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星期二

九龍城寨也有文雅一面 馮睎乾十三維度

 


九龍城寨也有文雅一面
一齣以九龍城寨為背景的電影即將公映,我未看,沒法評論,但近日不時看見該片宣傳,勾起許多舊日回憶。
城寨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出名「三不管」——香港不敢管,英國不願管,中國不能管——大眾想像中的城寨,似乎總離不開黃賭毒,甚或黑幫仇殺。但去年訪問過一位朋友,她五六十年代正是住在城寨,在她回憶中,「九龍城寨不知幾太平」,跟一般人想像大異其趣(注1)。
至於我對城寨最深刻的回憶,也許你會覺得奇怪,居然是一副對聯。
我在九龍城長大,城寨近在咫尺,也有同學住在裏面,但天天跟這個「傳奇」地方擦肩而過,十多年來,卻從未有衝動入去看箇究竟。後來城寨拆了,改建公園,我才忽然心血來潮,想踏足這個昔日的「三不管」空間。
1995年我初訪城寨公園,只覺啼笑皆非,當時政府附庸風雅,不知找誰寫了很多「對聯」,卻沒人留意平仄對仗錯漏百出,根本貽笑大方。全場最令我「驚艷」的,反而是古蹟「龍津義學」的舊門聯,題於1847年,上下聯第三字各嵌入「龍」和「津」,既工整又富巧思,令我一見難忘,至今近30年過去,我仍能一字不漏背出來:
其猶龍乎,卜他年鯉化蛟騰,盡洗蠻煙蛋雨
是知津也,願從此源尋流溯,平分蘇海韓潮
上下兩聯,皆寫老師對學生的期許。最妙是「其猶龍乎」和「是知津也」,是天生的佳對:上句出《史記》,是孔子稱讚老子的話,指老子像龍一樣變化莫測(「龍」在古代往往比喻「多變」,不是代表「吉祥」);下句則出《論語》,是隱士長沮形容孔子的話,表面上指孔子知道渡口在哪裏(「津」即渡口),實際是稱許孔子曉得做事門徑和治學竅門。
「鯉化蛟騰」用了鯉躍龍門而化為龍的典故,「蠻煙蛋雨」則比喻南方人未受教化。上聯寄望學生他日鯉躍龍門,飛黃騰達,一洗野蠻習氣。下聯「蘇海韓潮」,原指蘇軾和韓愈汪洋恣肆、豪邁奔放的文筆,此處是說,學生懂得讀書門徑,鑽研經典,學有根柢,就能夠像韓、蘇二公那樣有才了。
這副對聯寫得元氣淋漓,渾然天成,以我在香港所見,大概沒有比它更好的了。誰又想到以「罪惡溫床」見稱的城寨,居然蘊藏如此文雅的寶貝呢?
這所龍津義學(不要叫「支學」啊)創於道光二十三年,據舊報專欄所載,它剛落成的時候,壯麗軒敞,款式像一所貢院,門前有小廊,從石級上去,共分三進,前進左壁是石碑,刻有新安知縣王銘鼎的〈九龍司新建龍津義學敘〉,中間是一片曠地,後進則是講堂。
遙想當年讀書之聲,在城寨始起彼落,令人神往。可惜上世紀五十年代,城寨一場大火就把義學燒清光了。萬物生滅有時,當黑暗的世代降臨,一切衣冠文物自然化為煙塵,能夠留下一副對聯供人憑弔,已屬萬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