟出問題,並作相應的維修。有十年經驗的技術員還是很幼嫩,起碼要有廿年經驗才像樣。」由於外人難以了解麵粉廠的運作,蕭廠長一直訓練內部員工維修機件,不假外求,而這套西德機器已用上50年,若整套機器壞了,廠房的命運便成疑問。

過去,由於九龍麵粉廠股東眾多,除了林氏家族外,還有其他家族股東。林氏家族在台灣同樣設有麵粉廠,九龍麵粉廠的高中筋麵粉都交去當地生產,在香港只餘下低筋麵粉一條生產線,加上各股東作風低調,甚少接受採訪,不少人都以為這家廠已成歷史。2011年,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一度以為廠房已經結業停產,還呼籲股東聯絡她,傾談保育事宜,成為當時一大笑話。
方氏兄弟是廠房老員工,哥哥由開廠做到今天,還未言退,打算一直待到退休為止。
整個廠房裝潢、設備都停留在六十年代,哪管外頭早已變了天。
整套麵粉生產機器已用了50年,連維修的工具都用了多年,古風十足。
小裝麵粉 回應訴求
到近月疫情嚴重,市民從搶米搶廁紙,到搶麵粉,一度令市面的麵粉,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九龍麵粉廠的負責人Eva就決定推出家庭裝的麵粉回應訴求,他們過去50年一直出產50磅裝的商用麵粉,這幾個月卻嘗試推出一公斤的細包裝麵粉,非常適合家庭客,留在家中自行做麵做甜品。

「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麵粉廠面對很大挑戰,人工上漲,地價越來越高,我們在九十年代曾經想過轉型,推出小包裝的家用麵粉,但當時不是最佳時候,反應也是一般,而今天我相信是比較合適的時間。」Eva的老爺是麵粉廠的股東之一,品牌傳承到她手上,她亦有心作出變革。推出家用麵粉是一大改動,開放廠房供媒體採訪拍攝,對一個老字號來說,更是一次大躍進。

「我見身邊很多朋友唔夠麵粉用,所以叫廠長盡快生產推出市面,希望可以舒緩市民的緊張情緒。」Eva說。一個運動一次疫情,令香港人重新審視本土製造的重要性,一批本地製造的麵粉正好解決燃眉之急。

但九龍麵粉廠往後的路會易走嗎?沒有人知道答案。過去香港有四家麵粉廠,在港島區有名的香港麵粉廠,因西環填海而停業。遠東麵粉廠同樣因荃灣填海而停止運作。跟九龍麵粉廠一樣,位於觀塘的康樂麵粉廠,亦因觀塘填海而結業。可見社區發展從來是麵粉廠最大敵人,加上香港地價越來越高,佔地甚廣的麵粉廠根本沒有幾多生存空間,全香港現在只餘下九龍麵粉廠一家,苦苦支撐一個本地市場。若果有天,九龍麵粉廠真要停業,再遇上疫情或麵粉短缺,我們還可以向哪裏求救呢?●
九龍麵粉廠
地址:觀塘海濱道161號
電話:2547 7164

撰文:呂嘉俊
攝影:關永權、陳秉謙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