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電》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借用電競主題,講述了一個關於「雜牌軍」絕處逢生的勵志故事。這部電影沒有高昂預算,卻憑藉著別出心裁的製作與演員們的真摯演出,觸動人心。雖然故事較老套,但人物描寫夠集中,給予觀眾記憶點,電競對戰是這部電影的重點,雖然肉眼可見的預算有限,但製作群巧妙地以近鏡為主,多種拍攝角度,加上場景設計,整體效果驚喜。
王道的敗者們復活戰劇情,有熱血,有搞笑再夾雜一些溫情,演員發揮不俗,令電影加了不少神采,林敏驄故然精彩,亦提供了大量笑點,其他演員也各有出色表現,羅莽,柯煒林,陳穎欣等等的演出雖然未算驚人,但總能恰如其份,整部電影處在一個剛好的狀態,看得舒服,看得開心。
社會問題或者苦情片較多的情況下,難得有娛樂向又言之有物的港片,雖然不是驚天動作之作,但絕對是部稱職而且言之有物的娛樂電影,令我開心完場,推介。
以下有劇情。
《觸電》故事簡介:
人到中年的車仔(林敏驄飾)為了拯救面臨倒閉的網吧而組成一支電競隊在賽場上搏殺,完成一場不可能的戰鬥,在過程中體會到親情友情的羈絆性而讓心懷夢想的他們不再抱憾。
對於電競題材的電影而言,視覺呈現往往是最大的挑戰,尤其是在有限的預算下。選擇了更聰明的路:不求百分百還原,但求風格獨特。電影開篇便大膽採用了港產片中罕見的第一人稱槍戰(POV)視角,讓觀眾彷彿親自進入遊戲,代入感十足 。在後續的電競對戰場面中,團隊也未曾試圖營造逼真的遊戲畫面,而是巧妙地運用特效,將角色的技能、爆破與拳腳動作融合在一起。
這種「力所能及」的策略,不僅成功規避了低成本特效可能帶來的粗糙感,更將電影的重點從技術還原轉向了情緒渲染。電影中的Happy Hour電競隊在比賽中逐級攀升 ,但最終的結局並非美好勝利。這種「雖敗猶榮」的設計在這類電影中相當主流,但電影本身的設計亦上佳,勝負前的懸念,勝負後的反應,都令人動容,令觀眾共情其勝負當然重要,但還有更多更重要的情郜,相當成功。
人物取捨上佳,考慮到電影時長,主要描寫都集中在主角群,對手們基本都較面譜化處理,為了讓觀眾更深刻地感受到主角群的成長與羈絆,編劇選擇了弱化反派的功能性,讓他們更多地作為故事的「障礙物」,而非具有完整價值觀的對手,考慮到電影的時長,相當合理。
《觸電》是一部充滿驚喜的港產片。在題材、視覺與情感上展現出「心思」,而且有用心提升娛樂性,是部有溫度、有火花、有生命力的本地電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