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5日星期日

香港毀容 核突銅像 入侵市建公園(蘋果日報)

香港毀容 核突銅像 入侵市建公園(蘋果日報)

(左起)街坊張朝敦、徐可儀、蔡守仁及劉學成特意穿古裝為街坊講古,為餘樂里這些沒靈魂的銅像添上故事,也介紹這區歷史。
【專題籽:胚芽故事】
一個月黑風高嘅晚上,我走到西營盤第三街餘樂里公共休憩空間,竟有如踏上黃泉路般陰森,有好多「人」望住我,腦海中谷德昭走咗出來,都未講完:「幻覺嚟嘅箒……」我就見到有個男人用鉸剪一嘢隊落細路個魂精,旁邊仲有班古裝人。原來佢哋係街坊,睇唔過眼呢個市建項目有堆怪誕銅像,決定來講古解畫。
醜化香港來講,市建局可謂屢建奇功,例不虛發。利東街變了所謂「購物步行街」,商店扮歐陸建築鬼五馬六,似足三色台佈景板。當中一堆西人面孔銅像更加令人頴到頭皮爛完再埋口都諗唔明,睇唔透,造工靚?唔係;有意思?無乜。有啲銅像佔領椅子,但側邊又不夠位畀人坐,想點?可是當你看到強國遊客飛撲過去四萬咁口合照,那刻我黯然離開了。以為仿真銅像呢種顯得有啲過時嘅公園點綴物已被時代巨輪捲走,原來它強勢地捲土重來,散佈在市建公園篤眼篤鼻。被捲走的其實是美感,是抽像雕塑給我們的思考空間。

複製以往氛圍?儍的嗎?

會去餘樂里公共休憩空間的不會是遊客,放銅像又是甚麼意思?哦,原來要「複製以往的氛圍」。這裏重建前有一排排戰前唐樓,被推倒後拔地而起的是住宅「星鑽」,例牌開放一個所謂的公共空間,也例牌的只做門面工夫。幾位街坊一同發起「餘樂里一號」計劃,早前更在公園大講故事,為這些本來沒靈魂的銅像賦予虛擬身份。在附近開花店的徐可儀坐在雀籠大叔側,訴說這位「陸生」的往事。「六十年代呢度有好多賭檔,有位陸生當時擔任『天文台』睇水。後來有人通風報信,搵警察拉人,陸生盡責地叫走鬼,所有人走甩,佢由一座大廈跳到另一大廈,跌咗落來,送去醫院途中證實不治。我們把銅像套入這新聞,變成銅像背景。」可儀仲創作咗一段淒美愛情故事過陸生。「佢鍾意我,但我係女子中學教師,大家背景懸殊。我哋有進一步發展前就發生咗呢件事,我負責他身後事。」可儀寧願公園設展板交代銅像緣由,寫點這裏的歷史。
藝術家劉學成提及多年前在內地「步行街」看到很多類似的雕塑。「慢慢地香港越來越多,有可能係搵大陸工廠承包製作,會唔會係要迎合某啲人嘅品味呢?呢個要反思。雕塑好似好驚觀眾唔明,所以好具象咁表現,畫公仔畫出腸,藝術最好玩其實係思考空間。」

整鐵架扮唐樓!係乜玩法?

街坊、大學學者張朝敦喜歡研究石牆,對於呢個所謂保育項目異常氣憤。「之前呢度有唐樓,市建局就整個鐵架扮唐樓,企圖『整番個氛圍』,但個架好重,佢哋竟然將地台內原本嘅碎石挖晒出來,再倒混凝土鞏固,為假古蹟破壞呢個一八六零年嘅真古蹟地台。完全無了解呢個地方嘅建築手藝同歷史。」品味崩壞或者有救,不過無視歷史,只顧做表面工夫,其實病入膏肓,無得醫。明剪髮實插頭銅像與明保育實破壞古蹟之間,後者其實更壞。
記者:葉青霞
攝影:劉永發
編輯:陳漢榮
美術:利英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