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星期一

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 馮睎乾十三維度

 


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
明史專家陳梧桐的《崇禎:勤政的亡國君》一書,近日在中国大陸被禁,引起議論紛紛,一般解釋是「疑似惡意影射」。前天《金融時報》也報道此事,題為「Tale of emperor whose ineptitude ended his dynasty unnerves Chinese censors」(皇帝無能招致亡國的故事令中国審查部門惶恐不安)。(注1)
《金融時報》指,收回一本已出版的書,在中国很罕見,因為書籍出版前已被審查部門反覆檢​​驗,何況《崇禎:勤政的亡國君》只是《崇禎往事——明帝國的最後圖景》(2016年初版)的重印本,禁一部重印書就更少有了。
然則《崇禎》此書觸犯什麼禁忌呢?由於新版已不可得見,且讓我引述2016年舊版所載的幾句話。今年五月已過世的作者在書中如此形容崇禎:
「不論大小政務,人事變動,生殺予奪,皆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的確很容易令人聯想起某個事事「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的偉大領導。
陳梧桐批評崇禎喜歡卸責,引述他在崇禎八年的「罪己詔」,指他「罪己」之餘,不忘斥責文武諸臣;又說到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大軍渡河橫掃山西時,崇禎即指責臣僚:「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矣!」到兵臨北京城下,崇禎自縊前還在衣襟上憤然寫道:「諸臣誤朕。」
這種至死不肯認錯,覺得有錯也是別人犯錯的性格,又再次令人聯想到某個偉大領袖。
對崇禎的評價,史學界素來分為兩派。一派見他勤於政務,有志於大明的偉大復興,就相信了崇禎本尊所說,認為他「非亡國之君」。但本書作者顯然是另一派。
陳梧桐指崇禎「雖有中興之志,力圖挽狂瀾於既倒,但志大才疏缺乏深遠的目光」,「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又批他「不辨忠奸,只憑個人的好惡取捨人才」,「剛愎自用而又多疑善變、急功近利而又優柔寡斷、虛榮心強而又缺乏擔當精神、專橫殘暴而又刻薄寡恩」。你想到誰呢?
但老實說,我不覺得上述文字是此書被禁主因。《崇禎往事——明帝國的最後圖景》出版七年,誰留意有這些「敏感內容」?就算留意到,誰會有興趣逐字逐句轉載?
本書真正被禁的原因,是新版封面太生鬼了:一條絞索套在「崇」字頭頂,還改了一個精警的書名叫「勤政的亡國君」,搞得像一幅潛力無限的梗圖,網上傳播力馬上比舊版激增萬倍。
但最大的功臣(或「罪魁」),我認為非文案作者莫屬。書封宣傳語「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見血封喉,將陳梧桐千言萬語都濃縮成順口易記的十四個字,第二句更非常耐人尋味。這文案不禁令我想起古代的童謠。
天下將亂,必有童謠為先聲。例如秦始皇時有童謠說「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為「胡」指匈奴,立即命令蒙恬北伐——後來大家都知道謎底原來是胡亥。為什麼童謠有足以影響秦始皇的力量呢?因為它的本質就是迷因(meme),當中盛載的訊息能以驚人速度傳播,有動搖人心的效果。「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不是童謠,但作用一樣。
把此書「下架」的人,到底是低級紅抑或高級黑呢?我不知道,但肯定的是,本來無人留意的「疑似惡意影射」的迷因,現已轟動海內外。事件中受傷最深的,無疑是那位現代朱由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