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星期日

#逆轉的東亞史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6095303790495662&set=a.100385319987569

你問任何一個今天的山東人,大致都是青島人(齊人)瞧不起濟南人(魯人),但魯人總是在政治上壓制齊人。這個原型在上古時代就已經形成。


齊和魯的差異,本質上是海洋性和農業性的差異。齊國人如果沒有來自中國內地的政治約束,一定是本能的和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及日本列島做貿易,然後輻射到魯(中國)。這就像香港一樣。然後魯一定要設定一個大灣區之類的東西,把它拉回來。

因為海洋貿易的關係,齊的技術在上古就非常發達,至少可以從造船業和冶煉業看到。考古學家在膠東半島曾發現古代船隻的巨大石錨,重量經常是超過一、兩頓重,可以推論船隻的載重量可能高達幾十噸。也因此可推測膠東半島、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存在著常年的海上貿易。

而齊國的鐵器也非常發達,比中國要早,這應該是借助國際貿易管道和內部實行的自由經濟政策所賜。比如出自齊國的叔夷鐘上面的銘文提到,齊國國君把四千個出身萊夷的冶鐵工匠分配給他。「這是一筆厚禮,四千個冶鐵工匠在今天就相當於是一個大型軍工聯合企業。那就不僅僅是給了你一些榮譽、地位或者錢財,等於是把一個可以建立一支野戰軍的巨大軍事力量給了你了。」(引自《逆轉的東亞史之晉燕齊》)

這四千個冶鐵工匠當然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他們的族屬很明顯是萊人,也就是膠東半島的土族居民。「這就說明膠東半島的土族居民使用鐵器基本上是跟著內亞和東北亞的時間表,而不是跟著東亞的時間表的。」這次饋贈的時間是在春秋晚期。中國普遍使用鐵器,最早也要在戰國中期,到西漢都還沒有真正完成這個過程。

因為封神演義的緣故,我們一般都知道姜子牙被封在齊國的故事。實際上在殷商時代,殷商就在齊國攻打下一個據點,設置一個叫蒲姑的前哨戰,當然代價慘重,所謂『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東夷,夷就是東,夷人就是中國眼中的東方人,就好像諾曼人「Norseman」就是北方人。

而在周人克商之後,牧野之戰的總司令姜太公就被封到了齊國。「所謂封到齊國,實際上就是,我已經拔掉了蒲姑這個殷人的前哨據點,現在我要把我自己的前哨據點派到這裡來。」

周人打敗殷商而「宅茲中國」之後,就變成了「中國人」,他們在東方、今日山東的封國就是魯國和齊國。魯國是東方諸侯之首,直接處於周公的系統,所謂周禮盡在魯也;但是齊國就沒有這麼重要。

「所以,周禮完整地移植到魯;而齊人呢,照太史公的記載,就執行因俗而治,用萊人原有的禮儀。」我們可以想像,魯人就好像南下到上海的中共老幹部,把整個中共的制度體系都搬過去,但是本地還留下不少原本的資本家(殷人),他們的熟悉的制度文化和新來的南下幹部不一樣。這就是在魯國內部,周人祭祀周社、殷人祭祀亳社的緣故。

但是,齊人就不是這樣。「可以推測,姜太公最初帶到臨淄的那一批人的人數是不多的,以至於不足以像魯人那樣理直氣壯地把周的禮法都一直延續下去,所以他非常依賴萊人和其他各路土族居民的支持,採取了自己大量採用萊人禮法的做法。」

姜子牙的情況或許有些類似1997年以後的駐港中聯辦。第一屆主任是中國外交部西歐司出身的人,是在上海出生和長大的,比較熟悉英美世界。他去香港,也盡量保留原本的制度和文化。但是到了後面的幾任就是生在紅旗下的官員,他們其實也完全不理解香港原本的制度和習俗了。

「以至於最後在孔子參加的齊魯兩國君主的會盟當中,齊人讓萊人來跳土風舞,嚴重地激怒了魯國的君臣,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是企圖侮辱甚至劫持魯國君臣。但是從齊人的角度來講,這個做法並不是從孔子時代開始的,而是自古以來,從姜太公建國以來,他們一直是這樣的,齊國作為一個封建君主國,它可以說是齊-萊聯合國家。」(引文)

劉仲敬以歐洲為喻,解釋這種情況。他說,如果說法蘭西和德意志是有資格繼承羅馬傳統的歐洲大國的話,那麼英格蘭就很難說有沒有資格繼承羅馬和歐洲的法統了。英格蘭有的時候可以算歐洲的一部分,有的時候又不能算歐洲的一部分;而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在任何時候都是歐洲的一部分。

「齊國跟魯國、鄭國的關係也是這樣的:魯國和鄭國這些,任何時候都算中國的一部分;而齊國有的時候可以算中國的一部分,有的時候不可以算中國的一部分。」

那麼齊魯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不分,大致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答案和滿洲/東北有關。下次有時間再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