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星期日

「中國龍友好和善」,是龍年第一個笑話馮睎乾十三維度

 


「中國龍友好和善」,是龍年第一個笑話

農曆新年,先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今早,多位朋友不約而同發來短信,叫我談談「龍」的中共官方新譯,既然如此,那就徇眾要求,淺談一下這個中西文化問題吧。

近日中共官媒大力宣傳,稱「龍」字英譯「dragon」是錯的,因為dragon在西方形象不佳,乃兇殘的怪獸,而中國龍則和藹可親,更引述外國漢學家說法,指中國龍「友好和善」、「是一種幫助人類的動物」,代表好運吉祥,所以必須「正名」。中共官方提倡,中國龍的英文該音譯為「loong」。

證諸中國自古以來典籍,龍有這麼善良嗎?中國神獸出名「友好和善」的,其實是麟,不是龍。麟角戴肉,表示有武力而不用,故麟以仁著稱,這是中國文化常識。說龍「友好和善」,聞所未聞。

南朝顏延之有首詩詠嵇康,說「龍性誰能馴」,可知龍出名倔強難馴,哪兒和善啊?官媒報道的「外國專家」若非收了錢胡說八道,就是半桶水不懂裝懂。

還有家傳戶曉的「葉公好龍」故事。如果中國龍那麼friendly 那麼cute,葉公會被嚇至三魂不見七魄?稍為看過先秦古籍,都知道中國龍極不好惹。《莊子》的〈列禦寇〉篇有個故事,說有人得到宋王賞賜的十輛車,洋洋得意向莊子誇耀,莊子於是講了一個故事回應。

故事說,有個窮小子潛入深淵,得到一顆價值千金的寶珠,拿回家後,父親叫他用石頭砸碎珠子,不要再做這種傻事,理由是此珠必在九重之淵「驪龍頷下」(即黑龍的下巴下),當時驪龍一定在睡覺,若牠醒來,盜珠者必死無疑。莊子是借題發揮,以龍比喻宋王,說那人能得到十輛車,只是恰逢宋王「睡覺」而已。

又如《韓非子》的〈說難〉有一章:「夫龍之為蟲也,可擾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嬰之,則必殺人。」意思是,龍或可以被你馴服,給你騎,但若觸碰到牠喉下的「逆鱗」,牠就不會放過你了。韓非子當然也是比喻君主,說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在中國文化想像中,龍是令人生畏的動物,龍和龍不時會打架(打架時可能帶來暴雨),故《易經》說「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左傳》也有「龍鬥」記載。《莊子》提過一個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可見中國人像古希臘英雄一樣,有時也會把龍視為怪獸,需要殺掉。

從先秦文獻可見,中國龍非但不友善,也不是吉祥物。之前我在這裏談黃明志〈龍的傳人〉時,已講過華人不是什麼「龍的傳人」,而龍也從來不是中國人的象徵,只是中國皇帝的代表,崇拜龍、讚美龍,說穿了都離不開「皇帝情意結」。

劉邦是第一個利用龍神化自己的皇帝,《史記》有個擺明是官方捏造的傳說,稱劉邦母親劉媼,有次在大澤的山坡休息,「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就是說劉媼被一條龍姦了,才誕下劉邦(高祖豈非野仔?)。自此,皇帝與龍才正式掛鈎。後來又有龍袍加強這種聯想,使龍逐漸成了象徵皇帝的瑞獸。

但在先秦,「龍種」根本不是聖君,反而是禍國殃民的淫婦。據《國語》,導致西周亡國的紅顏禍水褒姒,父親就是由「龍漦」化成的玄黿,而「龍漦」即龍的唾沫(實即精液的委婉說法)。可見第一代「龍的傳人」不是開國皇帝,而是亡國禍根——褒姒故事中的龍,形象明顯是負面的,譯為dragon也絕不冤枉。

自漢及清,由於龍變了皇帝的代言神獸,有誰還夠膽引用先秦典籍,復原龍的惡形惡相呢?同治年間,大清皇朝更開始以黃龍旗為國旗。旗上的龍,當然不是代表中國人,只表示「朕即國家」。龍在近代得享美名,其實跟龍無關,只是沾了皇帝的光而已。

辛亥革命後,中國人終於沒有皇帝(至少制度上),不用再對龍歌功頌德,還可以名正言順把龍旗扯下來,換上象徵民國的五色旗,以及象徵革命黨的青天白日旗。想不到百年之後,中国人忽然又覺得龍是不容抹黑的,更想方設法要求全世界讚美。哈,是因為「皇帝」歸位了嗎?

然而要得到世人尊重,是靠品格,不是靠改名。八國聯軍時,外國報刊很多諷刺畫,都把中國龍畫得非常可笑,可見洋人若有心「辱華」,利用你引以為傲的那條龍就地取材就夠了,管你叫什麼名字。

最後想說,中國龍與外國龍的確不同,正如唐狗也不同洋狗,所以我絕對贊成把中國的狗「正名」為gou,只是還有個小小疑問:既然萬惡的dragon不能在中国譯為「龍」,那麼中文一定是叫「抓根」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