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大汗是體虛的表現?中醫認為經常大汗淋漓、郁少少都周身汗,甚至瞓覺先出汗,或只是手心、腳心出汗,都可以反映身體毛病。註冊中醫師劉秀華表示,中醫將汗有關疾病歸為「汗証」,可反映身體陰陽失調、氣血失和,以致汗液外泄。
經常大汗淋漓、滿頭大汗,甚至坐辦公室用電腦「郁少少」都周身汗屬於「自汗」,多見於肺氣虛人士。中醫認為身體有「氣牆」保護,氣可以幫助內收水份,當出現肺氣虛,氣牆密度不夠,毛孔便會疏鬆,水份未能固攝,就會稍為郁動都全身出汗。肺氣虛人士同時會容易疲倦、經常說話不夠氣、怕凍及覺得全身無力等症狀。
都市人常過度操勞、休息不足,可造成耗氣太多,容易氣虛。另外,健康脾胃有助化生氣血,如常吃生冷食物、經常食無定時,令脾胃功能下降,也會影響氣的生成,均是自汗元兇。要改善肺氣虛引致的自汗問題,除了糾正飲食壞習慣外,推介飲用「玉屏風散」,北芪、防風及白朮三種中藥有補氣止汗、益氣固澀作用,或在辦公室焗「北芪烏梅飲」飲用,有益氣生津、止汗功效,適合肺氣虛人士飲用。
夜晚睡覺時無故出汗,或熱醒發現成身汗均是盜汗表現,盜汗與都市人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經常捱夜睡眠不足、用腦過度、煙酒過多、進食熱氣食物後少飲水,會多耗了身體的水份,引致有虛火、內熱,就會令人睡覺時容易出汗。陰虛內熱、氣陰兩虛人士最常有盜汗問題。此兩類人士同時多伴隨口乾、眼澀、心煩、身熱、失眠及便秘等症狀。
要改善盜汗,可採用「止汗臍貼」,在肚臍放上中藥製成的敷料,包括五倍子及段牡蠣幫助止汗。中醫認為肚臍為神闕系統,即連接五臟六腑,也有吸收中藥的效用。另外,早睡、戒煙酒及避免吃熱氣食物,平日可多吃養陰食物如雪耳、花膠及海參等。
經常受手汗、腳汗困擾,令人十分尷尬,原來手汗、腳汗多可反映脾胃功能差,都市人多數脾胃較差,若愛吃甜食、肥膩、香脆食物如薯條及濃味食物如醬汁,會令鬱熱、濕滯阻礙脾胃,引致手心、腳心特別容易出汗。此類人士可採用「止汗浸洗方」,早晚各浸1次,可固表止汗。另外,需改變飲食壞習慣,配合中藥調理,如日常可食用淮山、蓮子等健脾胃。
) |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