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星期二

日本不再完全依賴美軍 專家:中國把日本推向“自立自救”

 日本不再完全依賴美軍 專家:中國把日本推向“自立自救”


日本逐漸走向防衛自主

在3月1日參院預算委員會討論“關於擁有破壞他國疆域內導彈基地等的反擊能力”的議題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到自衛隊作為“盾”、美軍作為“矛”的以往職責分工可能發生變化。他表示“設想今後不再完全依賴美國的打擊能力,在運用方面也將日美合作應對”。

前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室長、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Susumu Takai)認為,日本已經逐漸脫離對美軍的高度依賴,走向更高的防衛自主性,近因自然是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考慮到中國因此可能作出的反應,這使日本習得必須擁有自我防衛的教訓。

前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室長,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照片提供: 高井晉)
前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室長,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照片提供: 高井晉)

高井晉告訴美國之音:“目前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這件事情上,中國對俄羅斯幾乎沒有任何批評,中國根本上就認為,若是普京要是就這樣奪取了烏克蘭領土,世界其他國家也沒有太大的反擊,那中國奪取他們自己聲稱擁有所有權的台灣就更順理成章了。中國一旦對台灣發動攻擊,最危險的就是日本,屆時自衛隊不只需要支持出兵護衛台灣的在日美軍,更要保衛日本的領土不受戰爭侵襲,應該要擁有更高的反擊能力,讓中國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日中關係專家、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認為,日本的防衛戰略朝向自主發展是一個過程,從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提出“印太戰略”可以作為一個起始的節點。他指出,從2022年2月烏克蘭被俄羅斯侵略開始,烏克蘭所展現出的強韌及國際社會對烏克蘭態度的變化,都對日本而言產生了相當的刺激。因此,安倍曾對日本國民表示,烏克蘭的表現展示了在國際社會上“唯有展現出願意自救的國家,才能獲致其他國家的協助”的道理,讓日本認真檢討面對野心勃勃的中國,日本自我的防衛能力是否應該大幅提升。

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照片提供: 謝文生)
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照片提供: 謝文生)

謝文生對美國之音說:“在相當的程度中,俄烏戰爭也讓長久以來一直擔心美日同盟在萬一‘日本有事’的時候,‘美國究竟會展現多少防衛日本的決心’這件事情上,讓日本自民黨政權決定,與其猜測美國會不會、或者究竟會出多少力防衛日本,不如自己先‘自立自救’比較實在。而這個轉變背後最大的推手,當然就是企圖以武力改變東亞現狀的中國的所有作為。”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勛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早在1月11日的日美國防與外交部長會談後所發表的共同聲明,以及1月13日的日美首腦會談後所發表的共同聲明,都記載“日美同盟的現代化”,其實就是昭告天下,日本已經到了脫離戰後體制的時候。

蔡錫勛說:“為了守護國民生命與和平生活,岸田政府必須正面迎向戰後最嚴峻複雜的安全保障環境,著眼對手的能力與新戰法,徹底強化防衛力。日本藉此順勢脫離戰後體制,邁向戰略自主。至今日美同盟角色分擔是日本為‘盾’,美國為‘矛’。我認為,岸田政府去年年底發表的安保3文書反映‘日美同盟的現代化’,改變至今不擁有、不行使‘矛’的方針,將攻擊視為防衛,使‘盾’之能力成為‘矛’的一部分,強化本身打擊力,以抑止敵方侵略。”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勛(照片提供: 蔡錫勛)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勛(照片提供: 蔡錫勛)

蔡錫勛指出,雖然岸田在議會質詢中一再重述,日本安全保障政策不針對特定國家或是地區,但他也同時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以此來表示安全保障環境的嚴峻要素主要來自中國,其實在座的議員對於造成日本最大威脅的國家都有共識。

提升防衛預算為朝野共識 但經濟是難題

在2月28日的眾議院全體會議上,日本2023年度預算案憑藉執政黨等多數贊成獲得通過。根據日本憲法的眾議院優越規定,預算案確定將在3月內成立。一般會計財政支出總額超過114萬億日元,其中防衛費約6.8萬億日元,兩者均創新高。防衛費增至2022年度原始預算的1.26倍,是日本史上最高的預算案。

日中關係專家謝文生表示,防衛議題在議會質詢時大致上不會遇到太大的反彈,因為這是朝野的共識。他指出,日本在野黨乃至於與自民黨共同執政的公明黨在去年底通過的新版安保三文書的修定內容方面大致上沒有太大的反彈,因為岸田所任命的內閣的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和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會長小野寺五典在安保三文書的修訂過程中,已經與其他政黨人士、民間學者、退役高階將領等進行了充份的交流與意見聽取及協調。由於濱田與小野寺都是自民黨國防專業的成員,長期和其他政黨國防專業成員關係良好,因此在新版安保三文書提出最終版本前,事前的疏通完全到位,大致有共識。謝文生認為,疏通順利的主要原因是俄烏戰爭帶來的警惕,讓長期受到中國、朝鮮在周邊威脅的日本社會也感到強化防衛裝備的必要性。

他說:“除了俄烏戰爭給日本的警惕,北韓去年一年內發射了31次、至少59枚的飛彈,這是有史以來最多的;特別是中國的海警船在尖閣群島(中國稱釣魚島)週邊海域慣性出沒,甚至在2022年達到了一年336次的高頻率,企圖製造‘新常態’的作為,都讓日本民間以及政壇充分感受到周邊國際情勢的危機重重。”

前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室長、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認為,日本週邊的緊張局勢急速升溫,民意上根本不容在野黨反對強化政策。

他說:“中國已經高頻率地侵擾尖閣諸島與台灣了,如果真的發生戰爭,美國、英國等其他國家沒有辦法及時支持,那麼日本靠自己的力量捍衛國土足夠嗎?我認為如果在野黨反對強化日本的防衛戰略和防衛建設,那麼在野黨遲早會因為這樣的安保政策失去民意支持。 ”

高井晉指出,岸田內閣這次明確表示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並落實在預算案中,可以說是向中國傳遞了一個信息,即日本將以一己之力挺身而出,不再完全依賴美國來抵抗中國的威脅了。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勛表示,提升防衛預算確實是朝野共識,但也有議員提出現實的經濟問題,這會是岸田內閣接下來必須面對的難題。

他說:“在野的眾議員福島伸享在2月22日的預算委員會質詢岸田時主張,所謂‘富國強兵’,其實沒有富國,就沒有強兵。福島眾議員指出,日本問題本質在於泡沫經濟破滅後30年的經濟低迷,導致安全保障環境變得嚴峻,反而美國和中國GDP成長率高,帶動國防預算增加。”

蔡錫勛指出,任何國力都是總和力量,如今日本安全保障的最大危機是經濟低迷。

400枚“戰斧”足以嚇阻中國

岸田文雄2月27日出席眾院預算委員會會議,就作為反擊能力裝備將引進的美制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制式型號BGM-109)表示,計劃採購400枚。日本政府已在2023年度預算案中列入2113億日元的“戰斧”採購費。

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指出,為了抑止中國的武力威脅,日本從安倍晉三擔任首相時期就曾向奧巴馬政府交涉購買更多導彈,但遭到奧巴馬政府拒絕。近年來美國政府終於轉變其對中政策,同意在日本的S12式飛彈的射程改良至1200公里量產前,對日本提供戰斧巡弋飛彈。

他說:“日本改良的千枚S12飛彈,預期將會在2027年進行布署,因此目前向美國購買的戰斧導彈射程長達1600公里的威力與實戰成績來說,日本若是擁有400枚,就足以對中國達到相當的嚇阻作用了。”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勛表示,在野黨之中最大的立憲民主黨的委員在質詢時都同意採購戰斧巡弋飛彈,只是在採購數量、價格、美軍過去實際運用的情況、飛行速度、射程等方面希望進一步討論,這足以顯示中國的威脅確實是推動日本朝野在防衛政策上一致走向自立的最大原因。

他說:“戰斧巡弋飛彈速度不快,大約和一般客機一樣,很容易被攔截,所以美國的戰場經驗是一次發射多枚飛彈,這稱作‘飽和攻擊’或是‘萬箭齊發’。這種優點是,戰斧巡弋飛彈不僅可以針對敵方陸上基地,更可以針對船舶,讓日本可以強化西南諸島的防衛,也就是對抗中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