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星期三

【迪士尼,創造了歷史】無待堂

 



20250326
 
【迪士尼,創造了歷史】

此刻 Rachel Zegler 版的《白雪公主》,IMDB 只有 1.9 /10,不知會否繼續下跌,但現在已創造了歷史。

自己一直都留意著這部片的幕後進程,很老實,沒有想過結果爆到這樣。全世界評論家、媒體都一致毫不留情,不只令人明白此片的具體質素,絕不值得付錢入場,還側映出迪士尼或者廣義的美國流行文化有了「景觀變遷」。

以迪士尼一直的尿性,他們出過更糟糕的片,但主流傳媒會昧著良心說那是好片,好評如潮﹗這些政治正確社會工程作品,其實整套片就是一個 affirmative action,核心思想是將白人擁有的角色分派給有色人種,就當是關懷了他們,而不是為他們搭建真正的神話和舞台。

所以過去有幾部這樣的作品,其實迪士尼都是落場跟「主流群眾」打公關戰。用「進步語言」。例如《小美人魚》的預告,迪士尼就發動一些賺人熱淚的短片:黑人小女孩看到「小美人魚」跟自己一樣膚色,大呼感動,「她跟我一樣哦﹗」「她是我﹗」當然任何對電影的負面評論,總是會被批評為歧視、反女性等等。

但我跟身邊朋友的小朋友相處,會發現他們多數沒有那麼看重膚色,甚至沒有膚色概念。反而經常是大人將這種思想塞給他們,而且是以「反歧視」的話語來介紹另類的種族主義。

然而迪士尼今次好像沒有像以前一樣去護航《白雪公主》,甚至有點提前放棄的意味。Halle Bailey 和 Rachel Zegler 的分別,我不認為是血統,因為反正在迪士尼高層眼中,只要是有色人種就好 (真的好歧視)。最大分別,是她們對原著的態度。

Bailey 沒有這樣高調地表示《小美人魚》是個落後、退步,需要完全革命的文本。迪士尼的《白雪公主》是 1930 年代的作品,令迪士尼一舉成功。他們的帝國地基,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幫忙建立。

很多人會說 Zegler 的樣子不夠 Gal Gadot 美,或者她的樣子不像傳統的白雪公主,但這些其實都不是大問題,最大問題是 Zegler 接下這麼重要的角色,用匪語來說,就是迪士尼的「主心骨」放到你手上,你就算內心根本完全瞧不起迪士尼這一套文本,覺得迪士尼的東西好老套、好落後,一點也不潮,你也不能表露出來,你是那個童話的臉孔,你不再是你自己。

如果用高一點標準,甚麼人有資格演這種角色?起碼是對原著和「迪士尼文化」有愛的人。這才是演員必須有的特質。不一定是「美」。有很多演員,一直想演某些角色而很多年都沒機會。例如 Channing Tatum 一直想演「牌皇」,華納一直不給 Henry Cavill 再演超人之類。

Zegler 其實比很多更厲害的演員都幸運,那麼年輕就拿到迪士尼的大機會,你演的更是公主中的公主,但是她卻一直表現出一種極大的輕藐。簡直好像是在說,老娘其實也不太想演白雪,但我很想要迪士尼的資源。

她鞭撻原著的片段,令我想到看過的不少 MCU 電影。有好幾部的編導真的會老實表示,自己不喜歡漫畫,也不喜歡超級英雄,他們應該是被迫去拍,拍這故事之前他們也會承認「我也沒看過漫畫原著」。

因為漫畫在他們眼中也是很 nerd,但市場需要嘛,我們就勉為其難,將它生產出來應市。

甚至有導演在作品拍完之前已經表示,自己沒在參與,這是 Kevin 的作品之類。這種氣氛彌漫在星戰、Marvel 乃至迪士尼品牌。

可能是資源(錢)真的太多,第一世界問題,導致他們有離奇的自信,開始覺得自己甚麼爛貨都能 sell 出去,他們不斷拿出爛貨的意思就是:just shut up and consume the product, moron,反正你們沒有選擇,我們可以壟斷一切。

你會發現觀眾不滿,製作團隊也很不滿。Zegler 要演一個那麼 feminine 的角色,一個 dreaming about true love 的角色,也很不滿。

其實星戰範圍的《侍者》也是這樣的調調,這劇也是刷新了星戰作品的歷史新低分。主演 Amandla Stenberg 因為受不了粉絲劣評作品,劇集都未播完,就爆氣出了一首 diss track 反擊觀眾,大概就是說自己受到歧視,是受害者,但她其實家境富裕,年紀輕輕就拿到這個機會,比她厲害的女星要多得多,要認 unprivileged,前面排十萬個人都未輪到她。

最後結果是《侍者》一季完結,似乎有無限錢的迪士尼,自己也不續訂,因為成績真的太差。而且劇本胡亂更改設定,粉絲投訴,就遁入受害者位置,由迪士尼高層去指控整個 Star Wars fandom(即是他們的資產) 十分父權不包容之類。

其實要說這些,可以寫一本書出來,但為甚麼現在迪士尼沒有盡力去「救」《白雪》(即鳩 spin),真的很令人震驚。

最後迪士尼可能也覺得,管不住 Zegler 的嘴巴,所以乾脆縮減首映規模,不給媒體答問環節(天知道她還能說出甚麼),甚至連媒體、KOL 都好像不再收到好處,變成不約而同集體鞭撻本作。

說得誇張點,全盛時期的迪士尼,絕對可以將一部類似質素的 1 分電影,吹到 7 至 8 分,為甚麼這個魔法失靈,或他們不再做,乾脆放棄,真是一個很有趣的經濟政治問題。

當然迪士尼自己也是絕對抵死。這些表面上的膚色、性別政治,那些 intersectionality,又是他們自己不斷強調,去到喧賓奪主,好像在搞西方式價值樣板戲。

今年 23 歲的 Zegler 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這時代是迪士尼主義高度滲透的時代。你看那些作品,你就會感受到他們的世界。在Marvel 和星戰宇宙不少作品,近年大部份男人都要改成多餘的沒用的,而女角則被寫成比青春期男生更要盲目自信,而且這是對的。Zegler 對於「原著」的攻擊慾望,就充滿了一種「我們必定代表新世界,並且必然取代並取消你們」這樣的「歷史主義」。

Zegler 雖然好討厭,但最後是她被人嘲笑,星途可能受阻,通常不是那些高層負責。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高層向她劃大餅的時候,promise 了一個很 woke 的新版白雪故事,讓她原先也很興奮。點知她用了那種方式去表現「不屑原著」,成功內爆整個投資。(讚呀)

而且美國社會風氣在本作立項、製作的時候急變,他們一路拍一路改,最後兩頭不到岸,既沒有經典感覺,也沒有創新的大破大立。

迪士尼《白雪公主》也是有改動,但主要是自殘式削弱本來的故事和角色,例如王子被整個取消,母后和白雪的對立又要取消「容貌因素」,這有甚麼好看?這一切令這個十分好懂的故事,變得甩皮甩骨。還不如《白雪公主與獵人》改成黑暗動作風,至少那一部我能坐著看完它。

Just shut up and consume the product, moron!覺得 Zegler 就算討厭,問題也不大,圈中好多明星,私底下也是一個 jerk。她至多是毀掉自己,但迪士尼能毀掉很多 IP、作品和藝術家,那才是創意和工業的大魔王。他們也不是真心想推動甚麼價值,只是見到這個浪潮人人都在無痛加入,那我都要加入去賺,直到這東西等於蝕錢,他們就會極無情地收水,跑得比誰都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