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近年,有一個社會為了迎合「民族偉大光榮復興」,於是時常提倡一個概念:
「四大文明古国,如今为何只有我们独强呢?」
古代華夏帝國歷史起源於有甲骨文的商,所建立的長城幾乎已經摧毀殆盡,如今能看到的是八達嶺、嘉峪關、山海關都是十四世紀以後修建,哲學上則在春秋戰國後,僅剩下統治者需要的工具。
當然,如果你在仔細去看文獻與這個詞彙的起源,會找到梁啟超所作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而且其中的用語可能在今天的微博是會被下架的。
但在我看完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以後,又有一些不同的觀點,會不會其實四大文明,同時也是人類生活幸福指數最不高的地方-在農耕時代大規模人口的聚集,象徵著是王權統治、奴隸制度、貧富差距與戰爭頻仍的開始,更不用說在醫療條件惡劣的狀況下,要面對饑荒與疾病的風險。
古印度時常要被來自西北方的少數民族征服,層層疊疊的外來者把原住民狠狠的踩在腳底,甚至衍生出一套與宗教結合的種姓制度,成為少數永遠可以控制多數的理論依據,在這片土地上盛行千年。
古埃及則在一批法老追求永生、住進金字塔後,子民們面對到的是亞述、波斯、亞歷山大、羅馬、阿拉伯、蒙古、鄂圖曼土耳其的輪流入侵,甚至一直到近世都難以獨立。
而在「抵抗就是遭殃」「反對就是滅亡」的反覆「歷史教訓」裡,異民族永遠可以把本地人變成「役民族」,所以周、秦來自西戎,漢起自荊楚,隋唐源於武川鮮卑,元、清更直接就是異邦,到底回望這段歷史,要怎麼在反覆被摧折的祖先悲戚史上讀出光榮感來,實在令人費解。
今天故事方成式帶你用另一個角度,理解「四大古文明」的光榮背後,究竟什麼原因讓他們總是面對災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