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戀殖】
皇室日用品如事頭婆掛畫,則大多屬英國產品。加冕後女皇掛畫款式逾十款,每次頒令「換畫」,舊一幅都由殖民地保存,輾轉流落民間。港督府的碗碟亦產自英國。「港英品牌」創辦人譚志成(Juston)介紹他手上的喬治六世杯碟套裝,「最近有啲人復刻一批金色邊嘅白色杯,上面寫住HK,有個皇冠喺度。皇冠HK係代表香港政府,但係港督並唔係代表香港,佢係代表英國君主。我手上呢隻杯,下面係Government House,即係港督府。」GRI即Georgius Rex Imperator,喬治五世、六世俱採用此徽記。另一款士多啤梨圖案餐碟,二戰前款式,「係當時英國家庭常見嘅款式,碟上印上港督府字眼,英國出品,係宴客用。每去到一啲比較高級啲嘅嘢,佢哋都會用返英國廠製造。」
日佔前港督府 米字旗天花
Juston還收藏了一套愛德華七世(1901-1910在位)的杯碟,注重花巧細節。「外國回流返港,大約一部iPhone嘅價錢,唔係好貴,爭在你識唔識睇。」方才提及的士多啤梨圖案碟,據知來自前港督府員工。「以前港督府唔似而家咁多限制,每次新港督上任,都會重新佈置,甚至搬埋英國老家嘅傢俬嚟香港;搬得嚟香港,當然亦攞得走!」
談起港督府,Juston不勝欷歔。他收藏了兩幅1890年港督府照片,一張客廳,一張飯廳,格局仍在,但佈置已不同。「港督府主要用嚟接待外賓,客廳好講究,天花板係模仿英國米字旗,牆上掛君主畫像,英國每個殖民地重要建築物都會掛,喺香港已失傳。」港督府建於19世紀中後期,至二戰前已頗殘舊。日佔時期,日軍將港督府大規模改建,英式陳設裏裏外外被改頭換面。和平後,港督楊慕琦盡量還原英式佈置,變成英日夾雜,「而家加埋現代嘅傢俬,就變成一間茶樓喇!」Juston苦笑。
談起港督府,Juston不勝欷歔。他收藏了兩幅1890年港督府照片,一張客廳,一張飯廳,格局仍在,但佈置已不同。「港督府主要用嚟接待外賓,客廳好講究,天花板係模仿英國米字旗,牆上掛君主畫像,英國每個殖民地重要建築物都會掛,喺香港已失傳。」港督府建於19世紀中後期,至二戰前已頗殘舊。日佔時期,日軍將港督府大規模改建,英式陳設裏裏外外被改頭換面。和平後,港督楊慕琦盡量還原英式佈置,變成英日夾雜,「而家加埋現代嘅傢俬,就變成一間茶樓喇!」Juston苦笑。
採訪:吳佩思
攝影:劉永發
攝影:劉永發
真普天同慶 加冕巡遊萬童參與
【回歸/戀殖】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殖民地香港則由1953年6月2日至4日舉行巡遊慶典,成立「華人慶祝英女皇加冕會景巡遊籌備委員會」統籌,華民政務司杜德出任主席,委員會當中位位巨頭,包括華商會主席周竣年爵士、羅文錦爵士、何東爵士、周壽臣爵士、中巴創辦人顏成坤等等,列明細則,各需遵守,如自付佈置費,搭建牌樓需特別申請;張燈結綵亦有限制,且因電力供應問題,故大型燈飾設計需先與電燈公司接洽。
加冕委員會成立後,再由各區街坊福利會組成籌備委員會,收集工商團體及坊間意見,港九新界各有各做,與民同樂,也是彼此較勁。先說同樂。Lawrence說:「1953年制水,加冕期間水頭充足,由早到晚無間斷放水八個鐘,普天同慶,報紙都寫『水源充足』。」光是港島巡遊,已有逾16,000名兒童獲安排參與,每人獲糖果西餅、紀念杯、橙水一支及紀念特刊。
至於較勁方面,實則是港九新界鬥財力。加冕巡遊搞足三日,依次為港島、九龍及新界。新界鄉紳父老要威要面子,故投放不少資源搞大龍鳳,包括用真馬報喜,Lawrence補充:「當時有人提議喺港九巡遊安排『飛報馬』帶頭,政府驚出事禁止,但新界就得!元朗舊墟成條馬路任你跑!」
至於較勁方面,實則是港九新界鬥財力。加冕巡遊搞足三日,依次為港島、九龍及新界。新界鄉紳父老要威要面子,故投放不少資源搞大龍鳳,包括用真馬報喜,Lawrence補充:「當時有人提議喺港九巡遊安排『飛報馬』帶頭,政府驚出事禁止,但新界就得!元朗舊墟成條馬路任你跑!」
眾籌助養金龍 鱗片作競投
巡遊除有花車,還有大金龍。龍身長十二丈六呎(逾120呎),鑲了5,500多片龍鱗,金光閃閃。巡遊後,龍鱗拆下來,其中500塊送給嘉賓,5,000塊售予群眾,每塊五元(約一包香煙價錢),還需登記競投。其中一塊成為Lawrence的收藏。為防贗品,包裝上還有防偽特徵,如印章,凹凸壓紋等,手工精緻。
翻看昔日報章,還有一個關於舞金龍的小故事。原本大金龍由街市五行工商總會負責籌措,至慶典前三個月,商會怕無法負擔全數約四萬多元,委員會遂向各社團籌集資金,加上花車太多,需請參加者改為捐款「助養」大金龍。
港島巡遊之花車及會景先在跑馬地集合, 大金龍亦放於馬房宿一宵;至於九龍,大金龍則藏身警察俱樂部。因體形龐大,龍身在室內,龍頭則留在室外。
翻看昔日報章,還有一個關於舞金龍的小故事。原本大金龍由街市五行工商總會負責籌措,至慶典前三個月,商會怕無法負擔全數約四萬多元,委員會遂向各社團籌集資金,加上花車太多,需請參加者改為捐款「助養」大金龍。
港島巡遊之花車及會景先在跑馬地集合, 大金龍亦放於馬房宿一宵;至於九龍,大金龍則藏身警察俱樂部。因體形龐大,龍身在室內,龍頭則留在室外。
採訪:吳佩思
攝影:劉永發
攝影:劉永發
回看港英如何「收買人心」 香港製造的女皇歲月
【回歸/戀殖】
1997年6月28日是星期六。香港最後一個英女皇壽辰假期。為配合主權移交,這年的6月28日及30日都是紅日,市民可連放五天假。很貼心。
港英重收買人心,港共重分化社會。年年7.1,都是上街日。
可是1953年6月2日至4日,港九新界張燈結綵舞龍舞獅;在制水的年代,這三天食水全日供應——因為「事頭婆」加冕。港產加冕紀念品還進軍英國老家,至今硬淨如新。
Made in Hong Kong,真正的土炮。
1997年6月28日是星期六。香港最後一個英女皇壽辰假期。為配合主權移交,這年的6月28日及30日都是紅日,市民可連放五天假。很貼心。
港英重收買人心,港共重分化社會。年年7.1,都是上街日。
可是1953年6月2日至4日,港九新界張燈結綵舞龍舞獅;在制水的年代,這三天食水全日供應——因為「事頭婆」加冕。港產加冕紀念品還進軍英國老家,至今硬淨如新。
Made in Hong Kong,真正的土炮。
「呢個顦口杯,啲人成日嗌佢銻杯,其實佢係鋁杯。英女皇加冕,為咗普天同慶,每間學校嘅小朋友都有一隻鋁杯,男女嘅款都唔同。男仔有個徽章,女仔就多隻匙羹。咁街童又點呢?政府好醒嘅,港九新界都有特定嘅時間免費派。」在香港,研究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人不少,三十出頭的周浩正(Lawrence)是其中一個,也是「香港收藏家協會」成員之一。
1952年2月6日,英王喬治六世駕崩,長女伊利沙伯公主即日宣佈登基繼位,成為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翌年6月2日,27歲的伊利沙伯二世在倫敦西敏寺接受加冕。
由6月2日至4日,香港舉行加冕巡遊慶典,政府還成立「華人慶祝英女皇加冕會景巡遊籌備委員會」,港商亦爭相生產加冕紀念品,港府遂設立「香港慶祝女皇加冕紀念品小組委員會」,負責品質檢定及向英國本土和屬地推銷港製紀念品。當時港英政府極重視加冕紀念品,還刊憲頒佈,未經批核,不得擅自進出口加冕紀念品,違者罰款二千元或入獄六個月,生效日期至1953年7月1日。
1952年2月6日,英王喬治六世駕崩,長女伊利沙伯公主即日宣佈登基繼位,成為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翌年6月2日,27歲的伊利沙伯二世在倫敦西敏寺接受加冕。
由6月2日至4日,香港舉行加冕巡遊慶典,政府還成立「華人慶祝英女皇加冕會景巡遊籌備委員會」,港商亦爭相生產加冕紀念品,港府遂設立「香港慶祝女皇加冕紀念品小組委員會」,負責品質檢定及向英國本土和屬地推銷港製紀念品。當時港英政府極重視加冕紀念品,還刊憲頒佈,未經批核,不得擅自進出口加冕紀念品,違者罰款二千元或入獄六個月,生效日期至1953年7月1日。
女皇加冕 嚴控港製紀念品
Lawrence說:「當年啲人做假,會俾人報寸!做紀念品要攞license,嗰時政府好擔心,因為是英女皇加冕,關乎皇室,擔心濫竽充數會整衰英女皇,佢哋好驚。」
當年第一批運往英國銷售的加冕紀念品,包括繡花枕、枱布、搪瓷、象牙製品、袖口鈕,就連電筒、熱水瓶和塑膠製品都有。其中一款金漆盒,上有兒童九人,玩物五件,表現「九五之尊」之意,外國人愛不釋手。
芸芸Made in Hong Kong加冕紀念品當中,最為人港人熟悉,應是「唯一冷熱水壺廠」——駱駝牌出品的紀念水壺,至今仲用得。Lawrence說:「當時香港同外國公司都會申請生產呢款紀念品,扭開內膽,有駱駝牌標誌,真正嘅Q嘜。全部膽由老師傅吹,而家做唔返。加冕期間仲有九折,畀學校、醫院同民眾訂。」他還收藏了一款馬車玩具,脆膠製,主要售往英國 ,「啲脆膠真係好脆,但係馬車同馬都冇斷腳,車底印住Made in Hong Kong,真係好難得。香港嘢一啲都唔衰!」
「再得意啲好似呢隻碟咁樣,係香港一間叫做昌記嘅瓷器廠製作。呢set碟用嚟做佈置,分大中細、藍白綠三隻色,最大size嘅已經失傳。全部人手上釉,有兩條龍,中文字,有事頭婆個樣,加個皇冠、如意吉祥嘅邊,體現中西文化交流特色。」Lawrence笑言見過一隻同款瓷碟,「甩咗」半個事頭婆,原來當年物資短缺,擁有者忍痛以這裝飾用瓷碟上菜,「舔到隻碟冇晒顏色。」他笑說。
當年第一批運往英國銷售的加冕紀念品,包括繡花枕、枱布、搪瓷、象牙製品、袖口鈕,就連電筒、熱水瓶和塑膠製品都有。其中一款金漆盒,上有兒童九人,玩物五件,表現「九五之尊」之意,外國人愛不釋手。
芸芸Made in Hong Kong加冕紀念品當中,最為人港人熟悉,應是「唯一冷熱水壺廠」——駱駝牌出品的紀念水壺,至今仲用得。Lawrence說:「當時香港同外國公司都會申請生產呢款紀念品,扭開內膽,有駱駝牌標誌,真正嘅Q嘜。全部膽由老師傅吹,而家做唔返。加冕期間仲有九折,畀學校、醫院同民眾訂。」他還收藏了一款馬車玩具,脆膠製,主要售往英國 ,「啲脆膠真係好脆,但係馬車同馬都冇斷腳,車底印住Made in Hong Kong,真係好難得。香港嘢一啲都唔衰!」
「再得意啲好似呢隻碟咁樣,係香港一間叫做昌記嘅瓷器廠製作。呢set碟用嚟做佈置,分大中細、藍白綠三隻色,最大size嘅已經失傳。全部人手上釉,有兩條龍,中文字,有事頭婆個樣,加個皇冠、如意吉祥嘅邊,體現中西文化交流特色。」Lawrence笑言見過一隻同款瓷碟,「甩咗」半個事頭婆,原來當年物資短缺,擁有者忍痛以這裝飾用瓷碟上菜,「舔到隻碟冇晒顏色。」他笑說。
採訪:吳佩思
攝影:劉永發
攝影:劉永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