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下周四(3月5日),是傳統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這個昔日對農民非常重要的節氣,到了今天,最為港人熟悉的節日習俗卻是鵝頸橋打小人!估計今年驚蟄打小人,不少香港人都有明確目標,但驚蟄其實還有其他習俗,而且打小人也可以be water,未必一定要去鵝頸橋排隊打。
驚蟄在每年公曆3月5日或6日,二十四節氣中排第三,排在立春和雨水之後。根據傳統曆法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禮記‧月令》亦有記載:「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中國古代農民主要參考二十四節氣來決定農耕事務,如播種、收成等。驚蟄這天,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因雷鳴而驚醒,之後有可能破壞農作物,農民便要在這天驅除害物,例如以香燭、艾草煙火來熏家中四角。今天,一些內地農村仍保留「炒蟲」的習俗。不過,炒的並非真蟲,而是用其他農作物代替,例如客家人會炒芋頭、炒豆角等,廣西瑤族地區農民則以炒粟米代替。此外,驚蟄春雷乍動,所以亦有不少農民會在這天拜祭雷神,又或者食梨,取其諧音「離」以遠離害物。
害蟲驚醒 「炒蟲」燒香避凶
而在廣東、香港一帶,驚蟄就流行「打小人」及「祭白虎」,由受人所託驅除噩運的拜神婆,一邊用鞋拍打象徵不吉利人或事的「小人紙」,一邊念念有辭,並將代表災星的紙老虎焚燒。打小人及祭白虎的歷史淵源已難尋,不過翻查香港舊報章,在1950年代已有相關報道,但清一色以民間迷信陋習為主題,將參與打小人的市民稱為「愚昧婦孺」,而提供打小人、祭白虎服務的人稱為神棍,在當日大發「老虎財」;誰想到半世紀後的2009年,美國《時代雜誌》卻將這個傳統儀式選為「亞洲最佳事物」?
小人 「日日都打得」 近期多求保工作
打小人的步驟看似簡單,主要是以豬油塗上象徵白虎的紙形老虎,然後以拖鞋拍打小人紙,但實際上還有很多步驟。根據人類學家喬健、梁礎安於1982年中央研究院的《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刊登的一篇〈香港地區的「打小人」儀式〉文章所述,整個打小人儀式可分為奉神、稟告、打小人、祭白虎、化解、祈福、進寶、打杯等步驟。
另外,不少人以為打小人只限於驚蟄當天,但民俗掌故研究者周樹佳稱並沒有特定日子,「其實日日都打得,但上一輩懂拜神的人多,會查《通勝》,專挑十二建除中的『徐』日才打小人,因有清除之意,心態上寧舍見功效」。所謂「建除」,其實是中國玄學傳統擇日之法上的術語,會根據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12顆星,去計算宜忌用事;當中「除」有去除障礙之意,所以被視為打小人的好日。而在鵝頸橋底打小人十多年的融姑,亦說打小人沒有特定日子,不過傳統上習慣了在驚蟄當天打,所以才會這麼熱鬧。的而且確,採訪完成後,記者在旁邊觀察了半小時,已有六七人「幫襯」,而且男女老少都有。融姑說一般人打小人不會有指定對象,目的只是掃走噩運,而近半年香港經濟走下坡,市民心感工作不穩,所以多數祈求保住份工。
肥豬肉餵虎 塞飽免咬人
不過,祭白虎就有時間限制。周樹佳說「白虎」是一粒災星,「在民間的定位是災難、戰爭、意外等不好的事,而祭白虎有防止災難發生的意思」。他說民間相傳驚蟄當天乃白虎開口之時,所以一定要在當天用肥豬肉抹在紙老虎嘴上,讓白虎吃飽不咬人。現時祭白虎儀式一般會配合打小人一齊做,但周樹佳說其實不然,例如油麻地天后廟會有人將紙紮老虎放在廟外供人參拜及捐獻;《大公報》1956年3月6日就記述這門賺錢方法,「用紙和竹篾紮成老虎,擺在街邊任人膜拜,但要收香燭錢,一二角亦收,多少不拘」;《華僑日報》亦在同日報道指出,膜拜者以白豬肉餵虎後會棄而不取,令藉紙老虎發財者可「取之佐膳」,一舉兩得。由此可見,當年祭白虎是一門獨立「生意」,而且隨處可見。
點止鵝頸橋 多地舉行儀式
說到驚蟄打小人,不少人都以為只得銅鑼灣鵝頸橋下有這項服務提供。事實上,只要在三岔路口、橋底、路旁、燈柱、榕樹及山邊等較陰暗的地方(據說煞氣大易招惹鬼神),都適合舉行儀式。《工商晚報》於1957年2月22日〈扯旗山下〉專欄就記載了亞皆老街一條電燈柱本是打小人熱門地點,卻因修路,「迷信婦孺」不得不遷移至油麻地榕樹頭一株榕樹下。周樹佳亦說:「其實以前香港島最熱鬧的地方是太平山街與磅巷交界,以及石水渠街與藍屋交界,可惜近20年已經式微。」如果打算今年驚蟄(3月5日)當天觀賞這項傳統儀式,周樹佳會推薦其他地方,例如香港仔蒲窩的舊香港仔警署路、筲箕灣巴士總站旁,九龍區可去油麻地天后古廟,新界區則可以去上水石湖墟社壇、元朗舊墟玄關二帝廟,相對鵝頸橋不會太過擠擁,可以專心細看。
文:Wongyim
編輯:蔡曉彤
打小人儀式
【明報專訊】(1)奉神稟告
將委託人的姓名、是非噩運內容寫在百解靈符上,也可提供指定詛咒對象,並燃點香燭供奉天地神明。
(2)念咒打小人
將小人紙放在磚頭上,一邊念着各種「咒語」,如「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碇唞!」一邊以女裝舊鞋或磚頭,仔細拍打小人紙各部位,將其拍打至破爛。
(3)祭白虎
如在驚蟄當日打小人,還要同時祭白虎。先將肥豬肉塗在紙老虎口中,代表餵飽白虎令牠不會咬傷人,然後燒掉。
(4)化解擲筊
撒芝麻或小豆驅除噩運,將祈求貴人相助的貴人紙及祭祀用的元寶、衣紙一同燒掉。最後投擲兩片月牙形的「聖杯」木片,如出來的結果是一正一反,代表儀式成功;如連續3次也未能投出一正一反,便要重新再做一次儀式,直至成功為止。
知多啲:戲班演《祭白虎》求平安
【明報專訊】除了驚蟄當日要「祭白虎」,粵劇戲班亦有「祭白虎」的儀式,而形式是一齣短劇。傳統戲班的表演常與節日祭祀或鬼神有關,再加上需要穿州過省演出,路途上容易染病或發生意外,心態上自然追求神靈保佑,因而戲班有各式各樣的禁忌及儀式。而戲班伶人認為白虎星為災星,每逢表演地點之前從未有戲班演出,便一定要在正式表演前先演「破台」例戲《祭白虎》。一般不會公開演出,其間台上只得飾演降伏白虎的玄壇及白虎兩名演員,如未做這個儀式,傳說會為戲班招來意外。而在例戲表演完成前,台前幕後人員都要閉口,否則亦會受白虎星相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