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很多懷念九七年前的殖民歲月。其實英國在香港的管治可以分為很多的階段,但也與英國的本土政治發展和世界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反而與中國的關係較少。
英國在十九世紀的日不落帝國,充滿殖民地的大英帝國,在十九世紀的香港卻是一個英國不太重視的殖民地,在亞洲英國更重視的是新加坡和上海、威海衛等的軍事商業港口。二戰後,英國的殖民地解體,由於太靠近中國,中國的冷戰和大量的難民,令英國延遲在香港推行非殖化,歷史契機。中國赤化後,英國不能在香港進行非殖化。
香港維持著傳統殖民地的管治,隨著六七暴動,傳統的殖民地管治方法失效。英國政府於進行了可以叫作開明君主專制的社會改革,試圖在中國阻止非殖化的警告下進行改革。七十年代後,在香港的傳統殖民管治,無論是道德上和現實上都是過時,政府必須在沒有港人授權下執行政策,緊慎、拖延、小心翼翼是七十年代後香港政府和官員的心態。
殖民地殘餘的力量卻是對面中國強大赤化的最大力量,香港在七十年代後,管治方式與別不同成就香港的奇積。香港的知識份子由於殖民政府刻意忽視管行政的教育,大部份知識份子都對香港殖民管治幾近無知,這也是九七後,香港衰敗的其中一個原因。
2015年5月28日星期四
中國的八九六四不應與香港完全切割
香港的所謂本土派有很多不同的山頭各有各的本土主張。
他們對六四問題有一套相類似的說法,但都是在中共屠殺的基礎下立論,對支聯會就有較統一的看法。
可是他們對六四當中有一種較極端的看法,一定都是香港左膠所不同,本土派以為六四是中國的問題不關香港的事,雖然這只是本土派中較少數極瑞的看法,但己經被大中華膠認為是本土派所有人的意見而加以指責。
中國是香港鄰國,在體積和人口上都有巨大的差別。香港是不能迴避中國的問題。八九年的六四事件,以當時的大中華情結,極度政治冷感的香港人當時是全民投入民主運動,前所未見的行動,北京屠城,香港人悲憤,這是當時的香港人歷史事實,也是今日中國政府要刻篡改的歷史。六四不關香港事的說法,其實是相當奇異的思維。
六四也是香港的事,平反的字眼是否帶來承認中共政權是另一件事,建設民主中國是否香港人責任也是另一件事,八九六四的歷史,香港人必須面對和正視,今天的問題應該只是優次問題,把香港的事情放在其他國家的問題之上應該更為緊急。
六四的死難者在人道人情方面絕對可以悼念,但是否在支聯會的旗幟下進行呢?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方法,沒有誰比誰高尚,六四的真相的揭發最終和最大的責任在中國人民身上,香港從來也只是協助的角色而矣,不可以喧賓奪主。
如今有人提議把六四的紀念放在解放軍駐港軍營外,其實是相當進取的紀念方式。當年就是共軍把平民學生屠殺的,對準政權,解放軍的暴行也應該要被提醒。香港人也應該牢記中共的歷史罪行,中共不是一個遵守信諾的政權,時刻警惕才不會被騙徒欺騙。
2015年5月25日星期一
香港不要再作白老鼠
香港不要再作白老鼠
過去幾十年,香港都有一種意見,覺得香港的民主是中國民主試驗場,又或者台灣也是中國民主的燈塔和先行地區,很多民主的支持者包括自己也曾經是這套理想的支持者。
這不是中國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的問題,只是中國的民主由香港的經驗再擴散到全中國。
831 政改後,這套說法好像失緃了,沒有人再希望把香港的民主再與中國化關連上來。人大831的決定,如果套在中國身上,可能是一種漸進的民主中的過程,也合符 他們慢速發展民主的過程。發展民主可快可慢,各地區有自己的發展模式,831決定是依從民主集中制而作出現,也可能是中國對民主的試驗活動。
過去幾十年,香港都有一種意見,覺得香港的民主是中國民主試驗場,又或者台灣也是中國民主的燈塔和先行地區,很多民主的支持者包括自己也曾經是這套理想的支持者。
這不是中國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的問題,只是中國的民主由香港的經驗再擴散到全中國。
831 政改後,這套說法好像失緃了,沒有人再希望把香港的民主再與中國化關連上來。人大831的決定,如果套在中國身上,可能是一種漸進的民主中的過程,也合符 他們慢速發展民主的過程。發展民主可快可慢,各地區有自己的發展模式,831決定是依從民主集中制而作出現,也可能是中國對民主的試驗活動。
可惜的香港不是中國,香港有香港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方式,831決定完全不是香港想要的事情,也不符合香港的發展方向。香港人己經發展對代議政制也作出質疑,要求直接民主的社會,卻要與工業化初期的中國一樣發展有限制參選權的選舉,完全不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
人 大831決定可能是中國政府利用香港作為民主試驗場的地方,以往有一國兩制作試驗統一台灣,但台灣沒有可能接受一國兩制,如今又用香港作為另一隻白老鼠, 香港被一國兩制害得很慘,如今又作另一隻老鼠。當日一國兩制的試驗是為台灣統一,又有人覺得香港的民主可以為中國作借鏡。結果香港雞毛鴨血,這些香港民主 的支持者,如果認為香港的民主化可為中國作參考,只為是另一個悲劇,香港民主化有自己的軌道不可以與中國混一談。人大831決定再一次利用香港,香港人必 須旗幟鮮明向中國說不,香港人不會再作中國的白老鼠。
人 大831決定可能是中國政府利用香港作為民主試驗場的地方,以往有一國兩制作試驗統一台灣,但台灣沒有可能接受一國兩制,如今又用香港作為另一隻白老鼠, 香港被一國兩制害得很慘,如今又作另一隻老鼠。當日一國兩制的試驗是為台灣統一,又有人覺得香港的民主可以為中國作借鏡。結果香港雞毛鴨血,這些香港民主 的支持者,如果認為香港的民主化可為中國作參考,只為是另一個悲劇,香港民主化有自己的軌道不可以與中國混一談。人大831決定再一次利用香港,香港人必 須旗幟鮮明向中國說不,香港人不會再作中國的白老鼠。
2015年5月22日星期五
【強積金與 8.31】賀穎傑/信報
【強積金與 8.31】賀穎傑/信報
【強積金與 8.31】賀穎傑/信報
按:強積金同政改有乜關係?前線科技人員成員 Ricke 今日於信報撰文,以強積金的經驗作例子,解釋香港人點解唔應該將 831 方案袋住先。
--
強積金收費貴,回報低,相信已經是大部分香港人的共識。究竟實際上有幾貴?相信一般人未必能具體說得出 個所以來。早前積金局對外事務部主管陳利碧衡撰文指出,強積金平均開支率由2007年的2.2%,降至1.62%。著名基金經理、前交易所上市委員雷剛 (Tobias Brown)於5月15日去信《南早》反駁,國際間類似強積金產品的開支率,其實只是0.15%,意味香港強積金的平均收費,比國際標準貴10倍。雷剛提 到,若以連本帶利計算,供款20年,本金連回報中,會有三成落入基金公司口袋,若以國際標準的開支比率約0.15%計算,20年之後,本金連回報,只有 3%落入基金公司。
不過,本文不準備繼續討論強積金收費貴這個已是人所共知的現象,而是想探討一下這個現象的成因。
對比起其他國家類似的退休保障計劃,例如美國的401K,香港強積金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僱員並沒有選擇基金經理的自由(2012年尾開始生效的半自由行 某程度上容許些少選擇自由,但實行起來限制多多,導致反應冷淡)。筆者以前在美國工作時,僱主的401K計劃提供4至5個基金經理選擇,而每個基金經理都 會根據各自的專長提供數個基金,由極低風險的貨幣市場基金至高風險的科網股創投基金都有。一些比較流行的基金,例如S&P 500指數基金,會有多於一位基金經理提供,在有競爭的情況下,基金收費得以壓低。
香港的情況,是僱主會替僱員選擇一間基金經理,而該名基金經理會提供數個基金供僱員選擇。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利益錯配問題,就是付費者(僱員)並沒有選擇 權,選擇權只在僱主手上。當中所引申出的問題,是基金經理必定先照顧僱主的利益,樂於提供各種優惠以爭取生意。而這些優惠的成本,則由沒有選擇權,任人魚 肉的僱員埋單,這直接導致基金收費居高不下。
要令基金收費下降,最容易的方法,是引入「全自由行」,把選擇基金經理的權力由僱主轉移至僱員手中,引入價格競爭。可是,這明顯會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他們以種種似是而非的行政理由去阻撓,令全自由行的實行至今仍遙遙無期。
細心想想,強積金這個制度,和政府提出的政改「袋住先」方案,竟然有很多相似之處。當中的教訓,亦值得各位深思。
「僱主」先揀「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再揀選三個看似不同,但實際上收費一樣不合理地高的基金給「僱員」選擇,「僱員」表面上看似有得揀,但實際上無論選擇如何,利潤已盡在「基金 經理」的掌握之中,而「僱主」則從中撈油水搵着數。更甚者,制度被確立後,「僱主」及「基金經理」作為既得利益者,會用盡所有辦法去阻止「僱員」去爭取他 們應有的選擇權,務求盡可能在「僱員」身上謀取最大的利益。
把強積金類比831,「僱主」就是「提委會」,「僱員」就是「香港市民」,「基金」就是「特首」。強積金實施15年,收費降幅似有還無,全自由行實施遙遙無期,就正如假若831被通過的話,往後提委會民主化就只會以似有還無的速度開放,真普選永無了期。
袋住先就是袋一世,三百幾萬打工仔血的教訓,還不夠清楚明白嗎?
對比起其他國家類似的退休保障計劃,例如美國的401K,香港強積金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僱員並沒有選擇基金經理的自由(2012年尾開始生效的半自由行 某程度上容許些少選擇自由,但實行起來限制多多,導致反應冷淡)。筆者以前在美國工作時,僱主的401K計劃提供4至5個基金經理選擇,而每個基金經理都 會根據各自的專長提供數個基金,由極低風險的貨幣市場基金至高風險的科網股創投基金都有。一些比較流行的基金,例如S&P 500指數基金,會有多於一位基金經理提供,在有競爭的情況下,基金收費得以壓低。
香港的情況,是僱主會替僱員選擇一間基金經理,而該名基金經理會提供數個基金供僱員選擇。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利益錯配問題,就是付費者(僱員)並沒有選擇 權,選擇權只在僱主手上。當中所引申出的問題,是基金經理必定先照顧僱主的利益,樂於提供各種優惠以爭取生意。而這些優惠的成本,則由沒有選擇權,任人魚 肉的僱員埋單,這直接導致基金收費居高不下。
要令基金收費下降,最容易的方法,是引入「全自由行」,把選擇基金經理的權力由僱主轉移至僱員手中,引入價格競爭。可是,這明顯會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他們以種種似是而非的行政理由去阻撓,令全自由行的實行至今仍遙遙無期。
細心想想,強積金這個制度,和政府提出的政改「袋住先」方案,竟然有很多相似之處。當中的教訓,亦值得各位深思。
「僱主」先揀「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再揀選三個看似不同,但實際上收費一樣不合理地高的基金給「僱員」選擇,「僱員」表面上看似有得揀,但實際上無論選擇如何,利潤已盡在「基金 經理」的掌握之中,而「僱主」則從中撈油水搵着數。更甚者,制度被確立後,「僱主」及「基金經理」作為既得利益者,會用盡所有辦法去阻止「僱員」去爭取他 們應有的選擇權,務求盡可能在「僱員」身上謀取最大的利益。
把強積金類比831,「僱主」就是「提委會」,「僱員」就是「香港市民」,「基金」就是「特首」。強積金實施15年,收費降幅似有還無,全自由行實施遙遙無期,就正如假若831被通過的話,往後提委會民主化就只會以似有還無的速度開放,真普選永無了期。
袋住先就是袋一世,三百幾萬打工仔血的教訓,還不夠清楚明白嗎?
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
小談部份香港人心態的自我澎漲
香港人的自我澎漲
舊時香港人或多或少都有大香港心態,有啲係明刀明槍的認為自己好叻,但有啲係隱藏心底內的大香港心態,無視現實。幾十年前的民主回歸論支持者其實都有大香港心態,今日仍然橫故堅持攻擊本土派為法西斯希特拉的左膠,也帶有大香港心態。
九七後,原本明顯表露出外表的大香港心態消失,到今日的大香港心態只淨餘內心的大香港心態,把香港人的能力自視過高,也以為香港的能力可以影響全世界。
當年民主回歸派的支持者,其中一種心態是覺是殖民地邪惡,香港的去殖民主化可以成中國主的典範。民主價值可能是對,但為何要五百萬香港人去帶領教導十億中 國人接受民主,香港有何能力教化數億中國人,今日中國人不滿香港人的其中一種心態,就是當年香港人自視過高,以為可以到處教訓中國人如何如何的結果,當年 香港人不可一世,中國人懷恨在心,今天終於在爆發生事間了。
今日香港有人堅持本土派是法西斯希特拉,他們覺得將來如果本土派執政,都會如希特拉一樣屠殺中國人。中國人不是當年的猶太人,香港也不是當年的德國,香港
本土派灌切港人自講的精神,講就凶狠,香港人手無博雞之力,根本沒有可能屠殺任何人。香港的細小、中外交流、透明,注定香港沒有可能進行任何嚴重的迫害事
件。點解還是有人覺得香港人有能力屠殺中國人,中國是香港鄰國也是一個十幾億人的國家,七百萬人弱不禁風如何屠殺一個鄰近十幾億人的國家,沒有可能的事
情,香港還是堅持香港人能,這不是自力狂妄,就是甚麼呢。當然有些香港的種族主義者偏坦中國,覺得清查所有九七來港來歷不明的大陸移民,把有問題的送返中
國也是迫害,真的是有排研究了!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
有話直說,回應︰匯點原罪背後
唔敢得罪這班讀很多書的上一代知識份子,但唔講又好似關唔到自己個關。
人人都有相同和近似的民族主義思想,這是我很同意的,當年七八 十年代的年輕人,我也認識不少,充滿大中華思想,這是肯定的,但這班匯點前身的家伙不是一般人,大部份都是當時的精英中的精英,點可以與一般人的思一樣, 當然又可以咁睇,他們與國粹派是一樣的,都有當時社會的另類聲音,愛國或反殖都是香港社會的另類聲音,他們是否知道自己是社會上的少數,他們是否當自己是 精英所以可以替代全香港人作出選擇?愛國和反殖在當時的香港根本是異類,他們又好像不知道,今天又好像為當解釋,怪怪的。
他們這班當時香港 社會的精英,其實很多也是因為港英政府的恩惠而入讀大學的,他們又好像不曾了解,由五十六十年代開始,港英對大專教育是用很慢的方式擴張,當然他們會說那 都是精英教育,但在精英教育體制之下的極緩慢擴張,最重要的是普及教育和教育、考試制度的公平,努力讀書就可以讀大學,再由窮變上階層,他們對中國認識不 足,連對自身身邊的事情也沒有認識。今日的教育,教育不公平,有錢就可以世襲式學習,他們那個階層好像以為公平和平等的教育考試是必然的事情。
他
們說如果沒有前途問題,港英一定唔會開放政權,也不會有代議政制出現,如是真如是假,他們是精英份子懂得英語的,歷史沒有如果,也不知沒有回歸會如何,歷
史後來,英國是如何對各地的殖民地,例如直布羅陀和福克蘭呢?自治領地的處境就是真正的高度自治,他們的問題是,對真實的中國沒有任何認識,對世界缺乏了
解,對香港的位置和地緣政治根本一無所知,結果造成了誤判。
七十年代的歷史環境可能造成了他們的誤判,但這不是合理化當年決定的解說。到八十年代初的環境,更合理的造法是維持英國管治,致少也要由香港人決定 未來,為何會私相授授交給中國,反殖可能是最大原因,民族主義和愛國是次要因素,把全香港人的前途作出一次豪賭,以為明天會更好,今日比昨天更差,連原本 擁有的自由都失去,豪賭失敗,大條道理。
當年的商人和部份知識份子也用最現實的角度要求保留英國人管治,他們被打成民族敗類,當年的殖民地 真的是如此差劣?戰後的香港,其實社會是不斷的改善,到麥理浩時代是加速改進的,他們是不會看見了,內心有一種民族主義傾向,可能不太強烈,就是這種心態 的原因,八九年中國政府真的屠殺人民了,還在支持香港回歸中國香港明天會更好,會唔會有點問題呢?
殖民地香港當然有很多的陰暗面,但也壞不 過特區香港了,今日亦知道原來當年港英政府也受著中國的影響而不能進任何的民主改革,中國禁止香港發展自治民主更不要說社會改革了。七八十年代的知識份子 作出了民主回歸的誤判,可能事出有因,但肯定誤判,誤殺也是嚴重罪行,期望的他們今天能夠作出補救,即使有所犠牲也要補救,這是為他們當年的罪業作為的救 贖,也是有擔戴的表現。得罪各老人家,多多包容。
七十年代的歷史環境可能造成了他們的誤判,但這不是合理化當年決定的解說。到八十年代初的環境,更合理的造法是維持英國管治,致少也要由香港人決定 未來,為何會私相授授交給中國,反殖可能是最大原因,民族主義和愛國是次要因素,把全香港人的前途作出一次豪賭,以為明天會更好,今日比昨天更差,連原本 擁有的自由都失去,豪賭失敗,大條道理。
當年的商人和部份知識份子也用最現實的角度要求保留英國人管治,他們被打成民族敗類,當年的殖民地 真的是如此差劣?戰後的香港,其實社會是不斷的改善,到麥理浩時代是加速改進的,他們是不會看見了,內心有一種民族主義傾向,可能不太強烈,就是這種心態 的原因,八九年中國政府真的屠殺人民了,還在支持香港回歸中國香港明天會更好,會唔會有點問題呢?
殖民地香港當然有很多的陰暗面,但也壞不 過特區香港了,今日亦知道原來當年港英政府也受著中國的影響而不能進任何的民主改革,中國禁止香港發展自治民主更不要說社會改革了。七八十年代的知識份子 作出了民主回歸的誤判,可能事出有因,但肯定誤判,誤殺也是嚴重罪行,期望的他們今天能夠作出補救,即使有所犠牲也要補救,這是為他們當年的罪業作為的救 贖,也是有擔戴的表現。得罪各老人家,多多包容。
原文︰立場報導
【匯點:原罪背後 1】歷史,就是起點
2015/5/16
「我一定要問咗先,你們怎樣理解(匯點)這件事?」訪問當日,黎則奮劈頭問記者。
作為匯點創會成員,他的態度,其實不難理解。
過去一年,特別是 831 人大落閘後,許多人指著「民主回歸」四個大字,大肆批評。於批評論者眼中,當時的知識分子單純基於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便貿貿然跟香港主流民意對著幹,推動民主回歸,是無知,是幼稚,更是罪孽深重。而作為全港第一個主動倡議「民主回歸」的論政團體,匯點及其成員,就自然成為罪人中的罪人。
2015年5月15日星期五
我愛標簽(陶傑)
我愛標簽(陶傑)
任何平等進步的理想追求,一旦脫離常識和理性的軌道,不論日耳曼民族要洗雪屈辱的納粹主義、消滅剝削解放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反對美國石油霸權的塔利班,還是要求「女平權」的什麼婦女關注團體,都會演變成意識型態的恐怖主義。
以上這幾句,文字很「學術」,不是本人向來喜歡的表達方式。但是,左膠喜歡這種文字來表達他們的知識和道德,所以今天破例。
香 港平機會名下的婦女關注團體,反對語文中的「𡃁模」和「港女」,認為這是「標簽」,也主張禁止瘦身纖體廣告,認為會對女性帶來「壓力」,造成「分化」。 她們不知道,男女生理有別、思考感受的方式有別,正如陰陽有別。指稱男女之間不同,不是歧視女性,如果是這樣,男女分廁,男女分更衣室,已經構成「歧視女 性」。
「男主外、女主內」,講出這條原則,不等於要阻撓女性在這個社會上位。但是,女權運動家時時反對「標簽」,她們卻在希拉莉選總統時,強調 「美國應該輪到女人做總統」──大佬,不,大姐,選民如果投希拉莉一票,應該以她的政綱為取捨標準,而不是標簽她的性別。正如英國的選民選出香港第二代的 華裔英國人做議員,是因為這個議員代表保守黨,不是因為選民覺得中國「強大」了、現在應該還「鴉片戰爭」一個懺悔的公道。
男女是不同的。不同就 好。這個世界多姿多采,是因為處處不同,而不是硬要「統一」。在春秋戰國之前,北方的黃河文化與長江流域不同,秦國和楚國不同,所以詩經和楚辭也不同。男 人跟女人不同,所以你不要理會西方的婦權左膠──她們主張女人不要戴胸圍,因為胸圍凸顯女性身體的曲線,令女性成為男人的賞物。
這是神經病加愚昧 的謬論。女性有女性的美學,女人要捍衛自己的美學。不,賣胸圍的企業像西方的黛安芬、日本的葆露絲,不是在販賣歧視,胸圍不會為平胸的女人帶來壓力,因為 男性學術世界研究出來:大胸的女人,智商偏低,所以,大胸的女性,其實也有壓力。男人去做Gym,練出壯美的胸肌,令排骨精的瘦男也有壓力。大胸平胸,男 女老幼,世界上既然人人都有壓力,那就敬請這些什麼團體Shut up, just get on with life。
做一個正常的公民,不要做八婆或者八公,不要成為社會令人煩厭的人。不錯,我在「標簽」,我喜歡標簽。
任何平等進步的理想追求,一旦脫離常識和理性的軌道,不論日耳曼民族要洗雪屈辱的納粹主義、消滅剝削解放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反對美國石油霸權的塔利班,還是要求「女平權」的什麼婦女關注團體,都會演變成意識型態的恐怖主義。
以上這幾句,文字很「學術」,不是本人向來喜歡的表達方式。但是,左膠喜歡這種文字來表達他們的知識和道德,所以今天破例。
香 港平機會名下的婦女關注團體,反對語文中的「𡃁模」和「港女」,認為這是「標簽」,也主張禁止瘦身纖體廣告,認為會對女性帶來「壓力」,造成「分化」。 她們不知道,男女生理有別、思考感受的方式有別,正如陰陽有別。指稱男女之間不同,不是歧視女性,如果是這樣,男女分廁,男女分更衣室,已經構成「歧視女 性」。
「男主外、女主內」,講出這條原則,不等於要阻撓女性在這個社會上位。但是,女權運動家時時反對「標簽」,她們卻在希拉莉選總統時,強調 「美國應該輪到女人做總統」──大佬,不,大姐,選民如果投希拉莉一票,應該以她的政綱為取捨標準,而不是標簽她的性別。正如英國的選民選出香港第二代的 華裔英國人做議員,是因為這個議員代表保守黨,不是因為選民覺得中國「強大」了、現在應該還「鴉片戰爭」一個懺悔的公道。
男女是不同的。不同就 好。這個世界多姿多采,是因為處處不同,而不是硬要「統一」。在春秋戰國之前,北方的黃河文化與長江流域不同,秦國和楚國不同,所以詩經和楚辭也不同。男 人跟女人不同,所以你不要理會西方的婦權左膠──她們主張女人不要戴胸圍,因為胸圍凸顯女性身體的曲線,令女性成為男人的賞物。
這是神經病加愚昧 的謬論。女性有女性的美學,女人要捍衛自己的美學。不,賣胸圍的企業像西方的黛安芬、日本的葆露絲,不是在販賣歧視,胸圍不會為平胸的女人帶來壓力,因為 男性學術世界研究出來:大胸的女人,智商偏低,所以,大胸的女性,其實也有壓力。男人去做Gym,練出壯美的胸肌,令排骨精的瘦男也有壓力。大胸平胸,男 女老幼,世界上既然人人都有壓力,那就敬請這些什麼團體Shut up, just get on with life。
做一個正常的公民,不要做八婆或者八公,不要成為社會令人煩厭的人。不錯,我在「標簽」,我喜歡標簽。
2015年5月14日星期四
妖風來了(陶傑)
妖風來了(陶傑)
由平機會資助的「婦女關注團體」發表報告,指香港傳媒對女性「定型」,包括一些名詞像「𡃁模」、「港女」,而且,刊登大量纖體瘦身廣告,「令婦女受到壓力」。
這等「婦女關注團體」,一看就知道,又是本地左膠,拾西方白人左派的唾沫,在一個一知半解的泡沫資訊城市拋浪頭吹波波、唬中國人了。
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當然要「定型」。商場、戲院、酒樓的廁所,男廁是男廁,女廁是女廁,不各自「定型」,一概平等,叫男人進女廁好不好?
至於「𡃁模」、「港女」有什麼問題?「𡃁」是幼嫩、新鮮、「卜卜脆」的意思,凡女人到了六十歲,個個都懷念幼嫩鮮脆的十六歲年華。「𡃁」是讚美,「模」是職業。「𡃁模」這個名詞,簡潔、傳神,社會大眾先叫了起來,是民間的語言智慧,傳媒照登,非常好。
至於「港女」,與「港男」相對,平起平坐,不知又有什麼「歧視」呢?可能婦女團體對一個「女」字,或女字有關的,一概感到自卑:自梳女、才女、豪放女,還有按摩女,台灣還將女傭叫「下女」呢。或者「妹」:揼骨妹、修甲妹、老泥妹。但若是男性,像「仆街仔」和「虧佬」呢?
審 查下去,乖乖不得了唷。中文凡扯上一個「女」字,必屬「標籤」,而且絕多負面:姦、妖、媚、姣。連神父孌童癖,明明是老男人狎淫男童,這個「孌」字,就是 扯上一個「女」部。中國文字充滿男性霸權的罪惡,所以我一早呼籲香港下一代,首要學好英文。我建議平機會和婦女團體,將書店圖書館所有「辭海」和「康熙辭 典」,搜出來,在金紫荊廣場的五星旗之下,堆起點火焚燒。
報紙雜誌刊登纖體瘦身廣告,令婦女「受到壓力」?你不看這些廣告,就沒有壓力了,或者看了廣告,有主見、有意志、有獨立思考,就沒有壓力了。有壓力,因為你自己軟弱,而達爾文的物競天擇論:這個世界,弱者應該受淘汰。
街 上的教會廣告:「信耶穌得永生」,令不信耶穌、信穆罕默德和釋迦牟尼的人,受到死後不得永生的壓力。海狗鞭丸的廣告,說可以「重振雄風」,令全港七十歲以 上「雄風不再」的男人受到心理壓力。「香港人要愛中國」,也令不太愛中國、愛印度巴基斯坦的南亞裔香港人,也受到壓力。有壓力,就會「唔開心」、抑鬱,然 後燒炭跳樓了,香港的社工,七百萬也不夠。
平機會名下這種「婦女關注團體」,不是高度智障,就是新納粹暴政的萌芽,兩者必居其一。作出以上「標籤」的人,哈哈,不錯,就是我。
由平機會資助的「婦女關注團體」發表報告,指香港傳媒對女性「定型」,包括一些名詞像「𡃁模」、「港女」,而且,刊登大量纖體瘦身廣告,「令婦女受到壓力」。
這等「婦女關注團體」,一看就知道,又是本地左膠,拾西方白人左派的唾沫,在一個一知半解的泡沫資訊城市拋浪頭吹波波、唬中國人了。
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當然要「定型」。商場、戲院、酒樓的廁所,男廁是男廁,女廁是女廁,不各自「定型」,一概平等,叫男人進女廁好不好?
至於「𡃁模」、「港女」有什麼問題?「𡃁」是幼嫩、新鮮、「卜卜脆」的意思,凡女人到了六十歲,個個都懷念幼嫩鮮脆的十六歲年華。「𡃁」是讚美,「模」是職業。「𡃁模」這個名詞,簡潔、傳神,社會大眾先叫了起來,是民間的語言智慧,傳媒照登,非常好。
至於「港女」,與「港男」相對,平起平坐,不知又有什麼「歧視」呢?可能婦女團體對一個「女」字,或女字有關的,一概感到自卑:自梳女、才女、豪放女,還有按摩女,台灣還將女傭叫「下女」呢。或者「妹」:揼骨妹、修甲妹、老泥妹。但若是男性,像「仆街仔」和「虧佬」呢?
審 查下去,乖乖不得了唷。中文凡扯上一個「女」字,必屬「標籤」,而且絕多負面:姦、妖、媚、姣。連神父孌童癖,明明是老男人狎淫男童,這個「孌」字,就是 扯上一個「女」部。中國文字充滿男性霸權的罪惡,所以我一早呼籲香港下一代,首要學好英文。我建議平機會和婦女團體,將書店圖書館所有「辭海」和「康熙辭 典」,搜出來,在金紫荊廣場的五星旗之下,堆起點火焚燒。
報紙雜誌刊登纖體瘦身廣告,令婦女「受到壓力」?你不看這些廣告,就沒有壓力了,或者看了廣告,有主見、有意志、有獨立思考,就沒有壓力了。有壓力,因為你自己軟弱,而達爾文的物競天擇論:這個世界,弱者應該受淘汰。
街 上的教會廣告:「信耶穌得永生」,令不信耶穌、信穆罕默德和釋迦牟尼的人,受到死後不得永生的壓力。海狗鞭丸的廣告,說可以「重振雄風」,令全港七十歲以 上「雄風不再」的男人受到心理壓力。「香港人要愛中國」,也令不太愛中國、愛印度巴基斯坦的南亞裔香港人,也受到壓力。有壓力,就會「唔開心」、抑鬱,然 後燒炭跳樓了,香港的社工,七百萬也不夠。
平機會名下這種「婦女關注團體」,不是高度智障,就是新納粹暴政的萌芽,兩者必居其一。作出以上「標籤」的人,哈哈,不錯,就是我。
都忘了吃藥(陶傑)
都忘了吃藥(陶傑)
/蘋果日報 黃金冒險號 2015-05-13/
警方盤問一個殺人嫌犯,哪知捕錯了一名智障人士。智障者本來應該服藥。警方聲稱,盤問時只知道這個人不斷像鸚鵡一樣重複警察的話,而且說話斷碎,要不要吃藥,是不是智障,警方辨別不出來。
警方盤問一個殺人嫌犯,哪知捕錯了一名智障人士。智障者本來應該服藥。警方聲稱,盤問時只知道這個人不斷像鸚鵡一樣重複警察的話,而且說話斷碎,要不要吃藥,是不是智障,警方辨別不出來。
平心而論,警方沒有錯。說話像鸚鵡般重複、沒有主題中心、缺乏邏輯常識,四周都是這樣的人。警方哪裏會覺得這種「溝通方式」有什麼不正常?
譬如:外國勢力操控香港反對派顛覆中國。這句話,十多年來,斷斷續續,不是有許多人像鸚鵡一樣重複嗎?如果警署裏那個智障要吃藥,香港要吃藥的智障太多了。
學舌重複、句子零碎、缺乏邏輯溝通能力,追問下即情緒出現五毛式暴烈,此等反應如果要服藥,我想做此藥的總代理。
外國勢力想亂港顛覆中國?現在英美外國勢力,都公開叫香港人接納梁班子的二𤳙一七政改方案。那麼英美勢力、梁班子、親中愛國派,都在合力密謀亂港顛中,反而拒絕方案的泛民,疾風勁草,原來是對抗外國勢力的愛國愛港者。
毛主席說: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英美外國勢力忽然叫泛民「袋住先」,連美國國會議員也來拉票?其中必然有詐。如果你是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此刻偏偏要將什麼政改方案撕掉。
這樣一來,中國式思維又一次陷入了死胡同。英美外國勢力這次干預內政,卻奇兵突出,選擇了「叫你袋住先」,將中國小農的大腦,以古希臘蘇格拉底的「悖論」(Paradox)方式狎玩之,這就好看了。
加上董伯的「反共論」。邏輯是這樣的:1,反共的人不准參選特首。2,英美當然是外國反共勢力,想中共倒台。3,現在反共勢力想我們接受政改方案,一定別 有用心,將來香港不論真假普選,一旦一人一票,奸詐惡毒的英美外國勢力一定能操控出一個反共份子勝選。4,為了挫敗其反共陰謀,先行將反共特首墮胎於尚未 受精的狀態,愛國愛港,不如全港團結一起合力否決「政改方案」。
所以,我同情香港警方。他們以為抓了一個像董伯一樣說話正常的「疑犯」,這種口供風格,聽慣了,哪裏知道原來要吃抗抑智障藥?
譬如:外國勢力操控香港反對派顛覆中國。這句話,十多年來,斷斷續續,不是有許多人像鸚鵡一樣重複嗎?如果警署裏那個智障要吃藥,香港要吃藥的智障太多了。
學舌重複、句子零碎、缺乏邏輯溝通能力,追問下即情緒出現五毛式暴烈,此等反應如果要服藥,我想做此藥的總代理。
外國勢力想亂港顛覆中國?現在英美外國勢力,都公開叫香港人接納梁班子的二𤳙一七政改方案。那麼英美勢力、梁班子、親中愛國派,都在合力密謀亂港顛中,反而拒絕方案的泛民,疾風勁草,原來是對抗外國勢力的愛國愛港者。
毛主席說: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英美外國勢力忽然叫泛民「袋住先」,連美國國會議員也來拉票?其中必然有詐。如果你是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此刻偏偏要將什麼政改方案撕掉。
這樣一來,中國式思維又一次陷入了死胡同。英美外國勢力這次干預內政,卻奇兵突出,選擇了「叫你袋住先」,將中國小農的大腦,以古希臘蘇格拉底的「悖論」(Paradox)方式狎玩之,這就好看了。
加上董伯的「反共論」。邏輯是這樣的:1,反共的人不准參選特首。2,英美當然是外國反共勢力,想中共倒台。3,現在反共勢力想我們接受政改方案,一定別 有用心,將來香港不論真假普選,一旦一人一票,奸詐惡毒的英美外國勢力一定能操控出一個反共份子勝選。4,為了挫敗其反共陰謀,先行將反共特首墮胎於尚未 受精的狀態,愛國愛港,不如全港團結一起合力否決「政改方案」。
所以,我同情香港警方。他們以為抓了一個像董伯一樣說話正常的「疑犯」,這種口供風格,聽慣了,哪裏知道原來要吃抗抑智障藥?
選票最誠實(陶傑)
選票最誠實(陶傑)
/頭條日報 油尖多士 2015-05-12/
英國保守黨意外勝出大選,據說是保守黨支持者過於含蓄,民調時不曾表露意向,令保守黨的支持率一直在低處徘徊,製造假象,令對手低估。
/頭條日報 油尖多士 2015-05-12/
英國保守黨意外勝出大選,據說是保守黨支持者過於含蓄,民調時不曾表露意向,令保守黨的支持率一直在低處徘徊,製造假象,令對手低估。
民意多數支持保守黨,是潮流開始逆轉之始:因為自貝理雅上台以來,英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愛慕工黨活力與朝氣的形象,貝理雅夫婦不拘小節,令普通英國人有共
鳴,工黨象徵年輕、新潮,而令保守黨顯得婆婆媽媽,守舊、過時,在「年輕大晒」的潮流面前,承認自己是保守黨擁躉,需要額外的人格信心,這種心理壓力,可
以跟在一群搖滾樂潮人之中,承認自己喜歡聽古典音樂相仿。
十幾年來,移民政策之敗,只要稍明事理,都有目共睹。但文化多元、包容尊重的道德高地,政客不敢貿然侵犯,普通選民更只能啞忍,終於會有忍無可忍的一天。 今屆大選,保守黨得票佔總票數百分之三十六以上,而反對移民,所謂「極右」的獨立黨,竟佔百分之十二,超過自由民主黨與蘇格蘭民族黨總和,排名第三,證明 平時許多啞忍而不表態的選民,只有在隔絕的投票站裏才會講真話。
選舉是一樣會令人上癮的遊戲,在於虛實真假無從捉摸,許多人平時道貌岸然,講大道理,理想是世界和平,但到關鍵時候,永遠以保障自己利益為優先。選舉是人性的照妖鏡,嘴上講的靠不住,投票最誠實,無論是用手還是用腳。
* * * * *
回歸保守(陶傑)
/頭條日報 油尖多士 2015-05-13/
英國大選塵埃落定,卻出現一系列「消化不良」反應:有人上街遊行,向唐寧街擲了幾枚煙霧彈;甚麼「人民集會反緊縮聯盟」聲稱下月發動全國示威,還有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婦女紀念碑上塗寫粗口辱罵保守黨。
英國人淪落到輸打贏要的地步,稱得上國恥。接受民主選舉,首先要尊重遊戲規則,願賭服輸,輸不起的選民,不去鬧革命,卻賴地耍潑,很流氓。
大選之後,選民之間仍敵意難消,為四十年來首見,法國傳媒稱為「大不列顛不聯合王國」。但民意分裂不是災難,而是必然之陣痛,因為英國的民情正在轉變,傳 媒跟民調猜測,民意主流繼續反金融業、反大公司,反財政緊縮,但錯估形勢:因為經濟增長來之不易,過去幾年辛苦不是沒有回報,英國畢竟沒有陷入歐洲泥潭。 保守黨令英國人相信穩步邁進,但工黨說只有加稅,向有錢人開刀,增加支出才是出路,還請了奧巴馬的顧問,打民粹色彩之經濟牌,但英國選民這一次沒有買帳。
英國獨立黨得票三百八十多萬票,排第三,也吸走了工黨部份基層票源,像八十年代列根參選,民主黨擁躉之倒戈。反對濫收移民、管制邊境,只是自我保護的常識,卻因為「種族主義」的大帽子而被迫遮遮掩掩,也終於公開表態。
英國今屆大選,是時代回歸保守的轉捩點。保守不是髒字,只是務實跟精打細算,由奢入儉難,但捨易取難,選民是要有點骨氣的。
十幾年來,移民政策之敗,只要稍明事理,都有目共睹。但文化多元、包容尊重的道德高地,政客不敢貿然侵犯,普通選民更只能啞忍,終於會有忍無可忍的一天。 今屆大選,保守黨得票佔總票數百分之三十六以上,而反對移民,所謂「極右」的獨立黨,竟佔百分之十二,超過自由民主黨與蘇格蘭民族黨總和,排名第三,證明 平時許多啞忍而不表態的選民,只有在隔絕的投票站裏才會講真話。
選舉是一樣會令人上癮的遊戲,在於虛實真假無從捉摸,許多人平時道貌岸然,講大道理,理想是世界和平,但到關鍵時候,永遠以保障自己利益為優先。選舉是人性的照妖鏡,嘴上講的靠不住,投票最誠實,無論是用手還是用腳。
* * * * *
回歸保守(陶傑)
/頭條日報 油尖多士 2015-05-13/
英國大選塵埃落定,卻出現一系列「消化不良」反應:有人上街遊行,向唐寧街擲了幾枚煙霧彈;甚麼「人民集會反緊縮聯盟」聲稱下月發動全國示威,還有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婦女紀念碑上塗寫粗口辱罵保守黨。
英國人淪落到輸打贏要的地步,稱得上國恥。接受民主選舉,首先要尊重遊戲規則,願賭服輸,輸不起的選民,不去鬧革命,卻賴地耍潑,很流氓。
大選之後,選民之間仍敵意難消,為四十年來首見,法國傳媒稱為「大不列顛不聯合王國」。但民意分裂不是災難,而是必然之陣痛,因為英國的民情正在轉變,傳 媒跟民調猜測,民意主流繼續反金融業、反大公司,反財政緊縮,但錯估形勢:因為經濟增長來之不易,過去幾年辛苦不是沒有回報,英國畢竟沒有陷入歐洲泥潭。 保守黨令英國人相信穩步邁進,但工黨說只有加稅,向有錢人開刀,增加支出才是出路,還請了奧巴馬的顧問,打民粹色彩之經濟牌,但英國選民這一次沒有買帳。
英國獨立黨得票三百八十多萬票,排第三,也吸走了工黨部份基層票源,像八十年代列根參選,民主黨擁躉之倒戈。反對濫收移民、管制邊境,只是自我保護的常識,卻因為「種族主義」的大帽子而被迫遮遮掩掩,也終於公開表態。
英國今屆大選,是時代回歸保守的轉捩點。保守不是髒字,只是務實跟精打細算,由奢入儉難,但捨易取難,選民是要有點骨氣的。
2015年5月11日星期一
飛蛋走奶 小店素貨 (蘋果日報)
羽衣甘藍屬熱賣貨色,用來做沙律一流,放焗爐中做羽衣甘藍脆片亦可。每包$40 | 藜麥薯片與一般脆片無異,同樣香口又美味,推介hot and spicy,勁惹味。每包$34 | 有機藜麥奶,以藜麥這種superfood與米結合,味道帶香的米味,牛奶敏感人士亦適合飲用。$38 |
飛蛋走奶 小店素貨 (蘋果日報)
【飲食籽:清恬淡食】
茹素漸見年輕化,還成為近年大熱的飲食之道及生活態度,素食抬頭,素食店如雨後春筍湧現,味道及形象亦不如以往般老土單調,不過如果茹素者喜歡親自下廚,就傷腦筋了。
純 素食者即使在素食店買食材,也要看清楚有沒有奶蛋成份,每次拿着產品如驗屍般檢查,對產品缺乏信心多會被嚇跑而無啖好食。早前香港出現了一間純素雜貨店, 店內沒有蛋奶成份的產品,對素食界而言是一大喜訊。
茹素漸見年輕化,還成為近年大熱的飲食之道及生活態度,素食抬頭,素食店如雨後春筍湧現,味道及形象亦不如以往般老土單調,不過如果茹素者喜歡親自下廚,就傷腦筋了。
純 素食者即使在素食店買食材,也要看清楚有沒有奶蛋成份,每次拿着產品如驗屍般檢查,對產品缺乏信心多會被嚇跑而無啖好食。早前香港出現了一間純素雜貨店, 店內沒有蛋奶成份的產品,對素食界而言是一大喜訊。
仿效柏林純素超市 一素店
純素即是不吃蛋奶的素食,在歐洲各地已有不少純素超市,當中於2011年在柏林開業的Veganz更是歐洲最有名的純素超市,在這超市附近更出現了一些售 賣素皮鞋(vegetarian shoes)、全素服飾(vegan fashion)的店舖等,慢慢形成被稱為the vegan avenue的街道,可惜香港第一間純素雜貨店於上月才出現。對於不少純素食者而言確是好消息,像素食達人陳浩然(Elvis)自出娘胎便茹素,至今已二 十五年,愛下廚的他經常為選購食材而煩惱,「我一直是蛋奶素者(即可吃蛋及奶),現在開始慢慢轉純素,即使在坊間的素食店買食材,也要慢慢看成份,好似朱 古力便有奶類成份,不小心可能會吃了也不知。純素雜貨店可讓純素者放心、放肆地shopping。」這便是Elvis成為了此店的熟客的原因之一。無奶朱古力滑溜香濃
店內雖然只有二百多呎,但乾濕貨齊備,除了Elvis最愛的醬汁外,加水後可搓成的素丸、加熱即可喝的罐頭湯,Happy Cow雪糕、素芝士等等應有盡有,不過Wilson推介的是朱古力,「一般朱古力會加奶做出香滑效果,這款英國的無奶朱古力則加入大豆令到口感變滑,而白 朱古力則加入米漿及雲呢拿糖等,味道與一般朱古力無異,這朱古力一來適合純素食者,亦能迎合一班對奶類敏感的人。」將這片純素無奶朱古力放入口,味道與口 感與一般含奶的朱古力無異,滑溜與香濃兼備,絕對呃得到人!Wilson坦言開業至今生意還可以,並已有一班如Elvis的熟客支持,「選址元朗區,除了因為這區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強外,還希望讓非素食者知道素食產 品選擇很多元化,亦不會無味無道。無論是對茹素者還是非茹素者,我希望此店如店名般做到一站式素食店,為愛護環境愛護動物的人帶來方便。」
一素店
元朗鳳翔路2-6號交通廣場地下1號舖
元朗鳳翔路2-6號交通廣場地下1號舖
推行食物2.0 Green Common
要數近月在素食界中最火紅的食材小店非Green Common莫屬,此店由社企Green Monday開設,連Elvis也經常到此一遊,看看有何新奇食材。Green Common之名是希望讓common good成為common sense,將綠色飲食和生活變成共有意識,建構一個有利於個人、社會及地球的生活模式。這店的裝修由時裝設計師主理,不似一般素食店般老土,帶點 green house的感覺,而店內過百款來自世界各地的健康食品,分門別類而整齊排列着,其中含蛋奶成份的食品會清楚標明,方便純素食者。Green Common的樓底特高,裝潢帶點green house感覺,即使擠滿人亦不覺侷促。 | Beyond meat的素雞肉,由100%蔬食製素肉,此肉包裝前已煮熟及調好味,可用來做沙律或燒烤。$59 |
熱賣有機蔬菜
甫入店,最注目的必定是有機蔬菜莫屬,本地的羽衣甘藍(Curly Kale)更是熱賣貨色,不少外國人一見即掃兩三棵。不過招牌產品相信是北美推出的Beyond Meat,這品牌由眾多科學家研發,由青豆及其他蔬菜抽取當中蛋白質和營養後再合併,做出有牛肉或雞肉般豐富的蛋白質、卻零膽固醇和零麩質的「植物肉」, 而這種植物肉更是歐美多國大力推行的「食物2.0」飲食潮流,即可持續、創新、含豐富營養且符合社會責任的食物。另有冷壓果汁、沙律和乳酪,方便行色匆匆 的上班族午飯時間grab and go。而貨品列明有機、純素或無葱蒜等標籤,透明度高,無論是茹素或非茹素者均買得easy。羽衣甘藍屬熱賣貨色,用來做沙律一流,放焗爐中做羽衣甘藍脆片亦可。每包$40 | 藜麥薯片與一般脆片無異,同樣香口又美味,推介hot and spicy,勁惹味。每包$34 | 有機藜麥奶,以藜麥這種superfood與米結合,味道帶香的米味,牛奶敏感人士亦適合飲用。$38 |
Green Common
灣仔皇后大道東222號
灣仔皇后大道東222號
素食者陷阱──明膠藥丸與軟糖
與店主Wilson傾談間,笑言以前買食材如驗屍般細看食材成份,但仍然會遇到陷阱,以他的個人經驗而言,軟糖及膠囊藥丸便是素者最易墮入的陷阱之一。軟 糖一般使用明膠令其增加煙韌的口感,而明膠一般由煮過的動物骨頭、皮膚及筋腱等製成,所以絕不適合素食者食用。「小時候經常食軟糖,相信都吃了不 少明膠落肚,應該連我吃素的媽媽都不知道。」在我身旁的Elvis笑言曾不小心「破戒」。至於膠囊藥丸同樣因為外殼的明膠而「累事」,有素食者會打開膠囊 而服藥,Wilson卻認為這樣會失卻效用,「有些膠囊藥物需要在膠內溶解吸收,膠囊可保護藥物不被胃酸破壞,若藥物打開膠囊服用便可能會失卻功效,甚至 會刺激食道。」要解決此問題,惟有選擇果膠製造的軟糖或膠囊藥丸。
攝影:鄧鴻欣、陳永威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蕙蘭
|
2015年5月9日星期六
滷 水(高慧然)
滷 水(高慧然)
這天經過灣仔,見到一檔賣潮州滷水的,從未幫襯過,好奇之下買了一條鵝頭頸及一個鵝肝一個鵝腎回家。結果勉強吃掉鵝腎,鵝頭頸及鵝肝完全不能下嚥。
多年來,幫襯開固定的兩家滷水店,兩家質素都穩定,所以,從來不知道同是滷水,味道好壞可以差天共地。好吃的,幽香入骨,鹹淡適中,肉質鬆化,連皮都可以越嚼越滋味。難吃的,味同嚼蠟,淡而無味,皮韌肉削,亦無動物油脂散發的香味。有一些險,是不能冒的。
陳年滷水,據說是滷水店的靈魂,每家店有自己的配方與秘訣,每天丟新鮮材料進去,在舊滷水中翻騰,是時間、心血、食材、滷水的奇妙組合,每一家的味道都不可能相同。吃到符合個人口味的,是食客與食物的奇緣。
以前周末喜歡去百樂吃潮州菜,坐下後先呷一啖茶,邊吃滷水掌翼邊慢慢考慮吃甚麼。那碟掌翼,舉箸便嗅到隱隱約約的陳年滷水的幽香味,越嚼且越香,那香味是從骨中透出來的。味道鹹鮮透出甘甜。
家常菜中,最常吃的有方魚粥、糖醋麵、煙䱽魚、凍蟹、魚飯、蠔仔烙……湯,最難忘的是杏汁白肺湯,還有餐後那苦盡甘來的功夫茶。人,最難忘的是嫦姐,以及名廚德哥。那個面孔肥肥笑容可愛的德哥,每次都會從廚房出來陪我們聊一會。嫦姐好像去了九龍城的另一間潮州菜館,德哥更忙了,常馬不停蹄去交流廚藝做美食節目……
這天經過灣仔,見到一檔賣潮州滷水的,從未幫襯過,好奇之下買了一條鵝頭頸及一個鵝肝一個鵝腎回家。結果勉強吃掉鵝腎,鵝頭頸及鵝肝完全不能下嚥。
多年來,幫襯開固定的兩家滷水店,兩家質素都穩定,所以,從來不知道同是滷水,味道好壞可以差天共地。好吃的,幽香入骨,鹹淡適中,肉質鬆化,連皮都可以越嚼越滋味。難吃的,味同嚼蠟,淡而無味,皮韌肉削,亦無動物油脂散發的香味。有一些險,是不能冒的。
陳年滷水,據說是滷水店的靈魂,每家店有自己的配方與秘訣,每天丟新鮮材料進去,在舊滷水中翻騰,是時間、心血、食材、滷水的奇妙組合,每一家的味道都不可能相同。吃到符合個人口味的,是食客與食物的奇緣。
以前周末喜歡去百樂吃潮州菜,坐下後先呷一啖茶,邊吃滷水掌翼邊慢慢考慮吃甚麼。那碟掌翼,舉箸便嗅到隱隱約約的陳年滷水的幽香味,越嚼且越香,那香味是從骨中透出來的。味道鹹鮮透出甘甜。
家常菜中,最常吃的有方魚粥、糖醋麵、煙䱽魚、凍蟹、魚飯、蠔仔烙……湯,最難忘的是杏汁白肺湯,還有餐後那苦盡甘來的功夫茶。人,最難忘的是嫦姐,以及名廚德哥。那個面孔肥肥笑容可愛的德哥,每次都會從廚房出來陪我們聊一會。嫦姐好像去了九龍城的另一間潮州菜館,德哥更忙了,常馬不停蹄去交流廚藝做美食節目……
2015年5月8日星期五
無處容身的點心車 (蘋果日報)
|
【飲食籽:故味重嚐】
「只係酒樓式微,鋼鐵舖冇式微!」義昌隆第二代掌門人莫富權聲嘶力竭地說。「以前嘅酒樓面積大啲,𠵱家啲咁細,枱又放到密密麻麻,邊有人捨得搵地方嚟推點心車吖?」所以他一再強調,如果單靠點心車的定單,八十年老店早已執笠。
其實,他的鋼鐵工場主要替食肆度身訂做百萬廚具,萬元一架的點心車根本微不足道。但義昌隆沒有輕言放棄,因為點心車盛載着逐漸淡忘的回憶,那份情味,絕非各自在點心紙畫上幾筆就能換來。
所以,即使口說「做點心車好麻煩」,但他還是欲拒還迎。
「只係酒樓式微,鋼鐵舖冇式微!」義昌隆第二代掌門人莫富權聲嘶力竭地說。「以前嘅酒樓面積大啲,𠵱家啲咁細,枱又放到密密麻麻,邊有人捨得搵地方嚟推點心車吖?」所以他一再強調,如果單靠點心車的定單,八十年老店早已執笠。
其實,他的鋼鐵工場主要替食肆度身訂做百萬廚具,萬元一架的點心車根本微不足道。但義昌隆沒有輕言放棄,因為點心車盛載着逐漸淡忘的回憶,那份情味,絕非各自在點心紙畫上幾筆就能換來。
所以,即使口說「做點心車好麻煩」,但他還是欲拒還迎。
曾幾何時,我們到酒樓飲茶,總會「伸長條頸」四圍望,期待點心車推出自己的心頭好,然後跟其他茶客上前爭搶,因為蝦餃燒賣等熱門點心一定是手快有、手慢
冇。當一雙小手成功捧起「戰利品」時,頓時滿心歡喜。然而,熟悉的酒樓不知不覺地接連消失,新開的,儘管金碧輝煌,但華麗的水晶燈下,卻容不下一架點心
車。
「新開嘅酒樓冇以前咁大,枱與枱之間越嚟越窄,根本冇足夠空間畀點心車走。」莫老闆解釋道。於是,打從九十年代末,「即叫即蒸」取代了點心 車,我們也習慣了在圓圈內打剔,眾聲喧嘩的酒樓裏,再也沒有此起彼落的叫賣聲。
「新開嘅酒樓冇以前咁大,枱與枱之間越嚟越窄,根本冇足夠空間畀點心車走。」莫老闆解釋道。於是,打從九十年代末,「即叫即蒸」取代了點心 車,我們也習慣了在圓圈內打剔,眾聲喧嘩的酒樓裏,再也沒有此起彼落的叫賣聲。
儘管今非昔比 堅持香港製造
「八、九十年代嗰陣,我哋一年可以做百幾二百架,𠵱家一年都唔知有冇十架。」在義昌隆工作近五十年的馮家權師傅說。那時,點心車主要是「重水車」,主要 擺放包點及蒸品,車內藏有石油氣和爐頭,用以保持點心溫度。「做點心車唔複雜,但係因為冇樣辦,所以每一架都要按照指定要求嚟做,麻煩囉。」牙擦 擦的莫老闆十二歲跟爸爸入行,見證點心車款式的改變。「以前賣點心用賀壽盤,𠵱家蓮香酒樓同陸羽酒樓仲用緊。但實在太重,請人好難,六十年代尾就有人諗 起用西式嘅trolley嚟推點心,成為第一代點心車。」莫先生的回憶當中,瓊華酒樓及國際大酒樓應該是第一代採用點心車的擺酒酒樓,但香港人十分厲害, 想到trolley沒有火爐,點心一下子便攤涼,於是有人想到加入石油氣爐,讓點心保持新鮮熱辣。
酒樓最興盛的時候,義昌隆接點心車定單「接到手 軟」。「一架點心車七日起貨,從切鋼片、屈鋼邊、燒焊到組合約有十五個工序,架架度身訂做。」莫老闆又得意地說起小露寶似的燒味車,「呢架做畀敦煌酒樓 嘅,第一次推出嚟嗰陣,細路仔就最興奮,連車入面嘅燒味都特別好賣。」至今,義昌隆是少數堅持香港製造點心車的老工場。
「乜老呀,最怕你哋寫係夕陽行業,又影到我哋垂垂老矣咁,我哋唔知幾有型!」莫老闆最怕被掛上「老」字,因為就算義昌隆打從戰前已開店,但多年來,他堅持與時並進。
這就是曾經引起騷動的小露寶燒味車。 | 十六歲入行的馮家權師傅,現已六十四歲,認為點心車能引起茶客食慾,比即叫即蒸有意思,只是酒樓捨不得騰出空間而已。 | 車輪是點心車的靈魂,所以一定要用日本貨,確保推起來順暢。 |
確保推得暢順 車轆用日本貨
「你有冇iPad?」老闆忽然問我,原來他想示範把iPad放上新款點心車上。他自大卻很低調,不願公開酒樓客仔的名字,「要金色就金色,要放iPad我 就做iPad位,想點都得。」點心車現已變成部份酒樓的「賣點」,於是款式也五花八門,惟獨有一個堅持,「四個轆係靈魂,一定要日本製造、直徑一百五十厘 米,咁先夠順滑、耐用。」因為一日推足好幾個小時,未放點心也足百五磅,如果車輪不暢順,點心姨姨可辛苦了。這也許是義昌隆幾乎包辦大型酒樓點心 車的原因,有得選擇的時候,只用歐洲鋼,而且鋼水是八至十毫米,因為這才夠耐用。「一架好嘅點心車可以用十年以上,我哋仲包維修呢!賣嗰一萬蚊左右,其實 物超所值呀。」禁不住又炫耀起來的莫老闆笑着解釋道。
義昌隆
葵涌葵喜街14-16號華福工業大廈一樓B及C室
葵涌葵喜街14-16號華福工業大廈一樓B及C室
保溫車
主售煎炸食物,玻璃趟門讓人一目了然。製作難度最高,既要微火保溫,又要車身透明,設計極花時間。煎炸車
製作半圓罩子較花時間,另因煎板沒有排氣孔,需於角位加設。蒸籠車
一架標準的點心車能容下八棟標準蒸籠,每棟最少十籠,即每架車最多可放八十籠點心。手推點心車 賣得特別好
「叉燒包、蓮蓉包!」「最新推出鯪魚釀豆腐!」「煎堆、鹹水角!」甫踏進倫敦大酒樓,喧鬧的叫賣聲便此起彼落,然而,細看發現所有點心車均沒有掛上點心牌,更別說iPad。「我 們特登咁做,因為驚啲客人睇唔到點心牌,加上阿姐邊推邊叫先夠傳統。」在此做了三十年點心的謝寶盛師傅強調,酒樓自一九七九年開業以來,即使四樓提供「即 叫即蒸」,二樓仍堅持用點心車,只因點心車是種人與人的交流,很多熟客來倫敦大酒樓,為的都是跟推車的阿姐「吹水」。像今年九十七歲的區伯,每天起床第一 件事就是來這裏飲茶。相熟的阿姐見到區伯,便自然把點心車推過來,「區伯,今日食乜呀?有叉燒包呀!」區伯也就笑着答:「好呀!好呀!」點心紙哪有這種交 流?坐下,大家便低頭左剔右剔,然後一家人輪流傳閱那張點心紙,連半句話也不用說。
倫敦大酒樓堅持用點心車,就是希望保留昔日飲茶的傳統氣氛,雖然,人手相對多一些,要控制點心流量亦不容易,而且這裏的二十五部點心車,大多用了十多二十年,維修費亦不少。不過,他們寧願找義昌隆訂做新車,也不想放棄傳統。
「其 實點心車比即叫即蒸賣得好啲。」謝師傅笑着說,因為看着點心車上的眾多選擇,總會心思思試一試,本來不想吃的,「人哋要自己又想要」。不過,謝師傅要經常 從廚房走出來,跟推點心的阿姐溝通,賣得好的就再加單,賣不出的索性停售。六款點心車,每款兩部,甚麼時候賣甚麼點心,全憑他把關決定,所以,謝師傅笑稱 即叫即蒸反而輕鬆得多。
腸粉車要有拉合的蓋子,保持食物溫度。 | 糖水車即粥車,早上賣粥,下午賣糖水,一般每次賣兩至三款。 | 糖水車抽走兩格,便能化身蒸糭的車。 |
點心車一定要有排氣口,排走車內熱氣及廢氣。 | 車身內有乾坤,放碗放餐具外,還有爐頭。 | 內側是火爐,要由合格師傅另作安裝。 |
倫敦大酒樓
旺角彌敦道612號好望角大廈
旺角彌敦道612號好望角大廈
攝影:潘志恆、梁志永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
2015年5月4日星期一
鰂魚涌發迹時 百年前有吊車!(明報)
鰂魚涌發迹時 百年前有吊車!(明報)
現在太古城的位置,一九五○年代是極具規模的太古船塢,英國海軍是它最大的顧客。
這種擠迫的住宅,其實一直伸延至西灣河太安樓一帶,翻看歷史,這範圍之所以吸引大量居民紮根,多得首先進駐鰂魚涌大規模發展的太古洋行。
然後,機械人一直向南方打過去,翻過後山,鏡頭竟然一下子就跳到重慶山區。
這裏,不該是重慶呀,是柏架山,一百年前,山上還有風光旖旎的水塘,還有全港第一座吊車系統。
歷史,比電影更出人意表吧。
一 百七十多年前,英軍登陸港島,着手發展維多利亞城一帶;港島東除了筲箕灣對外的航運業相對蓬勃,鰂魚涌、西灣河雖有村落,也有產業如開採石礦,但由於有山 重重阻隔,仍是相對荒涼。直至約四十年後,一八八一年,太古洋行來港營商,在鰂魚涌臨海買了一塊地皮,三年後,建成了糖廠,這裏的歷史開始改寫。
煉糖需淡水 太古建水塘
研 究筲箕灣一帶歷史的中大歷史系碩士陳子安說,當時糖廠選址在港島東邊,合理的推斷大概是這裏地價比較便宜。糖廠的位置,在當時臨海的岸邊,現在除了遺下一 條「糖廠街」,就再沒有其他痕迹可尋了。因為煉糖需要大量淡水,而當時唯一的水塘薄扶林水塘只供水到中西區,於是,正當政府開始在大潭興建全港第二個水塘 的時候,太古也迅速地在港島東區、糖廠南面山上前後建了三個水塘,其中一個,就是現在改建成豪宅的賽西湖水塘。
翻看舊照片,賽西湖的風光讓 人驚歎,但讓人更詫異的是,柏架山上原來有吊車!一百年前,在英皇道仍未有電車路軌以前,在南豐新邨、栢蕙苑這類有名的屋苑還未拔地而起的時候,在現在的 基隆路附近,太古興建了吊車系統,接載員工上下山——山上除有水塘,還有洋人大班的宿舍、療養院。不過,因為使用率低,吊車在一九三○年代已停用。
糖廠變太古坊 船塢變太古城
洋 人員工住山上,華人員工則住山下,宿舍首先出現於西灣河、太古船塢旁,現在太安樓一帶的住宅,就是由本來六條「太」字頭街道上、密集式舊員工宿舍演變而 來。一九○七年,糖廠旁的船塢正式運作,來到鰂魚涌打工的人愈來愈多,高峰時期,船塢聘請人數達五千人。一九二○年代,華資工業陸續在北角和筲箕灣設廠, 港島東成為有規模的工業區,西灣河、筲箕灣除了有宿舍,也出現不少村落。
直至七○年代,糖廠和船塢相繼關閉,鰂魚涌一帶便開始改頭換面﹕糖 廠變太古坊、船塢變太古城、水塘變豪宅。現在,即使坐上也有百年歷史的電車上,也看不到鰂魚涌、西灣河的舊模樣,唯一的方法,是腳踏實地沿路走,海山樓背 後,還有舊員工宿舍像太成樓未拆掉,一直向山上走,穿過康景花園,後山有個鰂魚涌水塘公園,旁邊仍有水道,當然,作用和面貌都不似往時了。
柏架山吊車 時速八公里
現在車水馬龍的英皇道,歷史悠久,這裏的電車路在一九○四年已開通,來往北角至筲箕灣的交通逐步打通,可以想像,一百年前已有一定規模的發展。但在此之前,糖廠其實已運作二十年,那時候,居住在對出山上的洋人大班,並不止靠一雙腿走山路上班,還有——吊車!
連接半山洋人員工宿舍
當 時的太古糖廠以南是柏架山,太古在山上除了有員工宿舍,還建有一間療養院。選址半山,除了因為環境幽靜,還因為洋人大多不適應香港濕熱天氣,容易病倒,所 以療養院也用作讓經理和家眷避暑。半山來往廠房,山路崎嶇,開闢道路成本也大,於是,當時太古興建了香港第一個吊車系統,連接鰂魚涌和柏架山大風坳,途徑 水塘和療養院。
翻看資料,吊車系統每小時可行八公里,它並不止接載太古員工,還會接載附近居民上落,不過至一九三二年,因為使用率低而停 用。清光緒年代,畫家吳友如曾經把這個吊車系統畫進畫中,但他稱這做「銅鑼飛棧」,看來他是把這裏錯認為銅鑼灣。他這樣形容吊車﹕「振衣直上者恆苦跋履不 易,乃太古糖局竟建屋於其上……於是製成一桶,可容五六人。其上也如匹練之升空,其下也燭之武之見秦師。錘而出之,上下自如,不費足力,人感嘆其法之 巧」。
「賽西湖」原是水塘
一八八一年,太古洋行在鰂魚涌投得土地後,就開始着手興建糖廠。這塊土地,位於一個小海灣,雖然相 比中區、灣仔,鰂魚涌相對荒蕪,但這裏有多條山澗流經,背後山嶺還可以是個集水區,為糖廠提供大量淡水生產白糖。八四年,糖廠成立,此前一年,太古洋行其 實已在北角半山以四萬港元買下地皮,着手在山上興建「七姊妹水塘」,容量達一千一百萬加侖。太古洋行在鄰近廠房的一帶,先後共興建了三個水塘,坊間一般統 稱之為太古水塘。
七姊妹水塘,是眾水塘之中最有名的一個,它建在北角寶馬山之上,附近的居民認為它風景優美,風光可以媲美杭州西湖,所以又 稱它做「賽西湖水塘」。一九七五年、糖廠關閉後三年,賽西湖水塘停用,後來太古洋行把地皮賣給發展商,改建成現在的賽西湖大廈。而鰂魚涌水塘,則改建成康 景花園,大廈背後,現在還有「鰂魚涌水塘公園」,公園旁的舊水道仍有山水流下。
私下賣水 惹怒政府
太古的水塘,不止
供應淡水給旗下的工廠,水塘附近的員工宿舍,水也 是來自這些水塘。曾經住在宿舍的員工說,那時候用水不用付錢,宿舍內根本沒有水表。而在食水短缺的年頭,他們也未嘗過被制水、要輪水的日子。陳子安說,他 翻看檔案,看到一九二○年代,水塘在提供淡水給糖廠和船塢以外,還有不少儲水,於是把水轉售其他公司牟利,政府發現後,曾因此大動肝火。
華人宿舍 帶動鰂魚涌膨脹
鰂魚涌、西灣河,以至筲箕灣,現在是發展成熟的住宅區,這與當年太古洋行進駐鰂魚涌,帶動人口膨脹、興建員工宿舍,有很大關係。
一 八八四年,糖廠成立,大約二十年後,太古洋行在糖廠旁興建船塢,不少人移居到鰂魚涌一帶謀生。太古當時興建不少員工宿舍。不過,華洋有別,外籍員工,大多 住在柏架山上,包括有斯坦利台、卑利麻台、西灣台、美利台、太古台、鯉魚門台、海景台等。至於華人員工宿舍,雖在山下,但數量也不少,範圍廣及現在的西灣 河。一九○六年,西灣河臨海地皮開始興建八幢四層高的紅磚屋,宿舍之間的街道以「太」字命名,包括太祥街、太富街、太康街和太寧街,位置非常靠近船塢。後 來,華人宿舍附近還興建了西灣河街巿,為的就是滿足員工的日常需要。
到了六○年代,宿舍拆卸重建成十一層高的住宅,及在鰂魚涌再覓地建宿舍,現在康景花園對下的太成樓和太就樓,就是其中兩幢。
工廠進駐 水井灣村消失
因 為太古的進駐,港島東一帶在二十世紀初,由一個荒涼的地方,變成一個龐大的工業城。工作機會多,聚居的人也愈來愈多,除了太古為員工而興建的宿舍外,西灣 河一帶也出現不少村落,根據一八九○年代的地圖,西灣河當時有黃角嘴村、澳貝龍村、淺水碼頭村和富斗窟村。陳子安說,不能肯定這些村落是否因太古而存在, 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筲箕灣的人口急劇上升,幾乎翻了一倍。在一些舊照片中,也可以看見,一九○○年代至一九二○年代的西灣河及筲箕灣,發展顯著,樓房數 目大增,樓宇也由一層變成三層高。
不過,除了有新的村落,太古的進駐也讓一些原有的村落消失。例如,在興建太古船塢前,鰂魚涌有一條村落叫水井灣村,當時的村屋是以鰂魚涌盛產的石材所建成。但現在於地圖搜尋,水井灣村都已消失於香港島了。
文/ 陳嘉文
圖/ 陳嘉文、太古地產提供、網上圖片
編輯/方曉盈
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明報專訊】人口密集,大廈壓迫,無疑是香港的標記,之所以去年《變形金剛4》打到來香港的時候,機械人打爆政總會展之前,也要來到擠逼的舊區一戰。
導演選擇的是鰂魚涌有怪獸樓之稱的海山樓,五座住宅連成一體,大概就是看中這裏一層有達二十八伙的壓迫感。這種擠迫的住宅,其實一直伸延至西灣河太安樓一帶,翻看歷史,這範圍之所以吸引大量居民紮根,多得首先進駐鰂魚涌大規模發展的太古洋行。
然後,機械人一直向南方打過去,翻過後山,鏡頭竟然一下子就跳到重慶山區。
這裏,不該是重慶呀,是柏架山,一百年前,山上還有風光旖旎的水塘,還有全港第一座吊車系統。
歷史,比電影更出人意表吧。
一 百七十多年前,英軍登陸港島,着手發展維多利亞城一帶;港島東除了筲箕灣對外的航運業相對蓬勃,鰂魚涌、西灣河雖有村落,也有產業如開採石礦,但由於有山 重重阻隔,仍是相對荒涼。直至約四十年後,一八八一年,太古洋行來港營商,在鰂魚涌臨海買了一塊地皮,三年後,建成了糖廠,這裏的歷史開始改寫。
煉糖需淡水 太古建水塘
研 究筲箕灣一帶歷史的中大歷史系碩士陳子安說,當時糖廠選址在港島東邊,合理的推斷大概是這裏地價比較便宜。糖廠的位置,在當時臨海的岸邊,現在除了遺下一 條「糖廠街」,就再沒有其他痕迹可尋了。因為煉糖需要大量淡水,而當時唯一的水塘薄扶林水塘只供水到中西區,於是,正當政府開始在大潭興建全港第二個水塘 的時候,太古也迅速地在港島東區、糖廠南面山上前後建了三個水塘,其中一個,就是現在改建成豪宅的賽西湖水塘。
翻看舊照片,賽西湖的風光讓 人驚歎,但讓人更詫異的是,柏架山上原來有吊車!一百年前,在英皇道仍未有電車路軌以前,在南豐新邨、栢蕙苑這類有名的屋苑還未拔地而起的時候,在現在的 基隆路附近,太古興建了吊車系統,接載員工上下山——山上除有水塘,還有洋人大班的宿舍、療養院。不過,因為使用率低,吊車在一九三○年代已停用。
糖廠變太古坊 船塢變太古城
洋 人員工住山上,華人員工則住山下,宿舍首先出現於西灣河、太古船塢旁,現在太安樓一帶的住宅,就是由本來六條「太」字頭街道上、密集式舊員工宿舍演變而 來。一九○七年,糖廠旁的船塢正式運作,來到鰂魚涌打工的人愈來愈多,高峰時期,船塢聘請人數達五千人。一九二○年代,華資工業陸續在北角和筲箕灣設廠, 港島東成為有規模的工業區,西灣河、筲箕灣除了有宿舍,也出現不少村落。
直至七○年代,糖廠和船塢相繼關閉,鰂魚涌一帶便開始改頭換面﹕糖 廠變太古坊、船塢變太古城、水塘變豪宅。現在,即使坐上也有百年歷史的電車上,也看不到鰂魚涌、西灣河的舊模樣,唯一的方法,是腳踏實地沿路走,海山樓背 後,還有舊員工宿舍像太成樓未拆掉,一直向山上走,穿過康景花園,後山有個鰂魚涌水塘公園,旁邊仍有水道,當然,作用和面貌都不似往時了。
柏架山吊車 時速八公里
現在車水馬龍的英皇道,歷史悠久,這裏的電車路在一九○四年已開通,來往北角至筲箕灣的交通逐步打通,可以想像,一百年前已有一定規模的發展。但在此之前,糖廠其實已運作二十年,那時候,居住在對出山上的洋人大班,並不止靠一雙腿走山路上班,還有——吊車!
連接半山洋人員工宿舍
當 時的太古糖廠以南是柏架山,太古在山上除了有員工宿舍,還建有一間療養院。選址半山,除了因為環境幽靜,還因為洋人大多不適應香港濕熱天氣,容易病倒,所 以療養院也用作讓經理和家眷避暑。半山來往廠房,山路崎嶇,開闢道路成本也大,於是,當時太古興建了香港第一個吊車系統,連接鰂魚涌和柏架山大風坳,途徑 水塘和療養院。
翻看資料,吊車系統每小時可行八公里,它並不止接載太古員工,還會接載附近居民上落,不過至一九三二年,因為使用率低而停 用。清光緒年代,畫家吳友如曾經把這個吊車系統畫進畫中,但他稱這做「銅鑼飛棧」,看來他是把這裏錯認為銅鑼灣。他這樣形容吊車﹕「振衣直上者恆苦跋履不 易,乃太古糖局竟建屋於其上……於是製成一桶,可容五六人。其上也如匹練之升空,其下也燭之武之見秦師。錘而出之,上下自如,不費足力,人感嘆其法之 巧」。
「賽西湖」原是水塘
一八八一年,太古洋行在鰂魚涌投得土地後,就開始着手興建糖廠。這塊土地,位於一個小海灣,雖然相 比中區、灣仔,鰂魚涌相對荒蕪,但這裏有多條山澗流經,背後山嶺還可以是個集水區,為糖廠提供大量淡水生產白糖。八四年,糖廠成立,此前一年,太古洋行其 實已在北角半山以四萬港元買下地皮,着手在山上興建「七姊妹水塘」,容量達一千一百萬加侖。太古洋行在鄰近廠房的一帶,先後共興建了三個水塘,坊間一般統 稱之為太古水塘。
七姊妹水塘,是眾水塘之中最有名的一個,它建在北角寶馬山之上,附近的居民認為它風景優美,風光可以媲美杭州西湖,所以又 稱它做「賽西湖水塘」。一九七五年、糖廠關閉後三年,賽西湖水塘停用,後來太古洋行把地皮賣給發展商,改建成現在的賽西湖大廈。而鰂魚涌水塘,則改建成康 景花園,大廈背後,現在還有「鰂魚涌水塘公園」,公園旁的舊水道仍有山水流下。
私下賣水 惹怒政府
太古的水塘,不止
供應淡水給旗下的工廠,水塘附近的員工宿舍,水也 是來自這些水塘。曾經住在宿舍的員工說,那時候用水不用付錢,宿舍內根本沒有水表。而在食水短缺的年頭,他們也未嘗過被制水、要輪水的日子。陳子安說,他 翻看檔案,看到一九二○年代,水塘在提供淡水給糖廠和船塢以外,還有不少儲水,於是把水轉售其他公司牟利,政府發現後,曾因此大動肝火。
華人宿舍 帶動鰂魚涌膨脹
鰂魚涌、西灣河,以至筲箕灣,現在是發展成熟的住宅區,這與當年太古洋行進駐鰂魚涌,帶動人口膨脹、興建員工宿舍,有很大關係。
一 八八四年,糖廠成立,大約二十年後,太古洋行在糖廠旁興建船塢,不少人移居到鰂魚涌一帶謀生。太古當時興建不少員工宿舍。不過,華洋有別,外籍員工,大多 住在柏架山上,包括有斯坦利台、卑利麻台、西灣台、美利台、太古台、鯉魚門台、海景台等。至於華人員工宿舍,雖在山下,但數量也不少,範圍廣及現在的西灣 河。一九○六年,西灣河臨海地皮開始興建八幢四層高的紅磚屋,宿舍之間的街道以「太」字命名,包括太祥街、太富街、太康街和太寧街,位置非常靠近船塢。後 來,華人宿舍附近還興建了西灣河街巿,為的就是滿足員工的日常需要。
到了六○年代,宿舍拆卸重建成十一層高的住宅,及在鰂魚涌再覓地建宿舍,現在康景花園對下的太成樓和太就樓,就是其中兩幢。
工廠進駐 水井灣村消失
因 為太古的進駐,港島東一帶在二十世紀初,由一個荒涼的地方,變成一個龐大的工業城。工作機會多,聚居的人也愈來愈多,除了太古為員工而興建的宿舍外,西灣 河一帶也出現不少村落,根據一八九○年代的地圖,西灣河當時有黃角嘴村、澳貝龍村、淺水碼頭村和富斗窟村。陳子安說,不能肯定這些村落是否因太古而存在, 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筲箕灣的人口急劇上升,幾乎翻了一倍。在一些舊照片中,也可以看見,一九○○年代至一九二○年代的西灣河及筲箕灣,發展顯著,樓房數 目大增,樓宇也由一層變成三層高。
不過,除了有新的村落,太古的進駐也讓一些原有的村落消失。例如,在興建太古船塢前,鰂魚涌有一條村落叫水井灣村,當時的村屋是以鰂魚涌盛產的石材所建成。但現在於地圖搜尋,水井灣村都已消失於香港島了。
文/ 陳嘉文
圖/ 陳嘉文、太古地產提供、網上圖片
編輯/方曉盈
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