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廿年前的《食神》(馮睎乾)
《食神》公映廿周年,我特地在家中重溫,依舊看得開懷。當然初戀的感覺已隨風而逝,但《食神》毫無疑問在我心底插了一支旗,就像《西遊記》在我內心留下一滴淚。九六年周星馳成立星輝海外,《食神》是公司頭炮,但對很多香港人來說,它可謂周的最後一齣笑片──若非由九十年代初便一直留心星爺蛻變的觀眾,這句話恐怕很難理解。
周星馳的喜劇,我認為大致可分四期:無厘頭期(九零年至九四年)、轉型期(九五年至九九年)、普世化期(二千年至零八年)、幕後期(零九年至今)。無厘頭期是周的黃金時期,由《賭聖》始,以《國產凌凌漆》終。這時期的電影不但大多欠缺深度,連劇情也可有可無,總之務求一分鐘一小笑,五分鐘一大笑;笑位由鄙俚抵死的對白、漫畫化的表情動作組成,完全為那年代的香港人度身訂做,不諳廣東話或流行文化的觀眾,恐怕很難識笑。一般人最愛的周星馳,相信就是這位毫無節操地搞笑的演員,而《食神》就是周最後一齣能保持黃金時期水準和風味的笑片。
轉型期第一部是笑中有淚的《西遊記》,票房慘淡,對周星馳打擊很大。《食神》終於拿揑到平衡點,既搞笑,又能講出很有意思的東西。比如那碗令人食咗好黯然又好銷魂嘅「黯然銷魂飯」,單看名堂和賣相,跟史提芬周當初騙人的「情比金堅炸豬皮」、「天長地久韓國野生蘿蔔」、「蕩氣迴腸豬大腸」有分別嗎?表面上完全沒有分別。唯有把它放進口中仔細品嚐,你才能明白叉燒和荷包蛋流露的哀傷。這裏的寓意顯然是:只要用「心」,假的也可成真。但令我震動的是深一層的意思:最真的東西,表面上跟最假的原來沒有分別。那麼怎分真假?或問,有真假之分嗎?這也許是周星馳留給我們思考的謎題,只是二十年過去也沒有答案。
2016年12月31日星期六
常識與愚昧之戰 (陶傑)
常識與愚昧之戰 (陶傑)
二○一六年回顧,確實可以用一個「亂」字總結。
本來年年回顧,都覺得亂,但二○一六之世亂,卻不是一般。歐美「政治正確」白左災禍猖獗,歐洲中東難民壓境,導致恐襲連連,歐洲伊斯蘭化,西方文明陷於自蘇聯十月革命之後未所見的顛覆危機。
一百年前的列寧,狂言要將全球赤化,建立「共產國際」,輸出共產極端暴力仇恨,並以書籍出版物荼毒年輕人。列寧最先想攻陷德國,無功之後,轉而向亞洲的小農人口大國輸出。德國為了抗列寧的瘟疫,不幸卻崛起了納粹,以毒攻毒,玉石俱焚,爆發歐戰,令歐洲的優秀文明幾絕。
一百年之後,列寧的病毒,在歐美變種數度,演化為左膠「政治正確」思潮,也像當年列寧的共產毒素,在校園滲透。這一次雖然沒有莫斯科的一座魔宮總部,但各大學的「知識精英」,卻紛紛做了批發代理,以共產主義式的「大愛平等」為煙霧,壓制言論、思想、創作自由。他們也像列寧的共產黨徒一樣將異見者扣以「反革命」,他們稱秉持邏輯常識者為「極右」、「法西斯」。在知識半桶水的香港,自然有不少黃面孔的跟屁爬蟲,蠕動而粗言咆嘯。
伊斯蘭國成為新的列寧主義邪教病毒,因為歐洲左膠的內應不設防,昂然登陸,搞得處處強姦搶劫爆炸,傻婆當政的德國,首當其衝。聖誕節去伊斯蘭化的歐洲,誰都沒有安全感,寧願選擇去一直奉行種族純淨主義政策、一個中東難民也不要的日本,結果不幸,搞出一場新千歲機場中國人族群大起哄。
過一百年之後回顧──一百年之後假如人類尚未滅亡──當知二○一六年有如一九三六年、一九一六年,是世界運道的一個關口,正逢文明和野蠻之戰、優越和鄙下之戰、常識與愚蠢之戰。
正如戴卓爾夫人說:一百年來,人類所有的浩劫,病毒皆源於歐洲,如納粹希特拉和共產列寧史太林,而解決亂局拯救人類命運的,如諾曼第登陸和促成蘇聯解體,都是英語國家。
二○一六年,英國退歐、美國選擇了杜林普,對左匪抽了兩巴掌,人心大快,英語民族有常識的底線,但願世界可以避過第三次大戰。
二○一六年回顧,確實可以用一個「亂」字總結。
本來年年回顧,都覺得亂,但二○一六之世亂,卻不是一般。歐美「政治正確」白左災禍猖獗,歐洲中東難民壓境,導致恐襲連連,歐洲伊斯蘭化,西方文明陷於自蘇聯十月革命之後未所見的顛覆危機。
一百年前的列寧,狂言要將全球赤化,建立「共產國際」,輸出共產極端暴力仇恨,並以書籍出版物荼毒年輕人。列寧最先想攻陷德國,無功之後,轉而向亞洲的小農人口大國輸出。德國為了抗列寧的瘟疫,不幸卻崛起了納粹,以毒攻毒,玉石俱焚,爆發歐戰,令歐洲的優秀文明幾絕。
一百年之後,列寧的病毒,在歐美變種數度,演化為左膠「政治正確」思潮,也像當年列寧的共產毒素,在校園滲透。這一次雖然沒有莫斯科的一座魔宮總部,但各大學的「知識精英」,卻紛紛做了批發代理,以共產主義式的「大愛平等」為煙霧,壓制言論、思想、創作自由。他們也像列寧的共產黨徒一樣將異見者扣以「反革命」,他們稱秉持邏輯常識者為「極右」、「法西斯」。在知識半桶水的香港,自然有不少黃面孔的跟屁爬蟲,蠕動而粗言咆嘯。
伊斯蘭國成為新的列寧主義邪教病毒,因為歐洲左膠的內應不設防,昂然登陸,搞得處處強姦搶劫爆炸,傻婆當政的德國,首當其衝。聖誕節去伊斯蘭化的歐洲,誰都沒有安全感,寧願選擇去一直奉行種族純淨主義政策、一個中東難民也不要的日本,結果不幸,搞出一場新千歲機場中國人族群大起哄。
過一百年之後回顧──一百年之後假如人類尚未滅亡──當知二○一六年有如一九三六年、一九一六年,是世界運道的一個關口,正逢文明和野蠻之戰、優越和鄙下之戰、常識與愚蠢之戰。
正如戴卓爾夫人說:一百年來,人類所有的浩劫,病毒皆源於歐洲,如納粹希特拉和共產列寧史太林,而解決亂局拯救人類命運的,如諾曼第登陸和促成蘇聯解體,都是英語國家。
二○一六年,英國退歐、美國選擇了杜林普,對左匪抽了兩巴掌,人心大快,英語民族有常識的底線,但願世界可以避過第三次大戰。
2016年12月29日星期四
太平洋戰爭過去了(陶傑)
太平洋戰爭過去了(陶傑)
日本首相安倍訪問珍珠港,趁奧巴馬尚未下台,鞏固美日同盟關係。
太平洋戰爭已成過去,美日兩國今天已經是世界文明國家東西方的領袖。美國國民着眼於遠景,七十年前又是戰勝國,偷襲珍珠港之債,早已由原爆還清有餘,不必再嚕嚕囌囌要什麼「道歉」了。這就是大國風範。
太平洋戰爭確實是重大的錯誤。一九四一年,日本為什麼要「南進」呢?即使要擴大戰爭,也應該「北侵」而攻打西伯利亞。
但是一來日德軸心國的聯絡不密切,希特拉和東條之間沒有個人交情,以致德國攻蘇聯的東線戰略,沒有向日本交底。為什麼?因為納粹是種族主義者,看不起亞洲人。如果當年日德軸心緊密,希特拉這邊攻蘇聯歐洲的史太林格勒,日本同時攻西伯利亞,史太林沒有這許多兵應付兩線,以後的歷史會改寫。
但邱吉爾和羅斯福之間卻交往頻繁。日本海軍得勢,制訂「ABCD」計劃:以美、英、中、荷為敵(荷蘭其時管有印尼),南進計劃取代了北拓西伯利亞,於是悲劇的命運底定。
當然,美國禁運石油,也促使日本南進。美國本來不禁運,但日德一旦軸心結盟,英德正在交戰,美國支持英國,亦非向日宣戰不可。日本之失算,是與德國結盟,結盟而無其實,因為希特拉無暇染指遠東。
即使打贏了英法荷,將西方的殖民地一口吞下,南洋的島嶼加起來一萬多個,即使吞下,也無法駐守。無端去惹美國,完全是瘋狂。
結果是把蘇聯也最後引進來,原爆之後史太林趁火打劫,侵略滿蒙。蔣介石主力部隊在西南,毛澤東的共軍佔領了晉察冀,史太林將東北的日本軍事物資全部轉送共軍。以後的事不必細表,這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為中國人帶來的最大禍害。
當年太平洋戰爭的其他受災國,對日關係和諧。日軍在星洲馬來殺華人最多,但李光耀雄才偉畧,新加坡立國之後與日本一直友好。馬來印尼都沒有問題。菲律賓總統杜特更去日本得到援助,打恭作揖,亞洲各國早已一笑泯恩仇。
安倍首相訪問珍珠港,是正式與美國一起攜手掀過這一頁。美國橫跨兩大洋,在大西洋有英國,太平洋這邊只有日本。兩者都是美國和西方世界利益的延伸。美日關係與英美關係,是一個等腰三角形,誰挑撥得了?
(政治不正確)陶傑
「政治正確」瘟疫侵襲歐美。英國勞工處一個僱主聘請工人,貼出一張紙,聲稱「應徵者須勤勞(Hardworking)、可靠(Reliable)」,勞工處官員叫他將貼紙取下,因為這種聘請條件,會令懶惰(Lazy)而不可靠(Unreliable)的失業者覺得「受冒犯」。
歐盟議會提交草案,禁止歐盟國的表格採用法文「先生」(Monsieur)、「小姐」(Mademoiselle)、德文相應的Frau和Fraulein、西班牙文的Senor和Senora的稱呼,理由是「性別標籤」,鼓吹「性別分化」。
連近年流行一時的開會「腦震盪」(Brainstorming),英國一個地方政府也禁止使用,因為這個詞歧視羊癇瘋的病人──如果你聽了這個理由而發笑,那麼你也在歧視羊癇瘋患者了,他們是弱勢族群,你怎可以將笑意建築在他們的病痛身上?
這只是「政治正確」的幾宗最新最可笑案例。「政治正確」時時強調「受冒犯」,包括先生小姐的稱呼,有可能「冒犯」的詞彙名單越來越長。
安倍首相訪問珍珠港時,電視台一名記者帶着挑撥的意味詢問一個美國老兵:「你覺得安倍來珍珠港須要道歉嗎?」
美國老兵說:「不,他不須要道歉,因為那是戰爭。日本只是做了戰爭的事,而我們也做了戰爭中該做的事情。」
這位美國老兵很令人敬佩,他說出了常識。珍珠港之役,是日本和美國之間的過節。安倍來珍珠港訪問,敬獻花圈,沒有道歉,而奧巴馬其前訪問廣島原爆紀念館,也沒有道歉。
美國政府和現存的美國老兵,不要求安倍來珍珠港道歉,其他閒雜人等,就不必操心「不道歉就是對戰爭罪行反省缺乏誠意」。美國政府和珍珠港倖存老兵,覺得有誠意就夠了,還包容日本防衛相同時以日本的文化傳統參拜靖國神社,覺得沒有問題。
竟然有「其他國家五十多個學者」上書美國,認為安倍在珍珠港必須道歉。這些「其他」是什麼國家,全世界的學者有數以十萬計,區區五十多名,港獨份子相對於十四億中國人民,是極少數,也不必理會太多吧。
況且這是一個「反學者、反精英」的新時代。二○一七年到了,真好。
日本首相安倍訪問珍珠港,趁奧巴馬尚未下台,鞏固美日同盟關係。
太平洋戰爭已成過去,美日兩國今天已經是世界文明國家東西方的領袖。美國國民着眼於遠景,七十年前又是戰勝國,偷襲珍珠港之債,早已由原爆還清有餘,不必再嚕嚕囌囌要什麼「道歉」了。這就是大國風範。
太平洋戰爭確實是重大的錯誤。一九四一年,日本為什麼要「南進」呢?即使要擴大戰爭,也應該「北侵」而攻打西伯利亞。
但是一來日德軸心國的聯絡不密切,希特拉和東條之間沒有個人交情,以致德國攻蘇聯的東線戰略,沒有向日本交底。為什麼?因為納粹是種族主義者,看不起亞洲人。如果當年日德軸心緊密,希特拉這邊攻蘇聯歐洲的史太林格勒,日本同時攻西伯利亞,史太林沒有這許多兵應付兩線,以後的歷史會改寫。
但邱吉爾和羅斯福之間卻交往頻繁。日本海軍得勢,制訂「ABCD」計劃:以美、英、中、荷為敵(荷蘭其時管有印尼),南進計劃取代了北拓西伯利亞,於是悲劇的命運底定。
當然,美國禁運石油,也促使日本南進。美國本來不禁運,但日德一旦軸心結盟,英德正在交戰,美國支持英國,亦非向日宣戰不可。日本之失算,是與德國結盟,結盟而無其實,因為希特拉無暇染指遠東。
即使打贏了英法荷,將西方的殖民地一口吞下,南洋的島嶼加起來一萬多個,即使吞下,也無法駐守。無端去惹美國,完全是瘋狂。
結果是把蘇聯也最後引進來,原爆之後史太林趁火打劫,侵略滿蒙。蔣介石主力部隊在西南,毛澤東的共軍佔領了晉察冀,史太林將東北的日本軍事物資全部轉送共軍。以後的事不必細表,這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為中國人帶來的最大禍害。
當年太平洋戰爭的其他受災國,對日關係和諧。日軍在星洲馬來殺華人最多,但李光耀雄才偉畧,新加坡立國之後與日本一直友好。馬來印尼都沒有問題。菲律賓總統杜特更去日本得到援助,打恭作揖,亞洲各國早已一笑泯恩仇。
安倍首相訪問珍珠港,是正式與美國一起攜手掀過這一頁。美國橫跨兩大洋,在大西洋有英國,太平洋這邊只有日本。兩者都是美國和西方世界利益的延伸。美日關係與英美關係,是一個等腰三角形,誰挑撥得了?
(政治不正確)陶傑
「政治正確」瘟疫侵襲歐美。英國勞工處一個僱主聘請工人,貼出一張紙,聲稱「應徵者須勤勞(Hardworking)、可靠(Reliable)」,勞工處官員叫他將貼紙取下,因為這種聘請條件,會令懶惰(Lazy)而不可靠(Unreliable)的失業者覺得「受冒犯」。
歐盟議會提交草案,禁止歐盟國的表格採用法文「先生」(Monsieur)、「小姐」(Mademoiselle)、德文相應的Frau和Fraulein、西班牙文的Senor和Senora的稱呼,理由是「性別標籤」,鼓吹「性別分化」。
連近年流行一時的開會「腦震盪」(Brainstorming),英國一個地方政府也禁止使用,因為這個詞歧視羊癇瘋的病人──如果你聽了這個理由而發笑,那麼你也在歧視羊癇瘋患者了,他們是弱勢族群,你怎可以將笑意建築在他們的病痛身上?
這只是「政治正確」的幾宗最新最可笑案例。「政治正確」時時強調「受冒犯」,包括先生小姐的稱呼,有可能「冒犯」的詞彙名單越來越長。
安倍首相訪問珍珠港時,電視台一名記者帶着挑撥的意味詢問一個美國老兵:「你覺得安倍來珍珠港須要道歉嗎?」
美國老兵說:「不,他不須要道歉,因為那是戰爭。日本只是做了戰爭的事,而我們也做了戰爭中該做的事情。」
這位美國老兵很令人敬佩,他說出了常識。珍珠港之役,是日本和美國之間的過節。安倍來珍珠港訪問,敬獻花圈,沒有道歉,而奧巴馬其前訪問廣島原爆紀念館,也沒有道歉。
美國政府和現存的美國老兵,不要求安倍來珍珠港道歉,其他閒雜人等,就不必操心「不道歉就是對戰爭罪行反省缺乏誠意」。美國政府和珍珠港倖存老兵,覺得有誠意就夠了,還包容日本防衛相同時以日本的文化傳統參拜靖國神社,覺得沒有問題。
竟然有「其他國家五十多個學者」上書美國,認為安倍在珍珠港必須道歉。這些「其他」是什麼國家,全世界的學者有數以十萬計,區區五十多名,港獨份子相對於十四億中國人民,是極少數,也不必理會太多吧。
況且這是一個「反學者、反精英」的新時代。二○一七年到了,真好。
2016年12月22日星期四
CCTVB抗日神劇巾幗梟雄3
【《巾幗3》重口味】離巢胡杏兒連環被姦 宣傳片扮谷阿莫自嘲 香港01
無記的抗日神劇一出,一大班傻佬香港中國人又撲出黎反日,中國人講抗日戰爭,從來不提法西斯從來不提狂熱民族主義的成因,一講就係日本民族性,一講就係日本人的問題,明明當年蔣介石和日本都搞德國式法西斯民族主義,鬥快去搞,日本領先而首先去除另一個競爭對手中國,但抗日神劇沒有了中國的獨裁只有日本的殘暴,結果愚蠢的中國人又再次情緒高漲而變成義和團了。
中國寫抗日歷史,差不多每每都會出現衰狼子野心血腥賤獸行等等情緒字眼,歷史研究不斷出現呢啲字眼,到底又是甚麼歷史真相,本身己經有極大的判斷,又如何會有真相,結果是甚麼呢,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管治有很多壞事,但同時又有很多建設,這種破和立的交錯才是真相,滿洲國也是一樣,當然可能壞事更多,但也有一定的建設,真實的歷史卻被中國人不斷篡改,對抗日戰爭只強調和誇大壞處卻重不提當中的建設,不是歷史的真相,中國人不肯面對真實的歷史,日本一般社會對中國人胡亂史評相當不滿,這也是中日矛盾的原因,中國應該要面對真實。
美國侵侵上台,世界各地都很擔心,因為二戰的教訓就是極右法西斯,侵侵很呼合條件,但很多中國大陸華僑和中國人卻支持侵侵,二戰的教訓是民族主義,世界都很清楚,天天紀念抗日戰爭的中國人卻沒有吸取,其實呢班人紀念緊啲咩嘢。
差不多所有中國人都年年月月紀念抗日戰爭,咬牙切齒,但差不多所有中港台的人仕都是因為共產黨而來到港台,大陸就進行迫害,港台兩地的反日人仕的老豆老母絕大部份都係49年後而分隔兩地幾十年,葉問和龍應台都是一樣,但今日很多他們的後代選擇忘記49年後,卻天天高叫日本戰爭責任,不知所謂。
二戰結束前,雖然有國際習慣性禁止生物和活體實驗,但國際規範不足,各個國家特別係大國或明或暗的使人體做實驗,美國和蘇俄、英國法國德國等等全部都有用活人做實驗,或明或暗的進行,當時的國民政府有冇進行不得而知,但戰後日本和德國失敗了,所以所有暗地裏進行事情都被陽光化了。二戰的教訓從來不是日本人和德國人需要吸取,而是全人類都要吸取,反日不反戰到老一場空,正如強姦案不需要知道強姦過程,也不需要天天重提,二戰的過程只是歷史片段,要牢記的是戰爭的殘酷,二戰的發生就是因為民族主義和獨裁主義,殘忍血腥,二戰後中國大陸發生了更多更大型的特大屠殺事件,中國人從沒有吸取歷史教訓,其實中國人紀念二戰的意義在那裏?
可能受到政府的誤導,二次大戰對於所謂的中國人來說有太多的誤解,二戰的教訓不是針對日本人和德國人,也是全人類都要吸取的,這是今日自由世界的主流判斷,所謂的中國人卻把教訓局限在日本人身上,日日鬧人忘記歷史搞軍國主義,中國人鬧人之前係唔係睇睇自己的軍國主義和忘記歷史呢?
早幾日係WHATSUPGP同嘈做咩要反日,兜友叫認識真實歷史,根手比左一套中央電視台的抗日歷史片集我睇,根手又話TBB話有八九成日本教科書都被篡改。
知己知彼,日日同人講日本全國食物都有嚴重的核輻射污染,對日本無知都算,連所謂中國人如何騙寫歷史如何製造反日仇恨的國策也不知道,傻傻更更人講佢就信,睇中國中央電視台和香港中央電視台學習歷史真相,好彩細佬有仁愛的心,講到呢度都冇嘢好講,自己收口了,香港有好多人根本唔知道自己身處在甚麼地,也完全不知中國是如何欺騙民眾,沒有多元史觀沒有自由空氣沒有民主觀念,卻走去仇恨民主自由的地方,愚不可及。
無記的抗日神劇一出,一大班傻佬香港中國人又撲出黎反日,中國人講抗日戰爭,從來不提法西斯從來不提狂熱民族主義的成因,一講就係日本民族性,一講就係日本人的問題,明明當年蔣介石和日本都搞德國式法西斯民族主義,鬥快去搞,日本領先而首先去除另一個競爭對手中國,但抗日神劇沒有了中國的獨裁只有日本的殘暴,結果愚蠢的中國人又再次情緒高漲而變成義和團了。
中國寫抗日歷史,差不多每每都會出現衰狼子野心血腥賤獸行等等情緒字眼,歷史研究不斷出現呢啲字眼,到底又是甚麼歷史真相,本身己經有極大的判斷,又如何會有真相,結果是甚麼呢,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管治有很多壞事,但同時又有很多建設,這種破和立的交錯才是真相,滿洲國也是一樣,當然可能壞事更多,但也有一定的建設,真實的歷史卻被中國人不斷篡改,對抗日戰爭只強調和誇大壞處卻重不提當中的建設,不是歷史的真相,中國人不肯面對真實的歷史,日本一般社會對中國人胡亂史評相當不滿,這也是中日矛盾的原因,中國應該要面對真實。
美國侵侵上台,世界各地都很擔心,因為二戰的教訓就是極右法西斯,侵侵很呼合條件,但很多中國大陸華僑和中國人卻支持侵侵,二戰的教訓是民族主義,世界都很清楚,天天紀念抗日戰爭的中國人卻沒有吸取,其實呢班人紀念緊啲咩嘢。
差不多所有中國人都年年月月紀念抗日戰爭,咬牙切齒,但差不多所有中港台的人仕都是因為共產黨而來到港台,大陸就進行迫害,港台兩地的反日人仕的老豆老母絕大部份都係49年後而分隔兩地幾十年,葉問和龍應台都是一樣,但今日很多他們的後代選擇忘記49年後,卻天天高叫日本戰爭責任,不知所謂。
二戰結束前,雖然有國際習慣性禁止生物和活體實驗,但國際規範不足,各個國家特別係大國或明或暗的使人體做實驗,美國和蘇俄、英國法國德國等等全部都有用活人做實驗,或明或暗的進行,當時的國民政府有冇進行不得而知,但戰後日本和德國失敗了,所以所有暗地裏進行事情都被陽光化了。二戰的教訓從來不是日本人和德國人需要吸取,而是全人類都要吸取,反日不反戰到老一場空,正如強姦案不需要知道強姦過程,也不需要天天重提,二戰的過程只是歷史片段,要牢記的是戰爭的殘酷,二戰的發生就是因為民族主義和獨裁主義,殘忍血腥,二戰後中國大陸發生了更多更大型的特大屠殺事件,中國人從沒有吸取歷史教訓,其實中國人紀念二戰的意義在那裏?
可能受到政府的誤導,二次大戰對於所謂的中國人來說有太多的誤解,二戰的教訓不是針對日本人和德國人,也是全人類都要吸取的,這是今日自由世界的主流判斷,所謂的中國人卻把教訓局限在日本人身上,日日鬧人忘記歷史搞軍國主義,中國人鬧人之前係唔係睇睇自己的軍國主義和忘記歷史呢?
早幾日係WHATSUPGP同嘈做咩要反日,兜友叫認識真實歷史,根手比左一套中央電視台的抗日歷史片集我睇,根手又話TBB話有八九成日本教科書都被篡改。
知己知彼,日日同人講日本全國食物都有嚴重的核輻射污染,對日本無知都算,連所謂中國人如何騙寫歷史如何製造反日仇恨的國策也不知道,傻傻更更人講佢就信,睇中國中央電視台和香港中央電視台學習歷史真相,好彩細佬有仁愛的心,講到呢度都冇嘢好講,自己收口了,香港有好多人根本唔知道自己身處在甚麼地,也完全不知中國是如何欺騙民眾,沒有多元史觀沒有自由空氣沒有民主觀念,卻走去仇恨民主自由的地方,愚不可及。
2016年12月21日星期三
江皓昕:俠盜一號,星戰復刻(作者江皓昕)
江皓昕:俠盜一號,星戰復刻(作者江皓昕)
以下劇透。
星戰迷今年提早過聖誕,「俠盜一號」是最佳的禮物。儘管官方設定這是一部外傳電影,在廣大星戰迷心裡,「俠盜一號」才是一部貨真價實,把故事碎片填補,要比佐治魯卡斯本人執導、Jar Jar Binks 主演的頭三部曲都還要根正苗紅的前傳電影。
製作開始前,迪士尼找來導演加利安愛德華(Gareth Edwards)開會,劈頭問他:「作為一部外傳,它跟正傳會有甚麼分別?」導演苦思幾天,除了回答因為他不是佐治魯卡斯之外,他還找來一輯越南戰爭的歷史照片,並修圖把星戰人物貼上去,出來效果讓迪士尼很滿意,拍板依循這方向拍攝。
關鍵在於戰爭的寫實感。第三部曲「黑帝君臨」之後,第四部曲「新希望」之前,那是一個沒有絕地武士的平凡年代,再沒有貴族和傳說,戰爭只能由不懂光劍的平凡人執行。他們不會飛簷走壁,也沒本錢舞劍耍帥,只能夠謙卑地用槍(或甄子丹用棍、姜文用大炮),在槍林彈雨間,以鮮血和生命去完成故事。許多較年長的星戰迷特別亢奮,甚至把「俠盜一號」跟第五部曲「帝國反撃戰」的原始感覺相比,說這才是復刻的星球大戰。
「俠盜一號」解答了星戰史上其中一個最多人問的大 bug——帝國為何會笨得把死星的弱點放在表面,讓第四部曲「新希望」中,天行者一槍就把整個星體引爆?「俠盜一號」告訴我們,原來這都是父親復仇的一部分,人家忍辱負重多年,就是為了成就這石破天驚的破綻。當然,一個 bug 解決了,更大一個 bug 又起——父親這集死了,理應再沒有人裡應外合,那為何在第六部曲「武士復仇」,帝國再次犯下相同錯誤,笨得建了一條寬闊得連「千歲鷹」都可以飛進去的中央氣槽,讓反抗軍再次一槍把整個死星二號引爆?還有在第七部曲「原力覺醒」中,帝國的遺民第三次犯下相同錯誤,建了一個比死星還大的怪物,卻笨得再次留下破綻氣槽讓人一枚炸彈就引爆全星?看怕迪士尼要多拍幾部外傳才能解答這些疑問。
對香港觀眾而言,亮點之一當然是一個打十個的甄子丹加入了這個遙遠的星系,角色尚算討好。他所飾演的 Chirrut Îmwe 是一個寺廟守護人,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使棍的盲俠。他沒有受過正統的絕地訓練,卻無師自通對大能有所感悟,固執相信已經褪色的,甚至只淪為傳說的絕地武士。從觀眾的全知角度看來,這個傻勁的追隨者沒有親眼目睹過頭三部曲的絕地全盛時期,抑或第四五六部曲的武士復仇,而只錯置地活在另一個平凡年代,總帶有一點美麗的衰愁。
另一驚喜是 Grand Moff Tarkin 的出現,這名瘦削如鷹的帝國核心人物,在七六原版中是個陰森狠辣的角色,飾演者彼得·庫欣(Peter Wilton Cushing)早在 1994 年已經去世,豈會料到 20 多年後,「俠盜一號」會用 CG 把他「重返人間」。主創花上漫長時間翻看彼得·庫欣過去的電影,臨摹他獨有的步肢和身體語言,終於泡製出這個假以亂真的電影奇蹟。老實說,如果事前不知情,看電影時實在不會留意這名年輕版的 Grand Moff Tarkin 居然是畫出來。荷里活已經誕生出這種數碼技術,看怕那些在陰謀論的美劇中,自己看見自己在新聞畫面上持槍刺殺總統的劇段,已離我們不遠。
迪士尼說無論「俠盜一號」成績如何,也不會有續集,只會著手籌備另一部關於韓索羅年青時期的外傳電影。其實,「俠盜二號」早已出現,就在 30 年前「帝國反撃戰」的一幕:當天行者和韓索羅在雪地失蹤,反抗軍翌日派出搜索隊去巡邏,那台出現了不夠半分鐘,低調地飛行的搜索機,其名字正是「俠盜二號」。
以下劇透。
星戰迷今年提早過聖誕,「俠盜一號」是最佳的禮物。儘管官方設定這是一部外傳電影,在廣大星戰迷心裡,「俠盜一號」才是一部貨真價實,把故事碎片填補,要比佐治魯卡斯本人執導、Jar Jar Binks 主演的頭三部曲都還要根正苗紅的前傳電影。
製作開始前,迪士尼找來導演加利安愛德華(Gareth Edwards)開會,劈頭問他:「作為一部外傳,它跟正傳會有甚麼分別?」導演苦思幾天,除了回答因為他不是佐治魯卡斯之外,他還找來一輯越南戰爭的歷史照片,並修圖把星戰人物貼上去,出來效果讓迪士尼很滿意,拍板依循這方向拍攝。
關鍵在於戰爭的寫實感。第三部曲「黑帝君臨」之後,第四部曲「新希望」之前,那是一個沒有絕地武士的平凡年代,再沒有貴族和傳說,戰爭只能由不懂光劍的平凡人執行。他們不會飛簷走壁,也沒本錢舞劍耍帥,只能夠謙卑地用槍(或甄子丹用棍、姜文用大炮),在槍林彈雨間,以鮮血和生命去完成故事。許多較年長的星戰迷特別亢奮,甚至把「俠盜一號」跟第五部曲「帝國反撃戰」的原始感覺相比,說這才是復刻的星球大戰。
「俠盜一號」解答了星戰史上其中一個最多人問的大 bug——帝國為何會笨得把死星的弱點放在表面,讓第四部曲「新希望」中,天行者一槍就把整個星體引爆?「俠盜一號」告訴我們,原來這都是父親復仇的一部分,人家忍辱負重多年,就是為了成就這石破天驚的破綻。當然,一個 bug 解決了,更大一個 bug 又起——父親這集死了,理應再沒有人裡應外合,那為何在第六部曲「武士復仇」,帝國再次犯下相同錯誤,笨得建了一條寬闊得連「千歲鷹」都可以飛進去的中央氣槽,讓反抗軍再次一槍把整個死星二號引爆?還有在第七部曲「原力覺醒」中,帝國的遺民第三次犯下相同錯誤,建了一個比死星還大的怪物,卻笨得再次留下破綻氣槽讓人一枚炸彈就引爆全星?看怕迪士尼要多拍幾部外傳才能解答這些疑問。
對香港觀眾而言,亮點之一當然是一個打十個的甄子丹加入了這個遙遠的星系,角色尚算討好。他所飾演的 Chirrut Îmwe 是一個寺廟守護人,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使棍的盲俠。他沒有受過正統的絕地訓練,卻無師自通對大能有所感悟,固執相信已經褪色的,甚至只淪為傳說的絕地武士。從觀眾的全知角度看來,這個傻勁的追隨者沒有親眼目睹過頭三部曲的絕地全盛時期,抑或第四五六部曲的武士復仇,而只錯置地活在另一個平凡年代,總帶有一點美麗的衰愁。
另一驚喜是 Grand Moff Tarkin 的出現,這名瘦削如鷹的帝國核心人物,在七六原版中是個陰森狠辣的角色,飾演者彼得·庫欣(Peter Wilton Cushing)早在 1994 年已經去世,豈會料到 20 多年後,「俠盜一號」會用 CG 把他「重返人間」。主創花上漫長時間翻看彼得·庫欣過去的電影,臨摹他獨有的步肢和身體語言,終於泡製出這個假以亂真的電影奇蹟。老實說,如果事前不知情,看電影時實在不會留意這名年輕版的 Grand Moff Tarkin 居然是畫出來。荷里活已經誕生出這種數碼技術,看怕那些在陰謀論的美劇中,自己看見自己在新聞畫面上持槍刺殺總統的劇段,已離我們不遠。
迪士尼說無論「俠盜一號」成績如何,也不會有續集,只會著手籌備另一部關於韓索羅年青時期的外傳電影。其實,「俠盜二號」早已出現,就在 30 年前「帝國反撃戰」的一幕:當天行者和韓索羅在雪地失蹤,反抗軍翌日派出搜索隊去巡邏,那台出現了不夠半分鐘,低調地飛行的搜索機,其名字正是「俠盜二號」。
突如而來的__/Mayi(轉載)
突如而來的__/Mayi
昨日有一件小事,原本不想花筆墨寫出來,兒子的家人還說很小事、不要寫。本來也想順他一次意,可是至今仍然氣難下,還是不要鬱在心裡、寫出來好了。
昨日有要事所以很早帶弟弟出門。入𨋢時已有一位五十幾歲的大叔在,他是小學同學的父親,我就如常打招呼說:「X生,早晨!」豈料他黑面。那沒關係,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也不再說話。過了三四秒,他似要確認什麼的,問我:「之前我和兒子傾偈,知道你老公是日本人?」我從來不會介紹自己的老公是什麼人,然而他這樣問,我也只好直接答:「哦,是的。」大叔不屑地望我一眼,說:「我最憎日本人!」
噢,天啊,原來是民族主義憤青!此時我已十分後悔為什麼我這樣誠實回答他。
餘下的時間,在升降機裡如困獸鬥,他確認了我的丈夫是日本人之後,就開始轟炸我。我一直聽他的髒話和咒罵,篩走髒話、節錄如下:
「死日本仔殺咗幾多中國人呀!」
「死人日本仔將人隻手雪在冰裡二十個鐘然後劈隻手落嚟!」
「呢個國家根本應該滅亡!最好一年有十次九級地震,震_死晒所有日本人!」
「輻射好呀!報應嚟架!最好死哂!」
「而家個死安倍,咪又係想打中國!睇住嚟啦!好彩中國強盛!」
一字一句聽在心裡,我很想回他:「我又不是日本人,你罵我幹麼?我嫁日本人,又干卿底事?就算我嫁日本人,也不代表我認同侵華,不代表我認同他們的戰爭罪行,好嗎?我老爺、丈夫、兒子都在戰後出生,根本沒有參與過戰爭。
參與過戰爭的人都死得七七八八了,戰犯也處死了,最應該承擔戰爭責任的昭和也死了,日本現在的國民也不能改變過去侵略過的歷史吧?也不能代替那個年代道歉。(有點像《瑯琊榜》的概念,那個皇帝出錯就應該由那個皇帝去平反,由繼任人平反已經太遲了,那平反也不完全)
我真的搞不懂要日本人因為上一代的罪過而下一代、下下一代、下下下一代都要死光是什麼心態?日本已經沒有軍隊,只有自衛隊。我倒想知道安倍怎樣繞過憲法、得到天皇支持、民眾響應去『打中國』。對啊中國很強盛的所以日本好驚不會侵華,事實上日本發動戰爭侵華和中國經濟自動爆煲,後者的可能性大數百萬倍。
大叔,你真的要仇日要抗議要追究戰爭責任我阻止不到你,也不會阻止你。不過希望你先從生活做起抵制日貨,也可親自到日本領事館抗議,甚至到靖國神社和神社外的軍國主義分子理論。而不是找婦孺去發洩!算什麼英雄好漢?!」
可是我懦弱。那時我用孭帶抱住弟弟,初生嬰孩就在我懷中。升降機裡就只有我和他,我連大聲說話都不想。我不想頂撞他,我怕我反駁後,他就只會罵得更起勁。我就一直低頭、詐聽不見由他繼續咒罵,希望他沒趣自動收聲。
這時有人入升降機了,是一對叔叔和嬸嬸。那叔叔是我爸爸朋友,平日會打招呼的。我以為有其他人在,大叔就會收口,始終是左鄰右里日見夜見,如此爆粗有失斯文吧?豈料憤青大叔繼續重複上面的咒詛,他還補充:「(望叔叔和嬸嬸)你話我講得有冇錯吖?我性格直話直說!日本仔全部都抵死!」
嬸嬸見我抱住嬰孩,心生憐憫,她說:「都不用咒罵全部人死啊……」對啊,我手抱的嬰孩是日本混血兒,在憤青大叔的定義下,他只要是日本人就該死。
升降機到地下了,終於可以離開那個鬥獸場!憤青大叔箭步離去,此時另一個叔叔安慰我:「他太奇怪了,正常人不會如此說,不要理睬他。」我擠出微笑裝作沒什麼,心裡卻感到無比的屈辱-而那屈辱其實不應該是我的屈辱。
我打電話給兒子的家人,問他是不是曾經在我們大廈裡得罪了什麼人了?他說沒有。我再把升降機內的事複述一次。我以為他會為我抱不平,說句安慰的話例如:「怎麼可能要我妻子受氣!」這樣,當然他沒有。他輕描淡寫說:「那個大叔之前我和兒子也遇過。也被他罵。」我就驚訝說:「你遇過?為什麼不告訴我?」他說:「小事而已。那時我和兒子談天。那個大叔知道我們說日文吧,然後就開始罵我們了,但我聽不懂。」我說:「可是我兒子聽得懂呢!」
他說:「不要太執著了,世上有仇日的人,正如有人不喜歡中國一樣。當然我也驚訝原來在香港的普通屋苑內也有這樣的人呢。」他補充:「那個人好像還是民X聯的支持者呢?我見過他拉票。」對啊,我也聽過他在升降機罵泛民「搞事」、「亂港」,只是那時不以為意。那我開始明白為何一句「支那」,某政黨就可上綱上線要梁游向全世界中國人道歉了,因為「日本」仍然能挑起香港某些人的神經-儘管,最多中國人被殺害的時期並不是日軍侵華,而是共產黨治下。
(本想題為「突如其來的屈辱」。可是我不明白他向一個香港人發洩/他帶給我的屈辱/我要承受這屈辱,其實有沒有合理性?所以還是作罷,變成填充,待我想到一個合適的名目再填上。如果想知道我對日軍侵華這段歷史的看法,請參看舊文《回顧、反省,也是祝福-寫在香港九月三日一次性的假期》)
六藝你識幾多樣?(作者薰華)
六藝你識幾多樣?(作者薰華)
首先,六藝係乜先?又有兩種說法,一者係《周禮》所提嘅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又有一說係出於賈誼,以六藝指「六經」,即係《詩》、《書》、《易》、《禮》、《樂》、《春秋》1。仔細一觀,賈生所講嘅六藝,亦離唔開《周禮》所講嘅六藝,所以我都係講《周禮》六藝啦。
六藝字面意思係點解呢?簡而言之,禮即禮儀、樂自然就係音樂啦、射指箭術、御就係駕駛術、書係文書、數就係算術。不過,如果只係咁睇,就太睇少呢六藝喇。六藝其實係任何一個投身政治嘅人物(現代而言,全體公民都必須要投身政治,以後另文再述)都要識嘅嘢,因為六藝其實並唔係咩用嚟風花雪月、自命儒術嘅嘢嚟,而係實實在在嘅治國之術。既然如此,其精神亦係百世不遷,要適應現代修改細節,亦係應該。何謂也?以下分解。
六藝其實可以分為三組:禮、樂係立國之本;射、御係衞國之術;書、數係治國之器。其中樂亦都可以用於軍事。
禮樂為何係立國之本?因為禮亦不止於禮儀、樂亦不止係娛樂。或者咁講,正正係因為佢係「禮儀」,所以先係立國之本。因為舉凡對內設制度、定等第、分先後;對外聘問、和戰、會盟等,都離唔開「禮儀」;當你要「行禮如儀」,亦離唔開音樂。所以,禮一方面係人與人之間嘅禮儀,同時亦係「天下儀」,即係村與村、城與城、國與國之間交往嘅「儀」,去到呢個層面,其實「禮」已經係「法度」。為國者,必須清楚「法度」,引伸而言,更係綱紀。
例如話,香港同澳門可以並稱「港澳」,但深圳同香港就唔應該並稱「深港」,因為深圳嘅行政等級只係「地區級」,而香港係「省級」,澳門可以並稱係因為澳門都係「省級」;作為「境外城邦」嘅香港同澳門,更加係有足夠資格同「中國」並稱。又例如話,中共李克強總理訪英,根本就唔應該要求同英女王見面,因為李克強只係政府首腦,可以見佢嘅只有英國首相甘民樂;佢要求見英女王,一係就係僭越習近平國家主席嘅大位,一係就要以「謁見」名義自貶國格;佢唔認呢?咁就係羞辱英國,因為佢要一國之君見佢呢個宰輔之臣
至於樂,一方面佢係藝術一門,通樂器者,善發心聲(《禮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亦善諧和;同時,亦係內外禮儀場合,以致商肆開閉、行軍打仗,都不可或缺。你會問?行軍打仗都關事?當然,君不聞「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即使西方,進軍之際,亦要隨軍樂手助攻,最後發展成「進行曲」一門。樂既係文化、性情所在,亦係禮儀、法度指揮,自然與禮同列,為立國之本。
若談禮樂如何「現代化」,實又無可再現代化。只不過,現代無論政府、民間,均禮崩樂壞,上無綱紀、下無法度,藝人濫竽充數、歌不及義,公民賤視文化、唯利是尚。與其話咩現代化,不如諗下點樣恢復好過啦。
射御二門,一係箭術、一係馭術,似無關係,其實係衞國之術。六藝之說出《周禮》,《周禮》雖云係漢化偽先秦之書,但其說未必無因。今日我哋都好清楚,當東周之世,戰陣上以兵車為主,戰爭模式乃係車戰,以雙方兵車,擇地衝鋒分勝負。列國戰備,亦以兵車之數(乘)衡量。
一乘輕車,馭四匹馬,載三個人:一人馭馬、一人執戈或鈹,以勾人或刺殺、一人執弓弩。射御之術精,臨戰而不驚,悍足以衞國。因此,將射術輕易解釋為箭術、或御輕易說明為駕駛術,係唔啱嘅。試問2016年,你要保家衞國,真係仲用弓箭?定係識揸下車就可以揸坦克車、直升機、戰鬥機、航空母艦就得?今時今日,射嘅係自動步槍同導彈添呀。
而且,當年可以學六藝嘅人都係「君子」,即係用西化中史形容嘅「貴族」。「君子」唔係指落場踢波打人或者同女人拉櫈嗰啲「君子」,而係真係要出入廟堂、上陣衞國嘅「君子」,操作先進武器(兵車同弓弩)當然係佢哋嘅職責。今時今日,我哋有專職嘅軍人,操作先進武器可以交畀佢哋。但作為公民,要做嘅就係隨時預備上陣。輕武器操作要識、防身術要學;即使冇機會學槍法、武術,至少平時都要打下波游下水,身體亦要保持良好體魄,臨戰之際──無論係戰外敵定除內姦──義之所在,出手不疑。唔通你以為真係「愛與和平穿透坦克」咩?
書數又如何治國?寫字、計數,人人都得啦。如果只係寫字、計數,就唔會名列六藝啦。書,固然包括寫字,但同時亦係用字,可以話係禮儀之輔。人唔止係要識寫字,更加係要用啱字。今時今日,中共領內之民,若以自己公司名義寫信,好用「我司」而不知有「敝店」,直稱「您」而不識用「 閣下」,講到「 足下」更加只識用於「請勿踐踏草地」告示上。書藝不傳之禍,唔止係咁:歐化中文、黨八股百年間逐寸深植於人心,即香港亦難脫一眾文學綜援戶之禍,更有正字粵棍借書藝上下其手。
咦?你話我離咗題?當然唔係。「保氏教國子以六書」嗰句嘢冇錯真係講緊寫字嘅「六書」,但咁係因為孔孟年代根本就未將「文學」自成一目嘛!去到魏晉時代,文學蔚然,如果你仲只係追求「識寫字」,已經係唔入流啦。
至於數,當然亦唔係只係講緊「計數」啦。數分為九數,當中包括面積、體積、三角、比例等,而九數名目,又偏偏係用「方田」、「粟米」等命名2。由此可知,數藝所講嘅數,唔止係計下數,而係管治上要用到嘅數學方法。「方田」之術以算田地廣狹、「粟米」之術以算五穀交易之價。若以現代而言,吸收西方數學充實亦無不可,但最重要嘅係善用數學同數據。例如話,得諸如肉價、菜價、糧價、水價、樓價、車費、月入等數,明知肉菜水樓車等費皆不合理,就應該致力調控,而唔係因為一時之利,任其惡化;又例如,營造之費要知所預算,不應無理增刪,亂用公帑。
你又話我離咗題?唔通你以為古人學數,就真係學完點計就算?
講到書數兩藝現代化,同禮樂稍同:今之人食米唔知價者多矣,寫字不知義者更多,與其更新,不如恢復;但係,恢復同時更加要強調一個「用」字。點用書、點用數,比起寫個靚字、造個靚數更加重要。亂用文字前已述,亂用數字更可惡。凡用數,明知其數反映社會異狀亦視而不見,必有貳心。認真面對數字,避免感情用事,客觀對待,合理應對,先係用數嘅態度。
依家係2016年,學六藝唔係叫你學泥古。禮、樂、射、御、書、數,以現代意義而言,你又識幾多呢?捫心自問:你待人是否有禮?治事是否合度?發言是否由心?文藝是否略通?臨戰是否勇武?出手是否合義?體格是否強健?用字是否謙和?寫字是否傳意?文章是否合理?計算是否精確?用數有否公道?
講到咁,如果仲係以為六藝係啲過時嘢,我諗……都冇咩好講架喇。道理講盡,我哋嚟講手講腳講粗口啦?
首先,六藝係乜先?又有兩種說法,一者係《周禮》所提嘅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又有一說係出於賈誼,以六藝指「六經」,即係《詩》、《書》、《易》、《禮》、《樂》、《春秋》1。仔細一觀,賈生所講嘅六藝,亦離唔開《周禮》所講嘅六藝,所以我都係講《周禮》六藝啦。
六藝字面意思係點解呢?簡而言之,禮即禮儀、樂自然就係音樂啦、射指箭術、御就係駕駛術、書係文書、數就係算術。不過,如果只係咁睇,就太睇少呢六藝喇。六藝其實係任何一個投身政治嘅人物(現代而言,全體公民都必須要投身政治,以後另文再述)都要識嘅嘢,因為六藝其實並唔係咩用嚟風花雪月、自命儒術嘅嘢嚟,而係實實在在嘅治國之術。既然如此,其精神亦係百世不遷,要適應現代修改細節,亦係應該。何謂也?以下分解。
六藝其實可以分為三組:禮、樂係立國之本;射、御係衞國之術;書、數係治國之器。其中樂亦都可以用於軍事。
禮樂:立國之本
禮樂為何係立國之本?因為禮亦不止於禮儀、樂亦不止係娛樂。或者咁講,正正係因為佢係「禮儀」,所以先係立國之本。因為舉凡對內設制度、定等第、分先後;對外聘問、和戰、會盟等,都離唔開「禮儀」;當你要「行禮如儀」,亦離唔開音樂。所以,禮一方面係人與人之間嘅禮儀,同時亦係「天下儀」,即係村與村、城與城、國與國之間交往嘅「儀」,去到呢個層面,其實「禮」已經係「法度」。為國者,必須清楚「法度」,引伸而言,更係綱紀。
例如話,香港同澳門可以並稱「港澳」,但深圳同香港就唔應該並稱「深港」,因為深圳嘅行政等級只係「地區級」,而香港係「省級」,澳門可以並稱係因為澳門都係「省級」;作為「境外城邦」嘅香港同澳門,更加係有足夠資格同「中國」並稱。又例如話,中共李克強總理訪英,根本就唔應該要求同英女王見面,因為李克強只係政府首腦,可以見佢嘅只有英國首相甘民樂;佢要求見英女王,一係就係僭越習近平國家主席嘅大位,一係就要以「謁見」名義自貶國格;佢唔認呢?咁就係羞辱英國,因為佢要一國之君見佢呢個宰輔之臣
若談禮樂如何「現代化」,實又無可再現代化。只不過,現代無論政府、民間,均禮崩樂壞,上無綱紀、下無法度,藝人濫竽充數、歌不及義,公民賤視文化、唯利是尚。與其話咩現代化,不如諗下點樣恢復好過啦。
射御:衞國之術
射御二門,一係箭術、一係馭術,似無關係,其實係衞國之術。六藝之說出《周禮》,《周禮》雖云係漢化偽先秦之書,但其說未必無因。今日我哋都好清楚,當東周之世,戰陣上以兵車為主,戰爭模式乃係車戰,以雙方兵車,擇地衝鋒分勝負。列國戰備,亦以兵車之數(乘)衡量。
一乘輕車,馭四匹馬,載三個人:一人馭馬、一人執戈或鈹,以勾人或刺殺、一人執弓弩。射御之術精,臨戰而不驚,悍足以衞國。因此,將射術輕易解釋為箭術、或御輕易說明為駕駛術,係唔啱嘅。試問2016年,你要保家衞國,真係仲用弓箭?定係識揸下車就可以揸坦克車、直升機、戰鬥機、航空母艦就得?今時今日,射嘅係自動步槍同導彈添呀。
而且,當年可以學六藝嘅人都係「君子」,即係用西化中史形容嘅「貴族」。「君子」唔係指落場踢波打人或者同女人拉櫈嗰啲「君子」,而係真係要出入廟堂、上陣衞國嘅「君子」,操作先進武器(兵車同弓弩)當然係佢哋嘅職責。今時今日,我哋有專職嘅軍人,操作先進武器可以交畀佢哋。但作為公民,要做嘅就係隨時預備上陣。輕武器操作要識、防身術要學;即使冇機會學槍法、武術,至少平時都要打下波游下水,身體亦要保持良好體魄,臨戰之際──無論係戰外敵定除內姦──義之所在,出手不疑。唔通你以為真係「愛與和平穿透坦克」咩?
書數:治國之器
書數又如何治國?寫字、計數,人人都得啦。如果只係寫字、計數,就唔會名列六藝啦。書,固然包括寫字,但同時亦係用字,可以話係禮儀之輔。人唔止係要識寫字,更加係要用啱字。今時今日,中共領內之民,若以自己公司名義寫信,好用「我司」而不知有「敝店」,直稱「您」而不識用「 閣下」,講到「 足下」更加只識用於「請勿踐踏草地」告示上。書藝不傳之禍,唔止係咁:歐化中文、黨八股百年間逐寸深植於人心,即香港亦難脫一眾文學綜援戶之禍,更有正字粵棍借書藝上下其手。
至於數,當然亦唔係只係講緊「計數」啦。數分為九數,當中包括面積、體積、三角、比例等,而九數名目,又偏偏係用「方田」、「粟米」等命名2。由此可知,數藝所講嘅數,唔止係計下數,而係管治上要用到嘅數學方法。「方田」之術以算田地廣狹、「粟米」之術以算五穀交易之價。若以現代而言,吸收西方數學充實亦無不可,但最重要嘅係善用數學同數據。例如話,得諸如肉價、菜價、糧價、水價、樓價、車費、月入等數,明知肉菜水樓車等費皆不合理,就應該致力調控,而唔係因為一時之利,任其惡化;又例如,營造之費要知所預算,不應無理增刪,亂用公帑。
你又話我離咗題?唔通你以為古人學數,就真係學完點計就算?
講到書數兩藝現代化,同禮樂稍同:今之人食米唔知價者多矣,寫字不知義者更多,與其更新,不如恢復;但係,恢復同時更加要強調一個「用」字。點用書、點用數,比起寫個靚字、造個靚數更加重要。亂用文字前已述,亂用數字更可惡。凡用數,明知其數反映社會異狀亦視而不見,必有貳心。認真面對數字,避免感情用事,客觀對待,合理應對,先係用數嘅態度。
依家係2016年,學六藝唔係叫你學泥古。禮、樂、射、御、書、數,以現代意義而言,你又識幾多呢?捫心自問:你待人是否有禮?治事是否合度?發言是否由心?文藝是否略通?臨戰是否勇武?出手是否合義?體格是否強健?用字是否謙和?寫字是否傳意?文章是否合理?計算是否精確?用數有否公道?
講到咁,如果仲係以為六藝係啲過時嘢,我諗……都冇咩好講架喇。道理講盡,我哋嚟講手講腳講粗口啦?
2016年12月16日星期五
香港之神(輔仁媒體)
香港之神(輔仁媒體)
代表香港嘅神係邊位?陳雲通常講皇天上帝同大鵬金翅鳥。前者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後者根本就係印度嚟嘅來佬嘢嚟(都代表到嚟咗香港嘅印度人嘅)。
計我話,守護香港嘅神明,係呢三位,亦代表香港人三大民系:洪聖、譚公、天后娘。
大聖爺就聽得多,洪聖爺係邊位呢?洪聖爺尊號「南海廣利洪聖大王」,乃係「南海之神」,司掌南方海洋,總廟喺廣州黃埔,廟名「南海神廟」。本無名號,隋唐時以南海通商路,封南海之神為「廣利王」,搵錢是也。其後宋代再加封「洪聖」,至明嘉慶時得今日常用之「南海廣利洪聖大王」號,後來清代加封往往不提。舉凡海事、商事、生養、考試皆應。既然總部喺廣州,當然係代表「本地人」(早期港府紀錄如是稱粵人)。南丫島有洪聖爺灣,充份顯示南丫島住嘅係咩人啦。
譚公淵源於惠州一帶,咸豐年間方得朝廷冊封。相傳為惠州一道人,居惠州府東九龍山中修行,能驅蛇虎,童顏不老。傳說曾應官員入惠州府城招待,忽然舉壺對空斟茶,官員問其故,答曰「救火」,其後果然回報斟茶方向之博羅縣失火,忽然降水滅火。譚公可以代表香港嘅客家人,因為譚公信仰,正是由來港尋石嘅客家石匠帶嚟嘅。現時香港最大譚公廟喺筲箕灣,原為亞公岩之譚公廟。亞公岩呢個地方產石材,喺開埠之前就係客家石匠開石之地,亞公岩村本身亦係由佢哋嘅臨時住處發展而成。另外土瓜灣一帶本身亦有譚公廟,二戰時毀,只餘譚公道一條尚在。
另外,因為譚公善救火,所以都係守護粵劇嘅仙靈嚟哦~不過上年筲箕灣譚公廟竟然失火……
最後天后娘娘就唔講咁多啦,嚟自福建嘅魔法少女林默娘吖嘛~(福建佬潮州幫專事賣港仆街死啦屌)地鐵站天后嚟自銅鑼灣天后廟同天后廟道,唔使講啦~
香港嘅神明,其實都係地產霸權嘅受害者嚟。事緣二十年代,由於發生多宗「樓上廟」騙財案件,香港政府決定立《華人廟宇管理條例》,規定廟宇必須建於獨立無其他用途嘅建築物內。試問今時今日,香港地仲有咩地方可以畀你起到一座廟呢?地產霸權,真係禍及三界呀……
代表香港嘅神係邊位?陳雲通常講皇天上帝同大鵬金翅鳥。前者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後者根本就係印度嚟嘅來佬嘢嚟(都代表到嚟咗香港嘅印度人嘅)。
計我話,守護香港嘅神明,係呢三位,亦代表香港人三大民系:洪聖、譚公、天后娘。
大聖爺就聽得多,洪聖爺係邊位呢?洪聖爺尊號「南海廣利洪聖大王」,乃係「南海之神」,司掌南方海洋,總廟喺廣州黃埔,廟名「南海神廟」。本無名號,隋唐時以南海通商路,封南海之神為「廣利王」,搵錢是也。其後宋代再加封「洪聖」,至明嘉慶時得今日常用之「南海廣利洪聖大王」號,後來清代加封往往不提。舉凡海事、商事、生養、考試皆應。既然總部喺廣州,當然係代表「本地人」(早期港府紀錄如是稱粵人)。南丫島有洪聖爺灣,充份顯示南丫島住嘅係咩人啦。
譚公淵源於惠州一帶,咸豐年間方得朝廷冊封。相傳為惠州一道人,居惠州府東九龍山中修行,能驅蛇虎,童顏不老。傳說曾應官員入惠州府城招待,忽然舉壺對空斟茶,官員問其故,答曰「救火」,其後果然回報斟茶方向之博羅縣失火,忽然降水滅火。譚公可以代表香港嘅客家人,因為譚公信仰,正是由來港尋石嘅客家石匠帶嚟嘅。現時香港最大譚公廟喺筲箕灣,原為亞公岩之譚公廟。亞公岩呢個地方產石材,喺開埠之前就係客家石匠開石之地,亞公岩村本身亦係由佢哋嘅臨時住處發展而成。另外土瓜灣一帶本身亦有譚公廟,二戰時毀,只餘譚公道一條尚在。
另外,因為譚公善救火,所以都係守護粵劇嘅仙靈嚟哦~不過上年筲箕灣譚公廟竟然失火……
最後天后娘娘就唔講咁多啦,嚟自福建嘅魔法少女林默娘吖嘛~(福建佬潮州幫專事賣港仆街死啦屌)地鐵站天后嚟自銅鑼灣天后廟同天后廟道,唔使講啦~
香港嘅神明,其實都係地產霸權嘅受害者嚟。事緣二十年代,由於發生多宗「樓上廟」騙財案件,香港政府決定立《華人廟宇管理條例》,規定廟宇必須建於獨立無其他用途嘅建築物內。試問今時今日,香港地仲有咩地方可以畀你起到一座廟呢?地產霸權,真係禍及三界呀……
作者簡介
2016年12月15日星期四
《寫在家國以外》:回歸只是換了被中共殖民(撰文: 沈旭暉國際學術台)
《寫在家國以外》:回歸只是換了被中共殖民
(撰文: 沈旭暉國際學術台)
(撰文: 沈旭暉國際學術台)
視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為香港的「二次殖民」,聽來像是當下「本土派」的語言,但這個說法,其實是出自一本出版於主權移交前、寫成於港英時代的著作《寫在家國以外》。
本書作者、文化研究學者周蕾,生於香港,後長居於美國,這本著作是她多篇發表於美國學術界、譯成中文出版的論文結集。
作者從文化研究角度出發,藉詩作、歌詞等文本研究殖民。書中文章在20多年前寫成,如今再讀,頗能做到跨時代對話的效果,對思考「何謂香港」很有助益。
非外來殖民者:「祖國」不過是新殖民霸權
作者觀點犀利,今天讀來,也許讀者仍會覺得書中內容前衛,甚至是「政治不正確」。例如作者指出,雖然近代中國沒有完全被外國殖民者控制過,但中國人民向來受到的殖民壓迫並不少——中國人所面對的主要殖民者,其實是中國人政府。
作者解釋說,「殖民性」這個概念的問題,是往往只從種族、領土和語言的「外來性」、「異質性」出發,變相忽視了非外來的「殖民性」壓迫。相比印度人,中國人更欠缺抗爭基礎,原因是在印度,英國人是外來殖民者,因此相對容易正當化與傳播抗英情緒,但在中國,政治、體制、語言等衝突根源,都可追溯到「自己中國人」、人民因而較難以「非我族類」動員反抗既有權力體制。
基於這個背景,作者認為,香港同樣是「中國殖民的受害者」。作者多番強調,香港主權移交,其實只是由一個殖民者換到另一個殖民者的過程,意義只在於將香港「以一種在西方帝國主義史上前所未有的方式移交給一個名叫『祖國』的新殖民霸權」。
作者說,香港人擁有一種特有的「漂泊離散意識」——由於香港長期處於中、英兩大文化之間,港人一方面認同「中國文化」,但同時對中國共產政權感到疏離;另一方面,港人反抗殖民主義,但又不願放棄隨英治而來的資本主義社會繁榮安定,結果在混雜的身分認同之中不易找到落腳點。因此,儘管「中華化」的「血緣神話」(myth of consanguinity)不無虛妄,且亦具操縱性,但對「漂泊離散」、具複雜層次身分認同的香港人,卻有一定魅力,原因是部分香港人想尋找不再「漂泊離散」、能夠令其安身立命的身分認同。
作者續說,香港與中國是兩個相當不同的地方——這一方面見於當年中國要以「一國兩制」安撫港人人心、以求香港主權移交能順利完成,另一方面香港亦比中國有更多的言論自由與政治參與權,以及擁有歷史悠久的法律制度。在此中港差異下,港人理應堅決、毫不妥協地反對中國,但其中障礙是,香港的「中華化」力量異常強大,香港人熱衷中國民主運動和捐款救災,服從於一種「大家是同胞」、「中國人團結一致」但內容空洞的「血緣神話」。
那主權移交前,某部分政治活躍的港人,他們的身分認同有何具體形態、如何看待港中關係?《立場新聞》曾就匯點歷史作系列訪問,當中的一部分內容,可作重要參考:
許多受訪的匯點人都承認,當年他們身邊那班人,大多信奉一定程度的民族主義。
「其實同一代人都是這樣的思維,這代人不會夠膽突破的。」黎則奮回憶,這種「匯點主流」的民族主義,指的是承認中共為中國唯一合法政權,亦認同香港的主權和治權將來屬於中國……
「當時不會將中共視為敵人。」何芝君解釋。「因為我們的background都是讀馬克思主義,為何讀馬克思,唔讀Weber,都是有一定意識形態的方向,都是社會主義versus資本主義,所以才反資反殖。」
而按區家麟近期文章〈又罵民主回歸——給你重頭再來又如何〉說法,1980年代期間,在某些港人眼中,區隔中港並不如作者周蕾所說的重要。文中這樣說:
那時候的中國,知識界思想活躍,政府相對開放,看似有點希望。當然,1980年代的香港,有很多人不相信共產黨,有人曾提過獨立,有人說過要購島另建香港,有人要求繼續英治,有人要求主權換治權;沒有激烈抗爭,是因為情況不如今天絕望。
作者認為,香港主權移交只是由一個殖民者換到另一個殖民者的過程。(Getty Images)
從《胭脂扣》、《皇后大道東》看香港殖民性
作者亦嘗試從詩作、音樂電影等通俗娛樂研究香港的殖民性。作者以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的電影《胭脂扣》為例,討論了香港的懷舊潮,認為懷舊反映了當時對香港人主權移交前景的悲觀想像,並指電影透過虛構幻想,創造出一個「新社會」、虛幻的「另類時間」,以令觀眾藉此逃避現實生活中的香港身分危機。歌曲方面,作者則分析羅大佑、崔健的歌曲,解讀歌詞背後的含意,例如知名的《皇后大道東》、《亞細亞的孤兒》。
按作者分析,《皇后大道東》反映了香港人對主權移交的恐懼和憂慮——以維多利亞女王命名的皇后大道是港島的主要道路,象徵了香港一切的繁華,但殖民時代將完,不知道未來的「同志」會如何改變香港。《亞細亞的孤兒》,則關心處於夾縫裏的殖民地——《亞細亞的孤兒》原是台灣作家吳濁流探討台灣人既非中國人、亦非日本人的身分問題的日文小說,在小說中,台灣人猶如兩國間的「孤兒」。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指,亞洲殖民地得不到合理對待,「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在殖民地身上取得好處),但問「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卻得不到回應。
作者指出,上述夾縫中的「尋根」問題,正是香港的一大焦慮來源,不過香港位處中國邊緣且久經殖民、早已西化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故此面向中國「尋根」只會徒勞。香港愈努力嘗試,愈會發現香港缺乏「中國特性」、偏離「中國民族」常規,最終加深香港的「孤兒」感。
作者相信《皇后大道東》反映了香港人對主權移交的恐懼和憂慮。(《皇后大道東》MV擷圖)
大中華情意結 仿如失貞女性渴望母親拯救
佛洛伊德認為,女性沒有陽具,因此存在一種「根本性的缺乏」,需要在他處尋求補償。作者認為,佛洛伊德的女性觀有助理解香港的殖民性,以及港中兩地關係。
作者引用中國作家如艾蕪、聞一多有關香港的詩作補充說,中國作家喜歡將香港視為女性,並將香港描寫成為被英帝國主義「強暴」或「欺凌」的可憐殖民地。香港由於長年被殖民,因而產生了一種「根本性的缺乏」,彷如失去「性貞潔」的女性,故此深深渴望「母親」——中國——的拯救。這某程度解釋了,何以有些香港人燃起了大中華情意結、盼望從中國尋得能夠安身立命的認同感。
不過,作者有批判這種大中華情意結。作者說,雖然中國民族主義者稱英國為「殘暴殖民者」,但這不代表中國「清白無過」。作者強調,艾蕪、聞一多兩位是二戰前的作家,以當時語境,批評帝國主義的取向自然較易理解;中共建政後,共產黨卻同樣以帝國主義手段壓迫西藏、新疆等地,甚至於六四事件之中大量屠殺學生,這意味,中共反帝國主義,其實只為掩飾中共對自己國民實施的帝國主義政策。
作者預言,這種中共帝國主義,將危害香港。作者引述香港作家哈公,指中英談判,如同「中國、英國兩人在輪姦香港」。是以作者並不認為香港歷經英國殖民後,就等同解放,接下來香港需面對的處境,是被「拯救者」——即中共——以「統一及回歸」的名義再殖民。這與香港一向流行、視1997年7月1日之後為「後殖」時期的知識界觀點,頗有差距。
回望今天 人心未回歸
直到今天,過去仍未過去。港中矛盾、「人心回歸」仍然是主權移交後的重要政治議題,論者愈來愈熱衷從香港往事尋找箇中原因。近年香港興起重寫香港歷史的主張、昔日「民主回歸」倡議的種種被重新提起,這多少反映了上述趨勢。既然過去仍未過去,這本能夠幫助梳理香港前世今生的著作,理應是思考香港的重要參考讀物——可惜,本書似乎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2016年12月12日星期一
孔誥烽:親中派大老的悔悟?華府對中戰略大變局(端傳媒)
孔誥烽:親中派大老的悔悟?華府對中戰略大變局(端傳媒)
特朗普還未上任便對中國作出極不友善的言辭和動作,背後其實反映了華府外交體系對中思維近年的範式轉移。
特朗普(川普)還未上台,已經動作多多,爭議不斷。最近他與台灣總統蔡英文直接通電話,打破了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之後的外交慣例,引起嘩然。中國提出抗議後,特朗普在維特說中國對美國產品徵收不公平關稅、將南海軍事化也沒有先問過美國,為何他通電話要中國同意?他的前幕僚 Stephen Moore 更在一個電台訪問爆出 “if China doesn't like it, screw’em” (如果中國不喜歡,去他的)的粗俗言論,深深傷害中國人民感情。
後來親共和黨的《華爾街日報》爆出特蔡通電絕非特朗普一時興起之作,而是共和黨大老、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兼資深參議院多爾(Bob Dole)在背後長時間拉線的結果。《紐約時報》更披露,多爾的律師行受聘於台灣方面,收了14萬美元顧問費,遊說候任總統。不過,多爾是在外交體系影響匪淺的共和黨大老,說他會因為這個小金額而誤導特朗普,推翻美國對中政策幾十年來的框架,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事實上,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之後,不分黨派的政治人物,都紛紛肯定這一動作。曾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和美國駐香港總領事的資深外交官楊甦棣(Stephen M. Young),在總統選舉期間曾參加外交官聯署聲明,公開反對特朗普,這次也撰文恭喜特朗普走對了路。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恩格爾(Elliot Engel),也在媒體訪問中表示,贊同特朗普的做法,指出美國在維持良好美中關係時,也要支持台灣。
在大選時,很多論者稱特朗普傾向孤立主義,將放棄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希拉莉則滿口民主人權,而且是奧巴馬(歐巴馬)政府「重返亞洲」變相圍堵中國政策的主要制定者,預言特朗普當選將對北京更有利。大選剛結束時,《環球時報》還發了一篇題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令蔡英文絕望,被指或放棄台灣」的評論,獲得廣泛轉載。反照現在的局面,真是十分諷刺。
白邦瑞在1960年代出道以來,在美國中情局、國務院、國防部從事與中國有關的情報與政策制訂工作。他操流利中文,初出茅廬時已是中情局情報員,曾在尼克遜(尼克森)、卡特、列根(雷根)、老布殊(老布希)政府任職,公開當過的官位包括國防部政策規劃助理次長、國防部長亞洲特別助理等。他不公開的中國情報工作,為他贏得中情局長特別傑出表現獎。更重要的是,他是美國自尼克遜時代起,「聯合中國對付蘇聯」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在1970年代撰寫的主張美國與中國建立秘密軍情合作關係的報告,曾獲基辛格和尼克遜公開稱讚。
白邦瑞乃是美國共和黨系統内位高權重的著名親中派。更值得留意的是,白在這次大選擔任特朗普的中國問題顧問,有學者亦估計白將會加入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團隊,負責美中關係。
這樣一個背景的資深外交、情報人員,現在竟然在《2049百年馬拉松》一書中嚴正宣示:我們這些親中派一直都徹底錯了。他說中共自1949年開始,便在秘密部署在100年之内擊倒美國,在2049年成為世界霸主。但中共一直裝成一個善良地與美國合作,沒什麽野心的弱小國家。美國現在才發現中國的長期野心與戰略,可能已經太遲。
《2049百年馬拉松》的内容,主要是各種解密情報文件,以及白邦瑞與歷年中共變節者的秘密訪談等。例如作者說1990年代初,美國接收了兩名來自中共高層的變節者「白先生」和「綠小姐」。白先生提供的情報指出,中共的反美鷹派已在黨内鬥爭中勝出。這派系將向年輕人大搞仇美愛國教育,並準備利用儒家來鞏固威權統治。他告訴白邦瑞,中共並無誠意走向真正的市場經濟,更遑論政治的自由化和民主化。相反綠小姐就告訴白,中共現在是改革派當道,中國的領導層都在努力以美國為師,將中國經濟改革成美國的模樣,之後政治改革便會自然出現。
1990年代華府奉行幫助中共建設經濟和進入世貿的政策,高層都選擇相信綠小姐提供的情報。綠小姐在美國定居後,仍不時回中國,帶來中國正努力全面西化和開放的新情報。但2003年綠小姐被駐中國的中情局人員揭發是雙重間諜,並被 FBI 逮補。之後中國的發展,證明白先生當年提供的,才是準確的情報。
(孔誥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副教授)
特朗普還未上任便對中國作出極不友善的言辭和動作,背後其實反映了華府外交體系對中思維近年的範式轉移。
特朗普(川普)還未上台,已經動作多多,爭議不斷。最近他與台灣總統蔡英文直接通電話,打破了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之後的外交慣例,引起嘩然。中國提出抗議後,特朗普在維特說中國對美國產品徵收不公平關稅、將南海軍事化也沒有先問過美國,為何他通電話要中國同意?他的前幕僚 Stephen Moore 更在一個電台訪問爆出 “if China doesn't like it, screw’em” (如果中國不喜歡,去他的)的粗俗言論,深深傷害中國人民感情。
特蔡通電,受政界好評
美國自由派評論人至今仍無法接受希拉莉(希拉蕊)爆冷落選,當然不會放過機會,攻擊特朗普毫無外交經驗,亂搞一通闖出大禍,讓美中關係惡化,後果嚴重。後來親共和黨的《華爾街日報》爆出特蔡通電絕非特朗普一時興起之作,而是共和黨大老、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兼資深參議院多爾(Bob Dole)在背後長時間拉線的結果。《紐約時報》更披露,多爾的律師行受聘於台灣方面,收了14萬美元顧問費,遊說候任總統。不過,多爾是在外交體系影響匪淺的共和黨大老,說他會因為這個小金額而誤導特朗普,推翻美國對中政策幾十年來的框架,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在大選時,很多論者稱特朗普傾向孤立主義,將放棄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希拉莉則滿口民主人權,而且是奧巴馬(歐巴馬)政府「重返亞洲」變相圍堵中國政策的主要制定者,預言特朗普當選將對北京更有利。大選剛結束時,《環球時報》還發了一篇題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令蔡英文絕望,被指或放棄台灣」的評論,獲得廣泛轉載。反照現在的局面,真是十分諷刺。
華府對中思維轉向
綜觀歷屆美國總統選舉,談到外交問題,往往是候選人的口水戰多於實際政策討論。無論誰當選,外交政策最後都會被華府外交體系的職業官僚主導。政治社會學者 Theda Skocpol 在30年前便斷言,外交政策是美國政府內職業官僚自主性最高、最能主導民選政客的政策領域。特朗普還未上任便對中國作出極不友善的言辭和動作,背後其實反映了,華府外交體系對中思維近年的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特朗普將這個範式轉移體現出來時,可能會加入很多戲劇化的個人風格;但這個轉移,才是從「重返亞太」政策到特朗普電話風波的底蘊。要理解這個轉移,最值得讀的一本書,就是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的《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秘密策略》(2015)。這本書有很多偏頗之處,引用的很多資料也無法證實,但此書重要的地方不是其內容是否可信,而是作者是誰。
白邦瑞在1960年代出道以來,在美國中情局、國務院、國防部從事與中國有關的情報與政策制訂工作。他操流利中文,初出茅廬時已是中情局情報員,曾在尼克遜(尼克森)、卡特、列根(雷根)、老布殊(老布希)政府任職,公開當過的官位包括國防部政策規劃助理次長、國防部長亞洲特別助理等。他不公開的中國情報工作,為他贏得中情局長特別傑出表現獎。更重要的是,他是美國自尼克遜時代起,「聯合中國對付蘇聯」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在1970年代撰寫的主張美國與中國建立秘密軍情合作關係的報告,曾獲基辛格和尼克遜公開稱讚。
白邦瑞乃是美國共和黨系統内位高權重的著名親中派。更值得留意的是,白在這次大選擔任特朗普的中國問題顧問,有學者亦估計白將會加入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團隊,負責美中關係。
這樣一個背景的資深外交、情報人員,現在竟然在《2049百年馬拉松》一書中嚴正宣示:我們這些親中派一直都徹底錯了。他說中共自1949年開始,便在秘密部署在100年之内擊倒美國,在2049年成為世界霸主。但中共一直裝成一個善良地與美國合作,沒什麽野心的弱小國家。美國現在才發現中國的長期野心與戰略,可能已經太遲。
忽然反中的華府親中大老
這類中國威脅論,之前有很多人講過。白再講一次本來並無新意,新就新在由他這樣有分量的大老講出來。該書剛出版時,共和黨著名公關、前總統切尼(錢尼)的新聞秘書 Juleanna Glover 更在她家為作者辦了一個新書派對,顯示此書觀點不僅僅是作者一人之見。書一面世,各大平面和電子媒体都爭相報導。大家都問:這本書是不是代表了華府對中思維的重大逆轉?《2049百年馬拉松》的内容,主要是各種解密情報文件,以及白邦瑞與歷年中共變節者的秘密訪談等。例如作者說1990年代初,美國接收了兩名來自中共高層的變節者「白先生」和「綠小姐」。白先生提供的情報指出,中共的反美鷹派已在黨内鬥爭中勝出。這派系將向年輕人大搞仇美愛國教育,並準備利用儒家來鞏固威權統治。他告訴白邦瑞,中共並無誠意走向真正的市場經濟,更遑論政治的自由化和民主化。相反綠小姐就告訴白,中共現在是改革派當道,中國的領導層都在努力以美國為師,將中國經濟改革成美國的模樣,之後政治改革便會自然出現。
1990年代華府奉行幫助中共建設經濟和進入世貿的政策,高層都選擇相信綠小姐提供的情報。綠小姐在美國定居後,仍不時回中國,帶來中國正努力全面西化和開放的新情報。但2003年綠小姐被駐中國的中情局人員揭發是雙重間諜,並被 FBI 逮補。之後中國的發展,證明白先生當年提供的,才是準確的情報。
白邦瑞通過兩個變節者的故事,説明中共無時無刻,都故意提供錯誤情報給美國,讓美國產生「中國對美很友善,又有決心改革」的幻象。他警告,過去幾十年中共操弄世界對中國的印象,令西方減低對中國的戒心,積極幫助中國,包括秘密向中國輸出各種敏感技術和情報,讓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高速增長。中共現在判斷實力已夠、時機已成熟,開始積極出擊,改變亞太區既有秩序,挑戰美國的影響力。作者因此敦促華府及早放棄幻想,將中國視爲競爭對手,而不是合作對象。白邦瑞的判斷,基於他聲稱自己一直接觸到的秘密供詞與文件,讀者無法證實,信不信由你。但很多美國外交政策圈的主事者,看來是已經信了。《百》一書長期高據暢銷書排行榜高位,得到很多資深外交專家在各大報刊力挺。他的論點,就算有多不準確,都正在影響美國外交體系的對中思維。這種觀點,乃是理解特朗普政府在未來四年對中政策的重要線索,無論喜不喜歡,都不應忽視。
(孔誥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副教授)
71歲蝦乾達人 係大澳特色賺得少都做 (蘋果日報)
71歲蝦乾達人 係大澳特色賺得少都做 (蘋果日報)
71歲的大澳原居民黃光泉,曬了五十多年蝦乾,對出品極高要求。他只用最新鮮的本地蝦,蝦不夠新鮮他寧願不賣也不做劣貨。
江美儀在電視節目試剝蝦乾,就覺得自己自甘墮落很辛苦,在大澳曬了五十多年蝦乾的黃光泉説不墮落:「做蝦乾賺不到錢,蝦乾利潤很微,因為人工高。」自小跟爸爸出海打魚捉蝦的他,曬蝦乾的學問他最清楚:「飛機貨曬不到的,因為不新鮮,曬出來就不會好。」他自豪地說只有在大澳,這個鹹淡水交界水域成長的蝦才特別好吃,「無本地蝦我就不曬。」
蝦乾大王教揀靚貨 色鮮味香清蒸最好味 (蘋果日報)
今年71歲的平發海味老闆黃光泉說原則上所有蝦都可以曬乾製成蝦乾,但就只有紅蝦、黃蝦和中蝦這三種蝦做出來的蝦乾是最美味的本地貨。他說大澳人最喜歡紅蝦,因為紅蝦味道最鮮美,質地較腍,小孩和老人家都食得到;黃蝦最經濟,不過口感最硬,而中蝦就最大隻有咬口,請客就最大體。認識了品種還未夠,還要懂得挑選。本地蝦一定是扁形,因為他們習慣剝殼鮮蝦後用手掃一掃蝦身,蝦乾曬好就扁扁的。曬乾過程中,不夠新鮮的蝦顏色會呈紅一點,所以越新鮮的蝦曬出來的顏色就越淡。蝦乾散發陣陣鮮甜味,沒有怪味就是上品。他說品嚐蝦乾最好的方法就是清蒸,只要加少許豉油和熟油就最美味了。
71歲的大澳原居民黃光泉,曬了五十多年蝦乾,對出品極高要求。他只用最新鮮的本地蝦,蝦不夠新鮮他寧願不賣也不做劣貨。
江美儀在電視節目試剝蝦乾,就覺得自己自甘墮落很辛苦,在大澳曬了五十多年蝦乾的黃光泉説不墮落:「做蝦乾賺不到錢,蝦乾利潤很微,因為人工高。」自小跟爸爸出海打魚捉蝦的他,曬蝦乾的學問他最清楚:「飛機貨曬不到的,因為不新鮮,曬出來就不會好。」他自豪地說只有在大澳,這個鹹淡水交界水域成長的蝦才特別好吃,「無本地蝦我就不曬。」
看他三兩下手勢就把鮮蝦剝好殼排好在網上,看似簡單的工作,原來都大有學問。鮮蝦買回來,他立即放進冰水,這樣才有助剝殼和挑蝦腸。他說行內有人貪快不挑腸,但他過不到自己,「做食物要䘙生一點,讓人食得安心,顧客幫襯都會開心一點。賺人錢求其算數?是道德問題。」蝦乾講求鮮味,太陽不夠猛,味度就有變,他通常早上七時開始剝,剝完剛好就是最猛太陽的中午,蝦乾曬至下午就可以收下來放到竹窩內曬半日就完成。
賺得不多,而且本地蝦貨源不穩,七十有一的他仍然堅持做,只因一個信念,「做生意要有特色,不應只著眼會否賺錢,大澳這個地方有特產,就一定要親力親為去做,特產不是用口講,是要做的。」
平發海味
大澳街市街12號
記者:吳宛蔚
攝影:陳健邦
賺得不多,而且本地蝦貨源不穩,七十有一的他仍然堅持做,只因一個信念,「做生意要有特色,不應只著眼會否賺錢,大澳這個地方有特產,就一定要親力親為去做,特產不是用口講,是要做的。」
平發海味
大澳街市街12號
記者:吳宛蔚
攝影:陳健邦
蝦乾大王教揀靚貨 色鮮味香清蒸最好味 (蘋果日報)
今年71歲的平發海味老闆黃光泉說原則上所有蝦都可以曬乾製成蝦乾,但就只有紅蝦、黃蝦和中蝦這三種蝦做出來的蝦乾是最美味的本地貨。他說大澳人最喜歡紅蝦,因為紅蝦味道最鮮美,質地較腍,小孩和老人家都食得到;黃蝦最經濟,不過口感最硬,而中蝦就最大隻有咬口,請客就最大體。認識了品種還未夠,還要懂得挑選。本地蝦一定是扁形,因為他們習慣剝殼鮮蝦後用手掃一掃蝦身,蝦乾曬好就扁扁的。曬乾過程中,不夠新鮮的蝦顏色會呈紅一點,所以越新鮮的蝦曬出來的顏色就越淡。蝦乾散發陣陣鮮甜味,沒有怪味就是上品。他說品嚐蝦乾最好的方法就是清蒸,只要加少許豉油和熟油就最美味了。
平發海味
大澳街市街12號
記者:吳宛蔚
攝影:陳健邦許先煜
大澳街市街12號
記者:吳宛蔚
攝影:陳健邦許先煜
2016年12月8日星期四
川蔡麻辣火鍋(陶傑)
川蔡麻辣火鍋(陶傑)
候任狂人總統接了台灣女總統蔡英文的電話,在華人世界像炸開了鍋。華文傳媒和中國人口呆目瞪,好像七點八級黎克特制的地震一樣。
死寂片刻之後,終於聽見一聲刺穿屋瓦的尖叫,然後一室沸騰嘈雜,特別是華文網絡,聲稱馬上攻打台灣有之,下令關閉美國駐北京使館亦有之,但總算沒有說抵制全國麥當勞、抵制留學,或從此不再轉移財產去美國。
偏偏狂人總統和他的團夥,嬉皮笑臉,還敢繼續回嘴,聲稱「侮辱中國又怎麼樣?叫他們去死」(Screw them),這自然是充滿種族歧視、婦女歧視(因為那個Screw字其實是什麼意思,我想許多人都明白),以及右翼法西斯。
有好事者旁述:「這一次中國棋逢敵手了」。這是什麼意思?原來果然,以前的奧巴馬、克林頓之流,是一批懦夫,只有大亨總統,才敢硬起來,所以,杜林普才是對付中國的最佳人選。
杜林普還不收口:在推特嚴正指出:跟誰通電話,不須問過中國批准。狂人一向喜歡女人,他說過:像他那麼有錢,許多女人願意送上門來,一點也不稀奇。所以,一當選了總統,助理提着話筒傳話:有一個女人從台灣打來找你。杜林普才不管他什麼「一個中國原則」,有女人主動打電話來,一定優先接,這就是一個成功男士的原則。
一切都是「文化差異」而已。不是說文化多元,應該彼此包容嗎?
在案發之前,九十三歲的基辛格曾經拿着一根拐杖拜訪狂人。兩個人密談了什麼,沒有公佈。眾所周知,基辛格是一個兩面派,他曾經去重慶親自捧場薄熙來,在紅歌表演中坐第一排,好像很擁護共產黨的樣子。但是在七十年代,基辛格曾下令轟炸柬埔寨的赤柬份子,並策劃政變推翻智利總統阿連德。老朽的基辛格,晚年以遊走美中之間以經營做公關皮條賺錢,越老越狡猾,接蔡英文的電話,說不定就是基辛格向不懂中國文化的杜林普面授的。
然後老基辛格又飛到北京,會見習近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自己先製造一場危機,再對他的中國顧客說:應付這種局面,只有我才行,現在,美國出了個瘋子總統,大事不好了,不過不要怕,我有辦法擺平。
這樣一來,中國又要簽支票付錢了。這套路數,香港也有人開始會玩了:本來沒有港獨,明明說是「偽命題」,一旦出了個「港獨之父」,火就真的撥了起來,燒得很旺。全香港擁有救火的勇氣和謀略、捍衛國家領土完整者,只有一個人。
何止杜林普,基辛格一類老千也一樣,這個世界,沒有國家,只有顧客;沒有愛哪一個國家的,一切只是一盤生意。
候任狂人總統接了台灣女總統蔡英文的電話,在華人世界像炸開了鍋。華文傳媒和中國人口呆目瞪,好像七點八級黎克特制的地震一樣。
死寂片刻之後,終於聽見一聲刺穿屋瓦的尖叫,然後一室沸騰嘈雜,特別是華文網絡,聲稱馬上攻打台灣有之,下令關閉美國駐北京使館亦有之,但總算沒有說抵制全國麥當勞、抵制留學,或從此不再轉移財產去美國。
偏偏狂人總統和他的團夥,嬉皮笑臉,還敢繼續回嘴,聲稱「侮辱中國又怎麼樣?叫他們去死」(Screw them),這自然是充滿種族歧視、婦女歧視(因為那個Screw字其實是什麼意思,我想許多人都明白),以及右翼法西斯。
有好事者旁述:「這一次中國棋逢敵手了」。這是什麼意思?原來果然,以前的奧巴馬、克林頓之流,是一批懦夫,只有大亨總統,才敢硬起來,所以,杜林普才是對付中國的最佳人選。
杜林普還不收口:在推特嚴正指出:跟誰通電話,不須問過中國批准。狂人一向喜歡女人,他說過:像他那麼有錢,許多女人願意送上門來,一點也不稀奇。所以,一當選了總統,助理提着話筒傳話:有一個女人從台灣打來找你。杜林普才不管他什麼「一個中國原則」,有女人主動打電話來,一定優先接,這就是一個成功男士的原則。
一切都是「文化差異」而已。不是說文化多元,應該彼此包容嗎?
在案發之前,九十三歲的基辛格曾經拿着一根拐杖拜訪狂人。兩個人密談了什麼,沒有公佈。眾所周知,基辛格是一個兩面派,他曾經去重慶親自捧場薄熙來,在紅歌表演中坐第一排,好像很擁護共產黨的樣子。但是在七十年代,基辛格曾下令轟炸柬埔寨的赤柬份子,並策劃政變推翻智利總統阿連德。老朽的基辛格,晚年以遊走美中之間以經營做公關皮條賺錢,越老越狡猾,接蔡英文的電話,說不定就是基辛格向不懂中國文化的杜林普面授的。
然後老基辛格又飛到北京,會見習近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自己先製造一場危機,再對他的中國顧客說:應付這種局面,只有我才行,現在,美國出了個瘋子總統,大事不好了,不過不要怕,我有辦法擺平。
這樣一來,中國又要簽支票付錢了。這套路數,香港也有人開始會玩了:本來沒有港獨,明明說是「偽命題」,一旦出了個「港獨之父」,火就真的撥了起來,燒得很旺。全香港擁有救火的勇氣和謀略、捍衛國家領土完整者,只有一個人。
何止杜林普,基辛格一類老千也一樣,這個世界,沒有國家,只有顧客;沒有愛哪一個國家的,一切只是一盤生意。
2016年12月6日星期二
香港人撐本土話 圍頭話你又聽唔聽得明? (蘋果日報)
香港人撐本土話 圍頭話你又聽唔聽得明? (蘋果日報)
香港本土語言協會會長劉鎮發(左)與劉潤德(右)分別是客家人與圍頭人,在家裏仍然會以客家與圍頭話溝通,在外卻非常少用,皆因少人聽得懂。
「能蟹」(叻仔)、「灰沙」(鹽)、「阿娣」(弟弟),呢幾個詞語識得寫,但組合埋一齊就未必識讀。最近有研究所與美國教授在眾籌網頁搞眾籌,希望製作粵英詞典,保育廣東話文化,其實香港地除了廣東話,仲有一啲本土語言,你又有冇留意?
「越來越少人說了,年青一代,我想也沒甚麼人說圍頭話。」香港本土語言協會副會長劉潤德說。
圍頭話是新界原居民語言,由宋代開始,廣東、廣西和江西等地的人陸續遷移到港,居住地分佈於元朗、上水、粉嶺一帶。圍頭話雖然和廣府話相似,但音系相較簡單,只有六個聲調。雖然依家日常少聽人講圍頭話,但日常用語中還是有它的痕跡:「最明顯就是『食力』,其實說的是『實力』。」
除了圍頭話,漸漸被遺忘的還有客家話。所謂「客家」,指的是清朝初代由北方南移的人民,在新移居地為「客」,因而得名。隨着戰後人口急升,港英政府大力發展現代化學校,淘汰用圍頭和客家話教學的私塾,加上各村的社交日漸頻繁,不再局限於同村通婚,令廣東話成為大家共通語言。
「整個香港新界的風俗習慣在八十年代後便慢慢轉移,變了沒人懂得說,或者小孩子開始不學客家話或圍頭話。」本身是語言學家、香港本土語言協會會長劉鎮發表示,這些本土語言的沒落,跟八十年代成長一群也有關係。「因為沒人和他說,而且成人有羞恥的心態,覺得這麼奇怪的東西,叫小孩子說來幹甚麼?浪費時間。」
雖然客家話和圍頭話已於2014年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但據香港本土語言協會估計,現時圍村內只有兩至三成中年人士較常說圍頭話,即大約一萬八千多人,僅佔全港七百萬人口的0.25%,究竟它們會否「失傳」,最終還是要看現時年青一代。
記者:黃樂雯
攝影:許先煜、陳健邦
香港本土語言協會會長劉鎮發(左)與劉潤德(右)分別是客家人與圍頭人,在家裏仍然會以客家與圍頭話溝通,在外卻非常少用,皆因少人聽得懂。
香港本土語言協會會長劉鎮發(左)與劉潤德(右)分別是客家人與圍頭人,在家裏仍然會以客家與圍頭話溝通,在外卻非常少用,皆因少人聽得懂。
「能蟹」(叻仔)、「灰沙」(鹽)、「阿娣」(弟弟),呢幾個詞語識得寫,但組合埋一齊就未必識讀。最近有研究所與美國教授在眾籌網頁搞眾籌,希望製作粵英詞典,保育廣東話文化,其實香港地除了廣東話,仲有一啲本土語言,你又有冇留意?
「越來越少人說了,年青一代,我想也沒甚麼人說圍頭話。」香港本土語言協會副會長劉潤德說。
圍頭話是新界原居民語言,由宋代開始,廣東、廣西和江西等地的人陸續遷移到港,居住地分佈於元朗、上水、粉嶺一帶。圍頭話雖然和廣府話相似,但音系相較簡單,只有六個聲調。雖然依家日常少聽人講圍頭話,但日常用語中還是有它的痕跡:「最明顯就是『食力』,其實說的是『實力』。」
除了圍頭話,漸漸被遺忘的還有客家話。所謂「客家」,指的是清朝初代由北方南移的人民,在新移居地為「客」,因而得名。隨着戰後人口急升,港英政府大力發展現代化學校,淘汰用圍頭和客家話教學的私塾,加上各村的社交日漸頻繁,不再局限於同村通婚,令廣東話成為大家共通語言。
「整個香港新界的風俗習慣在八十年代後便慢慢轉移,變了沒人懂得說,或者小孩子開始不學客家話或圍頭話。」本身是語言學家、香港本土語言協會會長劉鎮發表示,這些本土語言的沒落,跟八十年代成長一群也有關係。「因為沒人和他說,而且成人有羞恥的心態,覺得這麼奇怪的東西,叫小孩子說來幹甚麼?浪費時間。」
雖然客家話和圍頭話已於2014年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但據香港本土語言協會估計,現時圍村內只有兩至三成中年人士較常說圍頭話,即大約一萬八千多人,僅佔全港七百萬人口的0.25%,究竟它們會否「失傳」,最終還是要看現時年青一代。
記者:黃樂雯
攝影:許先煜、陳健邦
香港本土語言協會會長劉鎮發(左)與劉潤德(右)分別是客家人與圍頭人,在家裏仍然會以客家與圍頭話溝通,在外卻非常少用,皆因少人聽得懂。
殺人於有形、糖(鄧達志)
殺人於有形、糖(鄧達志)
朋友偏胖,執意說自己吃得清淡,每餐不過一碗米飯!
從旁觀察:每餐吃一碗白米飯,正確。
他可沒計算晚飯後,上床睡覺前,除了上廁所、去廚房冰箱搜羅各式零食以外,全身全心全意黐住沙發椅,雙眼如非鎖定電視螢光幕,便是電腦、電話、遊戲機。唯一運動是口部:各味薯片、朱古力、曲奇餅、涼果、雪糕、韓國新型零食……種類繁多,簡直零食達人,所以四十歲不到,5呎9吋,腰圍40吋,200磅!
想救亡?
也不一定做手術切胃折小腸。
只要能下決心,所有零食斬草除根,連那碗白飯、尤其晚餐,不要騙自己,都需一併減掉。
如果能下決心,全部放棄進食,不論零食或米飯,全數糖與澱粉質,最終都變糖。
朋友只吃一碗白飯自欺欺人習慣,目下誰人不重複?包括過去我自己。
自從大學二年班,課堂與課堂之間閒暇,咖啡時間,一份濃奶精、兩粒方糖。
同學從旁看我……閣下習慣一杯咖啡兩粒糖?
是啊,我答。
一天三、四杯?
是啊,三或四杯。
她計算:假設一天三杯,每杯兩粒糖,一天六粒,十天六十,一百天六百,一年……起碼2000粒方糖,還未計算其他甜品、汽水,還有幾乎全脂肪的奶精,你身體如何消化、消受?
那是上世紀一名對糖毒有點認識的同學忠告,她沒有計算來到今天,人們才開始醒覺,糖,比香煙傷害不遑多讓,狠毒在於這名公敵無處不在,更在破壞你的健康同時,一般情況並非如香煙般隱形,而是你的身形清清楚楚告知,殺手已降臨,無所遁形你卻坐以待斃,呃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健康衰落的慘況!
朋友偏胖,執意說自己吃得清淡,每餐不過一碗米飯!
從旁觀察:每餐吃一碗白米飯,正確。
他可沒計算晚飯後,上床睡覺前,除了上廁所、去廚房冰箱搜羅各式零食以外,全身全心全意黐住沙發椅,雙眼如非鎖定電視螢光幕,便是電腦、電話、遊戲機。唯一運動是口部:各味薯片、朱古力、曲奇餅、涼果、雪糕、韓國新型零食……種類繁多,簡直零食達人,所以四十歲不到,5呎9吋,腰圍40吋,200磅!
想救亡?
也不一定做手術切胃折小腸。
只要能下決心,所有零食斬草除根,連那碗白飯、尤其晚餐,不要騙自己,都需一併減掉。
如果能下決心,全部放棄進食,不論零食或米飯,全數糖與澱粉質,最終都變糖。
朋友只吃一碗白飯自欺欺人習慣,目下誰人不重複?包括過去我自己。
自從大學二年班,課堂與課堂之間閒暇,咖啡時間,一份濃奶精、兩粒方糖。
同學從旁看我……閣下習慣一杯咖啡兩粒糖?
是啊,我答。
一天三、四杯?
是啊,三或四杯。
她計算:假設一天三杯,每杯兩粒糖,一天六粒,十天六十,一百天六百,一年……起碼2000粒方糖,還未計算其他甜品、汽水,還有幾乎全脂肪的奶精,你身體如何消化、消受?
那是上世紀一名對糖毒有點認識的同學忠告,她沒有計算來到今天,人們才開始醒覺,糖,比香煙傷害不遑多讓,狠毒在於這名公敵無處不在,更在破壞你的健康同時,一般情況並非如香煙般隱形,而是你的身形清清楚楚告知,殺手已降臨,無所遁形你卻坐以待斃,呃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健康衰落的慘況!
築地魚市場 (李純恩)
築地魚市場 (李純恩)
朋友去東京,在築地魚市場吃了很好的壽司,回來讚不絕口。
築地魚市場是個令人回味的地方,每次去東京,總會安排一頓飯去那裏吃,常去一家叫「壽司清」的壽司店,食物新鮮,價錢相宜,未必是那裏最好的,但也很不錯,去慣了,有親切感。
有一部中文譯名叫「潮拜築地」(Tsukiji Wonderland)的紀錄片,專門介紹築地魚市場,電影拍得很仔細,詳盡剖析了這個世界名廚都想來潮拜一下的海產市場。從魚市場的運作,拍到依附在魚市場周圍的食店,除了令人了解一條食物鏈,最精采的,是拍出了一種特殊的「築地精神」。八十多年,幾代人賴以維生的一個市場,出售全世界一流水準的海產,流動着敬業樂業的情感,從這些日本魚販和廚師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了日本人對於事業的專業態度,各司其職,一輩子重複而專注地做着一件事,有的一輩子賣吞拿魚,有的一輩子賣魚子,有的一輩子為魚市場製冰,壽司師傅買到一塊上等拖羅那種喜悅的心情會感染歡樂,因為他覺得可以令食客吃到可口的壽司,有一個魚販說出售貨品的感受:「我們賣出去的都是吃進肚子裏的東西,兩三天之後就會轉化成人身體裏的細胞,所以任重道遠。」聽了出自一個普通魚販的這句話,不用什麼官媒吹噓誰替食物安全把好了關,你對日本的食物安全也會信心十足。如今中國時時將「食物」和「良心」掛鈎,你到築地魚市場走一圈,就知道良心是不用大鑼大鼓叫喊也有的。
朋友去東京,在築地魚市場吃了很好的壽司,回來讚不絕口。
築地魚市場是個令人回味的地方,每次去東京,總會安排一頓飯去那裏吃,常去一家叫「壽司清」的壽司店,食物新鮮,價錢相宜,未必是那裏最好的,但也很不錯,去慣了,有親切感。
有一部中文譯名叫「潮拜築地」(Tsukiji Wonderland)的紀錄片,專門介紹築地魚市場,電影拍得很仔細,詳盡剖析了這個世界名廚都想來潮拜一下的海產市場。從魚市場的運作,拍到依附在魚市場周圍的食店,除了令人了解一條食物鏈,最精采的,是拍出了一種特殊的「築地精神」。八十多年,幾代人賴以維生的一個市場,出售全世界一流水準的海產,流動着敬業樂業的情感,從這些日本魚販和廚師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了日本人對於事業的專業態度,各司其職,一輩子重複而專注地做着一件事,有的一輩子賣吞拿魚,有的一輩子賣魚子,有的一輩子為魚市場製冰,壽司師傅買到一塊上等拖羅那種喜悅的心情會感染歡樂,因為他覺得可以令食客吃到可口的壽司,有一個魚販說出售貨品的感受:「我們賣出去的都是吃進肚子裏的東西,兩三天之後就會轉化成人身體裏的細胞,所以任重道遠。」聽了出自一個普通魚販的這句話,不用什麼官媒吹噓誰替食物安全把好了關,你對日本的食物安全也會信心十足。如今中國時時將「食物」和「良心」掛鈎,你到築地魚市場走一圈,就知道良心是不用大鑼大鼓叫喊也有的。
2016年12月5日星期一
18公斤背包作伴 孤身拍港山徑 港唯一Google街景車作業員(明報)
18公斤背包作伴 孤身拍港山徑 港唯一Google街景車作業員(明報)
【明報專訊】迷路時用Google地圖是常識吧!Google香港地圖除了有街景,亦有山景供行山客參考,而這一切景象全由Google街景車作業員何文豐一手包辦,他既要駕駛街景車,又要背着18公斤的街景背包行盡香港山徑,他說目前的街景圖已覆蓋全港九成山徑,期待可盡快完成,再作下階段更新,以影像記錄香港地貌的改變。
【明報專訊】Google街景服務現已橫跨全球77個國家及地區,香港的影像則以街景車、街景三輪車、街景手推車和街景背包拍攝。香港的Google地圖街景服務於2010年推出,初時只覆蓋街道,2014年Google的可揹式街景服務拍攝器材「街景背包」於香港正式亮相,首先推出23個街景背包所拍攝的景點,包括山頂盧吉道和赤柱市集等,其後逐步拍攝不同的山徑。Google將以街景車重新拍攝香港街道,並可首次駛進南大嶼山,同時會推出新功能,如實時反映零售店和餐廳等熱點的繁忙時間。
明報記者 李詠珊
入職要求:身體健康最緊要
「最緊要身體健康」是Google街景車作業員何文豐(Raf)最深刻的見工要求,讀生物學的80後Raf,曾為3項鐵人運動員,於5年多前經人事顧問公司介紹應徵這份工作,他說當時未完全理解工作內容,「但知道可以遊盡全港所有地方,就覺得好吸引」,經兩次面試,就當上了現時香港唯一一名Google街景車作業員。
Raf說初期他主要以街景三輪車拍攝香港旅遊景點,而他第一個拍攝地點就是黃大仙祠,當時要搬着三輪車走過不平坦的路,也頗為吃力,且香港有較多窄巷和樓梯,三輪車並不便於香港拍攝。2012年,知道可引入街景背包,他說當時萬分期待,但第一次背上後,腦袋頓被背包的重量掏空,「沒法想出其他感覺,只知道背包很重」。
前3項鐵人健兒 賞景忘重
裝有15個鏡頭、一部小電腦和電池的街景背包,重18公斤,如1米高小孩的重量,記者嘗試背上行一段小路,不足3分鐘,就感到雙腳行走時會不由自主地發抖,而背包上方的球狀鏡頭組群亦令人難以平衡,變得舉步維艱,惟Raf仍能背起街景背包,帶領記者走過一段山路,口裏雖說「少少辛苦」,但仍未見氣喘。
街景背包最多可持續運作8小時,Raf說使用得最久的一次,是以7個多小時拍攝麥理浩徑第一段及第二段,他笑說看着沿途的景色就會變得「盲目」,忘記自己背着的重量,「但拍攝到最後,差點不夠水喝,幸好最後都能完成」。
大霧影像朦 擬再戰險峻狗牙嶺
龍脊、港島徑、衛奕信徑、城門水塘和薄扶林水塘等郊外景色,都由Raf一人拍攝。他表示,出發前都會做好資料蒐集,除了計算步行時間,亦會找資料圖片認路,若該路段太崎嶇或需時較長,便會聘請保安人員陪行,但過程中他們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把保安人員也拍攝在內。但凡事都有例外,他憶述今年3月曾挑戰難度極高的狗牙嶺,其間除要手腳並用,遇到較高的梯級時幸得保安人員扶一把才可爬上,以完成拍攝。
不過Raf表示,那次狗牙嶺的拍攝遇上大霧,令部分畫面較模糊,所以正計劃重拍,而目前的街景圖已覆蓋全港九成的山徑,他稱現時只剩下一些山勢較險要的路線,如馬鞍山的吊手岩和西貢的蚺蛇尖,他笑言,「要鼓起勇氣和鍛煉好身體再挑戰」,並計劃於下年完成。
新奇不覺悶 盼更新記錄香港變遷
Google街景自2010年在香港推出,Raf今年會再為街景展開重大更新,本月尾街景車更會首次駛進南大嶼山拍攝,Raf期望於半年內完成拍攝和後期製作上載,包括將景象拼湊和把車牌及人樣自動模糊。
工作逾5年,Raf未曾感到沉悶,認為此工作「新奇又有意義」,心急想盡快拍攝所有山徑,便可完成全港所有街景圖,除了可讓市民查閱所有街景,更想重拍很多地方,記錄街道和地貌的變遷。
新功能實時看熱點繁忙時間
【明報專訊】Google街景服務現已橫跨全球77個國家及地區,香港的影像則以街景車、街景三輪車、街景手推車和街景背包拍攝。香港的Google地圖街景服務於2010年推出,初時只覆蓋街道,2014年Google的可揹式街景服務拍攝器材「街景背包」於香港正式亮相,首先推出23個街景背包所拍攝的景點,包括山頂盧吉道和赤柱市集等,其後逐步拍攝不同的山徑。Google將以街景車重新拍攝香港街道,並可首次駛進南大嶼山,同時會推出新功能,如實時反映零售店和餐廳等熱點的繁忙時間。
2016年12月4日星期日
莫桂蘭怒打黃飛鴻(沈西城)
莫桂蘭怒打黃飛鴻(沈西城)
「阿蘇!過嚟!」黃飛鴻(關德興)瞪着銅鈴大眼、怒喝着。牙擦蘇(西瓜刨)顫顫巍巍地走到黃飛鴻跟前,垂頭,苦臉,口吃道:「師傅!佢——佢——」指住欺負他的大師兄梁寬(曹達華),經典《黃飛鴻》電影裏常見場面,重現眼前。我是《黃飛鴻》迷,一百部電影,看了七七八八,演黃飛鴻者,前後有關德興、谷峰、李連杰、趙文卓等,我心中僅有一個關德興,他是「翻生黃飛鴻」。八十年代,關德興棲鰂魚涌,為我鄰居,早上碰到,我喊:「黃師傅早安!」關德興抱拳回禮,顯然,他也把自己看成黃飛鴻了。五十年代,關德興在英皇道《成報》報館附近開了爿醫館,大櫥窗裏有一張赤膊彎弓射箭的照片,雄赳赳,威凜凜,每過其門必駐足而觀。他的兒子是我「端正」同學(後移居美國,成了社團大哥),告我其父除射箭了得外,還有一手好鞭法,在首部黃飛鴻電影《鞭風滅燭》裏大顯身手,瘋魔美國,為華僑籌得不少款項。電影裏的黃飛鴻,正氣凜然,鋤強扶弱,崇儒尊禮,每教徒兒謙遜容讓;現實生活裏,黃飛鴻絕非如此。蒲鋒兄引用朱愚齋原著《黃飛鴻別傳》云——「黃飛鴻絕不容忍別人的挑釁,好勝亦好事。更教今天讀者想像不到的,是書中描寫到黃飛鴻的第一個徒兒陸正剛曾邀他一起做賊;後來陸正剛到了香港轉做正行,黃隨陸上完妓院後念念不忘嫖過的妓女。黃少壯時十分好戰,只到老年才收斂,在小說中,不斷打敗對手正是他的英雄所在。」蒲鋒認為這些有違民族英雄形象的描寫反而能真實道出黃飛鴻的市井江湖味道,成為有血有肉的人物。
我年輕時曾隨妻舅胡肇習「工字伏虎」拳,胡肇師從黃飛鴻妾侍莫桂蘭師太,黃門正宗,有師兄黃中漢,亦武林名師。黃師伯身形瘦削,卻能一掌拍得人吐血。莫師太武功高,便央胡肇帶去拜晤,他留難道:「關琦!如果你能學會『工字伏虎』,大哥便帶你去。」「工字伏虎」共一百零八式,我欠耐性,咬牙切齒,僅學了一半,無法拜晤師太,可看過她的照片,嬌小玲瓏,不似武林高手。近日得晤李燦窩師傅,彼是莫桂蘭嫡傳弟子兼誼子,李師傅年幼病足,幾不能行,他母親的姊妹莫師太就要他學功夫,七歲拜門,一路跟隨師太至去世,歷三十餘年,盡得真傳。論輩分,李燦窩是我師叔,因他是胡肇師弟,胡肇逝世多年,而中漢師伯尚健在。我能跟師叔結緣,始自「慈幼」同學會,因寫文章提到「慈幼名人」,舊同學會跟我聯絡,邀我回闊別五十多年的母校共進盆菜,師叔亦為座上客,攀談起來,始知自七〇年起,就在「慈幼」教洪拳,至千禧年方退休。師叔謙謙君子,溫文有禮,直言習武以來,不曾與人交過手,言明習武為健身修心,非欲逞強,這點跟胡肇相同。聽陳惠敏說李小龍教人武功,是要人「打架」,師叔說:「練功夫的人,未必真能打架,能打架的人,很多不曾學過武功。」盲拳打死老師父,此之謂也。我問起莫桂蘭,師叔說「師太好勝俠義,路見不平必拔刀相助,六十年代在告士打道遇洋水兵調戲,即轉身一拳拋出,打得那水兵連連退後,痛不堪言。」
至於莫桂蘭緣何會下嫁大她近四十年的黃飛鴻?說來是一段傳奇,黃飛鴻在廣州擂台上演藝,一踢腿,鞋飛出,正中台下莫桂蘭額,十來歲的小妮子大怒,銀牙一挫,燕子穿簾,躍上擂台展莫家拳狂攻黃飛鴻。見她年幼,不與爭,左騰右挪,一打結緣,十九歲下嫁花甲黃飛鴻。黃飛鴻清貧,死後蕭條,莫桂蘭率徒往香港,授徒為生,八二年逝。黃飛鴻有絕技「無影腳」,以之詢師叔,笑曰:「那是腳快而已,黃飛鴻昂藏七尺(近六呎),愛穿長衫,衫長冚腳,起腳時不易察覺,人稱無影腳。」師叔推黃飛鴻武學逾四十年,桃李滿門。近日賤體羸弱,期師叔能授與餘下「工字伏虎」拳,只是:廉頗老矣,尚能練否?
「阿蘇!過嚟!」黃飛鴻(關德興)瞪着銅鈴大眼、怒喝着。牙擦蘇(西瓜刨)顫顫巍巍地走到黃飛鴻跟前,垂頭,苦臉,口吃道:「師傅!佢——佢——」指住欺負他的大師兄梁寬(曹達華),經典《黃飛鴻》電影裏常見場面,重現眼前。我是《黃飛鴻》迷,一百部電影,看了七七八八,演黃飛鴻者,前後有關德興、谷峰、李連杰、趙文卓等,我心中僅有一個關德興,他是「翻生黃飛鴻」。八十年代,關德興棲鰂魚涌,為我鄰居,早上碰到,我喊:「黃師傅早安!」關德興抱拳回禮,顯然,他也把自己看成黃飛鴻了。五十年代,關德興在英皇道《成報》報館附近開了爿醫館,大櫥窗裏有一張赤膊彎弓射箭的照片,雄赳赳,威凜凜,每過其門必駐足而觀。他的兒子是我「端正」同學(後移居美國,成了社團大哥),告我其父除射箭了得外,還有一手好鞭法,在首部黃飛鴻電影《鞭風滅燭》裏大顯身手,瘋魔美國,為華僑籌得不少款項。電影裏的黃飛鴻,正氣凜然,鋤強扶弱,崇儒尊禮,每教徒兒謙遜容讓;現實生活裏,黃飛鴻絕非如此。蒲鋒兄引用朱愚齋原著《黃飛鴻別傳》云——「黃飛鴻絕不容忍別人的挑釁,好勝亦好事。更教今天讀者想像不到的,是書中描寫到黃飛鴻的第一個徒兒陸正剛曾邀他一起做賊;後來陸正剛到了香港轉做正行,黃隨陸上完妓院後念念不忘嫖過的妓女。黃少壯時十分好戰,只到老年才收斂,在小說中,不斷打敗對手正是他的英雄所在。」蒲鋒認為這些有違民族英雄形象的描寫反而能真實道出黃飛鴻的市井江湖味道,成為有血有肉的人物。
我年輕時曾隨妻舅胡肇習「工字伏虎」拳,胡肇師從黃飛鴻妾侍莫桂蘭師太,黃門正宗,有師兄黃中漢,亦武林名師。黃師伯身形瘦削,卻能一掌拍得人吐血。莫師太武功高,便央胡肇帶去拜晤,他留難道:「關琦!如果你能學會『工字伏虎』,大哥便帶你去。」「工字伏虎」共一百零八式,我欠耐性,咬牙切齒,僅學了一半,無法拜晤師太,可看過她的照片,嬌小玲瓏,不似武林高手。近日得晤李燦窩師傅,彼是莫桂蘭嫡傳弟子兼誼子,李師傅年幼病足,幾不能行,他母親的姊妹莫師太就要他學功夫,七歲拜門,一路跟隨師太至去世,歷三十餘年,盡得真傳。論輩分,李燦窩是我師叔,因他是胡肇師弟,胡肇逝世多年,而中漢師伯尚健在。我能跟師叔結緣,始自「慈幼」同學會,因寫文章提到「慈幼名人」,舊同學會跟我聯絡,邀我回闊別五十多年的母校共進盆菜,師叔亦為座上客,攀談起來,始知自七〇年起,就在「慈幼」教洪拳,至千禧年方退休。師叔謙謙君子,溫文有禮,直言習武以來,不曾與人交過手,言明習武為健身修心,非欲逞強,這點跟胡肇相同。聽陳惠敏說李小龍教人武功,是要人「打架」,師叔說:「練功夫的人,未必真能打架,能打架的人,很多不曾學過武功。」盲拳打死老師父,此之謂也。我問起莫桂蘭,師叔說「師太好勝俠義,路見不平必拔刀相助,六十年代在告士打道遇洋水兵調戲,即轉身一拳拋出,打得那水兵連連退後,痛不堪言。」
至於莫桂蘭緣何會下嫁大她近四十年的黃飛鴻?說來是一段傳奇,黃飛鴻在廣州擂台上演藝,一踢腿,鞋飛出,正中台下莫桂蘭額,十來歲的小妮子大怒,銀牙一挫,燕子穿簾,躍上擂台展莫家拳狂攻黃飛鴻。見她年幼,不與爭,左騰右挪,一打結緣,十九歲下嫁花甲黃飛鴻。黃飛鴻清貧,死後蕭條,莫桂蘭率徒往香港,授徒為生,八二年逝。黃飛鴻有絕技「無影腳」,以之詢師叔,笑曰:「那是腳快而已,黃飛鴻昂藏七尺(近六呎),愛穿長衫,衫長冚腳,起腳時不易察覺,人稱無影腳。」師叔推黃飛鴻武學逾四十年,桃李滿門。近日賤體羸弱,期師叔能授與餘下「工字伏虎」拳,只是:廉頗老矣,尚能練否?
雲腿冷門雋品(唯靈)
雲腿冷門雋品(唯靈)
香港粵菜逢火腿例必稱之為「雲腿」,其實十居其九都是浙江金華火腿而非雲南火腿。
據飲食業老行尊說「雲腿」與「金華腿」因為豬種和所用的鹽不同風味有別。
「雲腿」用岩鹽醃製較為淡口,含脂量高質感柔美宜於入饌。
「金華腿」用海鹽醃製鹹味重瘦多肥少肉味較豐合於取湯。
粵菜重「上湯」乃以火腿、老雞和豬肉烹製,故而「金華腿」較為適用,是以粵菜的「雲腿蒸雞」、「燒雲腿鴨片」大都是有名無實。
雲南最廣為人知的名產是「宣威火腿」與「普洱茶」,其實宣威和普洱都是集散地全省各地產品匯集於此而已。
最近在太古城「阿詩瑪壹菌」雲南菜館除吃到風味非凡的「鮮牛肝菌龍躉」之外,還得嚐冷門雋品「諾鄧火腿」的滋味。
諾鄧在大理山區出產優質岩鹽含豐富礦物質以之醃火腿,鹹淡適口別有風味。那晚把二十四個月陳腿切薄片蒸兩分鐘而食,果然口感柔美滋味濃郁非一般大路貨可比。
這晚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雲腿」佳肴:「火夾乳」和「黃金雲腿大餅」。
「火夾乳」是以雲腿切片夾乳扇而食,肉味乳香交融,頗有些西餐風味。
「黃金雲腿大餅」是個相當豐厚的烙大餅,饀料有雲腿和香葱甘美適口取價五六十元三數人分享也可吃個半飽了。
香港粵菜逢火腿例必稱之為「雲腿」,其實十居其九都是浙江金華火腿而非雲南火腿。
據飲食業老行尊說「雲腿」與「金華腿」因為豬種和所用的鹽不同風味有別。
「雲腿」用岩鹽醃製較為淡口,含脂量高質感柔美宜於入饌。
「金華腿」用海鹽醃製鹹味重瘦多肥少肉味較豐合於取湯。
粵菜重「上湯」乃以火腿、老雞和豬肉烹製,故而「金華腿」較為適用,是以粵菜的「雲腿蒸雞」、「燒雲腿鴨片」大都是有名無實。
雲南最廣為人知的名產是「宣威火腿」與「普洱茶」,其實宣威和普洱都是集散地全省各地產品匯集於此而已。
最近在太古城「阿詩瑪壹菌」雲南菜館除吃到風味非凡的「鮮牛肝菌龍躉」之外,還得嚐冷門雋品「諾鄧火腿」的滋味。
諾鄧在大理山區出產優質岩鹽含豐富礦物質以之醃火腿,鹹淡適口別有風味。那晚把二十四個月陳腿切薄片蒸兩分鐘而食,果然口感柔美滋味濃郁非一般大路貨可比。
這晚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雲腿」佳肴:「火夾乳」和「黃金雲腿大餅」。
「火夾乳」是以雲腿切片夾乳扇而食,肉味乳香交融,頗有些西餐風味。
「黃金雲腿大餅」是個相當豐厚的烙大餅,饀料有雲腿和香葱甘美適口取價五六十元三數人分享也可吃個半飽了。
2016年12月3日星期六
唯恐天下不亂(李純恩)
唯恐天下不亂(李純恩)
《人民日報》海外版有文章說,香港之所以成為「食物安全港」,靠的是內地方面「把好了第一關」。
《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意是只供海外華人閱讀,不給大陸人民知道。像上述的文章,也是為了向海外華人表功。但現在資訊流通發達,大陸居民也是可以看到「海外版」的。
於是就有看過這段報道的大陸朋友來討論。他說,從這篇文章就知道,中國一直堅持供港食品當外銷產品對待,質量比供應內地的好,把關比內地供應產品嚴。他這麼說也是事實,中國政府對外一直比對內好是個傳統,出口的東西比內銷的質量好,出口的東西出了次品,才輪到給中國人民自己吃自己用,這就叫「出口轉內銷」,在中國人物資匱乏的年代,可以買到「出口轉內銷」的東西令人欣喜萬分,從來沒人介意因此次人一等。
但今時不同往日,首先,如今送禮食品五花八門,並非清一色都是國家單位出品,許多東西,國家根本把不了關,再者,人心都變了,即使是國家單位出品也靠不住,「把關」也一樣可以出古惑。另外,中國人民今時不同往日,財大氣粗,怎麼還能忍受所吃所用次香港一等?國家只為香港食品安全把關,大陸食品安全則千瘡百孔,大陸同胞的健康就不值錢?單憑這一點,就足以為中港矛盾火上澆油了。
且不說香港的食品安全有多少是靠大陸把關,反正如今香港人也孔雀石綠、蘇丹紅、二噁英琅琅上口,躲避這些,只提「把關功勞」,真是唯恐天下不亂了。
《人民日報》海外版有文章說,香港之所以成為「食物安全港」,靠的是內地方面「把好了第一關」。
《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意是只供海外華人閱讀,不給大陸人民知道。像上述的文章,也是為了向海外華人表功。但現在資訊流通發達,大陸居民也是可以看到「海外版」的。
於是就有看過這段報道的大陸朋友來討論。他說,從這篇文章就知道,中國一直堅持供港食品當外銷產品對待,質量比供應內地的好,把關比內地供應產品嚴。他這麼說也是事實,中國政府對外一直比對內好是個傳統,出口的東西比內銷的質量好,出口的東西出了次品,才輪到給中國人民自己吃自己用,這就叫「出口轉內銷」,在中國人物資匱乏的年代,可以買到「出口轉內銷」的東西令人欣喜萬分,從來沒人介意因此次人一等。
但今時不同往日,首先,如今送禮食品五花八門,並非清一色都是國家單位出品,許多東西,國家根本把不了關,再者,人心都變了,即使是國家單位出品也靠不住,「把關」也一樣可以出古惑。另外,中國人民今時不同往日,財大氣粗,怎麼還能忍受所吃所用次香港一等?國家只為香港食品安全把關,大陸食品安全則千瘡百孔,大陸同胞的健康就不值錢?單憑這一點,就足以為中港矛盾火上澆油了。
且不說香港的食品安全有多少是靠大陸把關,反正如今香港人也孔雀石綠、蘇丹紅、二噁英琅琅上口,躲避這些,只提「把關功勞」,真是唯恐天下不亂了。
花費夠190萬國民食一年 光緒最強囍事(蘋果日報)
花費夠190萬國民食一年 光緒最強囍事(蘋果日報)
當年沒有朝拍晚播,光緒命最好的畫師,替他畫成《光緒大婚典禮全圖冊》,把他大婚的過程精細描繪,是鎮展之寶,此頁為當中的《納采禮筵宴圖》。
當年沒有朝拍晚播,光緒命最好的畫師,替他畫成《光緒大婚典禮全圖冊》,把他大婚的過程精細描繪,是鎮展之寶,此頁為當中的《納采禮筵宴圖》。
【文化籽:鑑藝藏珍】
現代人追求奢華婚禮,霸氣地閃盲眾生,百萬求婚式、法國古堡行禮、銀紙做婚紗、林寶堅尼車隊接新娘等已達土豪級別,但媲美皇帝大婚,統統變成小兒科。清朝皇帝大婚認真「搞大龍鳳」,天子娶老婆動輒籌備幾年,不計繁瑣禮儀,光緒大婚便花費550萬兩白銀,若轉換成糧食,足夠當時190萬國民吃一整年;同治大婚更豪多一倍達1,100萬兩白銀,皇后嫁妝搬入宮足足搬了六日,連英國報章也有派員採訪這世界大事。
現代人追求奢華婚禮,霸氣地閃盲眾生,百萬求婚式、法國古堡行禮、銀紙做婚紗、林寶堅尼車隊接新娘等已達土豪級別,但媲美皇帝大婚,統統變成小兒科。清朝皇帝大婚認真「搞大龍鳳」,天子娶老婆動輒籌備幾年,不計繁瑣禮儀,光緒大婚便花費550萬兩白銀,若轉換成糧食,足夠當時190萬國民吃一整年;同治大婚更豪多一倍達1,100萬兩白銀,皇后嫁妝搬入宮足足搬了六日,連英國報章也有派員採訪這世界大事。
香港文化博物館即日起舉行「宮囍─清帝大婚慶典」展覽,153組原本深藏北京故宮的展品,由文獻、龍袍到樂器首次在香港展出,重點展品包括金龍紐「皇后之寶」印章、鳳衣嫁妝和十幅《光緒大婚典禮全圖冊》,還將展場重塑成紫禁城東暖閣鬧清帝后新房。清帝大婚禮儀浩繁,既沿襲中原婚禮的傳統,也融合滿族文化習俗,其中如納采禮、大徵禮、冊立禮、奉迎禮、合巹禮和筵宴禮等,皆充份展示宮廷生活的尊貴奢華,彰顯帝王至高無上的霸氣。
清代入關後的十位皇帝五位在即前已成婚,末代皇帝溥儀的婚禮是在清朝被推翻後舉行的。因此清代267年歷史當中,真正在紫禁城大婚的皇帝,僅有幼年登極的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四位,康熙11歲最早成老襯,最遲成婚的光緒也不過19歲。
皇帝結婚當然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一大政治事件。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林國輝形容,那是紫禁城裏最熱鬧、皇宮建築被最完整運用的活動,比皇帝登基更大陣仗。「新皇帝登基一般是在老皇帝葬禮中進行,故宮廷樂隊設而不奏,人民心情低落,大婚就有與眾同樂的理由。也只有大婚才可以全面運用紫禁城生活空間。」
何止是政治事件?當年《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視同治大婚為世界大事,在沒有facebook live年代,該報特派著名畫家兼記者William Simpson赴中國直擊採訪,圖文並茂向讀者介紹清帝大婚儀式。
中國人結婚擇日就梗局,清帝大婚諸多禮節,均經過欽天監這一國家天文曆法機構卜測,但一切要由選秀開始,皇后是在八旗眾多秀女中經過二次復選而定。不過,皇帝後宮三千,你以為佢有得揀、佢先係老闆?睇吓光緒點中伏。
當年光緒選后,經過層層選拔最後剩下五人,其中包括慈禧姪女葉赫那拉氏和珍妃姐妹倆。一開始,慈禧假民主給他一個如意,着意他把如意交給誰,誰就是未來皇后。光緒試圖把如意交到江西巡撫德馨之女手裏,慈禧咳嗽一聲,光緒失神,太監已把他帶到慈禧姪女面前,把如意交到了葉赫那拉氏手中。葉赫那拉氏不僅不美,且較他年長三歲,軍事功能是讓慈禧能獨攬大權。光緒最寵愛的珍妃,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還被推入井內溺死。
清代入關後的十位皇帝五位在即前已成婚,末代皇帝溥儀的婚禮是在清朝被推翻後舉行的。因此清代267年歷史當中,真正在紫禁城大婚的皇帝,僅有幼年登極的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四位,康熙11歲最早成老襯,最遲成婚的光緒也不過19歲。
皇帝結婚當然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一大政治事件。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林國輝形容,那是紫禁城裏最熱鬧、皇宮建築被最完整運用的活動,比皇帝登基更大陣仗。「新皇帝登基一般是在老皇帝葬禮中進行,故宮廷樂隊設而不奏,人民心情低落,大婚就有與眾同樂的理由。也只有大婚才可以全面運用紫禁城生活空間。」
何止是政治事件?當年《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視同治大婚為世界大事,在沒有facebook live年代,該報特派著名畫家兼記者William Simpson赴中國直擊採訪,圖文並茂向讀者介紹清帝大婚儀式。
中國人結婚擇日就梗局,清帝大婚諸多禮節,均經過欽天監這一國家天文曆法機構卜測,但一切要由選秀開始,皇后是在八旗眾多秀女中經過二次復選而定。不過,皇帝後宮三千,你以為佢有得揀、佢先係老闆?睇吓光緒點中伏。
當年光緒選后,經過層層選拔最後剩下五人,其中包括慈禧姪女葉赫那拉氏和珍妃姐妹倆。一開始,慈禧假民主給他一個如意,着意他把如意交給誰,誰就是未來皇后。光緒試圖把如意交到江西巡撫德馨之女手裏,慈禧咳嗽一聲,光緒失神,太監已把他帶到慈禧姪女面前,把如意交到了葉赫那拉氏手中。葉赫那拉氏不僅不美,且較他年長三歲,軍事功能是讓慈禧能獨攬大權。光緒最寵愛的珍妃,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還被推入井內溺死。
定情信物 如意大過鑽
受西方文化薰陶,港女愛浮誇鑽戒。但舊時代識得揀,梗係揀如意,那是皇室最至高無上的定情信物(如意原本是𢱑痕神器,浪漫在哪?)。文化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何惠儀介紹,皇后定情收如意,帝后喜床四角也放如意,朝見皇太后時也要奉上如意,冊立皇后時坐在鳳輿中也是抱着金如意和蘋果,寓意平安如意。皇帝即位及其他重要的節日包括大婚時,王公大臣「做人情」也是進獻如意。
《儀禮.士婚禮》記載,自周代以來婚禮主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朝、親迎古稱「六禮」。皇帝的大婚,自然要比平民百姓的六禮複雜隆重,必須經過婚前禮、成婚禮、婚後禮三個禮儀階段,《光緒大婚典禮全圖冊》便巨細無遺地描繪了包括納采禮、大徵禮、冊立禮、奉迎禮、合巹禮、慶賀禮和賜宴等場景。
當年沒有朝拍晚播和蘋果動新聞,甚有遠見的光緒便命全國最好的畫師,替他畫八大冊如連環圖的《大婚典禮全圖冊》,圖說圖解他娶老婆的全過程。着色、環境人物,行為舉止與實物服飾的精緻程度,是洋洋灑灑數十萬文字難以描寫的,如今已成為研究皇室儀式的重要史料。
皇室pre-wedding大陣仗,同治婚期於1872年10月舉行,籌備工作早三年全面展開。順治、康熙二帝大婚之時,國力尚弱,婚禮未免品物疏簡,但到同治、光緒二帝大婚時,清代二百多年蓄積的精華可為其所用,從國庫中分別撥款1,100萬和550萬兩白銀作為經費。同治一場大龍鳳,清政府庫房即變得捉襟見肘。
皇帝貴為天子,當然不會如俗人開寶馬、駕着七色彩雲去接新娘,只派使者幫他完成,所以大婚不用「親迎」,而是「奉迎」,使節到皇后府邸對皇后進行冊立,再將皇后迎入宮中。
《儀禮.士婚禮》記載,自周代以來婚禮主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朝、親迎古稱「六禮」。皇帝的大婚,自然要比平民百姓的六禮複雜隆重,必須經過婚前禮、成婚禮、婚後禮三個禮儀階段,《光緒大婚典禮全圖冊》便巨細無遺地描繪了包括納采禮、大徵禮、冊立禮、奉迎禮、合巹禮、慶賀禮和賜宴等場景。
當年沒有朝拍晚播和蘋果動新聞,甚有遠見的光緒便命全國最好的畫師,替他畫八大冊如連環圖的《大婚典禮全圖冊》,圖說圖解他娶老婆的全過程。着色、環境人物,行為舉止與實物服飾的精緻程度,是洋洋灑灑數十萬文字難以描寫的,如今已成為研究皇室儀式的重要史料。
皇室pre-wedding大陣仗,同治婚期於1872年10月舉行,籌備工作早三年全面展開。順治、康熙二帝大婚之時,國力尚弱,婚禮未免品物疏簡,但到同治、光緒二帝大婚時,清代二百多年蓄積的精華可為其所用,從國庫中分別撥款1,100萬和550萬兩白銀作為經費。同治一場大龍鳳,清政府庫房即變得捉襟見肘。
皇帝貴為天子,當然不會如俗人開寶馬、駕着七色彩雲去接新娘,只派使者幫他完成,所以大婚不用「親迎」,而是「奉迎」,使節到皇后府邸對皇后進行冊立,再將皇后迎入宮中。
嫁妝皇帝買 送鐘無有怕
絕不能不提同治與光緒皇后的嫁妝,都是皇室準備的,大婚前要先送至皇后母家,再由皇后母家抬送至皇宮。二人嫁妝分別為600抬與200抬,先後要分六日和兩日才能抬進皇官,有綢緞成衣、裘狐皮服、冠履靴鞋、珠寶首飾、家具陳設、舶來時玩等。光緒大婚前一年,還特別命人找洋鐘作為準皇后的妝奩,結婚「送鐘」毫無忌諱。
光緒搞的納彩宴(由皇家酬謝皇后父母),滿漢二品以上的官都要代皇上宴請皇后父親,按滿族的飲食傳統,他們先喝奶茶,吃餑餑(類似餃子),再吃酒席,吃飽要朝向皇宮方向三跪九叩,以謝賜食之恩。
順治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結過兩次婚的皇帝。一生共有19位后妃,四位皇后,娶妻博爾濟吉特氏因夫妻不睦,感情不合被廢,之後娶了被廢皇后的姪女孝惠章皇后。
康熙原來是男版劏豬凳,一生有四個皇后,正式大婚迎娶的第一皇后生了太子七日後就病死,第二位皇后在冊封一年亦駕鶴西遊。第三位皇后仲命短,冊立翌日就撒手人寰,成為史上僅有的「一日皇后」,之後才冊立雍正的生母德妃鳥雅氏。相反,同治是個命短福薄的皇帝,后妃只有五個,皇后於同治11年被冊立後一年多,同治就駕崩。
清帝大婚故事,大家當電影咁睇,但又有誰會睇穿一點:皇帝雖能擁有一場天下最霸氣、最豪婚禮,但卻不一定能擁有普通人最平凡的幸福。
光緒搞的納彩宴(由皇家酬謝皇后父母),滿漢二品以上的官都要代皇上宴請皇后父親,按滿族的飲食傳統,他們先喝奶茶,吃餑餑(類似餃子),再吃酒席,吃飽要朝向皇宮方向三跪九叩,以謝賜食之恩。
順治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結過兩次婚的皇帝。一生共有19位后妃,四位皇后,娶妻博爾濟吉特氏因夫妻不睦,感情不合被廢,之後娶了被廢皇后的姪女孝惠章皇后。
康熙原來是男版劏豬凳,一生有四個皇后,正式大婚迎娶的第一皇后生了太子七日後就病死,第二位皇后在冊封一年亦駕鶴西遊。第三位皇后仲命短,冊立翌日就撒手人寰,成為史上僅有的「一日皇后」,之後才冊立雍正的生母德妃鳥雅氏。相反,同治是個命短福薄的皇帝,后妃只有五個,皇后於同治11年被冊立後一年多,同治就駕崩。
清帝大婚故事,大家當電影咁睇,但又有誰會睇穿一點:皇帝雖能擁有一場天下最霸氣、最豪婚禮,但卻不一定能擁有普通人最平凡的幸福。
「宮囍─清帝大婚慶典」展覽
日期:即日至明年2月27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入場費:標準票$20
日期:即日至明年2月27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入場費:標準票$20
記者:鄭天儀
攝影:陳健邦、潘志恆(部份圖片由香港文化博物館提供)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
攝影:陳健邦、潘志恆(部份圖片由香港文化博物館提供)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