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遺憾——《風林火山》觀後感
終於看了久聞樓梯響的《風林火山》。對我來說,劇情並沒有很多人所說般費解,片中藴含的意象亦比我預期豐富,即使有明顯缺陷,整體來說我還是喜歡的。但正如導演Juno在訪談所說,光是劇本他已寫五年,觀眾看一次很難完全明白,我也不敢說自己看懂所有細節——如梁家輝老婆那條線,如此突兀地插入去,我就不太肯定有何作用。儘管《風》劣評如潮,但一齣港產片能激發中、港兩地眾多討論(台灣剛上映,反應似乎頗為冷清),已經好久不見了,這樣的現象實在令人懷念。
(以下內容有劇透)
電影劇情大要,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交代:在一個灰暗的劫後世界,大毒梟第二代(金城武演的李霧童)為了下一代的未來,不惜一切改邪歸正,希望建構美好社會,但過渡期間秩序大亂,更損害了三山五嶽的既得利益,當中包括黑警及(結尾才點破的)政府。金城武演的「毒二代」、他的父兄、集團元老、受毒販控制的黑警,還有背後最懂「遊戲規則」的政權(由梁家輝演的狄文傑作代言人),當然只存在於平行宇宙的1994年香港,但他們的鏡像又有沒有投射到這個世界呢?你喜歡解讀這是影射Juno自己,或其他什麼,都可以。看電影不是考公開試,不需要model answer。
開場時,金城武在紅隧醒來,不管你說它矯揉做作抑或意在言外,在這個梗圖和經典只差一線的時代,如此奇葩一幕已定格成永恆了。但除了「型」,這場戲還有什麼意思?有人說是向《墮落天使》致敬。這種「互文指涉」固然有趣,但若缺乏內在邏輯,就流於形式了。金城武能夠在紅隧起床,把香港站外街頭當成「開放式廚房」,我認為很有意思:(一)表示在片中那個虛構香港,紅隧已經荒廢,車水馬龍的繁華已成泡影;(二)暗示香港是「李家」遊樂場(呼應梁家輝片末所說的話);(三)象徵金城武活在一個虛無荒涼的洞穴,留意他步出紅隧沖咖啡,鏡頭緩緩向上,讓觀眾看到他頭頂依然有個玻璃蓋——世界在他只是一個更大的洞,無處可逃。
這齣戲的細節其實非常豐富,且前呼後應。像金城武一開場被暗示為「洞中人」,劉青雲就更畫公仔畫出腸地形容人生是「籠內鳥」:他對着被吊死的任賢齊說,「人生在世如籠內鳥,人情薄如紙,有得選的話,下輩子別再回來。」劉青雲死前講的一句,是「我不會再回……」「回」什麼?如果你記得任賢齊吊死那幕,就知道劉不是說「回來香港」,而是指「回來做人」。Juno建構的那個異世界,日短夜長,雪落不停,天冷,人更冷,的確生無可戀。所以片中各個男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毀傾向,唯有身懷六甲的高圓圓,咬實牙關,以烈火的意志存活下去(結尾遇襲後籠罩她的紅光,我覺得是全片曇花一現的生命力)。
電影的缺點,已經有太多人罵過,有些合理,有些不。我覺得Juno太貪心了(也許片中代表「貪」的劉青雲也是導演的投射),把太多東西寫進劇本,最後還是要遭受社會的鐵拳,必須大幅刪剪(姑且不論中国審查的問題)。結果是許多情節壓縮太多,除了令主流觀眾看得很不舒服,也大大削弱了戲劇張力,導演想營造的山雨欲來,還未來得及醞釀,就已經倉猝消散。我也很不喜歡片中的粗口對白,並非因為我有語言潔癖,而是很多粗口根本沒必要,尤其是鮑起靜的對白。

無論如何,我相信現在面世的《風林火山》,必然有別於Juno最初構想、甚至在2018年拍成的內容(否則亦不必補戲)。翻查2017年媒體訪問Juno的多個報道,都說《風林火山》故事「圍繞在香港和中國緝毒與販毒之間」。但現在上映的版本並沒有牽涉到「中國」,理由?你懂的。至於梁家輝片中那個被姦殺的太太,名字叫張穎,跟《復仇者之死》(2010年)中被黑警在警局強姦的角色(蒼井空飾演)同名,是否也暗示《風》內的神秘強姦犯跟警方有關呢?《復仇者之死》的故事由Juno創作,題材不禁令人想起2008年旺角警署強姦案(的確發生在我們這個宇宙)。如果《風》沿用這條橋,那麼梁家輝老婆那故事被剪得甩皮甩骨,好像欲言又止,我就很容易理解了。
《風》中的四大男角,古天樂無法守諾還命、劉青雲無法帶女兒移民、金城武無法「淨化」社會、梁家輝無法找到殺妻仇人,他們各懷解不開的心結,也有彌補不了的遺憾,好比這個世界的Juno,也有一部上了畫也像永遠無法拍完的電影。我們觀眾,大概也是懷着幾分遺憾來憑弔這齣「舊香港電影」吧——《風林火山》像八光年外的一顆星,今天看到的,已是恍如隔世的昔日光輝,怎不教人唏噓?或許人生如電影,若無遺憾,那是多無趣啊。
圖/《風林火山》
終於看了久聞樓梯響的《風林火山》。對我來說,劇情並沒有很多人所說般費解,片中藴含的意象亦比我預期豐富,即使有明顯缺陷,整體來說我還是喜歡的。但正如導演Juno在訪談所說,光是劇本他已寫五年,觀眾看一次很難完全明白,我也不敢說自己看懂所有細節——如梁家輝老婆那條線,如此突兀地插入去,我就不太肯定有何作用。儘管《風》劣評如潮,但一齣港產片能激發中、港兩地眾多討論(台灣剛上映,反應似乎頗為冷清),已經好久不見了,這樣的現象實在令人懷念。
(以下內容有劇透)
電影劇情大要,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交代:在一個灰暗的劫後世界,大毒梟第二代(金城武演的李霧童)為了下一代的未來,不惜一切改邪歸正,希望建構美好社會,但過渡期間秩序大亂,更損害了三山五嶽的既得利益,當中包括黑警及(結尾才點破的)政府。金城武演的「毒二代」、他的父兄、集團元老、受毒販控制的黑警,還有背後最懂「遊戲規則」的政權(由梁家輝演的狄文傑作代言人),當然只存在於平行宇宙的1994年香港,但他們的鏡像又有沒有投射到這個世界呢?你喜歡解讀這是影射Juno自己,或其他什麼,都可以。看電影不是考公開試,不需要model answer。
開場時,金城武在紅隧醒來,不管你說它矯揉做作抑或意在言外,在這個梗圖和經典只差一線的時代,如此奇葩一幕已定格成永恆了。但除了「型」,這場戲還有什麼意思?有人說是向《墮落天使》致敬。這種「互文指涉」固然有趣,但若缺乏內在邏輯,就流於形式了。金城武能夠在紅隧起床,把香港站外街頭當成「開放式廚房」,我認為很有意思:(一)表示在片中那個虛構香港,紅隧已經荒廢,車水馬龍的繁華已成泡影;(二)暗示香港是「李家」遊樂場(呼應梁家輝片末所說的話);(三)象徵金城武活在一個虛無荒涼的洞穴,留意他步出紅隧沖咖啡,鏡頭緩緩向上,讓觀眾看到他頭頂依然有個玻璃蓋——世界在他只是一個更大的洞,無處可逃。
這齣戲的細節其實非常豐富,且前呼後應。像金城武一開場被暗示為「洞中人」,劉青雲就更畫公仔畫出腸地形容人生是「籠內鳥」:他對着被吊死的任賢齊說,「人生在世如籠內鳥,人情薄如紙,有得選的話,下輩子別再回來。」劉青雲死前講的一句,是「我不會再回……」「回」什麼?如果你記得任賢齊吊死那幕,就知道劉不是說「回來香港」,而是指「回來做人」。Juno建構的那個異世界,日短夜長,雪落不停,天冷,人更冷,的確生無可戀。所以片中各個男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毀傾向,唯有身懷六甲的高圓圓,咬實牙關,以烈火的意志存活下去(結尾遇襲後籠罩她的紅光,我覺得是全片曇花一現的生命力)。
電影的缺點,已經有太多人罵過,有些合理,有些不。我覺得Juno太貪心了(也許片中代表「貪」的劉青雲也是導演的投射),把太多東西寫進劇本,最後還是要遭受社會的鐵拳,必須大幅刪剪(姑且不論中国審查的問題)。結果是許多情節壓縮太多,除了令主流觀眾看得很不舒服,也大大削弱了戲劇張力,導演想營造的山雨欲來,還未來得及醞釀,就已經倉猝消散。我也很不喜歡片中的粗口對白,並非因為我有語言潔癖,而是很多粗口根本沒必要,尤其是鮑起靜的對白。

無論如何,我相信現在面世的《風林火山》,必然有別於Juno最初構想、甚至在2018年拍成的內容(否則亦不必補戲)。翻查2017年媒體訪問Juno的多個報道,都說《風林火山》故事「圍繞在香港和中國緝毒與販毒之間」。但現在上映的版本並沒有牽涉到「中國」,理由?你懂的。至於梁家輝片中那個被姦殺的太太,名字叫張穎,跟《復仇者之死》(2010年)中被黑警在警局強姦的角色(蒼井空飾演)同名,是否也暗示《風》內的神秘強姦犯跟警方有關呢?《復仇者之死》的故事由Juno創作,題材不禁令人想起2008年旺角警署強姦案(的確發生在我們這個宇宙)。如果《風》沿用這條橋,那麼梁家輝老婆那故事被剪得甩皮甩骨,好像欲言又止,我就很容易理解了。
《風》中的四大男角,古天樂無法守諾還命、劉青雲無法帶女兒移民、金城武無法「淨化」社會、梁家輝無法找到殺妻仇人,他們各懷解不開的心結,也有彌補不了的遺憾,好比這個世界的Juno,也有一部上了畫也像永遠無法拍完的電影。我們觀眾,大概也是懷着幾分遺憾來憑弔這齣「舊香港電影」吧——《風林火山》像八光年外的一顆星,今天看到的,已是恍如隔世的昔日光輝,怎不教人唏噓?或許人生如電影,若無遺憾,那是多無趣啊。
圖/《風林火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