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星期六

香港人的後花園(林夕)

香港人的後花園(林夕)


路過稍顯荒廢之地,雜草之上,有一棵芭蕉樹成為主角。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想起大畫家徐渭筆下的芭蕉葉,一片翠綠在陰霾下忽然似有墨色點染。用水墨畫芭蕉葉的名作無數,那些金燒鵝彩色飛龍,這兩種生物卻少受大畫家青睞。那應該不是個人癖好問題,是歷年集體美學判斷,一條龍,很難畫出美感,一隻鵝,小小的呆在畫紙角落作伴碟用還可以。相比之下,芭蕉顯然更有畫意,詩意呢?就得看人,數人頭了。再有畫意的芭蕉,被人簇擁圍觀,也沒什麼詩意可言。
我正這樣想,旁邊的人也盯着這片荒地,看得目露兇光,於是立時捏緊他中指並喝醒他:你再動什麼歪念,你又不是發展商,又不是吃發展局那碗飯,幹嘛要連一棵無用的芭蕉也不順眼?
政府一宣佈要搶地起樓,就有人應聲附和,表示自己很少去鳳凰山,也不見得有很多人去,所以、不如,為什麼不……。
這些人就是對一棵閒着的芭蕉看不過眼,凡人跡罕見處都巴不得將之發展。他們把後花園當遊行勝地,把遊人當遊行人士,靠數人頭取得階段性勝利,人不夠多,那地方就廢了。他們恨不得所有郊野公園甚至一棵孤獨芭蕉的棲息地,也要弄得人頭湧湧車水馬龍才肯罷休。
郊野公園若真天天客似雲來,那只是個擠滿遊客的御花園,郊野也就興旺如大商場,是不是要這樣,郊野才能保得住存在價值?去後花園的人太多,本來想去的人反而就卻步了,眼中只有發展的人,是永遠不會明白,或者假裝不明白的,他們會叫人北上郊遊。


林夕

蘋果日報(2014年2月15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