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新聞網 2021-10-27 訊
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27/1664767.html
200家中企哀嘆,中國假貨被瑞士軍刀「示眾」
中國製造一直在努力走向高端,乃至走向「中國智造」,但這個過程中,仍然有一些山寨產品,在全世界範圍內帶來消極影響。
你可能想不到,對待中國某些山寨產品,瑞士的表現可謂「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要知道,瑞士軍刀一共有兩百多種組合,幾乎每一種中國都能生產出以假亂真的山寨產品,為此,瑞士的軍刀博物館專門設置一個展台,「用來展示中國贗品」。
瑞士軍刀的霸氣,不只是對待山寨或贗品,更來源於行業地位。以生產瑞士軍刀揚名世界的維氏公司是歐洲目前最大的刀具製造商,它打造的瑞士軍刀不僅被全球追逐,還被漂亮國數屆總統選為禮品,更是太空人隨身工具。
更重要的是,瑞士軍刀滿足日常需求之外,還擁有奢侈品屬性。
據媒體報道,維氏公司曾推出一款鑲嵌有鑽石的白金版瑞士軍刀,售價高達7萬美元(約合45萬元人民幣)。注意,這只是最初售價,收藏一段時間後,價格輕鬆破百萬。
相比瑞士軍刀的彪悍,一個問題尤其值得探討,中國有200多家刀剪企業,為什麼沒有產生瑞士軍刀?
其實,中國在刀剪領域經營很長時間,同樣催生出「王牌」,「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的說法便廣泛流傳。
這兩家都有三百多年歷史,王麻子創立於清朝順治年間,因質量好走紅京城,張小泉則糅合龍泉寶劍的鑄造工藝,開啟獨具特色的「嵌鋼」工藝,發展出一系列刀剪產品,成為中國刀剪產業的「霸主」。
形成「王牌」後,如何維護,卻是個分水嶺。
王麻子的傳人沒有嚴控質量,也沒有繼續弘揚品牌,創新更是乏善可陳,加上推出新商標,進一步削弱了品牌影響力。最終,王麻子年虧損近300萬元,只能破產收場。
和王麻子不同,張小泉雖然被傳人用19根金條賣掉以躲避戰亂,但經歷多次易主後,工藝特別是「良鋼精作」的流程得到延續,整合資源後,力往一處使,開發新品、拓展渠道、擴大聲量,甚至在熱播美劇《漢尼拔》中植入,吸引年輕人購買「漢尼拔同款」。
今年9月,張小泉上市,截至10月26日,市值卻不到40億元。市值低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張小泉更多被南方「困住」,沒能打開全國市場。
招股書顯示,2020年度,張小泉華東地區經銷商305個,佔比近6成;其他6個業務區,各自收入佔比不到10%。在張小泉一家電商旗艦店裏,連續三年,華東銷售額佔比近半,華南、華北、華中地區銷售額都在10%左右。
要說「世界的張小泉」,差距就更大了。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張小泉的出口額僅為140萬元、332萬元以及698萬元,雖然慢慢增長,但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僅有0.35%、0.69%以及1.23%。
王麻子和張小泉等中國刀剪品牌的「短板」,恰是瑞士軍刀成功規避之處。
首先,是如何傳承。
維氏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由卡爾·埃爾森納一世1884年創立,傳到如今第四代,未曾中斷。2001年,埃爾森納家族決定把它變成基金會完全控股,禁止上市。
此外,維氏公司幾乎不從銀行借款,除了創立之初,之後的三代傳人,都沒有向銀行借貸。從這個角度看,不上市、不從銀行借款的維氏公司,稱得上是「瑞士軍刀版老乾媽」。
更狠的是,基金會在家族「條文」里明確寫道:利潤的90%為留存收益,用於企業發展,10%用於慈善和環保。家族成員怎麼辦?在公司工作,有工資,不工作就沒任何資金可拿,「永遠斷了大家從企業市值里賺錢或賣企業的念頭」。
接着,是產品生產。
媒體稱,現在,維氏公司刀片生產基本都是機械化,經過一百多年的摸索,每道工序和原材料的標準相當精確,比如口袋折迭軍刀的刀片厚度標準不容0.2毫米的誤差,且22個工具,能夠迅速打開和閉合。
卡爾三世曾對現任傳人說:「我們有很多競爭對手,在西班牙、德國和美國,但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區別就在於『精準性』。」
因為掌握這種精準性,維氏公司贏得全球消費者的青睞,也敢於「把所有生產流程和標準都公開」。在卡爾四世眼裏,一個品牌的價值應該包括品質、功能以及設計和創新,這四個價值中,「首先是品質和功能性,做不到這兩點,其他都免談」。
看起來,企業活力和產品精準性,似乎不是「高精尖」,但事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長遠發展。
這,正是瑞士軍刀給中國製造帶來的硬核啟示!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華商韜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27/1664767.html