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人情】
位於觀塘的觀潮浸信會內有一間「嗎哪餐廳」,中午供應20元碟頭飯給長者及學生,晚上派飯給露宿者,是幫助弱勢的社區飯堂。除了便宜飯餐,亦有供應以抵食見稱的中西套餐,靠這些收入幫補派飯支出。受武肺疫情影響,餐廳收入大跌六、七成,但本着「一個都不能少」的信念,餐廳沒有裁員,與員工共渡時艱,繼續為社會的弱勢社群送上一口暖飯。
位於觀塘的觀潮浸信會內有一間「嗎哪餐廳」,中午供應20元碟頭飯給長者及學生,晚上派飯給露宿者,是幫助弱勢的社區飯堂。除了便宜飯餐,亦有供應以抵食見稱的中西套餐,靠這些收入幫補派飯支出。受武肺疫情影響,餐廳收入大跌六、七成,但本着「一個都不能少」的信念,餐廳沒有裁員,與員工共渡時艱,繼續為社會的弱勢社群送上一口暖飯。
雖然教會一直給予免租,但由於屬自負盈虧,餐廳開業約九個月,收支一直未能平衡,其中最大原因是餐廳員工多達15人,對於只有60人座位的餐廳來說,絕對是人手過剩。員工當中有輕度弱智、戒毒人士及問題少年等,這班「淪落人」當初主動到餐廳求職,大多沒有在餐廳工作的經驗,全靠大廚黃俊傑及總幹事方達賢帶領。
救贖方舟 「廿蚊碟飯邊度搵」
「這餐廳救了我,這裏稱得上是方舟,是一個收留我們的地方。」Natalie說。她自小在缺乏溫暖的家庭成長,是經常離家出走及打架的問題少女,更曾入住女童院。到社會工作後,因有自殺傾向要向社工求助及看心理醫生,最後輾轉來到這間餐廳工作,重新做人。「有時看到這班弱勢社群,他們的條件比我更差,為何我不可以重新振作?在這裏工作,心靈得到滿足。」員工中年紀最小的是16歲的Ivan,今年1月到餐廳做學徒,「爸爸小時候已離開了,媽媽沒有跟我一起住,我住過三個寄養家庭,因為打架被判入男童院,有社工跟進我的個案,最後安排我到這餐廳工作。」
嗎哪,是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40年的曠野生活中,上帝賜給他們的食物,餐廳名字亦有此寓意。嗎哪餐廳有一半是社區飯堂,中午幫襯的以長者和低收入人士為主,晚上則是無家者飯堂,餐廳會向有需要人士提供飯餐,按他們的能力而決定售價,有10元、有2元,有些甚至免費。部份街坊視這裏為飯堂,一星期來足七日。「廿蚊碟飯,你去邊度搵?其他地方都要四、五十元,呢度又坐得舒服。」今年80多歲的獨居長者李先生說。雖然教會提供免租,但餐廳由去年6月開業至今仍未做到收支平衡。「我們是自負盈虧的機構,正價出售的飯餐,跟援助社區的膳食比例是一半一半,但這兩個月的疫情,令我們正常飯餐收入跌了六至七成。」總幹事方達賢說。
雖然經營困難,但他從來沒想過裁員,「人工是我們最大的開支,若以60個座位的餐廳計算,熟手員工約8名便可以,但我們有15個同事,遠遠超出餐廳所需要的營運人手。現在廚房有78%同事,沒有從事餐飲業的經驗,都是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我們希望透過訓練,令他們自立,去年9月至今已經訓練了廿多位同事,部份已經出去找其他工作。」
人手超額一倍,而且大部份沒有餐飲業經驗,全由今年33歲的廚房大佬阿傑去帶領。他也曾是個淪落人,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叛逆少年,受信仰和餐廳理念驅使,輾轉到嗎哪工作,希望用自身的經歷鼓勵他們。「一開始很不容易,始終是新餐廳,由零開始,連假都不敢放,真是身心俱疲。他們有各自不同的問題,但見到他們一步一步成長,有很大滿足感。現在我放假,他們已經可以獨立處理事情。」從沒想過裁員嗎?「我們也想不到要裁掉誰!惟有減自己人工,總幹事至今都沒糧出!」
嗎哪,是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40年的曠野生活中,上帝賜給他們的食物,餐廳名字亦有此寓意。嗎哪餐廳有一半是社區飯堂,中午幫襯的以長者和低收入人士為主,晚上則是無家者飯堂,餐廳會向有需要人士提供飯餐,按他們的能力而決定售價,有10元、有2元,有些甚至免費。部份街坊視這裏為飯堂,一星期來足七日。「廿蚊碟飯,你去邊度搵?其他地方都要四、五十元,呢度又坐得舒服。」今年80多歲的獨居長者李先生說。雖然教會提供免租,但餐廳由去年6月開業至今仍未做到收支平衡。「我們是自負盈虧的機構,正價出售的飯餐,跟援助社區的膳食比例是一半一半,但這兩個月的疫情,令我們正常飯餐收入跌了六至七成。」總幹事方達賢說。
雖然經營困難,但他從來沒想過裁員,「人工是我們最大的開支,若以60個座位的餐廳計算,熟手員工約8名便可以,但我們有15個同事,遠遠超出餐廳所需要的營運人手。現在廚房有78%同事,沒有從事餐飲業的經驗,都是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我們希望透過訓練,令他們自立,去年9月至今已經訓練了廿多位同事,部份已經出去找其他工作。」
人手超額一倍,而且大部份沒有餐飲業經驗,全由今年33歲的廚房大佬阿傑去帶領。他也曾是個淪落人,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叛逆少年,受信仰和餐廳理念驅使,輾轉到嗎哪工作,希望用自身的經歷鼓勵他們。「一開始很不容易,始終是新餐廳,由零開始,連假都不敢放,真是身心俱疲。他們有各自不同的問題,但見到他們一步一步成長,有很大滿足感。現在我放假,他們已經可以獨立處理事情。」從沒想過裁員嗎?「我們也想不到要裁掉誰!惟有減自己人工,總幹事至今都沒糧出!」
負債400萬 媽媽按樓還債
阿傑說的是方達賢,營運至今沒有出糧?一下子的確很難令我信服。「以前的我和現在完全是兩個人,我過去頗壞,看身邊的人都有個價錢,那時覺得這只是正常社會的態度,工作上我十分狠心,說炒人便炒人,總之營運第一。」現年34歲的方達賢說。他在理工大學市場學畢業後,在廣告界工作三年,後來選擇創業,在當時仍未有all day breakfast的地區像大埔、深水埗開店,成功殺出一條血路,花了三至四年時間,最高峯有四間店舖和一個加工工場,那時他只是26歲。「除了殺人、放火、販毒,我甚麼都做過!那時我沒有朋友,跟家人的關係很疏離,三年回家吃飯也沒有三次。做任何事都是以賺錢為重,用的手法亦不好,那時我好迷失,接着一兩年更衰,對任何事也沒有感覺,做任何事都以商業為主。」令他決心改變的是一次投資失利,最終負債高達400萬元。「那時媽媽將層樓加按幫我還債,家中很多人都來幫我,我有兩年時間不斷還錢。那次失敗,反而令我有機會去檢視自己,有機會重新做人,我開嗎哪是當自己的一個救贖。」
宗教信仰,加上在教會結識當時仍是女朋友的太太,他五年前在大埔工廈開了首間社區飯堂餐廳,經營模式和現在相似,但一直經營困難,開業兩年便忍痛結業,相隔兩年才重新在觀塘開店。「我這五年來一直是零收入,幸好太太是醫護人員,能夠支持家庭的開支。太太及媽媽一直十分支持我,認同我所做的事,從來沒有在經濟上對我有任何怨言。」
但餐廳一直收支不平衡,沒想過改變營運方法嗎?方達賢說:「我們見到需要的人,比真正來的客人多。我們不想開一間純粹(商業)的餐廳。」一旦改變,無可避免會變得商業化,才談得上生存。「但我們發現,過往數個月越是和社區連結,越和社區變緊密,有些人經過餐廳,放低張支票便走了,幫我們捱過這數個月。」他深信,「我們不會放棄社區或同事之間的人情味和緊密關係,如果要放棄才能令餐廳生存,那不如出去打份工吧。」
嗎哪餐廳
觀塘翠屏道11號觀潮浸信會1樓
記者:何嘉茵
攝影:伍永健、鄧鴻欣、蕭志南
宗教信仰,加上在教會結識當時仍是女朋友的太太,他五年前在大埔工廈開了首間社區飯堂餐廳,經營模式和現在相似,但一直經營困難,開業兩年便忍痛結業,相隔兩年才重新在觀塘開店。「我這五年來一直是零收入,幸好太太是醫護人員,能夠支持家庭的開支。太太及媽媽一直十分支持我,認同我所做的事,從來沒有在經濟上對我有任何怨言。」
但餐廳一直收支不平衡,沒想過改變營運方法嗎?方達賢說:「我們見到需要的人,比真正來的客人多。我們不想開一間純粹(商業)的餐廳。」一旦改變,無可避免會變得商業化,才談得上生存。「但我們發現,過往數個月越是和社區連結,越和社區變緊密,有些人經過餐廳,放低張支票便走了,幫我們捱過這數個月。」他深信,「我們不會放棄社區或同事之間的人情味和緊密關係,如果要放棄才能令餐廳生存,那不如出去打份工吧。」
嗎哪餐廳
觀塘翠屏道11號觀潮浸信會1樓
記者:何嘉茵
攝影:伍永健、鄧鴻欣、蕭志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