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0日星期一

2011至2019 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 英華女生與香港十年成長誌

 


2011至2019 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
英華女生與香港十年成長誌
英華校友 #張婉婷 執導紀錄片《 #給十九歲的我 》,紀錄 #英華女學校 重建這十年。貫串全片是重建這件事,但女生成長記錄才是主軸:前港隊單車手馬燕茹、立志當警務人員的「Madam」(暱稱)、具跳舞潛質的阿佘、想參選港姐的「香港小姐」、以hea為生活態度的阿雀、扛起照顧家人重任的阿聆,還有head prefect Shirley。2011年開始拍攝,至2019年。那時還沒爆疫﹐情緒都寫在臉上。早前有補習老師感慨,疫下小朋友只會發出「格格格格」或「哈哈哈哈」的奇怪笑聲表達開心,因為他們長期戴口罩,已經沒了笑容。
影片以社會運動畫面開首,最後的畫面也是香港,張婉婷旁白說:「呢一刻我哋見到嘅,只係永恆嘅一個片段。」沒有吹捧名校女生品學兼優的硬道理,各人都在做自己。張婉婷說,紀錄片導演必須要將自己放得很低,因為她們才是自己生命中的導演。未及拍攝中段,女生已紛紛表示拒拍,稱拍攝影響作息,也質疑鏡頭對準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到底有多真實。這群千禧BB後來經歷我城最痛。人們常說那個「香港」已經不復存在,而她們的人生才剛開始。
起點回到2011年,英華時任校長 #石玉如 女士建議開拍《給十九歲的我》,見證學生成長、以及英華和香港的變遷。那年她們才11歲,各人給19歲的自己寫了一封信說未來,有人立志入劍橋,有人想做藝人,覺得 #鍾嘉欣 演戲不錯,又以樂瞳為目標,觀眾大笑。他們大抵忘了,2011年,鍾嘉欣憑《點解阿Sir係阿Sir》成為民選視后,網民稱她「鍾嘉欣BB」,人氣很盛。
【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群女生在英華半山校舍度過中一,第二年因為校舍原址重建,轉到德貞女子中學深水埗舊校舍繼續學業。校方原定2016年竣工,屆時她們可以到新校舍上課,象徵經歷英華三代校舍,惟因為工程資金不足,需向立法會申撥款,迄至2018年始完成,片中女生已升讀大學。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英華位於半山,原本校舍沒有泳池,學生要到上環必列者士街青年會上游泳課。筆者當年也在附近女校就讀,校舍比英華深水埗年代更細,隔壁就是住宅,都是舊樓,有點灰沉逼仄,學生要到青年會上PE堂。有時仍會夢見自己在校舍鑽來鑽去,坐在翳悶的小禮堂聽訓話,頭頂風扇不斷發出怪響;午後鄰居常傳來陣陣食物香氣,令人睡意更濃。才踏進校園就有prefect檢視長衫和頭髮長度,前者不能太短,後者不能太長。後來母校遷拆,新校舍設計跟一般中學沒兩樣,從前的親密感也一去不回。
【Madam立志當警察:我已經冇嗰個勇氣】
片中從小立志當警察的Madam,來自內地,很慳家,自制力很強。2012年反國教,2014年佔中,2019年逃犯條例。拍攝是實時,影片剪接也沒有迴避,但有保護。反國教那年,學生提出罷課,有人參與聯署,有人覺得不關己事。副校長周小鳳說,希望學生知道,校方會陪她們去經歷,聆聽年輕人的聲音;選學生會,候選內閣須回應選民質詢,選舉過程公平公開公正,公民教育重要一環。
14年傘運,她們念中四,張婉婷當時訪問女生看法,還請來一位退役女警校友對談。女警認為抗爭不應擾民,建議應該在維園圍爐,Madam則說傾向支持政府。2019年,Madam已升上大學,當警察的志願未變,有同學在社交平台帖文罵她,Madam不堪壓力,決定放棄理想。電影去年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世界首映,之後有訪談環節。Madam說:「由我中一決定考警察,當時真係成個人『舂』晒落呢件事,覺得我嘅人生除咗考警察,就係考警察,我冇第二個選擇。」
「有老師話呢件事好熱血,為追求夢想,將所有時間精力都投入去,雖然最後失敗咗。我真係好佩服當時嘅自己,因為我出咗嚟做嘢一年,已經發覺我冇嗰個勇氣,再為一啲未知嘅嘢博到最盡。」
【阿雀:懷念片中已離世同學】
阿雀父母管教很嚴,用GPS check女兒行蹤,還有一個極tight時間表,日日趕頭趕命。中一她立志當律師,或者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物一級館長;中三選科時她卻說希望當工程師或建築師,因為覺得這兩種專業比較「hea」,「Hea係一種生活態度」。架上眼鏡的阿雀中學時代很傻氣。片中跑樓梯那幕,阿雀氣足6年,因為拍攝當天是學生日,全校都去了玩,她們卻在跑樓梯。
現在的阿雀很會打扮,內在仍是那個傻氣的自己。電影給她最大感觸是一位同學前年離世,試場那幕,各人埋頭苦戰,阿雀在捽手指,那位同學亦有入鏡。「當時大家都未戴口罩,係我唯一一次再見番佢個樣。因為佢前我一個學號,所以頒畢業證書、好多大大小小嘅考試,佢都喺我前前後後。派DSE成績,前一秒我仲同佢講:『死啦我好驚呀!』佢陪我經歷咗好多嘢。如果冇咗呢條片,除咗班上合照,我應該搵唔番同佢同框嘅片段。」
【阿佘:雖然我唔係好討好,但對得住自己】
阿佘性格較自我,預告片剪輯了一些自白:「我又唔係未做過大逆不道嘅事,我都打過我阿媽,打完佢自己喺度喊。」母親高壓政策令她透不過氣來,反抗更大,也有同學不喜歡她,惡意中傷,令阿佘更孤立無助。老師說她講大話、任性,導演給老師一個close up:「希望佢完成到英華嘅學業啦(大意)!」DSE成績欠理想,阿佘決定重讀,考入港大醫學院,她笑:「其實都唔係咁難入…」
現在的阿佘仍是有點距離,她說:「我覺得最珍貴係,我由頭到尾都做緊自己,所以同輩又好,長輩又好,都得罪好多人…你堅持做自己嗰套,撞過板之後你就知,有啲嘢你要改,有啲嘢你堅持得啱。」阿佘想讀護士,但考完DSE她卻跑去紋身。「身邊啲老師同學,或者上司,關心嘅關心,criticize嘅criticize,我覺得…如果我想做一樣嘢,冇理由一個紋身阻止到我嘅。所以我覺得最珍貴嘅係,雖然我唔係好討好,但at least做到自己、對得住自己,希望以後都係咁,不過某啲位可以再修飾下,再圓滑啲?」
#娛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