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5日星期日

許鞍華的愛國大片( 馮睎乾 )

許鞍華的愛國大片( 馮睎乾 )




任誰也看得出,許鞍華新作《明月幾時有》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小心服務黨的意識形態,大力頌揚黨的抗日功績,今天本來無可厚非,問題是能否不失優雅地執行國家任務。《明月幾時有》以抗日老兵(梁家輝飾)的回憶開始,先講述共產黨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在1942年如何勇武地營救八百名文化人逃離香港,然後帶出平民女子方蘭(周迅飾)加入港九大隊,與劉黑仔(彭于晏飾)共同抗日的故事。電影其他二線角色,例如演臥底的花瓶霍建華、演母親的老戲骨葉德嫻,無一倖免是抗日英雄,而且統統為威武的東江縱隊效力。
紅色大片的必殺技,是疊馬,許鞍華也未能免俗。導演這次應該出盡人情牌,客串的都星光熠熠,連梁文道也粉墨登場,可謂噱頭十足。但除了噱頭,這到底有何意義呢?像梁家輝的角色,電影一開場似乎告訴觀眾,以下劇情是他的回憶,但錯了,整個故事根本不是從他的視角開展,他在自己的回憶中,也不過是位臨時演員。那麼何必安排梁家輝出場呢?除了谷大卡士,我真的想不出還有什麼用。芸芸客串的演員中,只有肩負搞笑任務的王菀之較可觀,餘皆曇花一現,乏善足陳。
主旋律電影要拍得不平庸,其實有很多辦法,而堆砌明星只會令電影更平庸。什麼辦法?這就像張愛玲所說的,耍着花腔把官樣文字唸出來,自然親切而滑稽了。可是導演不敢。不敢,那就正正經經拍吧,但像本片題材,正經拍法根本無需疊馬,更不必歌頌游擊隊,許鞍華只要反璞歸真,拍她最得心應手的小市民生活就是了。同是二戰背景,片渕須直導演的《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便完全從普通人角度敍事,拍出漫天烽火中的日常細碎,令人感動,但《明月幾時有》根本沒有正常小市民,他們不是為國捐軀的特工,就是慷慨就義的師奶,最真實的角色,倒是那些隻眼開隻眼閉的憲兵,可惜戲份只有十秒。
改編過兩部張愛玲小說的許鞍華,不可能沒看過《燼餘錄》,文章描繪的香港眾生相,非常立體而富實感:擔心沒有好衣服穿的閨秀、以為打仗是YMCA遠足的戇男、冒死上城看電影的炎櫻、轉行賣小黃餅的洋行職員……數之不盡的亂世風情畫,看得人目不暇給。但《明月幾時有》的香港是個二次元世界,只有波平如鏡的表面,連靈巧見稱的周迅,表現也出奇地悶,更不用期望可看到游擊隊的陰暗面。
香港淪陷後,很多平民也參與救護工作,連自私的張愛玲也當過看護,可見這些「義舉」本沒什麼大不了。東江縱隊號稱營救了八百個文化人,但來來去去就只數得出茅盾、柳亞子、夏衍、鄒韜奮等十多個名人,卻沒救當時滯留在港,自言「乞米至今餘斷帖」的陳寅恪,或許這位國寶級學者跟共產黨不熟吧。現實的東江縱隊當然不是彭于晏化身,他們不但涉嫌殺害三個神父,送文化人回國時,柳亞子、何香凝等一船人更幾乎斷糧而死,後來游擊隊的巡邏艇經過,認出船中有廖仲愷夫人何香凝,才施捨他們一些雞和奶粉,還指明是給廖太太。柳亞子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無糧無水百驚憂,中道逢迎舴艋舟。稍惜江湖游俠子,只知何遜是名流。」這樣有歷史肌理的片段,才是我心中的明月,可惜在電影中卻雲遮霧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