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星期四

【影評】《別叫我賭神》:要販賣的情懷是阿郎而非賭神,但過度的算計感,卻成了難以忽視的敗筆

 【影評】《別叫我賭神》:要販賣的情懷是阿郎而非賭神,但過度的算計感,卻成了難以忽視的敗筆

籌拍時的片名叫《光輝歲月》,拍攝時改成《驕陽歲月》,推出第一支預告時變為《我不是賭神》,最後上映時則叫做《別叫我賭神》的這部電影,其實從陸續更改的片名來看,便可以讓人猜想得出,這是一部或多或少想販賣情懷的電影,試圖藉由周潤發過往的某些銀幕形象,來達成吸引觀眾的效果。

《別叫我賭神》。


《別叫我賭神》類似角色處境翻轉的《又見阿郎》

奇妙的是,如果就《別叫我賭神》的內容來看,雖然本片確實利用了周潤發過往的銀幕形象,也有一些與賭博有關的橋段,但與其說這則描繪落魄賭徒的故事,是想藉由賭神高進這個角色來營造反差感,倒不如說打從一開始,編導所想召喚的懷舊情感,瞄準的其實則是周潤發的另一種拿手戲路,也就是具有明顯草根氣息,縱使看似粗魯無禮,卻又顯得真摯討喜的那類市井小民。

《別叫我賭神》。

過去,我們曾在張婉婷執導的《流氓大亨》(香港片名《秋天的童話》),便已看過周潤發類似的經典演繹,但如果要提到《別叫我賭神》真正借鑑的鱒閩,那麼則肯定非杜琪峰執導的《又見阿郎》(香港片名《阿郎的故事》)莫屬。

基本上,《別叫我賭神》的部分劇情,幾乎等於是角色處境被倒轉過來的《又見阿郎》。

《別叫我賭神》。

在《又見阿郎》中,周潤發飾演的是一名退出車壇的失志賽車手,與兒子兩人相依為命,過著困苦的生活,直到由張艾嘉飾演的孩子母親突然出現,想要將兒子接走,讓他過上優渥許多的生活,才使這對父子的關係與命運,就此產生了劇烈改變。

而在《別叫我賭神》裡,劇情則被翻轉過來,描述與周潤發分手多年的袁詠儀某日突然出現,告訴周潤發兩人其實有一名患有自閉症的兒子,並表示自己願意支付款項,請周潤發代為照顧兒子一個月的時間。而一向視賭如命的周潤發,也在與兒子的相處過程中,逐漸產生蛻變,並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別叫我賭神》。

基本上,由於《別叫我賭神》與《又見阿郎》這兩部片畢竟相差了 34 年,因此雖然《別叫我賭神》裡頭的兒子年齡,比起《又見阿郎》至少要大了十幾歲以上,但當我們在觀賞這部電影時,卻也還是會忍不住覺得以周潤發的年紀來看,實在有點不適合再演這類角色,甚至在一些演出方式上,也由於劇本之故,則給人一種稍嫌刻意,彷彿想完全重現 8、90 年代香港電影的感覺。

《別叫我賭神》。

電影過度強烈的人工感,難以真正打動人心

更重要的是,由於這則故事的主角在前半段實在太過討厭,完全是個自私自利,動輒將自己的問題推諉到別人身上的混球,因此也不像上述提及的那些周潤發舊作那麼鮮活討喜,再加上電影後半段的情節其實也無法提供具有足夠說服力的角色轉變,是以也使得《別叫我賭神》難以像《又見阿郎》那樣,足以使觀眾產生情緒上的強烈共鳴。

《別叫我賭神》。

於是,這也讓《別叫我賭神》給人的感覺,變成了一部大多時刻均充滿算計感的電影。無論是刻意復古的喜劇元素或意圖感動人心的橋段,都只顯得徒具其形而不得其神。就算一些技術層面確實比過往的香港電影要來得精緻一些,但也失去了那種獨特的生動氣息,就連絕大多數的轉折,也都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目的性,最後則由於過度強烈的人工感,進而難以真正打動人心。

《別叫我賭神》。

回首一看,周潤發的上一部電影,已經是 2018 年上映,由莊文強編導的《無雙》。而在劇情結構上大幅參考《刺激驚爆點》,原本便是以精準計算的翻轉情節作為核心的《無雙》後,同樣由莊文強所編劇的《別叫我賭神》,竟也正如以上所說,在截然不同的電影類型中,一樣帶來了那股強烈的算計感。

《別叫我賭神》。

只是,在原本便稱不上特別出色的《無雙》裡,讓觀眾察覺到這樣的算計,其實並不構成什麼太大問題,但在《別叫我賭神》這種希望能讓觀眾獲得感動的電影中,卻也同樣令觀眾感受到那股無所不在的刻意算計,或許,最終也就成為了《別叫我賭神》最為致命的敗筆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